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寶珠 林達浪
一年前生日,我花了880元買了張看臺票,在有周杰倫和田馥甄參加的拼盤演唱會,第一次聽到了偶像的現場。入場前,我用10塊錢在體育館門口換了一張「地表最強」水洗貼紙,印在左臉上。
演唱會焰火劣質,音響嘈雜,一首歌好不容易唱到高潮,總有歌手猝不及防地把麥克風揮向觀眾,全場頓時變成烏啦啦的大白嗓。終於輪到了周杰倫,他先唱了首《告白氣球》,很可惜,塞納河畔沒有嵌入我對周杰倫的記憶。在壓軸歌曲《雙截棍》的「嚯嚯嚯嚯」聲中,我沒聽完就提前離場了。
旁邊坐著一位全程尖叫「周杰倫!」的男生,我忍不住問他感覺如何。他說:「歌不就那樣嘛,但那是周杰倫,周杰倫來了啊!」
他說得有道理,對於很多人來說,無論歌好不好聽,只要是周杰倫的就好。他本人就是一個符號。
2003年,周杰倫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的那一年,《三聯生活周刊》的主筆王小峰以《時代的符號》為題,為他寫了一篇文章。末尾寫到:至少現在的周杰倫可以做到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讓未來的人去了解這個時代年輕人曾經追逐的時髦文化。
17年過去了,時代符號的繼承人還未出現。不過社交媒體已經被新生流量佔據,只有在周杰倫新歌發布的一周內,這個空間才讓位於和他有關的討論。
《Mojito》發布後,85、95後紛紛抓緊為新歌支付3元錢。這是他們與周杰倫的交換,生為人父的周董躺在小甜歌裡坦蕩地做自己,一群想抓住舊時代尾巴的人也藉此找回定義流行的權力。
大型懷舊現場
儘管沒有微博熱搜,我們依舊能夠看到周杰倫新歌的火爆。《mojito》在12日零點一上線,QQ音樂就崩潰了,十小時後,新歌銷量超過20萬張,預計收入760萬元。
新歌的MV裡,炙熱的熱帶海風下,粉色的古董車行駛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周杰倫給他的愛人「點了一杯mojito」。這種酒在古巴發源,以朗姆酒打底,配以薄荷葉和新鮮檸檬,能完美地與酒杯裡的冰塊發生碰撞。這也是作家海明威最愛的城市和雞尾酒,《老人與海》就是坐在哈瓦那的海邊,一邊喝著Mojito寫出來的。
《Mojito》有濃鬱的拉丁特色,有人說它像《迷迭香》,都充滿俏皮的性感和異域風情。一部分粉絲認為,這首歌可以幫助周杰倫口碑回春,挽救其「新歌質量屢屢滑坡」的印象,不過也有相當多人並不滿意:「要是沒他的光環聽半分鐘就關了。」
《迷迭香》
這些都不妨礙這首歌的高影響力。傳說,新歌發布後,全北京酒吧的mojito被一掃而光。關鍵詞「古巴」在某旅行網站上的搜索熱度一日之內猛升1113%,古巴駐華大使在記者會上快樂地稱呼周杰倫為「中國藝術家」,並且學習了「周杰倫」三個字的中文讀法。
「這才是真頂流」 豆瓣老年八卦小組的成員們發出自豪的感慨。
作為一名創作型歌手,周杰倫的歌總是留著當下生活的痕跡。早期的周杰倫懷才不遇卻自信不羈,被人輕視了就寫歌回懟,歌聲裡帶著陰鬱與暗黑。但在愛人昆凌最喜歡的城市,他的歌也變得甜膩,仿佛唱出了空氣裡的粉紅色泡泡。
40歲周杰倫的嗓音已經無法唱《擱淺》、《以父之名》那樣高難度歌曲。生活富足、兒女雙全的他也不需要通過寫歌證明自己。比起前兩年出的傷感情歌,《Mojito》音調不高、旋律躍動,甚至能讓他像20歲的小夥子一樣,喝著雞尾酒踢起小踏步,這才是他當今的生活狀態。
周杰倫活在當下了,歌迷卻還致力於懷舊。6月13日,QQ音樂飆升榜的前100位中,周杰倫曾經的歌佔了66首。相比於新歌本身,每個人關於「周杰倫」的一連串記憶似乎才是更重要的。
