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殘疾人118人 年產值1700多萬元 這個「助殘人物」不簡單

2021-01-19 殘障之聲

情系弱勢群體,立志扶持殘疾人

童年的屈軍俠,家境貧寒,命運坎坷。在她6歲那年,父親不幸離世。屈軍俠和4歲的弟弟與母親相依為命。命運似乎總在作弄她,在屈軍俠11歲那年,母親也因胃癌去世,母親的去世,屈軍俠成了家中唯一的支柱,正是這段艱辛的生活造就了她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輸和心懷仁愛、樂於助人的性格。

父母過早的去世,使屈軍俠萌發了當一名醫生的念頭,既能救死扶傷,又奉獻社會。1995年,高中畢業的屈軍俠到洛南縣保安鎮藥材公司工作,細心的她目睹了許許多多殘疾人及貧困群眾買不起藥的情景。

從那時起,屈軍俠就立志關注弱勢群體,真情幫助殘疾人。此後,凡是進店的殘疾貧困群眾,屈軍俠都給他們最大的優惠,提供最真誠的服務。特別是1998年屈軍俠承包經營藥店以後,她對前來買藥的殘疾群眾有錢無錢一律先取藥,對無能力償還藥費的從不主動討要,直到2015年她的藥店停辦,期間共為弱勢群眾減免藥費達8萬元之多。

洛南縣保安鎮有從事草編的傳統,主要以小麥秸稈、玉米苞葉為原料進行工藝製作,這是當時城鄉群眾,特別是殘疾人等謀生的一個重要手段。然而就在2005年,與屈軍俠藥店隔壁的外貿公司因轉型停收草編產品,一時間城鄉群眾草編積壓成山,殘疾人也失去了生活來源。屈軍俠看到眼裡,急在心上,義無反顧地拿出經營藥店的錢,還借貸了5萬多元,將群眾手中的草編產品全部收購了回來。在沒有銷售經驗、更沒有客戶來源的情況下,為了跑銷路,屈軍俠坐著大巴車帶著草編產品前往河南、北京、浙江、廣州等地的外貿公司,進行挨個宣傳,逐個講解,努力尋求銷路,終於在2005年年底與河南客商籤訂了首份購銷合同,將收購的8000隻搖籃產品全部銷售出去。

堅守初心使命,真情幫助殘疾人

為了吸引更多殘疾群眾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從事這一「變廢為寶」的綠色產業,屈軍俠走進殘疾群眾家裡,挨家挨戶進行動員,舉辦培訓班為群眾免費傳授編織技藝,同時聘請設計院專家設計更多的草編品種,一方面解決了殘疾群眾的收入難題,另一方面滿足了客商對產品的多元化需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屈軍俠慢慢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建立了一些穩定的銷售渠道。2012年屈軍俠注資500萬元成立了洛南縣巧手工藝品有限公司,建設了5300餘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註冊了「谷麥」商標及外觀9項設計專利,依託洛南悠久的草編傳統工藝及原材料優勢,專門從事草編工藝品的研發、加工、銷售、出口和技能培訓等,先後成立2個專業合作社,並在洛南及山陽、丹鳳、渭南等地建成21個生產基地和1個技能培訓學校。

企業規模擴大了,自己的經濟條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屈軍俠真情助殘的初心和使命從沒有改變,她因勢利導,採取「公司+生產基地+農戶+殘疾人」的生產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客戶+外貿企業」的銷售模式,生產嬰兒搖籃、拖鞋等草編產品遠銷海外。

特別是2016年全國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屈軍俠更是體現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創新推行了合作社帶動、基地串聯帶動、土地流轉帶動、延伸產業鏈帶動的「四帶動」助力殘疾人幫扶模式,真情實意「助殘」。

