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嬰兒坐飛機,需要道歉卡嗎?

2021-02-14 尹建莉父母學堂

作者:格桑

 

文|格桑  主播|若漁

前幾天出了一個新聞:一位母親帶著一歲半的小嬰兒乘坐從寧波飛往西安的飛機,她為同艙的客人準備了致歉卡、糖果和耳塞,「在公共場合打擾別人的可不是好孩子,我會盡力保持安靜的。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Wendy祝你旅途愉快喲。」

各網媒紛紛轉發,傳為美談。

這個舉動當然是充滿善意、非常有愛的。

在幾個月以前,我是絕對推崇這種舉動的。

在我女兒兩個月和五個月最初兩次乘飛機時,我也的確這麼幹過,因為之前看了太多熊孩子被人訓的案例,我緊張得不得了,我高度擔心寶寶在飛機上哭鬧擾民丟臉,擔心我自己的體面,遠遠超過了關心她適不適應、難不難受的程度。

但現在,我不主張這樣做,

第一,你無法為整架飛機的人提供卡片和耳塞;

第二,常常遇到同機還有別的嬰兒,比如我第二次糖果和卡片就沒發出去,因為前艙有至少三個嬰幼兒。當時我悄悄地把卡片收起來了,因為這時候你再拿出卡片就並不合適,難道沒準備卡片的人就素質低?

第三,一個正常的社會裡,嬰兒是和老年人、殘疾人、行動不便的人共存的,根本不應該為「我有一個嬰兒」而道歉。兒童吵鬧可以管教,嬰兒是誰也不能保證他絕對安靜,事實是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很注意安撫乘飛機的寶寶了。

形成「誰帶著孩子進入公共空間誰就有罪」這種觀念是很可怕的。

我承諾我會盡力管好孩子,但是不再發糖寫卡片。

我寫了這條微博發出後,沒想到一夜之間閱讀量激增到200多萬,眾多帶嬰兒的媽媽在下面留言,看得人心酸:

@Poppy想有哆啦A夢:我孕4個月,獨自帶著1歲的大寶坐公交車從公園回家。事實上我打不到車,很多計程車看到我推著嬰兒車抱著孩子,根本不停。上公交以後怕嬰兒車佔地方,我還刷了兩遍卡。車上人很多,可能大家覺得嬰兒車佔地方。不斷有人指責我為什麼不把車子收起來,為什麼不打車。4站路,我不斷道歉。從此再不坐公交,只開車。

@當少年遇見少年-:兒子出生後我單獨帶他出門都是打車,唯獨有一次選擇了坐公交車,結果寶貝半路醒了大哭,我想餵奶,沒一個人讓座,我很狼狽的等到了下一站,下車在路邊餵奶,然後推他走回家。

@眉隺:我每天都要在下班高峰期乘公交車,畢竟我也是那時候下班,可能車上太悶,我十個月大的寶寶老是吵鬧,她這樣鬧起來我是真的沒有辦法解決,我只能對寶寶說噓,小聲一點喲,你吵到別人了之類的話。然後,我每次都會提前四個站下公交然後走回去,為了不擾民,唉。

@N是命不是夢:我寶寶現在1歲四個月,從滿月開始坐高鐵從老家往返北京很多次,總行程3小時。我總是盡最大的努力不讓孩子去打擾到別人,但每次我寶寶睡著的時候卻從來沒有一個人主動降低自己的講話音量。

@殺手jeanshow585:不知道怎樣才是高素質的家長,我也很困擾,不會說話的寶寶會以哭鬧告訴家長她的一切不舒服,餓了,尿布溼了,困了,又或者其他種種,有時在公共場合,甚至看到陌生人的對視也會突然哭,大多數的人其實都很友善,可是真的會有人對你投來厭惡的眼光,能怎麼辦呢?有次帶寶寶出去跟一個朋友聚會,寶寶很困有點折騰哭鬧,朋友語帶責備覺得是我沒教她,其實當時心裡挺難受的,因為我知道寶寶平時真的很乖巧,我也會一直告訴她該怎樣做,可是不能怪朋友,她沒有經歷過,她認為嬰兒該做的就是吃了睡,睡了吃。連自己身邊的朋友都會這樣想,更何況跟毫無關係的路人呢?

