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英勇無比,讓人憤怒的是,居然有人對倖存者無理質疑

2021-02-21 世界通史

油畫:狼牙山五壯士

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曾提出過「為了忘卻的紀念」說法,竊以為,我們在享受如今午後陽光、晚間清風的幸福時光時,更要對那些曾經為我們披肝瀝膽、浴血奮鬥的英雄們心存感恩。「忘卻」並不是讓我們不紀念,「紀念」也並不是讓我不感恩。

我很慶幸我時常能看到很多熱愛歷史的朋友,但是我也時常悲憤於很多朋友只是把歷史當作獵奇故事在看,而對歷史失去了最起碼的敬畏心。

「無知者無畏」,一個對生活、對歷史失去最起碼的敬畏心的人,往往是最容易暴露自己的淺薄和無知的。

我們也恰恰只有尊重我們所擁有的「一飯一粥」、「一絲一縷」,才能真正內心踏實、精神安和地俯仰於天地之間、從容於生活之中。

電影劇照:狼牙山五壯士

無數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熱血壯志、豪情犧牲換來了我們當下和諧平安的生活,可是,終究還是有很多人還是用標新立異的方式給英雄抹黑來標榜自己的存在感,恰似在文化景點上刻下「到此一遊」的荒謬。

2013年,就有人公開指出小學課本《狼牙山五壯士》有不實之處,扣字眼、鑽牛角,說「狼牙山五壯士」是假英雄,而非真英雄。這種譁眾取寵的行為雖然最後在《人民日報》的刊文反駁、烈士後代的起訴和人民群眾的譴責下,狼狽收場。該人公開道歉,恢復了英雄的名譽。

歷史是一面照妖鏡,今天就讓我們再來重溫小學課本上《狼牙山五壯士》的經典歷史,並順著歷史的脈絡,看看生活究竟在給我們默默培育著什麼樣的成長土地。

01、死也不讓敵人抓活的

日寇掃蕩

囂張無比的日寇「亡我中華之心」不死,從1937年全面侵華開始,得寸進尺、步步緊逼,使得泱泱中華遍地狼煙、屍橫遍野。但中華兒女多奇志,捨生忘死保家國,從不退縮,從不畏懼。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面對兇狠敵人的進攻,我軍一方面避其鋒芒,一方面以遊擊戰進行有效阻擊。「狼牙山五壯士」當時隸屬於七連六班,七連的戰鬥任務就是奉命在狼牙山一帶堅持遊擊戰爭,為大部隊和人民群眾的安全轉移爭取時間和空間。

經過一個多月的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並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殿後任務交給了六班。

五勇士紀念之地

六班的五個戰士義無反顧地勇挑重擔,為了拖住敵人,充分發動遊擊戰的戰術靈活性,一方面對敵人進行迎頭痛擊,一方面對敵人進行方向誤導。慢慢地,便把氣急敗壞的敵人主力引上了地形複雜的狼牙山。

狼牙山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他們利用有利地形,把衝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但終究敵我勢力懸殊,形勢變得越來越危急了。

地勢險要的狼牙山

班長馬寶玉沉著冷靜,不慌不亂,命令同志們沉得住氣,要提高命中率,確保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要等敵人進入有效射程再開槍。當敵人越走越近的時候,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火舌中一顆顆憤怒的子彈飛向那些面目可憎的敵人……

副班長葛振林邊打邊喊,戰士宋學義扔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好使出渾身的力氣。胡德林和胡福才這兩個小戰士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

敵人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敵人的屍體。

五壯士絕不退縮

隨著反覆幾次的浴血奮戰,從時間上來推算,七連六班已經順利完成了掩護大部隊和老百姓的戰略任務了。他們也應該進行戰術轉移了,當時可供他們選擇的轉移路線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緊跟在身後,容易暴露大部隊的目標位置;另一條是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那兒三面都是懸崖絕壁。一旦陷入包圍,便是被困籠中,退無可退。

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直面淋漓的鮮血。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隨後便帶頭向棋盤陀走去。

視死如歸

遍地夕陽下狼煙,戰士們紛紛毫不猶豫地、熱血沸騰地緊跟在班長身後。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我的地盤我做主,他們要把兇殘的敵人引向絕路,要讓敵人再付出一次血的代價。