他的作品跨越了20年,人們也陷在一種恍惚感中,好像周杰倫的歌就是青春時代聽的。那個磁帶與實體CD的年代,《半島鐵盒》發出的清脆聲,《三年二班》裡桌球的彈跳聲,《一路向北》的汽車引擎聲,全是青少年時期才有的單純、迷茫、叛逆、暗戀與失戀。
從作品宣發方式來看,周杰倫仍是一個傳統媒體時代裡的偶像,眾所周知他只玩Instagram,前段時間才在快手上擁有了簡體中文世界裡的第一個社交帳號。粉絲看著他還是帶了一點崇拜,甚至仰望,而非對流量明星們「親兒子」、「親女兒」那般的寵愛。
沒有站子、沒有應援,粉絲通過購買新歌與周杰倫產生聯結,儘管他的新歌早就錯過了大部分聽歌人的青春。這也不妨礙大家在偶像重提網絡熱門的日子裡,舉杯微醺,激動又悵惘地回憶一下過去。
20年了,還是周杰倫
現在的周杰倫對標的是曾經的周杰倫,一首新歌裡,越像老歌的部分,就被看做是越好的。
於很多人而言,《mojito》最驚豔的是它的rap。只因時隔多年,周杰倫的歌裡,又出現了那熟悉的、聽不清楚的rap!
繽紛的老爺車跟著棕櫚搖曳
載著海風私奔漫無目的
古董書攤漫著時光香氣
···
不像「塞納河畔左岸的咖啡」、「哥練的胸肌如果你還想靠」,這些聽得清卻讓歌迷崩潰的rap,《mojito》的rap仿佛又讓人置身英語聽力考場——只聽其聲,不明其意,你以為還未開始,實際上早已結束。
這才是周杰倫的特色,我們習慣了他那模糊處理的韻腳,覺得總帶著古靈精怪的味道。21世紀初,包含了rap形式的嘻哈(hip pop)開始在華語世界流行,周杰倫也在這個時候出現。王小峰曾這樣分析周杰倫的「咬字不清」:「以犧牲發音為代價,去找出黑人音樂的韻律感」。
傑迷們堅持:「作品是他最大的濾鏡」。周杰倫的大多數作品,歌詞天馬行空但富有深意;加上多種音樂元素的融合,是需要積累的真才實學。還有不少他作曲的作品至今令人感到驚豔,如給李玟作曲的《刀馬旦》。
《刀馬旦》
它們同時又充滿人性,很多歌詞裡提到的反家暴、反戰、腳踏實地、提倡孝順等價值觀也被人稱道。88-97年出生的許許多多人,在各自的童年或者青春,都曾把周杰倫的歌詞抄進筆記本。
還有很多人,喜歡周杰倫卻說不清原因,「就是喜歡」。不像過去如崔健一樣的歌手,吶喊著在歌聲裡提出問題尋求答案。到了周杰倫這,各種毫無關聯的象徵物拼接也能成一首歌。沒聽懂歌詞不重要,如果能夠聽歌搖擺,那麼這首歌就是值得推崇的。喜歡是一種感受,而非邏輯。
《止戰之殤》
周杰倫的伯樂楊峻榮曾在採訪中說:「我第一眼看到杰倫是2000年7月1日,當時他睡在唱片公司,瘦瘦的,每天在辦公室裡晃來晃去,戴著鴨舌帽,不怎麼說話。說話也很簡單:『好』,『不好』,『是』,『不是』」。周杰倫害羞內向、不愛說話,成名之後,這種性格變成了風格,變成了「酷」。
「酷」就這麼流行開來,成為少男少女追逐的對象。「酷可以用來解釋今天一切人們解釋不清的事情」,17年前,王小峰觀察到了這種不可阻擋的潮流,但他對這種火熱感到困惑。
他還是提供了一種解釋:「他們(年輕人)拋棄了令人沉重的思維方式,但是還沒有力量來建立一種新的體系,只能以一種簡單、平面化的方式來為自己的價值體系做一個拼接。」
有什麼不妥,有話就直說
別窩在角落,不爽就反駁
到底跩什麼,懂不懂籃球
有種不要走,三對三鬥牛
--《鬥牛》周杰倫
00後的青春沒有周杰倫
在上個世紀,流行被社會精英定義,而非更廣闊的公眾。20世紀初的知識分子還不能接受一種非深刻的事物受到追捧。他們發現,這個喜歡羅大佑的周杰倫,成為了羅大佑的顛覆者。他們琢磨羅大佑的每一句歌詞,卻發現這一套在周杰倫身上毫不奏效,周杰倫變成了一個滾燙的時代密碼,無法被他們用習慣的方式解讀。
2003年,周杰倫的「火」不過是在盜版滿天飛的情況下賣出了三百萬張《葉惠美》。當年對這位年輕人的成績感到驚訝的人沒有料到,三年之後,他與費玉清合唱的《千裡之外》真正地火遍了大街小巷,當年,literally小學生的我,正在氣憤費玉清為什麼老是搶周杰倫寫的歌。