@木頭他媽:贊同!現在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好像時時得想著自己欠周圍人什麼似的小心翼翼,怕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所謂的「熊媽」「熊孩子」。不否認的確有一些家長不注意管教孩子而幹擾到別人,但是現在這種看見孩子稍微活潑點就給貼標籤的真的很反感。

@驢蛋_19539:我還沒孩子的時候有一次坐飛機,一個兩歲多的娃哭了一路。整整4個小時一直在哭。發自內心的覺得理所應當包容,不然怎麼辦?把孩子嘴堵上還是扔下飛機?反而覺得4個小時的哭鬧寶寶很可憐,家長也很無助。但是當我有了寶寶,這社會的輿論風向就變成了帶著娃你就別出門。

@錡May:是呢,微博整天說熊孩子,搞得我帶娃出門坐地鐵、坐飛機、去公共場合都好緊張,生怕一個不小心孩子就被拍照曝光!這年頭真心網絡壓力太大。

@喜歡章魚哥的小丸子:現在社會對帶孩子和媽媽一點點包容和理解都不願給了。過一陣子要帶著我十個月的寶寶出門,好害怕他路上哭鬧然後一不小心就成了網友口誅筆伐的對象。

 @她將漂泊:高鐵行程六個小時,中午的時候孩子困了有點鬧,我需要一個手抱著她一個手衝奶粉給寶寶喝完,他還沒有睡哭了幾聲,我很緊張 我抱起他在座位上晃想安撫他,但他還在哭,就在這時候,一個阿姨說我「你抱他去過道」,起因是阿姨在睡覺孩子哭聲給她吵醒了,我就抱著寶寶走了,在連接處站了幾個小時。

@尼泊爾龍樹之心:九七年,來尼泊爾兩年後第一次回國,從西安返回河南的火車上,一歲多的兒子哭鬧,我就抱他到火車連接處,專心照顧孩子,結果護照機票都被偷,幸虧錢沒放那個挎包裡,而是貼身放著。但補護照和機票麻煩死了,還不如丟錢。

@CROWDADA:我兒子一歲多一點帶他坐飛機,他在過道來回跑,不會說話,跟大人基本沒法交流的狀態,我不讓他跑,他就哭……後來要落地我強制抱著他不讓他跑了,氣壓變動他難受,就在我身上來回抓撓,我胳膊臉上都撓破了,他哭,我也沒忍住掉眼淚……有時候真的沒有辦法,我孩子語言發育特別晚,運動方面又特別早熟,怎麼辦呢?

@兔佛爺吉祥:作為一個2歲多小孩的媽媽,我想說孩子真的很難控制,不是吃飽喝足就可以讓他一邊休眠去了,那真是充電5分鐘待機5小時。我本身是個敏感的人,帶孩子出門總怕給人添亂,怕別人覺得我是熊孩子父母。

@暮色微涼201703:現在都不敢帶孩子出去玩,孩子不到兩歲,對一切充滿好奇,出去玩老是亂跑,有的時候還會鬧,我就特別怕別人拍個視頻發到網上,然後我們就變成十惡不赦的母女了~其實我真的很努力的在教育她~

@海星一個starfish:確實是這樣,我也發現有的評論裡經常有說孕婦坐地鐵公交車,就埋怨孕婦應該去打的,好像孕婦坐了就是舔著臉讓大家給讓座,給大家添麻煩,現在人都是什麼三觀?

@小寶唐玉:試想一下,我一個人帶著寶寶、還要帶喝水杯、奶瓶、紙尿褲、紙巾、溼紙巾…完了還要背百來人的糖果、甚至耳塞、上飛機還要挨個再發下、我深深的覺得我有罪!我是個罪人!我帶孩子疲憊不堪的去另一個地方還要對同跟我一個機艙的人感到抱歉…我覺得我下輩子不要當女人了。

@阿福-向前衝:我已經不敢帶孩子去遊泳,儘量不在外面吃飯,如果吃飯只能全程讓孩子玩手機,還有每次坐飛機火車都有一種負罪感。其實我孩子並沒有鬧人。但我怕他哪次情緒不好,或者突然大聲,會被爆到網上成熊孩子。

@Ou_小歐:一個人帶孩子坐飛機,哭鬧調皮時沒地方可去,只有讓他一直吃東西,因為只有吃東西會安靜,結果就是每坐一趟飛機就消化不良一次。

@壯壯哥哥是個小仙女:作為一個嬰兒媽媽要總帶著孩子去異地看爺爺奶奶,孩子不到一歲半坐了十多次飛機了,每次都是零食,玩具,平板,奶嘴,奶瓶背的滿滿當當,生怕孩子會哭鬧,或者不小心踢到別人,真是的小心翼翼,各種安撫、轉移注意力,吸引注意力,一趟飛機坐下來,自己累的精疲力盡……

@Drenched的夜:我幾天前帶兒子坐飛機,孩子只是正常說話,就被鄰座提醒,但側面兩個老外談笑風生遠比兒子聲音大卻認為合理。社會對弱勢群體越來越苛刻了!