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一面依託大樹和巖石向敵人射擊。山路上又留下了許多具敵人的屍體。縱然前面就是一條絕路,也要讓敵人的每前進一步都要倒下幾具屍體。

到了狼牙山峰頂,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向緊跟在身後的敵人射擊。不少敵人墜落山澗,粉身碎骨。

馬寶玉烈士墓

後來,班長馬寶玉負傷了,戰士們的子彈也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裡還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他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

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裡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

倖存者:葛振林和宋學義

但五壯士終究還是要面臨「寡不敵眾」的困局,使用石頭的舉動,也讓敵人明白五壯士已經是強弩之末、糧盡彈絕了,於是蜂擁而上,並且口中叫囂著要抓活的。

千鈞一髮之際,馬寶玉「嗖」的一聲拔出手榴彈,擰開蓋子,用盡全身氣力扔向敵人。隨著一聲巨響,手榴彈在敵群中開了花。

漫山遍野,皆是迴響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班長馬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裡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後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衝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上往下跳。

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這聲音悲壯無比、感人肺腑!這聲音連綿不絕、此起彼伏!

02、倖存的英雄歸何處?

英雄就應該被銘記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狼牙山五壯士,但是我們到底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又有多少人還能記住他們的名字?再次重申,他們的名字就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千古艱難唯一死,五壯士為了掩護大部隊、傷員和百姓的安全,捨生忘死、慷慨赴義的壯舉是值得我們世世代代銘記和感激的。因為死亡的恐懼並不是很多人都能克服的,能戰勝死亡的恐懼足以充分地說明五壯士內心的強大、意志的堅定和信仰的崇高。

尤其是為了理想和信仰,主動選擇和逃避死亡的人,他們永遠是那麼鮮活而高大。五壯士從狼牙山上的縱身一躍,是中華民族最美圖案的一個縮影,也是中華人民不屈不撓的鬥志的一次騰飛。他們皆是不死的靈魂。

從此天各一方

那麼高的懸崖,按常理說,跳下去,必定是粉身碎骨。但天可憐見,有時候幸運恰恰也會對英雄的壯舉作出一點補償。五壯士中的宋學義和葛振林竟然被幾棵小樹擋住,雖然身受重傷,但是還是堅難而又堅強地活了下來。

在敵人走之後,倖存的兩位壯士血肉模糊,但是還是憑藉著驚人的意志力,用盡全身力氣爬上山頭,重新艱難地追尋著部隊的方向。

葛振林和宋學義大難不死

人民的英雄人民愛,遍體鱗傷又精疲力盡的他們,在昏迷之際被當地的百姓所救,並及時醫治。

宋學義在醫治之後,由於傷勢過重,不能繼續戰鬥,就轉業到河北省易縣管頭村任農會主席。1947年返回河南老家,擔任北孔村黨支部書記,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宋學義回到家鄉後,一心搞建設,默默無聞,從不向政府要待遇,也從沒有提起過自己打鬼子跳崖的英勇事跡。1971年,宋學義在鄭州病逝,享年53歲。

葛振林再次踏上徵途

而另一個倖存者葛振林,念念不忘繼續革命,在身體恢復到了一定程度,便再次拿起槍桿,踏上徵途。他要趕赴前線,繼續戰鬥。之後,他參加了十六七次戰鬥,歷經天津、張家口、太原戰役,還參加了江西剿匪戰,最後更是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保家衛國。隨後,他一直在軍隊工作。1981年,葛振林從衡陽軍分區後勤部副部長的崗位上退休,從而開始了另一種方式的愛國工作。

葛振林退休後,並沒有心安理得地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安享晚年,他覺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和自己一樣的同志們用鮮血和豪情換取而來的,為國家為民族無私奉獻的精神永不過時,他覺得應該讓祖國的下一代多多了解先輩們的光輝足跡和精神。於是,他決定繼續發揮餘熱,把退休後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關心下一代成長」的工作當中去。

葛振林晚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後來,他擔任了衡陽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同時還是全國近200家中小學校的校外輔導員,他先後應邀到全國各地作報告,每次他都叮囑孩子們:「珍惜現在的好條件,好好學習,祖國的江山打得多不容易啊!」

據葛振林的長子回憶:「父親給孩子們上課,經常是拄著拐杖走路去、走路回,別人派車來接送,他不坐,也不收一分錢講課費,不在外面吃一餐飯。」

葛振林這個革命老人就是這麼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他無怨無悔地為革命、為國家、為民族、為生活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卻從來不為自己的名利和享受提要求,更不允許自己的家人給組織添麻煩,更不說提要求了。

葛振林關心孩子們的成長

他常說:「想起那些長眠在狼牙山的戰友,我總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多了!」如此樸素而又真摯的一句話,可曾讓我們有所感觸?我們想起這些革命先烈的艱苦奮鬥,可曾由衷地覺得我們當下的生活就是莫大的榮耀和幸福?

