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臨近考試,有一個地方就成了醫學生的聚集地。在大量的複習內容裡,它為醫學生們指明了每一科的脈絡和方向;在錯綜複雜的知識點裡,它為醫學生們解答了那些難懂的機理背後的真相,它就是醫學學輔公眾號「ZianLUO」。幫助醫學生學習將近兩年,它獲得3472名醫學生關注,單日最高閱讀量兩千五百餘次,而它的創始人,就是羅子安。
羅子安,連續四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啟德書院法醫61班班長,現兼任校團委委員、啟德書院16級第二黨支部組織委員、年級大班長,全心全意為同學們服務。她熱愛法醫學專業,積極參加科研,連續四年學分、德育、綜合成績專業第一,3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她體測105分,獲體育獎項15項。她多次外出交流,曾在劍橋醫學項目中脫穎而出,以94.2分獲得最佳個人及獎學金。
樂學與互助
2019-2020年優秀學生標兵,2017-2020學年學分成績及綜合成績排名專業第一,3次獲得國家獎學金……這個來自江西南昌的女孩說起自己的這些榮譽時,臉上帶著靦腆的謙遜。談到學習,她只是搖搖頭說自己的科研經歷還太少。然而在同學們眼中,她絕對可以稱得上「學霸」這個稱號。
由於成績優異,她參加過許多學習上的幫扶活動,然而「一對一」的幫扶受眾畢竟只是少數。一次偶然的契機,她開始用微信公眾號分享學習資料。「『ZianLUO』最開始是我個人的公眾號,我想用它來記錄我的一些日常生活。大三上學期我不慎摔傷,但我的室友和朋友一直幫助我,送我上下課。臨近考試月時我的好朋友主動給我分享了她們的資料筆記,我想,我也可以把我整理的學習資料分享給同學們,傳遞這份正能量。」
對於2016級的很多醫學生來說,熟悉「羅子安」這個名字可以有100種理由,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她的公眾號。從大三上學期期末開始,一篇篇精美完善的各科知識點總結推送開始在微信朋友圈被頻頻轉發……
「用公眾號分享學習資料的想法來自於我們醫學部教授微生物學、生理學的老師,他們通過各自學科的微信公眾平臺進行資料推送。作為學生,我對知識的理解沒有老師那麼深刻和系統化,但是我的語言和記憶方法可能更加貼近同學們的思維方式。因此,我對我的公眾號很自信,我相信它一定能實現我的願望,能夠幫助到同學們。」
從2018年11月11日第一次推送到現在,累計推送了64篇資料。最初,她參考舍友欒飛揚同學提供的圖片、教材、PPT和實驗課拍攝的標本圖,整理了「人體寄生蟲學標本考試系列」的四篇資料,之後欒飛揚同學整理的「病理生理學真題」「真題和學習指南」系列也發布在公眾號上。她還整理了醫學統計學「總論」及「SPSS軟體數據分析方法」、診斷學「體格檢查」系列、「消化系統知識整合」等學習資料。這些資料獲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大家相互分享她們的推送,在好友間口口相傳。
「然而僅僅我們兩個人的力量還不夠,所以我們號召有意願分享學習資料的同學積極投稿,有美化技能的同學幫我們完善推送。讓我感動的是,一提出就有三位同學投稿。有朗朗上口的藥理學口訣、囊括所有藥理學考試範圍的思維導圖以及藥理學速記圖表等等。」在她的積極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了資料整理分享的工作中。今年寒假,公眾號開啟了新模塊,分享英語醫學資料,為留學生們提供學業上的幫助,促進中外醫學生交流。就像她在採訪中一次次提到的:「自己的力量雖然很小,但是也想用這小小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開放與交流
羅子安對於很多事物和現象都保有自己的好奇。為了解答這份好奇,她選擇開放地接受。她加入「燃情絲路舞蹈社」,和不同民族的同學們一起跳舞,一起登上「交大之星」的舞臺。在這個過程中,她和學校裡的很多少數民族同學成為了朋友,也進一步了解了各個民族的習俗。跨民族的交流讓她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多元化,同時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融合與團結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文化的交流與科學的交流不同,科學追求同一目標,文化追求多元形態,或者說各自獨有的不可替代形象。」小學期期間,她主動擔任起英語課程實習生及助教,參與編寫雁塔校區handbook。同時,她還兼職參與過一些翻譯項目,為外國人翻譯了日常對話兩萬字。
她認識了很多留學生,向他們教授漢語,宣傳中國文化。她說:「能夠打破境外友人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刻板印象,讓本來對漢文化不感興趣、覺得學習漢語很頭疼的留學生喜歡上漢文化,使我感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面對面的交流和文化沉浸比從書本上獲取信息,更能讓我了解不同文化間的相似性與差異性。接觸其他文化的同時,還加深了對中華文化的認識。」羅子安積極參加各種校際交流:香港理工大學、劍橋大學、臺灣政治大學、香港大學……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齡人的交流中,她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熱愛與堅持
羅子安擅長體育,並且熱愛體育運動。
大學三年體測成績優秀,其中105分的體測分曾讓不少人佩服不已。談到為什麼要鍛鍊身體,她像個「老幹部」似地說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張張運動會的獎狀,體現的不僅僅是她良好的身體素質,還有她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她說:「體育運動如排球和籃球,是團隊協作。我非常喜歡我的隊友們,喜歡和她們一起在球場上,為了同一個目標奮鬥的感覺。」她想要為自己、為班級、為學院書院、為學校爭得榮譽,她更希望能帶動同學們一起鍛鍊身體、增強體魄。她向所有醫學生同學發出號召,「在高強度的醫學學習間隙,跑跑步,出一身汗,再洗個熱水澡,心情會非常舒暢。」
法醫,既是她的專業,也是她的熱愛。和很多人一樣,她對法醫的認知起始於一部部的影視作品。系統學習法醫學知識後,她更加體會到,法醫不僅與人類的健康和疾病有關,更與正義和公平有關。在法醫學實踐過程中,她對腦科學相關的法醫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進一步探究,她決定攻讀腦科學研究生,目前已推免至中科院上海神經所。羅子安說:「科學研究的道路不會是一帆風順,但我相信,我的奮鬥一定能為中國腦未來和法醫事業,貢獻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