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推出了 2020 年全球人工智慧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以下簡稱全球 AI 城市榜單)。
該榜單根據城市頂級 AI 學者數、AI 論文影響力、AI 產業活躍度等數據,全方位地展示 21 世紀前 20 年在人工智慧領域居於全球最前列的創新城市,並據此分析其 AI 基礎創新力和應用創新力。榜單上呈現出全球 500 個城市的 AI 創新指數信息,為評價城市創新力提供了客觀、可靠、專業的數據。
2020 年全球 AI 城市榜單從全球近 2000 個城市中遴選了前 500 個最具人工智慧創新力城市,共覆蓋了 55 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下圖是 55 個國家入選 500 強城市的數目匯總。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的 Top 500全球 AI 創新城市中中國有32個城市上榜西安排名第7位!就說棒不棒吧!—— 這32個城市分別是: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上海市,合肥市,杭州市,臺北市,西安市,南京市,深圳市,廣州市,臺南市,哈爾濱市,武漢市,大連市,天津市,新竹市,成都市,長沙市,濟南市,廈門市,蘇州市,澳門特別行政區,重慶市,桃園市,泉州市,青島市,嘉義市,桂林市,長春市,福州市,臺中市,鄭州市。下圖是中國入選 500 強城市匯總清單
全國第7,全球第60!
西安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當然是憑藉「真才實學」
下面,一起來看
今年3月9日,科技部致函陝西省人民政府,支持西安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西安作為國家裝備製造業重點布局點城市之一,不僅擁有獨特的地理和經濟區位,強大的高等教育與科研資源,還吸引了多家國有大型裝備製造業企業落地。
記者了解到,目前西安有人工智慧企業超百餘家,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大數據、機器人整機和關鍵核心部件產業、無人機系統產業等環節。在集成電路方面,三星、應用材料、美光、中興、華為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入駐西安;在大數據方面,湧現出了易點天下、西安美林數據、西部資信、西鹹大數據公司等一批大數據企業;在無人機方面,湧現出以愛生科技、中天引控、億航智能無人機等為龍頭的多家無人機研製生產企業,西鹹新區、高新區、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四個開發區已成為我國主要的無人機科研生產基地。近年來,作為人工智慧發展基礎的計算機、通信、軟體和信息技術相關服務業,在西安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發展。
西安科教資源優勢明顯,在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和技術實力全國領先。擁有眾多涉及人工智慧相關專業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如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中國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等。
西安硬科技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這些年都有很大擴展。2019年西安市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西安市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364億元。2020年上半年,西安高技術產業克服不利影響實現逆勢增長。據西安市統計局數據顯示,西安上半年高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3.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1%。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保持43.1%的高速增長。
未來可期
日前,《西安市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行動方案(2020-2022年)》印發,《方案》提出,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分階段實施。
到2022年,實現人工智慧總體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基礎前沿理論研究取得標誌性成果,核心技術攻關實現突破,創新體系初步建立,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形成,應用示範效果初步顯現,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形成標誌性科技成果10個以上。
到2022年,開發一批創新產品,獲得核心發明專利200項以上,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內人工智慧技術標準規範10項以上。
建成10個以上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和人工智慧新型研發機構;引進和培育人工智慧高層次領軍人才30人以上,培養相關專業高校畢業生3萬名以上。
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融合不斷加深,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製造、軍地兩用、文創旅遊、商貿物流、教育醫療等領域廣泛應用,形成人工智慧深度應用場景10個以上。
人工智慧企業超過300家,其中領軍企業10家以上。
打造5-7個產業聚集區,人工智慧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相關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如今在西安,很多人工智慧場景成為現實:不帶門禁卡、身份證護照等身份證件,「刷臉」便可輕鬆出入小區、海關等;做手術時,主刀醫生不用既傷身又勞力,「手術機器人」能幫其剝離、切割、止血、縫合、打結;輔導孩子做作業時,也可以用「AI+教育」增加準確率……
AI時代已來
它會從方方面面參與我們的生活
新技術只為更智能、更便捷
西安人,你準備好了嗎?
編輯: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