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病逝於湖南衡陽,享年88歲。

狼牙山五壯士,終究是殊途同歸地為這片神情的土地、這個偉大的民族而奉獻出了他們的生命。尤其是跳崖後倖存的宋學義和葛振林兩位壯士,更是讓人肅然起敬。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能夠不忘初心、矢志不移地堅持為美好生活而奮鬥,更是不容易。

03、我們不怕死亡,就怕遺忘

葛振林老人說,害怕遺忘歷史

「我們不怕死亡,就怕遺忘。」這是葛振林老人在對下一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肺腑之言如洪鐘大呂震耳發聵,它時刻提醒和警示著我們:那些為國家民族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人不被尊敬、漸被遺忘,是一個民族真正的危險。捍衛英雄,就是捍衛民族的精神脊梁;守衛崇高,就是守衛民族的精神豐碑!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勿忘歷史,以史為鑑,砥礪前行!這是生活賦予我們的使命,更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營養。若不能尊重過去,誰又能享受現在、憧憬未來呢?若不能正視曾經,誰又能珍惜當下,展望遠方呢?

做好當下,即是未來。因為生活和人生就是環環相扣、因果循環的。同理,珍惜現在,才是緬懷。

五壯士的雕塑

在抗戰年代裡,敵寇入侵,使得中華民族和中華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災難之中,但是,中華民族永遠有維護美好和平的決心和勇氣,他們不畏艱難、不計得失,前赴後繼、無畏無懼地趕赴革命戰場,保家衛國、不屈不撓,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不倒的基礎和支撐,這就是我們偉大民族的不死靈魂,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凝聚的精氣神。

英雄,永不過時,但他們需要被銘記,銘記才是最好的傳承;英雄,山高水長,但他們需要被尊重,尊重才是最好的感恩。

英雄事跡被拍成了電影

1941年11月5日,《晉察冀日報》對五壯士進行了報導,題為《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11月7日,晉察冀司令員聶榮臻籤署命令將五名戰士命名為「狼牙山五壯士」。

1942年5月,晉察冀軍區舉行了「狼牙山五壯士」命名暨反掃蕩勝利祝捷大會,晉察冀軍區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

1958年,拍攝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以及進入小學語文課本,使得狼牙山五壯士成為全國婦孺皆知的大英雄。

戰鬥,從未停止

宋學義壯士由於當時傷勢過重,沒有辦法繼續參加戰鬥,又重新回到了廣闊的農村基層,默默無聞地為祖國的建設發揮餘熱。

繼續參加戰鬥的葛振林在抗美援朝戰爭之後,重回祖國,就一直在湖南軍區衡陽軍分區工作,並在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葛振林負傷無數,留下了終身殘疾,被軍區認定為三等甲級殘廢軍人。退休時,軍區為了照顧他,特批他享受正師級待遇。

珍貴的合影

歷史和生活不應該也不會遺忘英雄們的,因為英雄們從來都是和我們同求相求的,他們一直都是做出偉大而又甘於平凡的。葛振林和宋學義從來不以英雄自居,也從不向組織上要求什麼。就是面對自己的子女,他們也閉口不談當年跳崖的事情。

在他們心中,「狼牙山五壯士」的榮譽稱號是屬於整個班集體的,是國家和人民給予的最高榮譽和評價,不是他們的個人榮譽。大愛無疆,這就是真正的英雄情懷。

緬懷英烈

但是,正如那句話「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即便是在我們這樣一個敬重英雄的民族,英雄白頭、美人遲暮之時,依然會有一些跳梁小丑會上躥下跳地出來表現他們的淺薄。

