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都有著天然的愛,但孩子的成長,卻需要金錢去支撐。
誠如蔡康永在《奇葩說》上說的:
「父母不要為愛做準備,能做準備的是金錢。」
我身邊很多朋友、同事,不少都非常喜歡孩子,但生二胎的的並不多。
其中最直接原因就是:窮。
無比扎心,卻也是赤裸裸的現實。
有了孩子以後,哪哪都需要花錢,一個孩子是吞金獸,兩個孩子就是碎鈔機。
生二胎,對於一個家庭的經濟能力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小時候,紙尿褲、奶粉、嬰兒推車、各類玩具,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等到孩子上學以後,上學的費用加上各類興趣班、培訓班,更是巨額的支出。
如果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請保姆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就拿北京來說,請一個住家保姆,一個月工資至少要8千,甚至是更高。
請不起保姆,就必然有一方需要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家裡的收入就少了一半。
我有個前同事,兒子剛上幼兒園,她就一不小心懷了二胎。
在和老公商量以後,兩人決定生下來。
因為婆婆年事已高,身體不好,無法幫忙照看孩子,同事只好辭職帶娃。
如今,丈夫一個人賺錢養一家幾口,還有幾個老人。
夫妻倆現在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生活質量也直線下降。
以前一個孩子,每年還能出去旅遊。
現在別說旅遊,一件衣服穿了2年多,也不捨得換。
甚至是老大的課外班,都停掉了幾個。
同事無奈地說:
「都說要把錢花在刀刃上,我現在才知道,孩子就是刀刃。」為人父母,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接受更好的教育。
當賺錢的速度趕不上兩個孩子花錢的速度時,集中精力把一個孩子養好,是很多父母的最優選擇。
缺乏良好的夫妻關係
不想經歷喪偶式育兒之苦
網上曾一度流行這樣一句話:「婚姻好不好,生個孩子就知道。」
有了孩子以後,才是夫妻關係挑戰的開始。
在帶娃的疲憊和一地雞毛的生活中,夫妻之間的隔閡、嫌隙,會不斷滋生。
很多人不願意生二胎,就是因為在生完一胎後,對另一半倍感失望。
我有一個大學室友,上學就經常說,以後一定要生兩個孩子。
如今,她的一胎兒子都7歲了,二胎還沒動靜。
五一的時候,我們約著見了一面,正好聊到這個話題。
她苦笑著說:「不會再生了,經歷了一次絕望就夠了……」
室友告訴我,從懷孕到現在,丈夫都沒有盡過一個爸爸的責任。
月子期間,白天黑夜都是她一個人照看孩子,丈夫不管不顧。
室友帶著發燒的孩子進醫院,丈夫則在外面和朋友喝酒,回到家已經是深夜,醉得不省人事。
那段時間,室友和老公幾乎天天都在吵架。
後來,連架都懶得吵了,同一個屋簷下的生活的夫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室友最後說道:
我特別能理解她,父母不相愛,遭罪的只會是孩子。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冷漠和匱乏,一生都在尋求安全感。
與其讓孩子在一個沒有愛和溫暖的家庭長大,還不如不生。
每個願意生二胎的女人,往往背後有一個給力的老公。
生孩子時,他們全程陪伴;生完孩子後,他懂得包容和忍耐;孩子的成長路上,他始終參與。
另一半在生活上共同攜手,情感上給予支撐,才是女性願意生二胎的底氣。
一個歲月靜好的家庭,也離不開父母相愛的氣氛。
沒有足夠強大的身體素質
承擔不了生育風險
生二胎,說起來很容易,但對女性來說,是一場關乎生命的冒險。
生育這件事,從來不會因為生了一胎,二胎就會格外輕鬆。
孕期的臃腫,生產後的身材走樣,產後的後遺症,依然會再次經歷一遍。
尤其是很多人在考慮生二胎的時候,普遍都進入了高齡產婦行列,生育的風險會更高。
39歲生二胎的朱丹,曾在一場直播裡分享了自己高齡產子的細節。
孕吐極其嚴重,吐到胃酸灼傷食道,吐到身體缺鉀,每天打17小時的針補鉀。
我有個閨蜜,去年懷了二胎,她也是抱著生二胎有經驗的心態進的產房。
結果還是發生了意外。
產後第3天,她大出血,還出現了心衰、昏迷,被緊急送到了ICU。
凌晨1點,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幸好,經過一個晚上的搶救,她得以闖過鬼門關。
雖然性命保住了,但她生完二胎以後,有了嚴重的貧血,一直都沒好,身體遠不如以前。
每個人體質都不一樣,那些生二胎甚至是高齡拼二胎的人,身體素質就很不錯。
拋去生孩子不說,養育孩子更是一場持久而漫長的消耗戰。
每天在照顧孩子、做家務、工作中連軸轉,不僅是體力的消耗,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沒有一個強大的心理素質,真的不敢輕易拼二胎。
作為一個獨生子女,我也曾想過再生一個女兒。
尤其是看到別人家可愛軟萌的小棉襖,更是羨慕得不行。
但是一想到坐月子時,一個人抱著娃哭的晚上,我瞬間打消了念頭。
普天之下的娃,看著一個個都是天使。
實際上,背後養娃的艱辛和苦澀,崩潰和無助,只有自己知道。
生二胎固然也有好處,孩子能體會到陪伴的幸福,父母也能感受到兩娃的樂趣。
但是,生育從來不只是簡單的生,而是意味著漫長的養育。
孩子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無法選擇父母和家庭。
因此,我們在選擇把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實際情況。
家庭的經濟條件,真的能支撐得起兩個孩子的成長嗎?
夫妻雙方都是發自內心喜歡孩子,足夠恩愛,能給孩子一個有愛的成長環境嗎?
作為生育主體的女性,真的能夠再承受一次生育的風險和疼痛嗎?
不盲目生二胎,慎重考慮,既生則養,是為人父母最大的責任。
點個「在看」,希望每個降臨世間的生命,都能被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