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迪士尼童話,大家會想到什麼?吃下毒蘋果的白雪公主被王子吻醒,和王子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還是被繼母和後姐虐待的灰姑娘,穿上合腳的水晶鞋,和王子攜手開啟他們的幸福生活?
童話的結局都是王子和公主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因為這樣,故事裡的美好愛情仿佛是命中注定。但在看了迪士尼真人電影《美女和野獸》之後,我意識到,沒有一段愛情會發生得理所當然,所有的有情人都是在感情裡付出過許多努力才能執子之手。
《美女與野獸》曾獲得 2017年MTV電影電視獎和第21屆好萊塢電影獎,還曾提名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服裝設計。電影的華麗和精美讓美女和野獸的愛情更具童話的浪漫。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為了救父親自願留在城堡的少女貝兒,和被詛咒變成野獸的王子,在日常相處中愛上了對方。真愛打敗了魔法,野獸變回王子,兩人在城堡裡舉行盛大的舞會,開啟他們的甜蜜生活。
在美女和野獸的愛情背後,藏著的是親密關係中的3種心理學效應。本文將從初見時的「首因效應」、日常相處中的「近因效應」和親密關係中的「獎賞理論」3個方面,對美女和野獸的相識相愛進行剖析。
01充滿誤會的初次見面,沒有製造「一見鍾情」的「首因效應」,反而造成「相看兩生厭」的尷尬局面
電影中,貝兒和野獸初次見面有許多不愉快:貝兒的父親因為對貝兒的承諾,在野獸的城堡裡摘了一朵玫瑰,想要帶回家給貝兒,卻被野獸認定是小偷,把他關在了自己的城堡裡。前來城堡救父親的貝兒被野獸看作「小偷的女兒」,野獸並沒有給她什麼好臉色。
而在孤身來到城堡的貝兒看來,不分青紅皂白便把父親關起來的野獸冷血又古怪。
因為這不愉快的初見,當野獸被家裡的僕人們鼓勵去邀請貝兒吃飯時,貝兒乾脆地拒絕了野獸。野獸難得地鼓起勇氣前來邀請,卻被果斷拒絕,他惱羞成怒,生氣地離開。
而在這之後,貝兒因為好奇心,來到西鐘樓,那裡放著關係到野獸是否能變回王子的玫瑰花。當她靠近玻璃罩中的玫瑰花時,格外緊張玫瑰花的野獸正因為玫瑰花花瓣的掉落而憤怒,於是遷怒於貝兒,朝貝兒大吼,貝兒生氣又害怕,連夜逃離了城堡。
在這個階段,貝兒和野獸之間的對立狀態與「首因效應」有很大關係。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它是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即「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而我們所說的「一見鍾情」其實正是「首因效應」的作用,因為良好的第一印象,使第一次見面的雙方對彼此產生了極高的認同感,從而萌生了愛情的火苗。
電影中,貝兒和野獸的愛情顯然不僅沒有得到「首因效應」的好處,反而被拉了後腿。因為初見時他們在對方的心裡都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在之後的相處中兩個人對彼此也都沒有好的態度。
「首因效應」雖然能製造「一見鍾情」,但並不能決定感情的走向。影片中貝兒和野獸的感情之路是如此,社會中的閃婚閃離現象也是有力的證明。
現代社會中,有許多人才認識對方沒多久,就認為對方是自己的「命中注定」,於是興衝衝地與對方結成夫妻。但有大部分「閃婚」的夫妻,因為對對方不夠了解,會在婚後發現許多難以協調的地方,對彼此的期待和愛慕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被消磨,「首因效應」帶來的「第一印象」被生活中慢慢展示的真實面貌替代。
這個時候就會有人大呼發現了對方的「真實面目」,殊不知對方一直都是如此,只是第一次見面時「首因效應」以「一見鍾情」為名,蒙住了人的眼睛。所以才會有人說:「一見鍾情鐘的不是情,而是臉。」
「首因效應」固然重要,但它無法決定一段關係的最終走向。沒有一段關係可以完全靠「第一印象」支撐起來,同樣,即使是像美女和野獸這樣並不浪漫的初見,也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局。
「第一印象」並不能完全地代表一個人真實的樣子。所以,在生活中,不要因為「第一印象」輕易地給一個人「貼標籤」,不要由「首因效應」輕易地影響自己的判斷,給對方更多時間去展現自己,也給自己更多時間去了解對方,這樣才不會錯過自己的公主或王子。
02簡單平凡的日常相處,製造「日久生情」的「近因效應」,打破第一印象的偏見,讓兩人真正認識彼此
在貝兒離開城堡回家的路上,她遇見了狼群,危急時分,野獸來到了她的身邊,為了趕走狼群,野獸受了重傷。因為這樣,貝兒調轉方向,用馬馱著受傷的野獸回到了城堡。
照顧受傷的野獸時,貝兒從女管家的描述中知道了野獸不幸的童年,也了解到他冷漠性格的由來,她開始改變對野獸的「第一印象」。
當貝兒在野獸的床邊讀起莎士比亞戲劇裡的臺詞,野獸自然地接出下一句。因為愛讀書,在村子裡顯得格格不入的貝兒,第一次遇到了和她有共同愛好的人。而讓她更加驚喜的,是野獸向她開放的藏書豐富的書房。
抵抗狼群的經歷和共同的愛好打破了「首因效應」留給兩人的「後遺症」,貝兒和野獸開始真正認識對方。
他們一起挑選要讀的書、一起吃飯、一起賞雪。在這個過程中,野獸發現了貝兒的聰明和有趣,而貝兒也認識到野獸的才華和溫柔。
雖然相遇的經歷不夠美好,但在相處過程中,「近因效應」讓兩個人在日常生活裡了解到對方的優點,並重新認識了真實的對方。
近因效應是指最新出現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同樣由心理學家盧欽斯提出。
