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450克白米飯,糖尿病風險升20%!但中國人例外

2020-12-27 騰訊網

白米飯的升糖指數為83,而綿白糖的升糖指數為84,也就是說吃白米飯後升血糖的速度堪比吃糖。

因此,白米飯也常常被人跟糖尿病聯繫在一起,稱其增加糖尿病風險。我們還能放心吃白米飯嗎?《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一項新研進行解讀,並教你更科學地吃米飯。

受訪專家

中國註冊營養師 於仁文

中國註冊營養師 陳然

白米飯增加糖尿病風險?

研究:中國人例外

2014年刊發在《柳葉刀》子刊的一篇綜述稱,食用白米飯太多與糖尿病風險上升78%有關[1]。

作為有力證據,這項研究嚇壞了不少愛吃米飯的人。

但近期的一項最新研究,終於讓人鬆了一口氣。

在21個國家開展,涉及13萬人的城鎮與鄉村流行病學前瞻研究(PURE)顯示:

每日食用450克以上白米飯,與中國人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升高並沒有明顯關聯。

與每日食用白米飯不足150克的人群相比,每日食用450克以上的白米飯,與糖尿病發病風險上升20%有關,其中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是白米飯風險的「重災區」。

該研究認為,中國人的飲食結構更加健康,比如攝入更多的蔬菜、豆類,「緩衝」了白米飯的升血糖作用。[2]

這些年白米飯背的「黑鍋」

身為大部分中國人都喜歡的主食,米飯這些年來沒少被流言蜚語中傷。

流言 1

吃白米飯容易胖

白米飯是一種高熱量食物,而且消化速度很快,常以其為主食非常容易長胖。

真相:

容不容易長胖不僅和食物熱量相關,還跟吃下去的數量相關。如果害怕長胖,把一半白米飯換成全穀物和薯類是個很好的選擇。

流言 2

白米飯是垃圾食品

流言稱,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垃圾食品的定義:高糖、高熱量、低蛋白質、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低纖維,白米飯是最符合垃圾食品的食物。

真相:

沒有所謂的「垃圾食品」,只有「垃圾搭配」。我們吃飯時不光吃白米飯,一般都會與蔬菜、豆製品、肉類搭配。

流言 3

白米飯會導致肺癌

流言稱,有研究發現每日攝入最高升糖指數食物的人,患肺癌的風險比最低者高49%。米飯作為一種高升糖指數的食物,也被扣上會導致肺癌的罪名。

真相:

這項研究的結果只表明高升糖指數和肺癌的發病風險有相關性,而非因果性。

舉個例子:某項調查數據發現,醫院是排在心臟病、腦血栓之後的人類第三大死亡原因。這個結論很可笑,因為去醫院的人都有疾病,死亡的風險自然要比不去醫院的人高不少,但並不能說明是醫院導致了死亡。

同樣,我們也不能認定高升糖指數的白米飯會導致肺癌。

7個搭檔讓米飯營養翻倍

為了讓大米看上去更白、更有光澤、口感也更好,我們現在常吃的米去除了穀皮和胚芽。因此大米中的膳食纖維、營養物質剩下得少,留下的主要是澱粉類和少量蛋白質。

糙米和白米營養對比

為了彌補這種營養損失,不妨在每次煮米飯時加一點粗糧,能讓單調的米飯更有營養。

1

糙米

比起精白米,糙米的顏色偏黃,正是因為這一層微黃的穀皮、胚芽,糙米也就富含了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煮米飯時多加一小把糙米,能夠幫助消化,減少糖分轉化,對控制血糖有益。

2

紫米、黑米

紫米富含賴氨酸、色氨酸、維生素B1等多種營養物質,以及鐵、鋅、鈣等人體所需礦物元素。

黑米含錳、鋅、銅等無機鹽以及葉綠素、花青素等營養成分,煮飯時加入可健脾養胃,適合病後調理。

3

燕麥

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且胺基酸構成相對合理。

煮飯時用燕麥代替一部分大米,煮出的飯更黏更軟糯,對中老年人來說,不僅有助於腸道蠕動,也能更好控制血脂,保護血管健康。

4

紅小豆

紅小豆中含有豐富的鉀元素,是典型的高鉀低鈉食物。中醫認為,紅小豆能利溼利尿、消除水腫。

5

芸豆

紅芸豆是一種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放入米飯中食用,對於「三高」、動脈硬化等心臟病的人來說有很好的保健效果。此外,紅芸豆富含花色苷,有抗氧化功效。

6

綠豆

綠豆的蛋白質含量高於穀類,而且其蛋白質對於清除體內重金屬有效,可增強機體免疫力。

7

紅薯

紅薯中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和膳食纖維,能夠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如果長期有便秘困擾的人,可以試試煮米飯時加紅薯,有助於提高身體新陳代謝的效率。

多數雜糧不易煮爛,最好提前浸泡。使用電壓力鍋煮米飯可以減少營養流失,口感也會更加軟爛。▲

參考資料:

1.Ma R C W, Lin X, Jia W. Causes of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4, 2(12): 980-91.