屈軍俠針對保安鎮草編起步早、基礎牢等優勢,以「巧手草編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帶動殘疾人,每年為入社成員分取8%紅利。目前,通過合作社累計帶動從業草編人員390多人,其中殘疾人118人;為了讓全縣更多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從事草編加工,屈軍俠在全縣16個鎮辦培育了21個生產基地,實行分戶編織、聯戶營銷等辦法,實現基地串聯帶動幫扶殘疾人致富,全縣通過這種方式吸納農戶3000多戶,戶均年增收5500多元;她還在保安鎮流轉殘疾群眾土地60畝,安排10餘名貧困戶及輕度殘疾人進行耕種,對所產玉米苞皮和小麥秸稈全部收購;她根據草編及相關產品需要點綴、搭配木架和精美刺繡、布藝等需求,不斷延伸產業鏈,同步帶動了物流等產業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屈軍俠將小草編做成了大產業。目前,合作社可生產嬰兒搖籃、寵物窩、聖誕樹、風景亭、拖鞋框及各種裝飾工藝品等200餘種產品,年產值1700多萬元,帶動殘疾人及老、弱、貧5000人走上致富路,人均年收入9500元,實現穩定脫貧。

心存大愛天地寬,真心呵護殘疾人

屈軍俠除了對殘疾人脫貧帶動方面十分關注外,還設身處地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為了方便殘疾人在公司務工,她為僅有4層高的公司大樓安裝了電梯,為他們修建了無障礙宿舍,配備了健身器材,同時開設了「職工之家」和餐廳,解決了殘疾人的工作和生活難題,也吸引了更多的殘疾人就業。

有金山銀山,不如自己有一技之長來得踏實。這些殘疾人用雙手編織的不僅是一件件手工藝品,更是編織著自己的幸福生活,編織著永不服輸、樂觀向上的拼搏精神。

飲水思源,富而思進。屈軍俠在發展產業同時,積極回報社會。面對家庭條件比較差的困難學子,屈軍俠就讓她們利用假期來編織廠打零工賺取生活費。每每遇到如抗震救災、孤殘兒童、孤寡老人愛心救助捐款等活動,屈軍俠總是慷慨解囊,毫不吝嗇。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洛南「8.6」特大暴雨襲擊,屈軍俠挺身而出,主動擔當,積極捐錢捐物奉獻一片愛心。近年來,屈軍俠向社會各界累計捐款捐物10餘萬元。從2016年開始,屈軍俠的巧手草編合作社與保安鎮黑潭村結對聯建,合作社捐資5000元在村上援建了愛心超市,她個人給30戶貧困戶捐資,在巧手草編合作社配股,每年每戶能拿到500元的分紅。逢年過節,屈軍俠還要上門看望貧困戶,給他們送去關懷和溫暖。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談到未來的打算,屈軍俠說:「我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引進乾花、多肉、仿真花等工藝產業,擴建生產基地,豐富產品種類,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把巧手草編做大做強,為殘疾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他們活出尊嚴和希望、心懷夢想奔小康。」