宋學義留在農村的時候,就曾多次被質疑為「假英雄」、「假模範」,甚至還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公開挑釁:「人家都跳崖死了,你怎麼活著回來了?你再到狼牙山跳跳,跌不死,就承認你是英雄。」

宋學義

是不可悲孰可悲?質疑英雄、挑戰正義的行為不正是很多淺薄的人埋在內心之中的劣根性嗎?一個不尊重英雄的時代是可悲的,一個沒有起碼的道德和敬畏心的人更是可悲的。恰如一個小丑,用盡了自己的荒誕去博人眼球,卻終究只能貽笑大方,成為了「不屑一顧」的鬧劇。

我們當謹記,幸福生活、美好時代皆是來之不易的,所有美好背後的感動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珍惜、去擁抱的。感恩英雄,嚮往美好。

04、我們應該這樣珍惜生活

晚年病重,葛振林住進了軍區醫院,當年照顧他的一位護士回憶,老人生活很節儉,經常勸醫院說不要用貴的藥,剩下給對國家有貢獻的人使用。

住院時,病房裡有空調,老人怕費電,不管冷熱從來不開,即便是護士偷偷開開,他看到也會關上。

甚至到了晚上,只要不是吃藥、輸液的時候,老人都不讓護士開燈。用他的話說:「我們國家雖然現在富強了,但有的偏遠地區還沒有通電,我們要養成節約的好習慣,早日幫助全國人民脫貧致富。」

老年葛振林

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在湖南衡陽去世時。有人在悼詞中寫道:「抗日英雄稱號固然可貴,但更加可貴的是一生都用英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狼牙山上縱身一跳之後,葛振林用一生證明了自己無愧於英雄二字」——這是對英雄們最誠摯的評價和認可。

當然,斯人已遠去,精神永耀世!不是非要說英雄,只因英雄多奇勇,我更希望英雄身上閃閃發光的精神能成為我們永不迷路的燈塔。

葛振林同志追悼會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最美好的時代,自由而又和諧,平安而又幸福。但是,這種幸福並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和感恩,反而有一些躁動、膚淺的人不懂得珍惜,得意忘形地「為了批判而批判」著生活,從標新立異之中去尋找一點可憐可笑的存在感。

我們對英雄最好的獻禮其實恰恰是腳踏實地地珍惜所擁有的生活和美好。不怨不尤、不毀不謗、不偏不倚、不病不垢……

一個人對於生活的尊重和珍惜,其實是和他身處的環境息息相關的。不因能力和地位去放縱慾望,不因為情緒和困境去扭曲事實,克己達人,居安思危,這就是珍惜生活。

葛振林的精神永存

有這樣一種人,曾經也是苦難的百姓,可一旦翻身了,便把自己曾經受過的苦難轉嫁到別人身上,用享受的快感來稀釋奮鬥的意義。這種人並不懂珍惜生活。

也有這樣一種人,不患貧而患不均,見不得別人好,總是帶著「紅眼病」去看他人的成功。看不到他人的功勞和優點,死盯著別人的過失和缺點,無限放大、主觀誇張。這種人也是不懂得珍惜生活的。

還有這樣一種人,把得與失進行邏輯等價,付出就是為回報,回報就是為了享受,其所作所為都是爭名奪利的一種方式和工具,他們一直在路上,但終點卻不是善美的世界,而畸形的樂園。這種人也是不懂得珍惜生活的。

這是時代最流行的讚歌

珍惜生活,我們還是要向葛振林這樣的英雄前輩學習。向著光明,無怨無悔;顧全大局,自律自省……不說不該說的話,不做不該做的事,不把私慾凌駕於功德之上,不把私利寄生於大局之中……

我時常會去鼓勵我身邊的人多讀英雄的故事,他們有時候會覺得英雄的故事千篇一律,我黯然失笑,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英雄的故事何嘗不是如此。在他們身上大家永遠可以找到振奮人心、感動自己的力量。