2.Bhavadharini B, Mohan V, Dehghan M, et al. White Rice Intake and Incident Diabetes: A Study of 132,373 Participants in 21 Countries[J]. Diabetes Care, 2020.

本期編輯:張杰

等等!點個再走唄

相關焦點

  • 多吃米飯易患糖尿病?日本人愛吃米飯,為何糖尿病發病率卻較低?
    白米飯是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之一,但近年來有不少研究都顯示,過多食用白米飯對血糖不利,米飯吃多了會增加患糖尿病的機率,再加上米飯的熱量高,容易被吸收消化,吃多了容易胖,於是不少人就把白米飯打入了冷宮,視米飯為洪水猛獸,吃飯時幾乎不怎麼吃白米飯。
  • 每天吃一個雞蛋糖尿病風險增加60%?是真是假?
    每天1個雞蛋,糖尿病風險大增60%  可是近日的一篇文章從1991年跟蹤8545中國成年人直到2009年,每天吃大於38克的雞蛋比小於38克者,糖尿病風險增加25%;如果大於50克(一般為一個雞蛋的重量),風險增加60%。
  • 「天然胰島素」芋頭,究竟是升糖還是降糖?附:糖尿病一周飲食表
    芋頭裡面富含澱粉,把它當成胰島素那可是南轅北轍了,因為任何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會升高血糖,芋頭也不例外。之所有芋頭降血糖的說法,那是因為芋頭的升糖指數只有48,屬於對血糖影響比較小的食物。和米飯相比,吃芋頭之後血糖上升幅度和速度都要低很多。
  • 一碗白米飯和一碗小米粥,哪個升糖指數更高?或許多數人都想錯了
    白米飯和小米粥也是我們生活當中最常吃的主食,一般會把白米飯當主食,小米粥只當稀粥喝,而且在很多人的眼中覺得白米飯吃了更管用,小米粥喝了之後很快就容易消化,因此很多人都覺得肯定是白米飯的升糖指數更高。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猜,要有事實依據才可以,讓我們通過數據看結論,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對於糖尿病人群來說更適合吃白米飯,還是更適合喝小米粥,一碗白米飯和一碗小米粥,到底哪個升糖指數才更高?或許多數人都想錯了。一碗白米飯和一碗小米粥,哪個升糖指數更高?
  • 米飯吃不對,幹啥都白費!
    其實三餐主食只吃精米白面,不光會增加熱量和負擔,還會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風險。在健康作用方面,疾病負擔研究發現,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人數與不健康膳食有關,全穀物攝入不足正是其中一個重要膳食風險因素,雜糧有助於減少如癌症、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各種胃腸道疾病。全球知名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的研究報告指出:來自全谷雜豆的膳食纖維,能幫助人們降低全因死亡率,幫助預防多種慢性疾病。
  • 吃對米飯才是人上人!
    其實三餐主食只吃精米白面,不光會增加熱量和負擔,還會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風險。膳食結構失衡,主食餐桌亟待升級先來分享一組令人憂心的國民健康數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指出,我國慢性病患者基數仍將不斷擴大,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88.5%。另外,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已超50%。
  • 血糖偏高的人,主食應該吃米飯還是麵食?不妨了解一下
    導語: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最關注的問題莫過於「吃什麼不會升高血糖」,因為一旦確診糖尿病,就意味著身體上需要時刻有一個劑量的東西,比如每天攝入了多少油、多少鹽、多少糖,都要一筆一筆地記下來,血糖升高可不是鬧著玩的。
  • 醫生解答:餐後2小時,每天不超過200克
    到底,糖尿病人每天吃多少蘋果才合適呢?蘋果富含果糖,升糖指數為36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盧筱華指出,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篇綜述發現,在飯後,用果糖替代葡萄糖或蔗糖對糖尿病有益。而蘋果中的大部分糖分都是天然存在的果糖,這對人體的影響與其他糖類不同。
  • 我媽每天吃米飯,為什麼她很瘦?可能是假瘦子....
    有一個話題,經常被人拿來槓,經常有很多人說:我奶奶,愛吃米飯,愛吃麵,但是很瘦。舊社會的人,吃米飯吃麵很多,為什麼一點都不胖?(這個我們之前專門寫過文章。)①我們都知道,脂肪肝是導致胰島素抵抗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這些看起來不胖的人,其實他們不一定真瘦,風險更大。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兩個比較新的概念。
  • 減肥也可以吃米飯。臻米脫糖飯煲,古法先煮後蒸,實現低糖生活
