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探尋地球生命多樣性

2020-12-26 新華網雲南頻道

  為迎接COP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

  活靈活現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 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位置。據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泰敏介紹,澄江化石地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遺產,是保存澄江化石群的核心區域,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據介紹,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7月1日被侯先光教授發現以來,已發現了20個門類、280餘種的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且80%屬於新種,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都能在這裡找到,被國際科學界譽為「古生物聖地」「世界級的化石寶庫」。1992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地質遺址名錄》,1997年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被批准為國家首批地質公園。2012年7月1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4年2月開工建設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2020年8月10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項目總佔地200畝,總投資6.3億元,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展覽面積約1.8萬平方米。博物館主要包括主館和球幕影院、遊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學中心、專家樓、文化創意中心等配套設施。收藏了6萬餘件珍稀藏品,其中澄江生物化石5萬件,其它地質時期化石及現生動物標本1萬餘件。

  展廳分為三層,展出展品4738件:展示生命大爆發,講述澄江化石及其在生命史上的重要地位;講述地球生命長河中曾經存在過的璀璨生命遺蹟及地質歷史變遷;展示了「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捐贈的來自非洲、美洲的標本,以及草原、雨林、極地、溼地等動物生活場景,體現了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2020年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放以來僅3個月,累計接待參觀遊客30萬餘人次,已成為開展自然教育、生命科學教育和生態文明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2020年10月29日,博物館成功舉辦世界遺產保護聯盟(雲南)成立暨「生物多樣性的支點——世界遺產保護與博物館展示」的主題論壇、世界遺產聯展活動;策劃開展「走進帽天山——探索生命的奧秘」科普展、「尋找地球記憶·解讀生命密碼」巡展、博物館之夜等活動;《澄江化石地》、《解謎生命大爆發》及中小學科普教材等已在售;開展「當科幻遇上澄江化石」、創建「澄江小蟲蟲」抖音號,讓「高冷的」、收藏在倉庫、埋藏在地下的化石走進了社會大眾的視野。目前,博物館研發的一系列文創產品已在館內文創商店銷售,開館2個月文創產品銷售營業額已達到60萬元。

  陳泰敏說:「接下來,我們要打造國際一流的科普研學基地,提供設計了3—5天的生命探尋之旅,舉辦「生命隧道——化石博物館之行」等研學活動,開展「東方達爾文課堂」生命演化的神奇及現代生物多樣性等主題活動,探尋生命爆發與演化奧秘,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古生物研究聖地、科考體驗和旅遊的科普研學勝地。」(記者 譚江華)