在1957年,盧欽斯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在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現的場合,印象形成的決定因素是後來新出現的刺激物。這意味著,當兩個人在首次見面後還有日常相處的機會,後期展示的形象會蓋過「第一印象」,在人的心裡形成一個更加完整豐富的形象,從而給人留下更深刻的感受。
這在經典小說《傲慢與偏見》也有所體現,達西和伊莉莎白的愛情產生同樣有「近因效應」的加持:
初次見面時,達西因為伊莉莎白母親的淺薄,認定伊莉莎白同樣膚淺而沒有吸引力,放下豪言:「她很美麗,但還沒有美麗到讓我動心。」而伊莉莎白覺得這樣的達西格外傲慢,一點也不討人喜歡。但在後來的相處中,他們給彼此留下新的印象,重新認識了對方。
達西看到伊莉莎白的聰明獨特,伊莉莎白注意到達西傲慢表象下的溫柔紳士。時間給了他們相處的機會,而「近因效應」讓他們重新認識到真正的對方。
換句話說,「近因效應」就是「日久見人心」。因為長時間的相處,使兩個人有機會看到更多關於對方的細節。初次見面可以被精心準備,也可能因為時機的不對出現各種誤會,但日常相處可以展現更多的生活細節和真實的自己,也有利於自己看到真實的對方。
因此,當我們錯過了「首因效應」的加分項,不如好好把握「近因效應」,去表達自己、展現自己。同時,我們也警惕「首因效應」可能給我們造成的暗示,即使遇到「第一印象」不太好的人,也給對方更多時間和機會,讓「近因效應」得以發揮它的作用。
03愛情是雙向奔赴和彼此滿足的相互成全,親密關係中的「獎賞理論」,讓兩人的愛情更加成熟堅定
《美女與野獸》很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並不屬於傳統的童話故事,沒有安排王子救公主的情節,而是更符合現代愛情中的情感理念,讓貝兒和野獸相互救贖、相互成全。
野獸和貝兒分享自己的藏書,讓貝兒知道自己並非村裡鄰居們口中的「古怪書呆子」,得到了從未有過的理解。野獸用女巫留給他的那本可以去到世界各地的書,帶貝兒回到兒時的巴黎,弄清楚了母親去世的緣由,更加懂得父親對自己的愛和父母之間的愛情,解開了關於母親的心結。
貝兒站在橋上為野獸讀詩,讓他領會到冰天雪地中的詩意,教他如何親近自己的馬,讓他感受得到信任的滿足感。在野獸因為喝湯弄髒自己的毛髮時,貝兒沒有嘲笑他,而是選擇親身示範喝湯的另一種姿勢,讓野獸感受到被尊重,不再因為自己的外形自暴自棄。
最重要的是,貝兒教會野獸去愛,而野獸也為了貝兒學會付出,所以即使知道貝兒離開會讓整個城堡永遠陷在詛咒之中,野獸依然願意在貝兒父親有難的時候,選擇讓貝兒離開,而貝兒也會在危險時刻隻身回到城堡,和野獸在一起。
正是因為貝兒和野獸用自身的優點吸引彼此,也幫助對方成為更好的自己,他們的愛情才會在相互成就和彼此滿足中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固。而這正是親密關係中的「獎賞理論」。
美國休斯頓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米蘭·羅勒,曾在他的著作《親密關係》中提到:「人與人之間產生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設是:他人的出現對於我們有獎賞意義。」
而這種「獎賞」意味著在親密關係中讓我們感到愉悅、對我們有幫助的東西。當我們能在親密關係中從對方身上得到「獎賞」,對方對於我們而言也會更具吸引力。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展現自己的價值,給予對方「獎賞」,我們對於對方也會更有吸引力。
親密關係中的「獎賞理論」是一個「雙向」的付出和滿足。電影中的貝兒和野獸是如此,文學界中令人羨慕的錢鍾書和楊絳夫婦也是如此。
錢鍾書評價楊絳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在錢鍾書決定寫《圍城》時,全力支持他。為了節省開支,當時因為劇作《稱心如意》走紅的楊絳辭去了家裡的女傭,甘做「灶下婢」。他們彼此成全,相互認可。
妻子的才華和對家庭的付出對錢鍾書而言是一種獎賞,也是兩人親密關係中的「吸引力」;他對妻子的欣賞和肯定對於楊絳來說同樣是親密關係中的「獎賞」,讓楊絳在這段關係中得到滿足感和幸福感。
因此,想要有一段好的親密關係,「獎賞理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需要認識到「獎賞理論」增加了兩性之間的吸引力,也需要更加重視「獎賞理論」在親密關係中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實現「獎賞理論」,需要我們自身有值得被肯定的長處,能夠在愛情裡給予對方快樂,治癒對方的傷痛,主動去「獎賞」對方。也需要我們擁有發現對方優點的眼睛,看到對方的付出,認可對方的長處,肯定對方的「獎賞」價值。
04結語
美女與野獸的愛情雖然有迪士尼童話的浪漫和華麗,但沒有綁定「愛情命中注定」的設定。它更像我們普通人的愛情,感情從無到有、從淺薄到深刻,慢慢升溫,水到渠成。也因為這樣,我們更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探索在愛情背後可以學習的「知識點」。
在這段歷經坎坷、終成圓滿的童話愛情背後,是「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親密關係中的「獎賞理論」在起引導作用,而這也是我們在感情路上通常會遇到的心理效應。
希望我們都能從美女與野獸的愛情中得到關於愛情的啟示,對於自己的感情之路有更清晰的認知,與自己的「王子」或「公主」一起寫下獨具個人風格的愛情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