    也許你也看到過這樣的建議,「每天攝入的添加糖不應超過50克,最好低於25克」。事實上,我們每天攝入的糖量嚴重超標。例如,米飯就含有糖。攝入過多的糖可能會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問題。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電飯煲時會選擇使用脫糖電飯煲。說到脫糖電飯煲,它的主要原理是將米飯煮至半熟,然後將一些支鏈澱粉溶解到湯中,瀝乾米湯,然後將半熟的米飯進一步蒸熟。
  • 李湘體重136斤,患1型糖尿病風險高
    李湘平時愛吃甜食,體脂又高,她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患糖尿病的風險高。患1型糖尿病風險是普通人的7倍之多。這裡有必要科普一下,糖尿病分為2種,一種是1型糖尿病,另一種是2型糖尿病。這也是很多女明星不吃米飯和控糖的原因。比如伊能靜就控糖減肥,儘量不吃含糖高的水果。比如荔枝之類的。米飯也只是吃雜糧,不吃白米飯。糖攝入過多的後果是什麼呢?除了容易得糖尿病之外,還會變胖、變醜,對皮膚還不好。要想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一定要控制糖分的攝入。李湘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很高,是普通人的7倍。那麼就意味著李湘有先天家族遺傳的風險。
  • 別只盯著體脂含量增加,體脂分布同樣與糖尿病風險相關
    因此,體脂重新分布較體脂含量增加對糖尿病發病影響更為重要。本文將簡要闡述體脂分布與糖尿病發病的風險關係及其可能機制。一、肥胖與糖尿病風險過去數十年,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隨之改變,營養過剩與失衡,精神與心理壓力增大,導致肥胖日趨嚴重。中國營養調查數據顯示,1993年肥胖患病率為4.0%,2009年則上升至10.7%。
  • 每天吃一個雞蛋,糖尿病風險真的會增加嗎?聽醫生怎麼說
    而且像小孩老人吃雞蛋也能夠預防一些疾病的到來,增強自身免疫力,但是也有人稱每天吃一個雞蛋是不好的,甚至會導致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60%。一、每天吃一個雞蛋,糖尿病風險真的會增加嗎?這其實也是源於英國營養雜誌所發表的一篇文章,主要就是講述的雞蛋和糖尿病的發病率成正比的關係。
  • 海外醫療新研究:每天喝綠茶和咖啡,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
    在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量飲用綠茶和咖啡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海外醫療服務專家盛諾一家詳細介紹了這項研究。
  • 長春世一堂:糖尿病吃橘子,升血糖還是降血糖?可不要搞錯了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糖尿病患者吃橘子會有什麼好處,每天可以吃多少? 橘子呢也分許多品種,像砂糖橘、貢桔、蜜桔、南豐桔等等大小各異的橘子,都是水果攤上的常客。那麼吃橘子可以給身體帶來哪些好處呢?
  • 為您介紹糖尿病飲食原則
    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血糖,必須要控制飲食。但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比「天」還大,不僅關係到是否能填飽肚子,還會直接影響到病情的發展。因此,科學飲食對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得了糖尿病到底該怎麼吃?
  • 理性控糖:升糖指數你get了嗎?
    我也了解到,對於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快速上升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低GI食物就會降低這種風險。我對GI開始了解的時間點是在我減肥成功後。2018年下半年開始,我開始注意食量的控制,並少吃高油的食物。我的關注點主要在於各種食物的總能量及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但是並沒有很科學的一個規劃。
  • 白米飯升糖指數比可樂還高?白米飯還能吃嗎?華西醫院的營養師說
    84,因此,有人將白米飯移除主食之列……甚至網上不少言論指出「糖尿病」「肥胖」等有些疾病都與吃白米飯有關……我們曾經一頓都離不開的白米飯點擊可查看大圖▽白米飯吃得多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其次,糖尿病發病的原因是遺傳和外部環境兩個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飲食只是其中之一,因此說白米飯吃得多就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並不合適。營養對健康的影響是整體的,食物的選擇和搭配是關鍵。
  • 糖尿病:最好的4種「控糖」食物,每天吃一點,讓血糖乖乖聽你話
    而且,養成了錯誤的飲食習慣,長期血糖升高,還會增加各種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在諸多食物中,你應該知道的是,有些食物升糖指數是比較高的,比如我們最為熟悉的米飯、饅頭,這些主食屬於高碳水化合物,進入身體後會轉化為糖,很容易升高你的血糖。所以這些食物的升糖指數比較高,不利於你的血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