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
此專欄以心理學為主體,輔佐以方式和技巧,幫助朋友們擺脫纏繞在自己人生之中的消極心理,提升自我的修養、潛在的能力以及心靈的力量。
購買專欄的朋友可享受全部的課程學習,進行深度層次的自我提升學習。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從某件事、某個人身上獲得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會隨著事件以及人的本身接觸時間的長短,不斷地減少。這就是著名的「幸福遞減定律」,形容的是第二、第三印象帶來的壞處,與「首因效應」正好相反。
為什麼人們會產生幸福遞減定律呢?源自於心理學上的另外一種「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去教堂聽牧師演講。起初,馬克·吐溫認為牧師講的很好,很感人,他準備捐款。過了大約10分鐘,牧師還沒有結束自己的演講,馬克·吐溫就有些不耐煩了。
大概是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馬克·吐溫決定不捐了。等到牧師完成了自己的演講,馬克·吐溫做出了一件令人詫異的事情,他不僅沒有捐款,還從盤子裡拿走了別人捐的錢。
馬克·吐溫的行為,被後來的心理學家稱之為「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強、作用時間過久,導致的人們產生不耐煩甚至逆反的心理。簡單來講,「幸福遞減定律」是由「超限效應」衍生出來的一種負面心理行為。
或許有朋友疑惑:「二婚女人結婚容易,與餵飽很難有什麼關係?」關係不是一般的大,答案分為三個部分。
一、第二次結婚比第一次結婚的心理期望值相差巨大
未婚的女性在即將步入自己的婚姻時,是對自己的婚姻充滿著幸福的憧憬的。她們大多會幻想著自己能與愛的人相互攜手共度一生,一輩子不分離。
可離異後即將再婚的女性不同,她們被頭婚傷透了,看清了現實,看清了婚姻的真相,因此,她們即使是與自己愛的人步入婚姻,心裏面也是七上八下,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獲得幸福。
在不確定的未知恐懼之中,她們對第二次婚姻的期望值就不會不斷地減少,甚至有些二婚女人根本就不抱有任何的希冀,只是打著「將就著過日子」的算盤與現任的老公過日子。
試想,你與這樣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她們會怎麼做呢?不會有太多的甜言蜜語,濃情蜜語,只會是現實與現實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