@夢裡的白梔:我帶孩子出門會給孩子準備充分的玩具零食,在寶寶鬧的時候,用這些安撫寶寶情緒不打擾他人。給別人發耳塞糖果的行為我尊重,但希望大家不要用此作為帶寶寶標準,進行大力提倡。給孩子帶一堆東西(水零食玩具紙尿不溼衣服溼巾)真的好重,再帶上一堆別的真的吃不消,希望大家理解。

@哦哈呦薄荷醬:媽媽們都好辛苦,上次一個年輕媽媽帶了一個一歲多的寶寶坐公交,寶寶有些小吵鬧,但我覺得完全可以忍受,他們還有很多站路,媽媽提著行李抱著娃娃一臉疲憊,很窘迫又很無奈的下車了,看著他們在路邊茫茫然的樣子,心裡有些難受。網上太多對所謂「熊孩紙和熊家長」的口誅筆伐,願大家都平和一些。

@上帝是名太空人:因為計劃生育影響,在一些人的日常生活裡,是幾乎見不到小孩子的。很多人已經漸漸不知道在公共場合如何和小孩子打交道,包括家長不知道如何管束孩子,其他人不知道容忍和體諒的合理界限在哪裡。

其實現實生活中比網上要寬容的多,有一次坐高鐵,有個三個多月的孩子不停的哭,我沒有看到有人去指責家長,反而是看到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去問孩子是不是不舒服,需不需要幫忙,孩子的爸爸說不用了,然後我對他說,如果需要幫助你就跟我們說,其他人也是這麼說,需要幫助就開口,那一刻我感覺世界還是很美好的。

@阿秋小朋友:弱勢群體現在成天被攻擊。。大媽不能跳廣場舞,小孩出門就要不哭不鬧。。。說難聽點兒,這些成天逮著點兒苗頭就拍了放大到網絡上譁眾取寵的人,估計是沒父母將來也不會成為父母。

@米兔襪鋪:我只是覺得現在的人對小孩子和母親的要求越來越高了,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其實我相信很多父母帶小孩出去都不願他在公共場合哭鬧的。更多的時候除了哄,轉移注意力,你覺得那麼小他能聽懂你的道理嗎?我好想說一句那些這麼嚴苛的人可不可以回家問問自己的父母小時候出去是怎樣一番景象。

@四月春眠:連嬰兒都拒絕容忍的社會,還不如動物,群體性生活的動物至少還知道集體保護幼崽。

@已經萌不起來的囧沫沫:現在社會的觀點就是老幼病殘孕你們就不該出門,出門也千萬不要用公共運輸設施,否則就是給別人找麻煩。

@好好的白菜__:嗯 現在看評論三觀特別可怕,對孩子的行為近乎苛刻,他們自己做不到,卻要求幼齡兒童必須做到。

@就愛吃全是面的章魚小丸子:真是有怪脾氣的人越來越多了,公交車裡大聲講電話的成年人很多,麻煩你們去大聲斥責或者直接腳踢,飯店公車還有電梯裡吸菸的人也很多麻煩繼續大聲斥責或者腳踢,做不到哦?那就別欺負懷抱嬰兒的年輕媽媽,嬰兒沒有說明書,在抱抱餵奶都哄不好的情況下媽媽是真的無可奈何好嘛。

@阿滋饞貓:現在的人,是不是以為親子節目裡經過剪輯的天使一樣的孩子才是正常?

@奧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凱澤:可悲的一件事是很多人按照網上輸出的價值觀行事,他們覺得眾人都譴責過的事他們做一定也是對的,但其實他們都不知道很多事其實是編的,是假的,是專門用來引出他們的戾氣讓他們轉發的,他們還當做正確的事來批判來執行。

「不管!熊孩子直接打死,哪有那麼多廢話!

