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開在雪山之上,雪蓮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樹都能屹立在戈壁,胡楊做到了。」5月3日下午,「不忘初心,重溫援邊情;牢記使命,揚帆新徵程——援邊精神進校園」 活動啟動儀式在上海城建職業學院楊浦校區舉行,三位援邊幹部代表走進校園講述援邊故事,引導青年學生立四方之志,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閃光,這也是上海高校創新思政工作載體的一次有益探索。
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和市委的工作要求,從1995年開始,上海選派對口支援幹部,對新疆、西藏、雲南等地區,實施對口支援和幫扶,作為上海融入全國、服務全國的重要實踐,上海的援邊幹部們肩負著祖國的使命,帶著人民的期待,離開繁華的城市,告別家鄉、親人,遠赴對口支援一線,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和民生保障以及服務上海轉型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校長葉銀忠說,「援邊精神」是寶貴的、獨特的教育資源,對學校的育人工作有著積極的作用,要將「援邊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一是學習援邊幹部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家國情懷,二是學習他們堅定信念、堅守信仰的崇高精神,三是學習他們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援邊精神。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終身教育處處長陶文捷,2013年8月到2017年1月間在新疆喀什地區支援當地建設,一待就是四年,把駐地當家鄉,把當地百姓當作親人。
上海仁濟醫院的副主任醫師陸任華,從2015年7月到2017年1月,在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援建期間,不畏困難,勇挑重擔,將喀什二院腎病科從一個年輕的科室建設成全疆腎病領域的領頭羊。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研究生處副主任黃俊革,在2014年到2017年三年的新疆援建工作中,幫助喀什大學組建土木工程學院,這是喀什地區的首個工科學院。從無到有、白手起家,每一步而艱辛和喜悅都深深印刻在黃老師的腦海中。
援邊為什麼、援邊做什麼、援邊留下什麼?黃俊革憶起援邊前,時任上海市市委書記韓正書記留給援邊幹部們的三個問題。最終,援邊幹部們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三個問題,將援邊的積極態度帶到了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說,援邊幹部吃苦耐勞,真抓實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出高度的服務意識和進取精神,交出了一份份優異的援邊工作答卷。當前,上海高校正在著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切實把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引向深入。援邊精神進校園活動對於弘揚「援邊精神」、引導廣大青年立四方之志,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閃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上海高校創新思政工作載體的一次有益探索。
當天,7位上海援邊幹部獲頒上海城建職業學院「人生導師」聘書。啟動儀式後,新受聘的「人生導師」走進校園課堂,以「家國?理想?責任?奉獻」為主題,與師生面對面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講述「援邊故事」。(光明融媒記者顏維琦)
[責任編輯:白麗克孜·帕哈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