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利安兄弟會」的頭目「大塊頭」泰勒·賓罕姆。
「亞利安兄弟會」的頭目,「男爵」巴裡·米爾斯。
「亞利安兄弟會」的標誌性文身圖案。
監獄本該是罪犯接受懲罰和教育的地方,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些監獄,犯人們私下裡拉幫結派,繼續違法勾當,其影響力甚至外溢到街頭黑幫,對監獄管理構成新的挑戰。
暗潮湧動
每天清晨,佩利肯灣監獄的囚犯們陸續走出牢房,逐一接受獄警搜身檢查,然後步入操場,呼吸新鮮空氣。隊伍中第一個具拉美裔特徵的犯人進入操場後,徑直走向約45米外的一張水泥臺,坐下來,似乎在等待;第一個黑人囚犯走到健身區,緊盯著場外;一個白人囚犯則選擇了靠近籃球場的第三個地點……顯然,他們的行動是有目的性的:每個人為各自的團夥及同伴標出一個集合點。
當「集合點」聚集了一定人數,他們會派出兩名「偵察員」,在操場上先逛一圈,偷聽其他團夥的談話,摸清楚「局勢」,然後回到自己的「基地」匯報情況,比如誰打算揍誰,誰要倒賣什麼貨,等等。
最終,50名犯人全部進入操場。獄警阿科斯塔說,別看操場上的情況似乎風平浪靜,「這裡此刻有至少30把刀,全藏在他們的直腸裡」。
機製成熟
加州監獄黑幫的存在由來已久,其勢力不僅局限於監獄內部,還蔓延到社會上,與獄外犯罪分子勾結呼應。一些監獄黑幫的影響力甚至反超街頭黑幫。「一些街頭小混混崇拜監獄黑幫成員,因此故意犯罪入獄,以求拜見老大,」加州前獄警查理斯·丹傑菲爾德說。
監獄黑幫如何在監獄管控下組織運作,是黑幫成員須嚴格保守的秘密。據稱,透露細節的「告密者」會遭到監獄內外黑幫的追殺。
加州學者戴維·斯卡爾貝克研究監獄黑幫多年,他發現,加州監獄黑幫出現於上世紀50年代。不同族裔的囚犯被混雜關押,年輕氣盛的「初進宮」者和有犯罪前科的「老油條」們關在一起,擁擠的監獄內暴力事件不斷。一些囚犯不得不聯手合作,形成小團體,起初目的是為尋求自保,後來發展為爭奪獄中有限資源和利益。監獄黑幫由此興起。
「監獄黑幫是高度成熟的組織,有詳盡的發展規劃,有一套等級制度,甚至還有"人力資源部門",」斯卡爾貝克說,他們會用盡一切手段尋找空隙、瞞天過海,讓手機、刀具、香菸、毒品等違禁品流入監獄,並實施地下交易。
門派各立
根據斯卡爾貝克的研究,加州六大監獄黑幫中,「我們的家族」、「墨西哥黑手黨」和「北方組織」主要吸納拉美裔囚犯;「亞利安兄弟會」是宣揚極端種族主義的白人囚犯團夥,「納粹飆車手」是其分支;「黑色遊擊隊」的成員則是與白人勢不兩立的黑人囚犯。
在佩利肯灣監獄,為了避免囚犯之間的衝突,每間牢房外都貼有一張塑料卡片,標明被關押者的身份信息。卡片顏色代表著重要信息:白色卡代表這名囚犯是白人,屬於「亞利安兄弟會」;藍色卡用於黑人囚犯;綠色和粉色卡則分別代表屬於美國北部和南部幫派的拉美裔犯人。
每到囚犯放風、吃飯或洗澡時間,獄警須按照卡片顏色,有計劃地把屬於不同黑幫、數量差不多的囚犯輪流放出牢房,避免造成某一個幫派成員獨自陷入對手幫派多名成員包圍的局面。
罪惡漏洞
20世紀90年代起,當局新建佩利肯灣監獄,開始嘗試現行做法:確認監獄黑幫的高級頭目,全部送到佩利肯灣監獄關押。
這座監獄位於加州克雷森特城郊,靠近海岸,周邊是一大片紅杉林,可謂與世隔絕。監獄裡有一棟六角形建築,是專門關押黑幫頭目等重犯的地方。他們通常被判終身監禁。不同於其他囚犯,這些重犯沒有每天到操場放風的機會,只能被押往樓內一間玻璃頂空屋,單獨曬曬太陽。
這間空屋四面都是水泥牆,空空蕩蕩,地上有一個小小的排汙孔。即便如此,黑幫頭目們依然能設法通過這個小孔,與其他牢房的幫派成員們傳遞信息。去年,黑幫成員就是利用監獄內的廁所管道系統,密謀一起暴動,威脅管理方改善黑幫頭目所在的重犯牢房區條件。
監獄黑幫如何「招新」
據斯卡爾貝克等專家了解的信息,監獄黑幫會利用「釣魚線」,把一份問卷送入新犯人的牢房裡,了解對方的基本信息。「釣魚線」,是監獄黑幫成員用於暗中互通信息的一項重要技術。
「當新犯被帶入牢房,牢門剛關上,一張拴著紙條的線就可能從天而降,」斯卡爾貝克說,他必須如實填寫問卷上所有問題,包括因何罪入獄、判決情況、在其他監獄有沒有熟人、在獄外的居住地、有什麼資源可供黑幫利用,等等。問卷完成後,再通過「釣魚線」的方式收走,由黑幫成員審查。黑幫甚至會利用私藏的手機上網,登錄「臉譜」等社交網站,核實答卷者填寫的個人信息是否屬實。
據新華社10月20日電
福人樓珠寶金行
總店地址:渤海七路580號
諮詢熱線:0543-3329444
友情提示:請您點一下右上角,在您的朋友圈裡幫我們分享一下!謝謝!~
福人樓珠寶微信號:sdfrlzb,在添加朋友裡搜一下就能找到我們!我們期待您的關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