浩氣長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

相關焦點

  • 狼牙山五壯士兩位倖存者,一個老死農村,一個晚年享正師級待遇
    狼牙山五壯士兩位倖存者,一個老死農村,一個晚年享正師級待遇 我們如今的和平,是先輩們浴血奮戰爭取來的,然而某些後代對抗戰的認識顯然不足,出現了抹黑、質疑抗戰英雄的事情,我們熟悉的「狼牙山五壯士」就曾遭遇到誤解,今天有必要和大家重新說一說。
  • 狼牙山五壯士倖存者,為祖國默默奉獻無人知,晚年身份曝光引轟動
    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曾被選用小學課本,我們大部分人應該都學過,或者是知道相關信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其實狼牙山五壯士當年奮勇跳崖之後,並沒有全部犧牲,有兩個人因為被樹枝掛住,幸運地保住了一條命。其中有一個人名叫葛振林,他是狼牙山五壯士中的一個倖存者,雖然因為跳崖深受重傷,但是卻及時的得到了救助,傷勢痊癒之後,他沒有離開部隊,而是繼續為國家奮戰,還參加過抗美援朝等戰爭,跟著國家打敗了狂妄的美國。回國以後,葛振林擔任了一些職務,他在衡陽地區進行了很多基礎工作,兢兢業業為國家幹,到了1982年,才因為年齡的原因,離開了工作崗位。
  • 他是狼牙山五壯士倖存者,晚年生活讓人感嘆,網友:英雄本色
    說起狼牙山五壯士,相信大家都知道,因為他們的事跡被編入了小學語文教材,被拍成了電影。我當學生的時候就學過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現在當了老師,又給學生們講這篇課文。在和敵人激戰的過程中,五位壯士充分利用地形,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斃敵數十人。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他們把敵人引上絕路——狼牙山頂峰棋盤陀,在子彈打光,石頭砸沒了的情況下,英勇跳下懸崖,以身殉國。課文寫道這裡就結束了,人們為五壯士的英勇而讚嘆,為他們的犧牲扼腕。
  • 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倖存者,從不以英雄自居,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當初的狼牙山五壯士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他們當中的倖存者也是得到了優厚的待遇,到了晚年的時候更是享受到了正師級的待遇。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抗戰時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1團7連6班 的五位八路軍英雄,分別是班長馬寶玉,戰士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表達了八路軍戰士誓死不屈的頑強意志,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 教材為何要刪除《狼牙山五壯士》?專家給出解釋,卻令人憤怒
    特別是《狼牙山五壯士》它是中國抗日戰爭中,民族精神的高潮。我們不光感到質疑甚至是憤怒。《狼牙山五壯士》在教科書中存在了40多年了《狼牙山五壯士》是一名抗日戰地記者,在抗戰勝利時期寫的文章,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這篇文章當時在日報上反響熱烈。在1978年被它被正式收錄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
  • 狼牙山五壯士班長誕辰百年,烈士故裡4000人赴狼牙山悼念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馬寶玉烈士誕辰100周年。近期,在馬寶玉的故鄉張家口蔚縣,縣總工會組織蔚縣幹部職工赴保定易縣狼牙山五壯士紀念館進行系列悼念活動。
  • 狼牙山五壯士的兩位倖存者,生活勤勞儉樸,從不居功自傲,一心國家利益
    相信大家對於狼牙山五壯士都十分的熟悉,畢竟我們在課文中都學習過他們的故事。 當時他們面對步步緊逼的敵人寧死不屈,最終跳入了萬丈懸崖之中,讓人敬佩。
  • 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 視死如歸
    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題的詞。以共產黨員、班長馬寶玉為首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蕩」。9月25日,日偽軍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
  • 走進英雄的精神世界,央視《海報裡的英雄》續寫「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
    10張海報,20個故事,75位電影人誠摯獻禮,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打造的特別節目《海報裡的英雄》將於8月30日正式開播。8月30日至9月3日,每晚19∶30綜藝頻道五天連播。以電影級的製作水準,打造場景沉浸式的觀感體驗,帶領觀眾通過海報重溫經典電影,從光影中走近歷史,用鏡頭定格英雄。
  •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掛懸崖樹枝上死裡逃生,晚年生活讓人感慨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沈重《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小學教材中的一篇課文,相信大家都學過,這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期間。
