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紅外光譜研究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電子關聯導致平帶取得進展

2020-12-19 中科院物理所

量子材料的電子關聯被認為對高溫超導和重費米子行為等奇異量子現象的出現具有重要的貢獻。量子材料中的拓撲保護可導致一系列新穎量子態,如外爾半金屬態和拓撲絕緣體態。探索量子材料中電子間關聯和拓撲保護兩者結合產生的效應是目前凝聚態物理廣受關注的領域之一。Co3Sn2S2是一種具有準二維Kagome型晶格的鐵磁體(其居裡溫度約為177 K,其晶體結構如圖(a)所示)。未考慮電子間關聯的第一性原理計算預言鐵磁體Co3Sn2S2是磁性外爾半金屬,即其在鐵磁基態具有成對手性相反的體態外爾錐和連接成對外爾點的表面態費米弧(見E. Liu et al., Nat. Phys. 14, 1125 (2018)和Q. Xu et al., Phys. Rev. B 97, 235416 (2018))。然而,鐵磁體Co3Sn2S2中的電子間關聯對其外爾半金屬態的具體影響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EX1組諶志國特聘研究員指導碩士研究生徐越山,與西南科技大學趙建洲博士等合作者開展了磁性外爾半金屬Co3Sn2S2中電子關聯效應的紅外光譜研究。如圖(b)所示,低溫下(溫度T = 8 K時)Co3Sn2S2的電荷動力學的結果顯示,其光譜實驗獲得的電子動能約為不考慮電子間關聯的第一性原理計算的50%。這表明Co3Sn2S2在鐵磁態下(溫度T = 8 K時)具有比莫特絕緣體弱(光譜實驗與第一性原理計算獲得的電子動能比值為0),但比金屬銀強(光譜實驗與第一性原理計算獲得的電子動能比值為1)的中等電子關聯強度(請見圖(c))。

此外,通過比較鐵磁態下光譜實驗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獲得的帶間躍遷導致的光電導峰的能量位置和峰邊斜率,得到該體系在鐵磁態下的能帶寬度重整化因子約為0.74(請見圖(d))。將該能帶寬度重整化因子與考慮了電子間關聯的動力學平均場計算(DFT+DMFT)算得的隨庫倫相互作用強度U變化的能帶寬度重整化因子比較,得到鐵磁態下Co3Sn2S2的庫倫相互作用強度U ~ 4 eV(請見圖(e))。在庫倫相互作用強度U ~ 4 eV時,動力學平均場計算(DFT+DMFT)結果顯示鐵磁態下具有中等電子關聯強度的Co3Sn2S2仍然具有外爾半金屬態,即在其體態有成對外爾錐(請見圖(f))和在其表面態有連接外爾點的費米弧(請見圖(g))。

另外,如圖(h)所示,溫度T = 8 K時的Co3Sn2S2光電導譜在能量約36 meV處有一個顯著的峰形特徵。不考慮電子間關聯的第一性原理計算(GGA)得到的其鐵磁基態光電導譜在該能量附近沒有峰形特徵。然而,約36 meV處的峰形特徵出現在庫倫相互作用強度U ~ 4 eV的動力學平均場計算(DFT+DMFT)得到的Co3Sn2S2鐵磁基態光電導譜中。此外,動力學平均場計算顯示,在費米能級附近,第一性原理計算(GGA)得到的連接一對外爾錐的體態能帶在考慮了電子間關聯後成為了扁平能帶(請見圖(i))。正是該具有較高電子態密度的扁平能帶與附近能帶之間的光學躍遷導致溫度T = 8 K時的Co3Sn2S2光電導譜在約36 meV處具有峰形特徵。Co3Sn2S2的低溫下紅外光譜與動力學平均場計算(DFT+DMFT)獲得能量一致的峰形光電導譜特徵表明中等強度電子間關聯使得該磁性外爾半金屬體系中連接一對外爾錐的體態能帶成為扁平能帶。因為該扁平能帶具有高電子態密度,較強的電子間關聯和距費米能級較近等特點,所以,圍繞該磁性外爾半金屬的扁平能帶可探索新奇的量子現象。