相關焦點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
    5億年很遠,澄江化石地很近。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再現。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新華網 張翼鵬 攝)  8月10日,位於雲南省澄江市寒武紀小鎮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于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內,投資6.3億元,佔地面積19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博物館以「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包含博物館主館、球幕影院和遊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學中心、文化創意中心等。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敲開「洪荒印記」 擁抱萬物之美
    新華網發(供圖)  今年8月,建設6年、投資6.3億元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打開了大眾與寒武紀生命「對話」的一扇窗。  截至目前,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展臨展1次,正式向公眾開放3個月累計接待參觀遊客超過30萬人次,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推進了澄江化石地科學價值、教育功能、社會效益的相互融合。
  • 今起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開放
    今起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正式開放 玉溪市委宣傳部、雲南發布 2020年08月10日 09:26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nbsp&nbsp&nbsp&nbsp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和安吉館,8天假期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
  •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南通路小學生走進煙臺自然博物館
    南通路小學2019級6班走進煙臺自然博物館膠東在線11月17日訊 為了開拓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全面提升素質教育水平。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但這些博物館為何門可羅雀?
    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和安吉館,8天假期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 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如何把自然科學帶到公眾面前成難題
    比如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屬於國土資源部門管理,中國古動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是科研院所內設二級部門,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管理,還有一些化石博物館是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比如四川天演博物館、遼寧北票翼龍博物館等。不同的「母體」,主業各不相同,造成各博物館建設水平、資金來源、內容設計參差不齊。
  • 澄江化石群發現「麒麟蝦」
    光明日報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齊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澄江化石群中新發現了一種外形似蝦但有五隻眼睛的動物化石,並命名為「章氏麒麟蝦」。
  • 撫仙湖這個世界級的博物館快開放了,來雲南旅遊不可錯過的打卡地又...
    項目參與了一座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這既是一座世界級的博物館,也是與歡樂大世界齊全娛樂設施相配合的一處研學、科研寶地,寓教於樂,在此有了形象的詮釋。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實景:陳列著各個時期的恐龍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為一體的大型自然博物館,以寒武紀化石為主,結合地球生命進化各階段的典型化石
  •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 走進真正的博物館奇妙夜!
    在這座坐落於中央公園邊,佔地7公頃的巨大古典建築中,你可以穿越時間、空間,穿梭在地球的各個角落,從熱帶雨林到海洋深處,從崇山峻岭到南北極地,看到自然的多種樣貌和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自然歷史博物館擁有46個展廳,超過3600萬件展品,主要分為地球與太空館/化石館/動物館/環境館/人類與文化館,覆蓋了多個範疇。日常遊客能看到的展品僅為總藏品的2%。
  • 自然博物館搬進書店,小讀者近距離接觸遠古生物化石
    幾個好奇的小讀者正跟從資深的昆蟲學者王浩,通過一件件化石、琥珀、昆蟲標本細數著從寒武紀、奧陶紀到侏羅紀、白堊紀,跨越古生代、中生代直到我們現在生活的新生代生物進化的歷程。如今,這些蘊藏著各時期生物的「生命密碼」長卷被一個名叫「石探記」的科學家團隊收藏進了位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四層的「石探記」博物館,這是國內首家坐落於書店的自然博物館。
  • 科普雲南 | 化石筆記·枝狀棘叢蟲
    其北岸就是世界聞名的澄江化石地,它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也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遺址,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澄江生物化石群自1984年7月1日發現以來,已發現了20個門類、280餘種的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且80%屬於新種,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都能在這裡找到,被國際科學界譽為「古生物聖地」。
  • 科學家發現五億年前蝦化石,被譽為寒武紀「麒麟」
    這是我國雲南 「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有力實證。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尋找過渡型祖先化石 在地球上,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歷史。然而,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複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
  • 一泓深藍的湖 一座生態的城——雲南澄江:因水而秀因石而名
    9月26日,由澄江市委、市政府和雲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澄江市委宣傳部、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宣傳策劃中心承辦的「一泓深藍的湖 一座生態的城——2020全國黨媒走進澄江市」啟動儀式在澄江舉行。此次「2020全國黨媒走進澄江市」活動為期三天,活動期間,來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北京日報、雲南日報、浙江日報等多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的記者齊聚澄江撫仙湖畔,走進「詩與遠方」。
  • 十大備選 古生物博物館介紹
    11天津自然博物館12 重慶自然博物館13中國古動物館14中國地質博物館15北京自然博物館16巴彥淖爾地質博物館17大連星海自然博物館18.安徽省地質博物館19朝陽濟贊堂古生物化石館20山西地質博物館01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館
  • 薛康先生攜金絲猴主題郵集亮相雲南生物多樣性宣傳周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薛康先生攜金絲猴主題郵集亮相雲南生物多樣性宣傳周雲南省、昆明市為迎接COP15的宣傳工作全面展開,確保在全社會形成關注大會、迎接大會、當好東道主,以及關愛自然、和諧發展的濃厚氛圍,
  • 樂山沙灣發現寒武紀早期化石庫
    11月25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古生物化石研究專家們來到了樂山沙灣「尋寶」,他們尋找的寶貝,是有「5億歲」的寒武紀古生物化石。位於沙灣區範店鄉(現併入沙灣鎮)的早期化石庫,被稱為「範店生物群」。「別看現在眼前是崇山峻岭,很久以前這裡可是一片海洋,古生物化石便是滄海變桑田的證明。」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李健說道。
  • 在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來一次《博物館奇妙夜》之旅
    《博物館奇妙夜》2講述的就是史密森尼博物館中的故事。第一個駕機飛越大西洋的女豪傑艾米莉婭·埃爾哈特、林肯雕像、巨大的恐龍化石、星球大戰中的黑武士都出現在電影中,他們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本期ETN遊學,就帶領大家一起去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揭秘吧!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隸屬於史密森尼學會,是唯一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半官方性質的博物館機構。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我們這裡的藏品,最年輕的也有幾千萬年。」步入中國地質博物館之前,講解員打趣地告訴記者。此話一點不假。地球廳、礦物巖石廳、寶石廳、史前生物廳……走進中國地質博物館,就猶如走進一部濃縮的地球與生命科學歷史。我們的參觀從三層的史前生物廳開始。這個展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旨在向觀眾介紹生物的發展歷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並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過程。「這是小序廳,包括一面藝術化的化石精品牆、一個可以互動操作的簡明生物分類查詢系統和一些有關化石的基本常識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