」行,你打打看呢?

「不同意。你非要帶嬰兒坐飛機,吵到我就是吵到我了,又不是我讓你生孩子的。」

這位朋友真的錯了,每一個孩子不僅是父母的孩子,還是社會的孩子。為什麼現在歐洲鼓勵生育?中國全面二胎?因為社會保障系統始終需要人來創造,穩定的人口和合理的年齡層次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怎麼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靠人口來發展。中國未來年輕勞動力急劇減少和重老齡化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老年人不能創造養老保險、各種基金等等,這些都是年輕人承擔的。未來的年輕人,就是現在的嬰兒們。

討厭孩子甚至是憎惡嬰幼兒的輿論導向,會進一步降低生育意願,進而降低整個民族的生育率,中國的生育率已經非常低了,大家都不生孩子,當你老了,很可能叫個外賣都沒有人送了。

「你不也這麼發過糖,怎麼又說不好了,你是博出位吧?」

對,正因為我這麼幹過,所以才有體會反思和總結,如果我都沒發過糖就談論這事,不得被噴成什麼樣兒啊?

「小孩哭就是家長熊!別找藉口!」

「我們討厭的是熊家長!」

哭鬧的嬰兒必然是家長熊嗎?當然不是。

兒童和嬰兒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我在這裡說的是嬰兒!嬰兒!

人的大腦從出生之後就開始急速的發育,但是腦前額葉到了2-3歲時才正式開始發育,到7歲左右才開始初步具有邏輯思維、理性分析、情緒自我控制等能力。而人腦負責社會行為的部分完全成熟要到成年以後。

兒童的話,你可以跟他講道理,能操作玩具轉移注意力,有一定的可控性(注意也不是完全可控),可面對一個牙都沒長出來的嬰兒,你能有多大的本事?

帶嬰兒出門,家長的義務是盡全力安撫,面對啼哭的嬰兒不作為肯定是是失職的。但厭童症的朋友也要明白,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絕對保證能叫哭鬧的嬰兒說停就停說笑就笑,再牛的育嬰專家也不能,神仙也不能,全世界的父母都在找這樣的人才,你能找到我願送一百萬給你。所以不要以為哄不住嬰兒就是沒本事,就是熊家長,不是的。

請相信,嬰兒在哭的時候,沒有比他的父母更著急的人了。

嬰兒有哪些地方絕對不能去?電影院、圖書館、劇場、對環境有要求的高級餐廳,這些場所不僅會影響到別人,而且嬰兒也沒有非去不可的必要。

那麼飛機、火車、公交、地鐵呢?這些是移動必須藉助的交通工具,嬰兒是只能依附於大人完成移動的,從來沒有一樣交通工具是禁止嬰兒搭乘的,所以嬰兒出現在交通工具上的時候,也就同時享有了和其他乘客一樣平等的權利。何況飛機上的嬰兒也是買了票的。

「嬰兒就不能老老實實在家待著別出來嗎?」不能。中國這麼大,有多少個家庭是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住在同一個城市的?有多少爸爸或媽媽常駐異地工作的?春節、中秋、90歲老太爺的大壽,回家團圓的人類裡也包括小小的嬰兒。就為了給厭童症創造一個絕對無孩的「理想環境」,小嬰兒就要錯過和家人團聚的機會?藏在家裡永不出來?直到懂事之前不許去看詩和遠方?憑什麼啊?

飛機到底是什麼?一個交通工具。從民航客機問世開始,就有嬰兒隨機旅行了。什麼時候變成一個高貴的專供成年人使用的不能有任何雜音的空間了呢?

圖為1953年的英國航空,那時候已經有專門的嬰兒機上搖籃。

第一:訂機票時就挑好嬰兒睡覺的時間飛行的航班,訂嬰兒票時就申請嬰兒搖籃(國內航班多數沒有),但你訂到一個搖籃就確保能在第一排;

第二:帶好全套設備:哺乳巾、奶粉奶瓶、安撫奶嘴、咬膠、磨牙棒、玩具、水杯、繪本、紙巾溼巾、尿不溼和足夠的垃圾袋。

第三:起飛降落時哺乳或餵奶,減輕嬰兒耳朵的不適;