該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號2017YFA0304700, 2016YFA0300600, 2017YFA0302901, 2016YFA0300504, 2017YFA0303800, 2016YFA0302400和 2018YFA0307000),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號XDB3300000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11604273, 11774399, 11574394, 11774423, 11822412, 11721404和 11874022)等項目的支持。參與該工作的人員還包括:物理所雒建林研究員、石友國研究員團隊、中國人民大學雷和暢教授研究團隊、物理所陸凌研究員團隊、劉恩克副研究員、瑞士蘇黎世大學Alexey A. Soluyanov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徐剛教授和中山大學王陸洋特聘研究員。該研究相關成果已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詳見Yueshan Xu, Jianzhou Zhao, Changjiang Yi, Qi Wang, Qiangwei Yin, Yilin Wang, Xiaolei Hu, Luyang Wang, Enke Liu, Gang Xu, Ling Lu, Alexey A. Soluyanov, Hechang Lei, Youguo Shi, Jianlin Luo and Zhi-Guo Chen*, 「Electronic correlations and flattened band in magnetic Weyl semimetal candidate Co3Sn2S2」, Nat. Commun. 11, 3985 (2020)】。

文章連結

圖 (a) Co3Sn2S2的晶體結構示意圖。(b) 紅外光譜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到的Co3Sn2S2在鐵磁態下的光電導譜。(c) Co3Sn2S2在鐵磁態下的電子間關聯強度。(d) 紅外光譜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到的Co3Sn2S2帶間躍遷導致的光電導峰形特徵。(e) 鈷的3d軌道自旋朝上和朝下對應的能帶寬度重整化因子與庫倫相互作用強度的關係。(f) 動力學平均場計算得到的Co3Sn2S2體態外爾錐。(g) 動力學平均場計算得到的Co3Sn2S2表面態費米弧。(h) 紅外光譜、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動力學平均場計算得到Co3Sn2S2在鐵磁態下光電導譜的低光子能量部分。(i) 動力學平均場計算得到Co3Sn2S2在鐵磁態下的扁平能帶。