  • 《狼牙山五壯士》被從教科書中刪除?你聽聽專家都說的什麼話
    2005年3月,一則重磅消息直接引爆了國內輿論——上海市新語文教材刪除了課文《狼牙山五壯士》!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課本中也已經將《狼牙山五壯士》一文從課本中移除!稍微年長一些的讀者,肯定都還記得那曾經令人悲憤不已而又熱血沸騰的《狼牙山五壯士》一文!肯定都還記得那五位站在山巔用手雷用石頭頑強抗敵最後英勇跳崖的英雄!
  • ...真實的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倖存者,圖6正在編織草鞋的八路軍戰士!
    這位八路軍戰士笑起來樸實無華,平易近人,和那些面目醜陋的日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沒有抗日神劇中那些小鮮肉所扮演的八路那麼帥氣,但這些樸實的八路軍戰士才是我們最應該銘記的人! 圖3:
  • 《海報裡的英雄》開播《狼牙山五壯士》將有「後續」
    中新網北京8月30日電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海報裡的英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特別節目》(簡稱《海報裡的英雄》)將從8月30日起連續五天播出。節目以我國優秀抗戰影片海報為切入點,帶領觀眾從光影中走近歷史。
  • 《狼牙山五壯士》開拍3D新版本 新技術奠定創新基調
    《狼牙山五壯士》在狼牙山開拍3D新版本9月25日,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紀念日,在「五壯士」當年跳崖地河北易縣狼牙山棋盤嶺砣奇峰峻上,新版3D電影《狼牙山五壯士》隆重開機。眾人在狼牙山紅色景區仰望聶榮臻元帥題字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觀看3D航拍,敬仰英雄,傳承薪火,寄託哀思和緬懷先烈。新版3D電影《狼牙山五壯士》宣傳、發行、合作(投融資)總監及製片人之一高尚君表示,我們要拍好看又賺錢的經典影片,同時希望通過這部電影使更多的人受到英雄主義的教育和培養。
  •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後,村民爬絕壁建烈士塔,日軍慶祝時掉進地雷陣
    文|和佛賞花去 2005年3月21日,「狼牙山五壯士」最後倖存者,88歲的葛振林在湖南病逝。至此,狼牙山五壯士在天堂終於團聚了。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很多人是在小學的課本中讀到的,很多人是看著電影長大的,如今的孩子不知道是否了解這個激勵一代成長的故事,因為《狼牙山五壯士》已被從小學課本中正式刪除了。有專家認為,把《狼牙山五壯士》從新課本中刪除是因為它反映的戰爭年代與現代的和平社會已經存在了距離。其實,刪除《狼牙山五壯士》課文,在網上的爭論一直很激烈。
  • 《海報裡的英雄》重現經典英雄故事,《狼牙山五壯士》將有「後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海報裡的英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特別節目》今日起每晚在CCTV-3播出,連續五天播出。首期節目中,演員張國強、王挺、邢佳棟、姜宏波等將全新演繹經典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紅高粱》的相關故事。
  •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狼牙山五壯士)解析
    狼牙山五壯士(1)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當時,七連奉命在狼牙山一帶堅持遊擊戰爭。經過一個多月英勇奮戰,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表現力五壯士勇於承擔重任,不怕犧牲的精神。)
  • 狼牙山五壯士結局如何?3人犧牲,2人倖存,其中1人當了村支書
    小時候,我們學過1篇非常感人的英雄故事——狼牙山五壯士。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5位抗日英雄在面對鬼子的圍攻而英勇犧牲的事跡。這則課文不只是感人的故事而已,而是抗戰時所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1941年,日本集結了大量的鬼子來掃蕩我晉察冀敵後根據地。這次日軍的「掃蕩」行為像以前一樣瘋狂,並出動了3千人圍攻易縣狼牙山區。
  • 六年級上《狼牙山五壯士》:體會人物性格特點,掌握場面描寫方法
    六年級上《狼牙山五壯士》:體會人物性格特點,掌握場面描寫方法一、學習目標通過提取關鍵詞句和表格、統計圖比較,體會人物性格特點,初步掌握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寫作方法。運用構建人物概念圖的方式,體會「壯士」是怎樣的人,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對革命前輩的敬仰。
  • 《海報裡的英雄》首期震撼開播 張國強、王挺演繹《狼牙山五壯士》後續
    在即將播出的首期節目中,演員張國強、王挺、邢佳棟、姜宏波等將全新演繹經典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紅高粱》的相關故事。張國強、王挺傾情演繹《歸來》 現場人員淚盈於眶被寫進課本的「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在這檔節目中將有「後續」,短劇《歸來》是《狼牙山五壯士》的延伸創作,講述的是跳崖後倖存的兩位戰士12年後再次重逢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