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於正的一部《延禧攻略》可謂是紅極一時,而看完《延禧攻略》之後,很多人都會表示懷疑:故事中的袁春望到底是不是先帝的兒子?很多人因為太后的隻言片語,都覺得袁春望是先帝和農家女所生的孩子,但是,小編在看完整部電視劇後,卻總覺得袁春望的生母並不是農家女,而根本就是太后自己!
事實上,就生母之謎這段劇情開始一直到電視結束,裡面就有很多細節顯示,袁春望不是先帝的孩子,而根本就是太后自己的孩子。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保住了他一條性命!而若是先帝的孩子的話,他的下場只會和弘晝一樣。
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分析分析吧。
在弘曆對太后表示質疑之後,慶貴人便代替魏瓔珞,給弘曆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說是一農家女因丈夫在外,獨自一個人無法養活公婆,便倚樓賣笑,掙來的錢養活公婆,並買了一個好人家的女兒。在丈夫回來後,她做主將好人家的女兒嫁給了丈夫,自己則自盡,公婆還為她痛哭了一場。
結合後面的劇情,這個故事也是可以放到錢氏對於先帝的身上的。
錢氏為了保護先帝,穿上先帝的衣服引開了賊匪,結果遭到了賊匪的侮辱。後來錢氏回到先帝身邊後,便為先帝尋了另外個女子替代她,自己則自盡了。
按照劇中王大人的說法,錢氏是被賜死的。若只是單純賜死的話,先帝就不會感念她的恩德了,畢竟故事中說了公婆感念恩德痛哭一場,那麼引申過來自然是先帝也感念錢氏的恩德不予計較的。既如此,先帝沒理由要賜死錢氏。
唯一的可能便是,這裡先帝採取了偷梁換柱的手段,名義上賜死了錢氏,實際上卻給錢氏另外個身份,也就是之後的鈕祜祿氏。所以,從慶貴人說的故事來看,錢氏之死,只不過是換了個身份而已,弘曆依舊是太后的親生兒子。
除了那個故事之外,還有四個細節也顯示了,袁春望的生母,其實就是太后。那麼,哪四個細節呢?
第一個細節:弘曆兩三歲錢氏去世。
在弘曆質問太后錢氏是怎麼死的時候,太后曾告訴弘曆,錢氏是產後身體沒調整過來,不過兩三年便一病不起,就此去世。
按照這個邏輯,錢氏應該是在被賊匪控制了兩三年後,才回到先帝的身邊。那麼這兩三年裡,她生養一個孩子的話是完全沒問題的。也正因不計前嫌,先帝才會和故事中的「公婆」一樣,感念錢氏的好,讓她有了一個孩子,也就是弘曆。
當然,在孩子出生之後,先帝便「賜死」錢氏,給了她一個新的身份,也就是鈕祜祿氏。
第二個細節:你說呢?
在太后帶著魏瓔珞一起去圓明園的時候,魏瓔珞曾問太后錢氏是因什麼而亡的,太后只是簡簡單單地回復了一句:「你說呢?」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小編也以為錢氏是被太后賜死的,畢竟太后去圓明園的目的,便是想讓弘曆對她的愧疚感更加的深刻。不過在看完這部電視劇後,小編卻又覺得有些不對味:按照「你說呢」的意思,錢氏說是被太后賜死的固然可以,然而若說錢氏其實並沒死,只是換了個鈕祜祿氏的身份,也是未然不可的。
第三,太后讓弘曆不殺袁春望時的表情。
這裡其實就很明顯了:若袁春望真的是先帝的兒子的話,太后就算讓弘曆不殺他,也不至於臉上擺出一副羞於見人的樣子。即便先帝在外有個孩子,太后也不至於有那樣的反應。而且,那個金絲蟒袍又是被錢氏穿著的,袁春望認為他是先帝的孩子,只是因為家裡有一套金絲蟒袍。
因此,這裡太后之所以會羞於見人又不好言明,唯一的理由只能是袁春望雖然不是先帝玷汙了農家女所生的孩子,但卻是她自己的親生兒子。
第四,太后對待先帝兒子和對待她自己直系親戚的態度。
看完七十集的《延禧攻略》,我們會發現太后是一個非常護短的女人。就是凡是她的直系親戚,她一定會想辦法維護的。而和她沒血緣關係的親戚,她卻是壓根就懶得過問。
比如,她對於弘晝和弘宣的態度,其實是頗有意思的。弘宣只不過是在大殿上吃了一塊帶味道的肉,便被弘曆給重罰了。弘晝因為謀逆,也被弘曆暗中處死了。對於這兩個算是庶子卻沒有自己血脈的人,弘曆想要做什麼決定,太后完全不給他們做任何的庇護。
但是,在碰到她自己親戚,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有一個細節非常明顯:太后的親侄子涉嫌貪汙枉法,按道理後宮不得幹政,然而太后卻是想方設法要維護自己的親侄子,處死了皇后的父親。這一段裡,太后護短的態度實在是太明顯了。
所以,按照太后這樣的性子,袁春望大逆不道想要一口氣除掉太后、皇后、弘曆和弘晝四人,即便袁春望是先帝的孩子,她也一定不會幹涉弘曆去處死他的。並且,之後對於袁春望的處罰也不過是他從哪裡來回哪裡去而已。
以太后的性子她卻為了先帝的孩子懇求弘曆,這是不符合邏輯的。而能讓她放下身段懇求弘曆放過袁春望的唯一理由,道理很簡單:袁春望雖然不是先帝的孩子,卻是她的親生兒子,她是袁春望的生母。因有損皇家顏面,她自然是不會說出口的。
所以,綜合上面一個故事四個細節,小編看完電視劇後,覺得劇中袁春望的生母實際上便是太后。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更多關於劇情的討論,還請留言下方或關注我「小龍兒說生活」,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