第四:飛機的嗡嗡聲對嬰兒來說是最催眠的白噪音,及時餵奶和換乾淨尿片後是容易入睡的,要有信心。如果不睡,小聲地跟他講繪本,用手玩躲貓貓,給他能吃的任何東西,盡一切可能轉移他的注意力。一定不要慌,嬰兒雖然不會說話,但他能很敏銳地接收你的情緒,你只要平和,他就平和,你一焦慮,他更加焦慮。

第五:落座的時候跟左鄰右舍打個招呼是必要的,不光是為有可能出現的哭鬧致歉,抱著嬰兒還免不了會多用一點空間,嬰兒雖然不懂事,但客觀上可能會影響到人家,通常情況下,周圍都會理解。

第六:還有就是平時多和孩子在一起,能更了解他的性格和需求。有些孩子平時都是老人和保姆帶,爸爸媽媽就很難單獨搞定。

我寫了兩次,要查好所乘的機型,算好同艙坐滿大概有多少人。提前買好大量的森海塞爾降噪耳塞和薄荷糖,我的卡片是手寫的,還要找彩色卡紙,等分裝好這些小東西,一張一張地寫完卡片,已經是半夜兩點。

每一次都這樣準備?你有那麼多精力嗎?

坐經濟艙也這樣準備?你發到第幾排合適?

你的糖萬一人家吃了有點食物中毒、過敏什麼的?算誰的?

有準備卡片的功夫,多準備一些寶寶在飛機上用得到的東西更實際。

一個正常的社會裡,一個成年人是不會跟一個嬰兒斤斤計較的。

以不給別人添麻煩著稱的日本也沒幾個人上飛機就發糖。

如果帶著嬰兒乘飛機成了一件誠惶誠恐的乞求,並不是社會素質的提高,反而是倒退。

「牙尖的南瓜」說:社會就是由年富力強的你、不懂事的嬰兒、行動不便的孕婦、無力照料自己的老人、不能自理的殘疾人組成的。人和人之間有自律邊界,也有適度包容,沒誰是負罪的,儘量安撫嬰兒是我們做父母自律的邊界,但包容弱小也是共識,絕對「不添一點麻煩」的文明是變態,也沒誰能做到,因為沒誰能一直年富力強。

實施了四十年的計劃生育已經令到我們身邊太久沒有出現過嬰兒了,而傳統「尊老愛幼」的觀念一夜之間變成了「你弱你有理」、「普天之下皆你媽」、「我憑什麼要寬容你」。進而是弱勢群體有罪,有錢就是爸爸,被強拆砸死的活該,醫療事故患者橫死活該,找律師申冤是死磕,窮人不配生孩子,不罵一句熊孩子就是政治不正確。

營銷號推波助瀾之下,全面納粹化,積極貫徹社會達爾文主義。

這是很可怕的。

我不僅自己不願意養熊孩子,當熊家長,我還要為認真育兒、恭謙禮讓的家長說話,我希望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個正常的、文明的、有愛的社會,這需要我們做父母的更加努力。

