有很多小夥伴都曾經疑惑過,在三國時期,劉備手下人才輩出,除了結義兄弟張飛和關羽,還有猛將趙雲和大名鼎鼎的軍師諸葛亮輔佐,為什麼最後沒能問鼎中原?反而是屈居蜀中一隅呢?
其實熟悉三國的小夥伴都知道,曹操是一個非常愛才的主公,麾下也是召集了一眾猛將的。
第一猛將—典韋
三國演義中有「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是說典韋在三國猛將中武力值排行第三,僅次於呂布和趙雲,在曹操麾下,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猛將。
典韋,相貌魁梧,武藝卓越,尤其是力氣巨大,十分驚人。他所用的武器是八十多斤的雙戟和背在背上的十餘只小戟。
在初平年間(公元190年-193年),當時董卓在涼州禍亂朝野,陳留太守張邈與曹操舉義組成了反抗董卓的聯盟軍隊。典韋是軍士,隸屬於司馬趙寵。軍隊的牙門旗又長又大,沒有人能舉得動,但是典韋一隻手就把它舉了起來。司馬趙寵驚異於他的才幹和力氣,十分欣賞。
後來,典韋投入曹操軍中。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和呂布在濮陽作戰。當時曹軍遭到了呂布兩支軍隊的前後夾擊,呂布親身博展,局面對曹軍十分不利。典韋受命帶領幾十人的小分隊突圍,所有人不拿盾牌,只穿著頭盔和鎧甲,手持長矛。面對呂軍弓弩齊發,矢箭如雨,典韋視若無物,專心突進擋敵,等到距離呂軍五步遠時,典韋才手持十餘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這一場戰役最終以呂軍撤退而告終。
」虎痴「許褚
許褚,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物。
許褚在漢末時聚集壯丁和宗族數千,共同修建防禦設施來抵禦賊兵入侵。當時汝南葛陂賊兵萬餘人攻打許褚,許褚寡不敵眾,戰得精疲力盡,箭矢也用完了,遂下令男女都去找大石禦敵。當敵兵衝上來時,許褚用飛石退之,於是賊兵便不敢靠近。後來糧食將盡,許褚便假意與賊請和,商量用牛換取食物。賊兵把牛牽走後,又自己跑了回來,許褚便去陣前,拉著牛的尾巴將牛牽了回來,賊兵大驚,不敢再來取牛。從此淮、汝、陳、梁之地,聽到許褚之名都感到畏懼。
建安十六年(211年),許褚隨曹操徵討韓遂、馬超於潼關。曹操將要渡河,到了河邊,讓大軍先行,自己和許褚及虎士百餘人斷後。這時馬超率步騎萬餘,來劫殺曹操,箭矢如雨。許褚讓曹操先上船,由於賊兵勢不可擋,餘下的部隊都爭著上船,船超重險些沉沒。許褚遂斬殺了攀船的人,左手舉著馬鞍來為曹操擋箭,右手推著船渡河,最終成功護送了曹操。
後來,曹操與韓遂、馬超等單獨談話,左右皆不隨行,僅帶許褚一人。馬超自負其勇力絕人,想要暗中偷襲曹操,但平日經常聽聞許褚的大名,懷疑隨從的即是此人。於是問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裡?」曹操用手指了指許褚,許褚怒目視之,馬超不敢動。數日後,曹軍擊敗馬超軍,交戰中許褚親自斬得敵軍首級。許褚因此次護衛作戰有功,官封武衛中郎將。而因為馬超問起虎侯,虎痴之名從此為天下稱道,甚至有人以為這就是許褚的姓名。
一戰封神—張遼
張遼為人勇武果敢,是一個出色的將才。他年輕的時候身世坎坷,顛沛奔波,直到建安三年(公元199年)才歸順了曹操。
公元214年五月,孫權進攻皖城,張遼率軍求援不及,又馬上返回合肥守備,並馬上遣使向曹操報告。曹操這時正率大軍徵討漢中張魯,來不及救援合肥,於是寫了一封密函派護軍薛悌帶至合肥,而且在這封密函上署上"賊至乃發"四字,要求張遼等人要等到東吳進犯時才能拆開來看。
這一年八月,也就在這封密函送到不久後,孫權就率十萬眾圍攻合肥。按照曹操的要求,眾人一起拆封,閱讀了這封密函。密函的內容是曹操對此次抵禦東吳進犯的人事部署,曹操要求張遼、李典出戰,樂進負責守城,薛悌不參與戰事。張遼與諸將討論過後,便將作戰方案最終敲定,先戰後守。當晚,張遼便從軍中挑選了八百名志願者組成敢死隊,並殺豬宰牛大宴了一場,準備天一亮就動身大戰東吳。
第二天一大清早,張遼便與李典一起率領著八百步兵的敢死隊,殺向了東吳陣營。張遼身披盔甲,手持長戟,一如既往地發揮其勇猛向前的作戰風格,率先攻進了東吳軍營中,不僅殺了數十名兵士,還斬了兩名將領級的人物。面對措手不及的東吳軍,張遼是越戰越勇,不僅奮力拼殺,還大呼自己的名字,不知不覺中衝殺到了孫權所在的中央大營。孫權對張遼突如其來的進攻毫無防備,大驚失色,周圍眾人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退到高處防禦。張遼見孫權依託高處及長載戟防備,便挑撥孫權軍,孫權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先觀察清楚情勢。由於孫權居於高處,很快便發現張遼所帶領的部隊人數並不多,於是便利用自身兵力上的優勢圍攻張遼。張遼的左右部下見狀便馬上突擊,打開一個缺口,使得張遼帶領數十名親兵突圍出去。這時還有一部分敢死隊隊員被東吳軍圍困著,他們向張遼呼救∶"棄我乎!"張遼聞聲又反衝殺進包圍圈中,並帶領剩下的人員突出重圍。
至此,東吳軍隊士氣大跌。反過來,合肥的守軍則因此士氣大振,對張遼更是佩服不已,全軍上下一心一意修築工事,堅守城池。
這一戰,張遼與李典率領敢死隊從清晨衝殺到中午,作為領軍人物的張遼,表現是最突出的一個,得以一戰封神,令他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威名。張遼自此也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現在小夥伴們對於三國時期的了解,多數來源於小說《三國演義》,其中曹操有一些像是一個好色又多疑的奸佞小人,而不像劉關張三兄弟那麼圈粉。但其實曹操能夠成功逐鹿中原,離不開自己的雄才偉略和麾下五子良將及八虎騎的忠心輔佐,是當之無愧的亂世之梟雄,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多多了解三國時期的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