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故寒也,凝也,雪也。小的不能做大的事.」
在《群芳譜》中記載:「小雪,氣寒,將會有雪矣,地寒少少,雪不大也。」
小雪花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進了這一節氣,天寒地凍,轉到嚴冬,黃河以北地區將出現初雪,是提醒你的家人和朋友注意防寒保暖的時候了。
多年生根莖,能儲存能量。
常言道,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也就是說,春天可以吃花的嫩芽,夏天可以吃綠葉蔬菜,秋天可以多吃當季的果實,而冬天可以吃植物的根莖。
全國各地也逐漸降至0℃以下,不少地區已有初雪來臨,此時飲食應以保證身體禦寒所需能量為基本原則。植株的根莖含有豐富的澱粉和各種微量元素,所以小雪季節是吃根菜的好時機。
一、荸薺。
菠蘿在土壤中生長,表面呈紫黑色,剝去外皮後,果肉呈現雪白,有「地下雪梨」之稱。
薺菜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小雪節氣前後,北方大部分地區開始供暖,許多人出現了上火症狀,這種情況最適合吃薺菜,薺菜中膳食纖維含量高,能幫助腸胃蠕動,緩解便秘。
二是紅薯。
薯類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他命以及微量元素鉀、鎂、銅、硒和鈣,是極好的應季雜糧。建議食用紅薯蒸煮後,與米飯一起煮粥,有健脾養胃的功效。
三、蘿蔔。
生食蘿蔔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涼血止血的作用,燉後偏於益脾胃、消食下氣。在清熱生津方面,冬蘿蔔顯然更適合生吃。但本身腸胃功能較弱的人,仍建議加熱後食用,以免發生腹瀉等情況。
四、山藥。
這山藥貌不驚人,但補氣效果卻很好。含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助於提高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澱粉含量越高,還能提供更多的熱量來抗寒。
五、牛蒡。
牛蒡以「東洋參」著稱,又被日本人稱為長壽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和維他命等營養成分,而且經常食用對預防三高有一定作用,冬天可適當多吃一些。
有規律的作息,有規律的活動暖和身體。
在初雪來臨之前,要注意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一、充分的睡眠。
冬天要早睡晚起,最好不要晚到22點。熬夜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加之小雪節氣後氣溫下降明顯,過晚休息更容易生病。
二、適當的運動。
人之所以畏寒怕冷,主要是缺乏陽氣。中醫學有「動則生陽」之說,所以建議多做些運動,但注意室內運動,如太極拳、桌球、羽毛球、跳繩等,不要過於劇烈,以免傷氣。
三、艾灸保暖。
中醫學經絡學指出,人體的背陽屬陽。督脈從上至下沿脊柱縱向循行於背,督脈身體所有的經脈都屬陽氣,具有統率、催促的作用。冬天用艾灸背部,可達到疏通經絡,養心安神,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對中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有一定的輔助調理作用。可選擇神闕、太衝、腎俞、湧泉等穴,每日一次,每次30~40分鐘。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節氣養生知識,請在下方留言或是私信,小編會偷偷把整理好的更多知識分享給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