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剛復盤完07和15的走勢,看到西窗燭顯示這句詩:
這句講的兩個典故,一個是《列子》裡的「蕉鹿夢」,一個是《莊子》裡的「夢為魚」,大概意思是富貴(鹿)讓人魂牽夢繞,分不清是夢是醒,有時把幻象當做真實(夢為魚),最後卻是「如夢幻泡影」一場空。
非常應景。
牛年開局巨變是必須重視的,市場永遠反人性,沒有什麼是必然發生的,萬眾期待的「牛年牛市」沒那麼容易實現。
當前指數從技術上看是割裂的,上證指數並未跌破趨勢,但滬深300這個走勢,有頭部的可能,而創業板指的破位更為明顯,看起來甚至有大頂的結構。這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呢?
首先要想到本來牛市的核心,漲幅最大的就是創業板,而滬深300也是抱團股集中地,在上漲的時候我們一直在說滬指失真,需要更多觀察滬深300和創業板,所以下跌的時候,同樣要以創業板指和滬深300為重,否則不就是雙標嗎?
其次是要總結歷次類似的大跌情況,我觀察了07牛市和15牛市,滬深300類似的大跌非常像15年5月初和5月底:
相對07年則像是6月初和9月初:
那麼如果是15年5月或07年9月的情況,則離頂部非常近了,如果是07年6月的情況,儘管離大頂還有距離,但後續一個月也一直是調整。
最後結合宏觀情況來看,2021年大部分機構的觀點是上半年有行情,全年可能是波動,基於的邏輯是全球流動性收緊美債利率上行(正在發生且略超預期)。從歷史經驗來看大部分人/機構的觀點從來沒有完全正確過,既然不可能完全正確,那麼可能性是兩種,1是不及預期,2是超預期(廢話),不及預計就是行情提前結束,超預期就是全年大牛市,哪個可能性更大呢?
A股自成立以來最大的一輪牛市是2007年的牛市,那輪牛市從底部998到頂部6124是2年4個月,863個自然日,而本輪牛市從底部2440點到現在是2年1個月,782個自然日,滬深300指數已經創了歷史新高,市盈率也位於中等偏高位置,從這個角度來看,牛年不及預期的可能性比超預期要大。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無論這裡是不是頂部,反彈後降低預期、降低槓桿、降低倉位才能從容應對,19年初我天天鼓吹「大國崛起、否極泰來」,去年疫情喊的是「別人恐懼我貪婪」,而現在我的觀點是「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考古一下朋友圈,2015年4月和5月,我兩次提示風險,當時大部分人的反應,和人們對待所有新鮮事物一樣--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2015年7月,我繼續提示下跌沒有結束,「危機近在眼前」,相信的人也不多。
當時的走勢整體看是這樣的: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不是賭熊市不會來,而是他來了我也有準備。有人說你前幾天不是還堅定看多說會漲到5月嗎?按現在這個情況,即使後面還有拉升,可能也是「最後一個銅板」了,這個銅板,完全可以選擇戰略性放棄。
是的,觀點變了,變化快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歡迎加入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