END

相關焦點

  • 幫扶殘疾人118人,年產值1700多萬元,這個「助殘人物」不簡單
    2020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助殘新聞人物頒獎典禮於2020年12月2日在京舉行,陝西屈軍俠入選「2020年度助殘新聞人物」。在近期《秦風熱線》《殘聯之聲》系列節目中,我們邀請到「2020年度助殘新聞人物」屈軍俠走進直播室,講述她幫助殘疾人脫貧致富的故事。
  • 我省4人入圍2020年度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及助殘新聞...
    我省4人入圍2020年度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及助殘新聞人物候選名單!此次推舉活動候選人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殘聯和中央主流媒體共同推薦,涵蓋了大量在脫貧攻堅戰中湧現的基層殘疾人和助殘典型,反映了時代特徵。其中,殘疾人事業新聞人物候選人61位,助殘新聞人物候選人68位。廣東省有4人入圍!
  • 無棣棣豐街道舉辦殘疾人實用技能培訓暨十裡香助殘幫扶對接培訓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曹志 馬景寧 記者 孫秀成為深入推進貧困殘疾人脫貧工作,提高貧困殘疾人的脫貧致富本領,7月24日上午,無棣縣棣豐街道舉辦2020年度殘疾人實用技能、法律培訓暨十裡香助殘幫扶對接助力脫貧攻堅培訓會。
  • 『助殘風尚志』沈榮方:「60後」創業者自強逐夢 搭建殘疾人就業平臺
    憑藉著之前10多年積累的銷售經驗,他將羊毛衫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最多時旗下有著12個專櫃和1個專賣店,年產值達到五六百萬元。 「後來我一直惦記著,想回家鄉做點事業。」十年打拼積累的財富,始終無法解開沈榮方的思鄉情結。38歲那年,他毅然決然踏上了返鄉二次創業的旅途。 再次創業遠沒有那麼簡單。剛回來時,沈榮方也找不到創業的路子。
  • 全面建小康 殘疾人一個也不少 杭州這群人助殘那是一點不吝心力
    「中國有幾千萬殘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格外關心殘疾人這個特殊群體的脫貧問題。一批身陷貧困的殘疾人,在一系列扶殘助殘政策幫扶下,或重新燃起生活希望,或奮發創業、脫困自強,書寫出精彩人生篇章,點亮擁抱幸福生活的夢想。12月25日上午,為喜迎浙江省殘疾人就業新政,積極響應總書記號召,杭州小營街道殘疾人之家歡聚在江南紅巷·生活館舉行「輔助性就業培訓、實訓基地」開業典禮暨黨建助殘籤約儀式」。
  • 關愛殘疾人,讓殘疾人共享全面小康的豐碩成果
    瑞金市第四個全國殘疾預防日暨愛心捐贈儀式康復服務 點燃希望之光「真的要感謝康復中心的醫護人員,要是沒有他們的精心治療、悉心護理,我小孩的治療效果不可能有這麼明顯。」日前,在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中心陪女兒接受康復治療的謝女士滿懷感激地說。
  • 上善助殘服務中心:上善厚德 讓愛無疆
    新湖南客戶端12月13日訊(記者 劉瓊瓊 通訊員 姜河)「別人捐的100元和自己賺的100元是不一樣的」。同時,經反覆考量,該團隊又打造了「農村殘友家庭團結經濟互助計劃」,流轉土地建立羅漢果種植幫扶基地和免費發放愛心雞苗,並邀請種養殖專家上門授課,讓農村殘障人士及家庭每年可多增加3000元的收入。2018年,「同心農場」助殘服務項目在助殘中心旁落地。
  • 助殘進行時,國際殘疾人日桐廬捐贈2500輛電動輪椅
    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浙江桐廬縣「百年千名」共享小康助殘捐贈儀式暨主題歌會在縣體育館舉行。其實早在2016年,桐廬縣政協就開展了「尋找特殊困難家庭,傳遞愛心火炬」活動,對183戶特殊困難家庭開展結對幫扶。
  • 「點讚漳州」市殘聯:扶殘助殘集愛心 踐行志願暖人
    據統計,2016年以來,漳州市先後開展大型助殘志願服務活動共計33場,參與人數超萬人次,為全市3000多人次殘疾人提供志願服務,為殘疾人家庭辦實事2000餘件。放眼全市,助殘志願服務活動遍地開花、各顯其能。漳州市將助殘志願服務與殘疾人就業、康復、文體等方面進行結合創新,為殘疾人群體量體裁衣,將志願服務活動與殘疾人各項需求相結合,實現志願服務效果的最大化。
  • 堆積木式助殘,你見過嗎?
    彬彬家的案例涵蓋了助養項目多個子項目:殘疾人家庭就業生計改善項目、殘疾兒童康復幫扶項目、殘疾人家庭環境設施改造(包括危房改造和家居環境改造)項目等。這麼多項目疊加在這個家庭,就像堆積木,既滿足了實際需求,也成就了項目特點——通過「集群式」服務為殘疾兒童家庭提供精準救助。有點「綜合性的解決方案」的意思了吧?這就是我看到的一種可能。
  • 星光耀公益,明星話慈善||孫楠榮獲「助殘幫扶獎」
    3月26日晚上,由慈傳媒、《中國慈善家》雜誌、群瑞文化等多家機構聯合主辦的「2019慈善名人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 孫楠榮獲了「助殘幫扶獎」。 2017年4月,孫楠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肢殘人協會一起成立了「集善扶貧健康行――孫楠重塑未來」專項基金,專注為貧困肢殘青少年提供免費救治手術。如今,該專項基金已為逾百名貧困肢殘青少年實施手術,極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狀況。孫楠也因此獲得了星慈善助殘幫扶獎。