願你們在旅途中高素質的努力能讓人得到認可,也願與嬰兒同行的您能有一顆寬容的心。

相關焦點

  • 帶小嬰兒坐飛機,需要道歉卡嗎?
    @Ou_小歐:一個人帶孩子坐飛機,哭鬧調皮時沒地方可去,只有讓他一直吃東西,因為只有吃東西會安靜,結果就是每坐一趟飛機就消化不良一次。其實我相信很多父母帶小孩出去都不願他在公共場合哭鬧的。更多的時候除了哄,轉移注意力,你覺得那麼小他能聽懂你的道理嗎?我好想說一句那些這麼嚴苛的人可不可以回家問問自己的父母小時候出去是怎樣一番景象。@四月春眠:連嬰兒都拒絕容忍的社會,還不如動物,群體性生活的動物至少還知道集體保護幼崽。
  • 帶孩子坐飛機,真的需要道歉卡嗎?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阿爸阿媽APP」關注我們長假馬上結束,最近兩天是返程高峰,很多朋友帶孩子坐飛機或高鐵,有些甚至要經歷近10小時的長途旅行。我問朋友,會準備道歉卡嗎?@Ou_小歐:一個人帶孩子坐飛機,哭鬧調皮時沒地方可去,只有讓他一直吃東西,因為只有吃東西會安靜,結果就是每坐一趟飛機就消化不良一次。
  • 嬰兒乘坐飛機會損傷耳膜嗎?嬰兒乘機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
    最近我們也聽到有人說「不滿三個月的嬰兒乘坐飛機,可能會損傷耳膜」,這就真的讓很多家長擔心了,那麼嬰兒乘坐飛機到底會不會損傷耳膜?在乘坐飛機的過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請看報導。乘坐飛機時,在飛機起降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感覺到耳朵脹痛。於是,不少父母也擔心起了小嬰兒能坐飛機嗎,能承受那種耳朵的不適嗎?
  • 剛滿月的寶寶可以坐飛機嗎?(票價、嬰兒搖籃、注意事項)
    航空公司規定嬰兒必須出生滿14天後才能登機,以免呼吸器官無法適應。如果寶寶超過15天,目前無任何疾病表現,應該可以乘飛機。很多媽媽都擔心嬰兒太小不能坐飛機,其實不用緊張。就跟大家擔心孕婦不能坐飛機一樣,美寶之家的很多媽媽是懷孕29周—30周時坐飛機去美國,坐完月子帶寶寶回中國,聽說,還有很多臺灣媽媽都是36-38周之間坐飛機赴美生子,只坐3周月子就返回臺灣,大人小孩都沒什麼問題。所以,經驗告訴你:寶寶滿1個月,是可以坐飛機的(前提當然是健康的寶寶,如有病情另當別論)。
  • 帶小寶寶坐飛機的12個必須要知道的答案
    但是小嬰兒坐飛機,要關注的事情可不少,在讓寶寶坐飛機之前,媽媽們你一定要了解以下這些內容,條條實用!      嬰兒和兒童的票價可是不同的哦。一般來說,嬰兒年齡是指出生14天-2周歲,兒童是指2周歲-12周歲(以航班起飛日期為準)。嬰兒票是成人票價的1折,不需要交機場建設費,不佔座位,需要大人抱著乘機。兒童票是成人全價機票價的5折,佔座。購買嬰兒飛機票的旅客應提供嬰兒年齡的證件,如《出生醫學證明》、戶口本等。
  • 你要帶寶寶坐飛機?
    本文會好好講帶小睡仔坐飛機的大小細節,包括飛機上怎麼才不哭…包括嬰兒睡籃怎麼申請…包括可能有的綠色通道…快接著往下看吧~~~~當然,說到這裡,七大姑八大姨們就開始坐不住了——「寶寶這麼小你要帶他坐飛機?」「哭可怎麼辦?耳朵受不了壓力怎麼辦?飛機上有航空輻射怎麼辦?」
  • 坐飛機可以帶化妝品嗎 坐飛機哪些東西不能帶
    現在飛機已經成了人們出行時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但它與其他交通工具不同,它對乘客隨身帶的物品有很多硬性規定,很多想坐飛機出行的女性就特別想知道坐飛機能不能帶化妝品
  • 小Q幫你問 孕婦可以坐飛機嗎?需要帶液態藥上飛機咋辦?
    按照規定,嚴禁旅客在託運的行李中攜帶充電寶。另外,標識不清的充電寶是不能帶上飛機的。在此提醒市民注意: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嚴禁使用充電寶。由於飛機飛行高度較高,起名艙內氣壓比地面低,氧氣供應比地面少,根據航空部門和醫學專家的建議,以下幾類人不宜乘坐飛機:1、七天內的嬰兒和妊娠八個月以上的孕婦。2、心肌炎、心肌梗塞病後一個月以內、腦血管意外病後兩周內和惡性高血壓患者。
  • 假日當心 假期帶寶寶坐飛機的5個注意事項
    假期很多爸爸媽媽都會選擇帶寶寶坐飛機出行,幾歲的寶寶可以坐飛機?坐飛機的過程需要注意什麼?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  一些民航空公司規定,寶寶出生14天之後才可以乘坐飛機。由於寶寶年紀較小,由於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肺部尚未完全張開,毛細血管脆弱,身體對氣壓、重力等因素變化耐受力較弱,所以不建議出生7天內的新生兒坐飛機。
