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火了,朱朝陽火了,關於青少年犯罪的話題也火了。
而導致青少年犯罪的誘因,有的是來源於原生家庭,有的是來源於校園暴力,還有的可能是為了以暴制暴。
無論如何,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而在電影當中,也有很多與青少年犯罪有關的電影。
那麼除了朱朝陽以外,電影當中還有哪些小朋友,和和朱朝陽一樣心思縝密,暗藏殺機呢?
下面就隨小熋一起來盤點一下吧!
十多年前的艾倫佩吉還是一個嫩得出水的小蘿莉,2005年上映的《水果硬糖》,艾倫飾演一個天真甜美的十四歲少女,名叫海莉。
為了替被戀童癖殺害的好友報仇,十四歲的海莉喬裝成為愛慕虛榮,想要拍攝藝術照片的初中女生認識了32歲的戀童癖攝影師傑夫。
為了誘敵深入,海莉主動要求前往傑夫家進行照片拍攝,戀童癖傑夫大喜過望,在家中盛情招待了海莉。然而,早有準備的海莉接下來所做的,遠遠超過了一個十四歲兒童的舉動。先是將傑夫五花大綁,接著再對傑夫實施了閹割手術,從麻醉到閹割一條龍無痛實施,最後在進行報警。
雖然說整部片子當中,海莉老練的不像個初中生,但是在懲罰傑夫這件事上可以說是有勇有謀,專業到位。
不失為一部成功的青少年報仇案例。
2003年的金棕櫚獎得獎影片《大象》,是導演加斯•範•桑特根據1999年發生在美國哥倫拜恩中學那場震驚世界的校園槍擊案改編而成的影片。在2003年的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榮獲了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取得巨大成功。
作為一部類似於紀錄片敘事的影片,導演採用了長鏡頭,弱化主角關係等方式進行拍攝,讓觀眾一直游離於故事與現實當中,似乎是旁觀者,又是事件的參與者。
Eric和Alex是一對校園同性戀人,因為飽受歧視而採取了極端的報復手段。殘忍的殺害了學校當中的學生和老師。
作為觀眾,我們似乎只能從各種片段當中來感受施暴者作為受害者的細枝末節,未有過多的渲染與突出,那些曾經被他人凌辱的受害者,轉身就變成了精心策劃殺人事件的主角。
壓抑的情緒,只能通過耳濡目染的法西斯主義進行宣洩。而《大象》之所以取名叫大象,也同樣是由於其如同瞎子摸象,我們永遠無法得知事物的真相,只能從細枝末節當中去拼湊自己認為的意向。
孤兒怨其實並不是一部青少年犯罪的電影,外貌只有10歲的伊斯特實際上是一個極其危險的精神病人。
天使的面龐有多美麗,惡魔的殘忍就有多可怕。
伊斯特用自己天使般的面容以及超高的情商欺騙了一個又一個好心收養她的養父母。
33歲的伊斯特通過被收養的方式進入養父母的家庭,並希望通過一頓操作猛如虎來取代女主人的位置,每次計劃失敗後,她都兇殘的殺害了對方。
在進入科爾曼家之前,她已經殺害了至少7個人。
《孤兒怨》的驚悚在於,一張天真無邪的兒童外殼下面,藏著的竟然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殺人狂。
在某種程度上,它和其他青少年犯罪的電影一樣,都是純真下隱藏的險惡。
除了以上三部電影,關於青少年犯罪的片子還包括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島哲也的《告白》以及《伊甸湖》。
青少年犯罪,背後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歸其根本大多是由於缺愛或欺凌。
電影和電視在反應青少年犯罪的同時,也告訴我們,孩子成長不應該只看成績,心理健康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