  • 「手藝人」唐劍南下廣州 開啟手工助殘之路
    2012年到2016年,唐劍一直在北京工作,很早就實現經濟獨立的唐劍稱自己是「幸運」的,但他並沒有肆意揮霍這份幸運,而是投入到幫扶殘疾人的公益事業中。「想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手藝,也希望遊說手藝工作室幫助殘疾人。」2015年開始,他開啟了自己的第一趟「尋匠之旅」,背起背包從北京出發,花了5個月的時間走了大半個中國,最終回到北京。
  • 扶創業帶就業讓更多殘疾人綻放生命光彩
    英山萬和農業公司:做大一片茶助殘百餘家 「去年,我們在殘聯等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克服了疫情影響,年產值過2000萬元,8名殘疾人在內的40多名工人均穩定增收。今年我們準備擴大生產規模,力爭實現產值3000萬元,帶動80名殘疾人、貧困群眾就業。」新年伊始,湖北萬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紅奎立下了新目標。
  • 萬人助殘就業雲基地在臨高揭幕 運用網際網路技術 助力殘疾人就業
    海南日報臨城12月19日電(記者 張文君)12月19日下午,由廣州合摩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摩科技)旗下愛員工就業雲基地主辦的萬人助殘就業雲基地揭幕儀式在臨高舉行。據了解,2019年以來,愛員工就業雲基地聯合專門服務殘疾人培訓與就業的杭州小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善科技),在全國建立了14個助殘就業雲基地,通過遠程用工業務合作的方式,解決殘疾人就業問題。兩企業現已在海口、白沙建成了3個助殘就業雲基地,解決了800多名殘疾人的就業問題。
  • 啟東惠萍有一爿企業,對殘疾人來者不拒
    7月9日,7點過後,位於惠萍鎮的啟東恆安防爆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門口,魚貫而入一個個駕駛殘疾車輛的人。「咦,這麼多殘疾人來做啥喲?」記者頗為驚奇。「他們是來上班的,人數有三四十個呢。」公司副總經理張建華介紹。 啟東恆安防爆公司因安置殘疾人數量多且時間跨度長、權益保障好而聞名於業界。
  • 即墨精英助殘志願者到田橫七口村開展對口助殘活動
    大眾報業·半島網訊(記者 劉守龍)「今天報名參加助殘活動的志願者們已經到齊了,現在出發吧!」即墨區精英助殘志願者協會三十四分會會長鄒海波向志願者下達「行動」指令,因為此次助殘對口服務村莊在即墨田橫鎮七口村,所以參與此次活動的志願者們在早上七點就集結完畢。
  • 我國貧困殘疾人數量逐年減少 更多的貧困殘疾人家庭生產生活狀況...
    央視網消息:今天是第29次全國助殘日,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自強脫貧 助殘共享」。據中國殘聯介紹,截至2018年,全國貧困殘疾人數量已由281萬減少到169.8萬。最近他又幫助其他殘疾人朋友一起開網店創業。寧夏隆德縣殘疾人 辛寶同:殘疾人能夠通過這樣一平臺, 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能讓更多的人去自主創業自力更生。2018年,寧夏隆德縣針對當地實際,對困難殘疾人採取「託養+輔助性就業一體化發展模式",幫助80名像辛寶同一樣的貧困殘疾人實現了脫貧。
  • 多款勵志好產品21日9點約定你——榆林公益助殘,一場「愛」的直播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許亞芳 曹義)提到殘障人士,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物資幫助」「兜底」「困難」……然而,在榆林已有不少殘疾人正通過就業創業來擺脫充滿「障礙」的人生。創業不止是一個簡單的想法,在創業之前,要有思想、心理、產品等各個方面的準備。
  • 凝心聚力 開創東營市殘疾人事業發展新局面
    核實全市建檔立卡和即時幫扶殘疾人6688人,精準掌握了殘疾人需求和困難,為落實「一人一策、一戶一案」幫扶措施提供詳實信息。積極爭取專項資金70萬元,組織開展了優秀基地建設,培養創業標兵、致富能手,開展第一書記幫扶等扶持項目,共扶持136名殘疾人實現脫貧。加強殘疾人社會救助政策兜底保障。全面推動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 廈門46家「愛心屋」開業運營 助殘獻愛心蔚然成風
    截至12月10日,廈門市已有46家「愛心屋」開業運營,實現各街(鎮)全覆蓋,安置殘疾人(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屬)及殘疾人職業援助中心學員133人,累計營業收入1444.64萬元,用愛心行動為深化文明創建添光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