  • 媽媽大意致嬰兒在飛機上不幸離世!春節帶寶寶坐飛機出行,一定要知道的事!
    而就在飛行途中這名嬰兒突然昏迷,同乘一名護士馬上為女嬰做心肺復甦,飛機也在哈薩克斯坦緊急降落,醫護人員第一時間趕往機場,但遺憾的是女嬰仍然搶救無效死亡。後醫生表示導致死亡的原因是她在上飛機前就有腸胃方面的不適。
  • 4個月女嬰飛機上猝死,帶寶寶坐飛機你必須知道這些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飛機出行的便利,不少父母會選擇帶嬰兒乘飛機出行。然而,孩子的抵抗力和適應力遠不如成人。一般來說,嬰兒出生後的頭兩周內不適宜乘飛機。且嬰兒坐飛機時,父母必須有所準備。寶寶坐飛機,媽媽要如何照顧?
  • 帶寶寶坐飛機詳盡攻略,轉給身邊有baby的朋友 !
    相信很多的家長都希望帶著寶寶坐飛機到處旅行,但是對於小寶寶坐飛機還有很多的疑問,所以今天就幫大家把帶寶寶坐飛機的經驗總結了下來,相信可以解答大家心中的問題。這個問題民航局有十分具體的規定,出生滿2周(14天)的嬰兒就可以乘坐飛機了,如果家長擔心孩子耳膜受損的話,可以等孩子滿3個月之後坐飛機就可以了!
  • 史上最全帶娃坐飛機注意事項
    寶媽們可能經常遇到帶寶寶坐飛機的情況。比如春節回老家看爺爺奶奶,全家一起度假,或者其他諸如學習、參賽、看病這樣那樣的事情。但是帶小傢伙坐飛機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安全問題首先就非常重要,孩子哭鬧會影響周圍旅客,還有飲食、購票等很多問題常常讓寶媽非常頭疼。別擔心,辣媽已經為你們總結好了注意事項,趕快學起來!
  • 寶寶坐飛機當場斃命 坐飛機沒那麼容易
    此時,飛機上乘務員的求救聲音也從喇叭中傳來:「有個嬰兒需要急救,希望飛機上的醫生可以幫忙。」方琴說:「我是醫生,乘務員不喊,我們也義不容辭。」快速診斷後,幾位醫生都表示,孩子狀態不樂觀。「面無血色,嘴唇發白,心跳、呼吸驟停,把握不大,但必須盡全力。」「立即急救!」
  • 據說這樣帶液體坐飛機,從來沒被扣過~
    坐飛機最麻煩的就是過安檢,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帶了不能上飛機的東西。
  • 電子菸能帶上飛機嗎?坐飛機怎麼帶電子菸?
    坐飛機可以帶電子菸嗎?
  • 帶小寶寶坐飛機?出發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原來,這位婦女的孩子僅兩個月大,是一位高熱患者,嬰兒家屬乘坐飛機準備將嬰兒帶到烏魯木齊的醫院進行治療。沒想到,在飛機起飛5分鐘後,嬰兒突然面色蒼白,呼吸驟停。40分鐘後返航,孩子被送進急救病房,但最終沒能活下來。為此,很多家長開始擔心:到底小寶寶能不能乘坐飛機?嬰兒坐飛機的時候又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安全要點?
  • 坐飛機需要什麼證件
    坐飛機需要什麼證件?坐飛機需要的證件包括:公民身份證、中國籍旅客護照、臨時身份證、軍官證、武警警官證、士兵證、軍隊學員證、軍隊文職幹部證、軍隊離退休幹部證,港澳地區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和臺灣地區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等。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詳細的內容吧。
  • 國內坐飛機真得要帶護照嗎?
    ③▲點擊上方藍色字即可關注▲老中電臺廣播,每日精彩內容不容錯過老中電臺國內坐飛機真得要帶護照嗎?經常坐飛機國際旅行的人都知道帶著護照,但如果只在國內飛行呢?這不是幾年前的事情嗎?是的。早在2005年,國會就通過了REAL ID法案。自那時起,國土安全部一直在與各州合作,審查各州籤發的ID,決定哪些符合REAL ID以及哪些需要修改。什麼時候生效?
  • 帶小寶寶坐飛機耳朵疼怎麼辦?答案在這裡......
    小孩坐飛機耳朵疼怎麼辦?大部分嬰幼兒坐飛機都會有耳朵疼的現象,要想緩解耳朵疼的情況,根本的要領就是要小孩子產生吞咽動作來緩解對耳朵的壓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孩坐飛機耳朵疼怎麼辦?1.母乳或者奶瓶餵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