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書中,有過這樣一段話: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多人都因為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而日漸焦慮,無法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就在前幾日,更有數據稱:我國焦慮障礙患病率近5%。很多人說,在當下,大多數人焦慮已經成為了常態,每個人都是在負重前行,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但,其實有時候靜下來想想,是我們逼自己逼的太緊,沒辦法去享受生活中的一些小確幸。
正如《請回答1988》中豹紋女士說的那樣:人生只有一次,你一定要快樂的活一回。
01學著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朱迅在《阿迅》一書中說:學做一個普通人,其實是一份欲而不貪的心態,一種利他的情懷。用這樣的心境去面對生活,無論在風口浪尖,還是人生低谷,都會免於偏執,活得自在。
對於這段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曾經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而經受了很長時間的折磨。
去年年中時,我想要出一本小說,於是聯繫了編輯投了一份稿子過去。一開始信心滿滿,覺得自己一定可以過,但是稿子卡在了三審,最終沒能成功。
說實話,當時真的備受打擊,然後有兩個月的時間都沒有再寫任何的東西。
臨過年時,又不甘心,再次重振旗鼓,再度投稿,但因為疫情的關係,過完年審稿時拖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又是拒絕。而後又再度寫了兩個稿件,也依然半途而廢。
那個時候自尊心遭到了很大的衝擊,甚至認為是別人沒有眼光,情緒一度低沉。
後來,我看到了一部日劇,在裡面學會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熟是從接受自己的平凡開始的。
其實,我們有時候無法從生活中感受到快樂,無非是不願意接受,也不肯承認自己是個平凡人。
我們總是對自己的能力抱有有太高的期望值,認為自己可以做到更好,或者說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但有時,我們選擇的那個方向並不適合自己,或者是當下的自己根本無法完成。
於是,我們將會不斷的遭受到打擊,最終變得怨天尤人。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很容易焦慮,甚至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與我們作對,我們便會失去快樂。
但如果我們能夠接受自己的平凡,我們看待事情的心態就會不同。
我們不再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什麼頂尖的人物,而是變得更加務實,選擇將自己能做的東西先儘量做好。
而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運氣在慢慢變好,我們感受到的溫暖和善意也越來越多,這個世界也隨之變得可愛起來。
所以,學會接受自己的平凡,也就能等來幸福。
02人生艱難,要學會放下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俗語:傻人有傻福。
傻人之所以會有傻福,不過是因為他們的世界比較簡單,不會想太多,也不會顧慮太多,只要當下快樂。
而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不快樂,大多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給自己徒增了很多煩惱。
身邊有一個朋友,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有些討好型人格。
她平時的煩惱非常多,有朋友借了她的錢,很久沒還,她剛好缺錢,便問朋友去要。可是說出口的那一剎那,她即刻便會後悔,認為朋友會不會覺得她這個人太斤斤計較。
有時候跟別人聊天,有時候聊著聊著,對方如果忽然沒回復,或者好幾天不聯繫,她就立刻會想是不是自己說錯了什麼話得罪了人。
在工作上,總有同事找她幫忙做事,她有時明明忙不過來,剛拒絕完,看別人有些不高興,就立刻悔恨不已,覺得被別人討厭了。
所以,她經常悶悶不樂,甚至會因為一件小事就焦慮很久。
我們很多人,其實也有這樣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總會想太多,又不懂得拒絕。
我們有能力,有精力時,適當的幫助別人無可厚非,但是當我們自顧不暇時,再幫助別人,就是自討苦吃了。
如果我們總想讓所有人喜歡我們,將事事都做得盡善盡美,那我們可能會累死。
更別提,即便我們遭到最好,也仍然會不盡人意。
想要自己輕鬆,得學會三件事情:第一學會拒絕,第二適當自私,第三學會放下。
學會拒絕可以讓我們減少不必要的負擔,適當的自私能夠讓我們放鬆,學會放下則能夠讓我們及時清除心理垃圾,保持心情愉快。
其實,生活很難,但是快樂也很簡單,學會給生活做減法,幸福才能有位置進來。
03學會體諒和包容
路遙在《人生》一書中說: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有時候,我們總覺得不原諒別人是在折磨對方,但實際上,有時候是在折磨我們自己。
我們在失戀的時候,往往會建議別人既然過去了,就要學會放下,不要一直掛在心裡。很多人在失戀的時候,因為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產生因愛生恨的情緒。但是你的恨並不能給對方造成任何的影響,反而只會傷害自己。
為什麼說要學會體諒和包容呢?因為如果我們不會體諒和包容,就會事事斤斤計較,事事都能生氣。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許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生氣上,而無法專注的享受生活。
小心眼的人看什麼都容易生氣,一點點小事也許都能氣上半天,不但影響自己的交際,還會傷了自己的身體,實在無益。
學會體諒和包容,實際上也是在寬恕自己,因為你懂得了淡然處事和面對,就是給自己減了負。
04無論再忙,也要給自己時間放鬆
在《你好生活》節目裡,秦昊和小尼聊到了自己創作《你好生活》這首歌的契機。他說其實幸福的生活是對比出來的,比如你一周都在工作,但是只要那個周末是屬於你的,你就會感到格外的快樂。
我們大多數人覺得生活疲憊,其實和我們自己一直精神緊繃有關係。
明明我們已經忙碌了一周,好不容易有了周末,可是我們還是不能讓自己放鬆下來,仍然要考慮下周的工作,那我們就永遠都無法快樂。
幸福就是在忙碌中給自己找到一個空閒的時間來享受生活。也許我們沒有錢,也許我們時間很緊,但哪怕我們抽出一天的時間來,去戶外走走,去山頂看看,或者給自己做一頓豐盛的飯菜,這都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
所以,適當的給自己放個假吧,不要一直向前奔跑,也要給自己一些空間休息,只有休息好,才能更好地抵達遠方。
聽說過這樣一句話:
「 能治癒你的,從來都不是時間,而是明白。」
如果我們總指望著這個階段的傷留給下個階段治癒,那麼我們的傷就會越積越多,最終無法彌補。
所以,現階段的痛,就還是在這個階段治癒吧,等學會放下,我們才能輕裝上路,更好的迎接未來。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也只有一個,這世界上沒有誰可以重置自己的人生,也沒有所謂的後悔藥吃。
儘量在有限的生命裡好好的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為自己好好活一回。
「作者:桑白,喜歡讀書,熱愛寫作。希望寫有溫度的故事,給每一個讀者帶來溫暖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