編輯:fengyao

相關焦點

  • 進展|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
    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的途徑。固體中的外爾費米子準粒子還具有不同於真空中真實粒子的獨特物理性質和新奇現象,譬如費米弧和手性反常導致的磁阻效應、內稟反常霍爾效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因此,首個非磁性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材料的發現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極大地推動了外爾半金屬的研究進展。
  • 上海高研院等在同步輻射單細胞紅外顯微成像研究中獲進展
    單細胞技術因有望揭示「細胞功能異質性機制」這一生命科學的本質問題,從而解析各種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的分子基礎,是當前生物醫學的研究熱點和重點方向。單細胞技術在測序方面取得了進展;由於該技術具有無須標記、非侵入性、可同時展示胞內代謝物(組)特徵等優點,逐漸得到學界關注。
  • 中科大《Adv Mater》突破性進展!等離激元學研究新成果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羅毅教授、張群教授、江俊教授研究團隊在基於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的等離激元學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採用新發展的電子-質子協同摻氫策略,實現了類金屬的超高自由載流子濃度,從而獲得強且可調的等離激元效應。
  • 上海光機所等在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等在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10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理論分析表明,平行於驅動光方向的偶次諧波來自拓撲表面態中的自旋電流,而表面態中電子的面外自旋導致了垂直方向的偶次諧波產生。由於高次諧波光譜中奇級次與偶級次諧波的不同來源,該研究提供了一種可以區分表面態與體相態電子輸運過程的新方法。
  • ...表面增強紅外光譜技術揭示陽離子效應對一氧化碳電化學轉化的影響
    清華新聞網11月9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陸奇研究組通過結合反應活性測試和表面增強原位紅外光譜技術揭示了陽離子效應對一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的影響。該研究提出了陽離子效應中存在著電場和非電場組分,它們不僅受到陽離子特性的影響,也與電化學界面的組成相關。這一研究也為進一步理解電化學界面組成和結構對電極介導反應的影響提供了重要思路。
  • 蘇州納米所等在高靈敏度石墨烯太赫茲探測器研究中取得進展
    太赫茲波(Terahertz wave)是頻率介於紅外和毫米波之間的電磁波,在信息、生物醫學和環境檢測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然而太赫茲科技的發展一直受制於小型化高功率光源和室溫高靈敏度探測器技術匱乏的瓶頸問題。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我國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進展。該材料具有合適的帶隙、較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強度以及豐富的自旋-能谷相關的物理現象,在量子電子學,尤其是自旋電子學和能谷電子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經過大量嘗試,研究人員利用微納加工、低溫LED輻照等一系列現代半導體工藝手段,結合當前二維材料體系研究中廣泛採用的氮化硼封裝技術,有效減少了量子點結構中的雜質、缺陷等,首次在這類材料中實現了全電學可控的雙量子點結構。
  • 近紅外光譜腦氧飽和度監測的臨床應用進展
    ScO2監測運用了NIRS技術,其基本工作原理為:固定於左右眉弓上緣的NIRS探頭髮出近紅外光譜依次穿過顱外皮膚顱骨後進入腦組織,處於不同氧合狀態的血紅蛋白吸收光譜的程度有差別,這種差異經過數位化處理就可以得到腦氧飽和度數值,其實質是根據腦組織血液中氧和血紅蛋白和去氧血紅蛋白比例得出數值,其測定的基本原理與SpO2的測定原理相同。
  • 可攜式拉曼光譜儀現狀及進展
    在聚焦一端,往往引進金屬長筒,便於探入液體或比較深的物質進行鑑定。商品化的探頭如圖 3(a)所示。這些年來關於 SERS 效應的研究已有大量報導,杜克大學的 Yan 等[19]使用可攜式拉曼光譜儀研究了枯草芽孢桿菌、歐文氏菌和蘇雲金芽孢桿菌等生化樣本的 SERS 拉曼光譜,取得了痕量的優質光譜。蘇永波等[20]結合可攜式拉曼光譜儀與自製納米銀溶膠得到了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
  • 昆明動物所在鐵過載與脂肪積累和肥胖研究中取得進展
    昆明動物所在鐵過載與脂肪積累和肥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3-30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細胞呼吸過程中的電子傳遞,以及某些酶的活性調節等。
  • 中國雷射聚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自:螞蟻 MRE期刊 今 ,雷射天地轉載最新科研進展剛剛,《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 發表了論文 「Enhanced energy coupling for indirect-drive fast-ignition fusion targets」, 報導了中國科研人員完成的國際首輪間接驅動高增益雷射聚變快點火集成實驗研究成果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研究組與合作者,報告了玉兔2號上配置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儀(VNIS)的初步光譜探測結果,分析發現了低鈣(斜方)輝石和橄欖石的存在,這種礦物組合很可能代表了源於月幔的深部物質。進一步的地質背景分析表明,這些物質是由附近直徑72公裡的芬森撞擊坑挖掘出來、並拋射到了嫦娥四號著陸地點的月幔物質。
  • 進展|重費米子體系中雜化動力學的理論研究與實驗探測
    最近,楊義峰研究員與電子科技大學的齊靜波教授等人合作,利用超快光譜對CeCoIn5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該體系中實際上存在兩個特徵溫標(圖1):T和T*。其中高溫溫標T對應ARPES測量中能帶彎折開始出現的溫度,在T之上,超快實驗探測到的高能準粒子弛豫率近似不變,在T之下開始隨溫度降低快速下降,表明雜化改變了費米面附近的電子結構,導致直接帶隙,抑制了高能準粒子的能量弛豫。
  • 一文帶你全方位看懂拉曼光譜
    圖3:拉曼光譜的檢測內容拉曼光譜與紅外光譜的比較:拉曼光譜與紅外光譜都能獲得關於分子內部各種簡正振動頻率及有關振動能級的情況,從而可以用來鑑定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團。但兩者產生的原理和機制都不同,在分子結構分析中,拉曼光譜與紅外光譜相互補充,一些在紅外光譜無法檢測的信息在拉曼光譜能很好地表現出來。紅外光譜側重於檢測基團,適用於極性鍵,多用於測有機物,拉曼光譜檢測分子骨架,適用於非極性鍵,有機無機均可測試。表2:拉曼光譜與紅外光譜對比表
  • 進展|新型手性費米子研究取得進展
    今年初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系合作,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證實了在CoSi這個手性晶體中,存在新型手性的spin-1和charge-2費米子,並在(001)表面觀測到跨過整個布裡淵區的螺旋結構的拓撲表面態【Nature567, 496 (2019)】。類似的新型手性費米子在RhSi、PtAl等體系也被實驗所確認。
  • ...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類比於雙層旋轉石墨烯中的電子在費米面的平帶,作者因此將這一轉角命名為光學魔角。研究中作者採用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對雙層α-MoO3旋轉體系進行掃描測試。實驗結果顯示,在接近魔角時(如圖所示),光學能帶變平,聲子極化激元沿直線無衍射傳播。此外,通過測試不同轉角的雙層體系,作者成功觀測到在不同頻段大幅可調的低損耗拓撲轉換和光學魔角。
  • 中國農大郭紅超課題組在鈀催化不對稱環加成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農大郭紅超課題組在鈀催化不對稱環加成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5-22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乾貨 全方位看懂拉曼光譜
    但兩者產生的原理和機制都不同,在分子結構分析中,拉曼光譜與紅外光譜相互補充,一些在紅外光譜無法檢測的信息在拉曼光譜能很好地表現出來。紅外光譜側重於檢測基團,適用於極性鍵,多用於測有機物,拉曼光譜檢測分子骨架,適用於非極性鍵,有機無機均可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