同是2006年,張藝謀忍受了周杰倫蹩腳的演技,邀請他和鞏俐、周潤發一起拍電影。這位有國師之稱的電影導演在周杰倫面前,親自來了一段雙截棍,也哼哼哈嘿了一回。
用今天的話來說,那是周杰倫的頂流時期。儘管在2020年,周杰倫還是可以讓人們擠爆音樂軟體,但我們都知道,他的制霸時代已經過去。
2014年,鹿晗、王俊凱的百度搜索指數開始超過周杰倫。不知是否出於一種巧合,這一年的娛樂圈發生了許多改變未來形態的大事:吳亦凡、鹿晗解約回國,《古劍奇譚》熱播,三個初中生唱響了《青春修煉手冊》。從此之後, 「鮮肉」、「流量」、「現象級」等詞彙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語言重塑了我們對偶像的認知,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流量的風也刮到了周杰倫身上。去年,由「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票那麼難買?」一句話引發的「坤倫」之戰為夏天的熱氣澆了一把油,為了證明「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周杰倫方的夕陽紅粉絲戰隊紛紛學習微博打榜流程,與蔡徐坤粉絲「IKUN軍團」搶奪微博超話排名,最後,這場驚心動魄的數據戰以周杰倫超話登頂第一的結局落幕。
不得不說,當時除了蔡徐坤粉絲,幾乎所有人都站在了周杰倫這邊。這場勝利最終是普羅大眾的勝利,但它被看做了一件天大的喜事。「解構了流量明星的邏輯」、「質量對流量的勝利」種種評價,好像數據之爭變成了正義之爭,新生代偶像更像是鬼怪般被孫悟空打出原形。
但一年過去,一切都只留下淡淡的痕跡。流量明星的邏輯可以被解構,卻不會消失,微博明星榜單上,廝殺仍然每天都在上演,明星更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也許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種輪迴。十幾年前的天涯論壇上,劉德華粉絲和周杰倫粉絲也曾吵得不可開交。那是一個沒有微博打榜的年代,戰鬥的形式停留在「劉德華的粉絲群更廣」、「周杰倫的歌是噪音」的口舌爭辯上。以犀利、猛料形象存在在記憶之中的天涯,在今天看來竟然有了一種莫名的樸素。
天涯論壇上劉德華和周杰倫粉絲的論戰
在「坤倫」大戰中,曾經與周杰倫粉絲吵過架的劉德華粉不見蹤影,他們不再搖旗吶喊,真正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當時,只有還沒開始直播賣貨的中老年網紅羅永浩,在微博上發表了一通「周杰倫也不怎麼樣」的言論,顯得格格不入,很快遭到了無數人的炮轟。
「杰倫是無法代替的」,《Mojito》的熱度讓豆瓣老年八卦組成員無比欣慰。但是,隔壁的娛樂小組裡,「00後的青春沒有周杰倫」的反抗同樣擲地有聲,時代是屬於她們的,她們終將定義潮流。
寫到這裡,我突然有了一絲釋然,我不再糾結「江郎才盡」的質疑,只想感謝周杰倫還在出新歌。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節日,在這一天,我們可以假裝做回無敵的自己。
參考文獻:
《周杰倫PK蔡徐坤,不過是時代偶像的又一個輪迴》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001205
《神化一個周杰倫花20年,流量工廠造一個蔡徐坤,卻只要3個月》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338690.html
《周杰倫:時代的符號》
https://new.qq.com/omn/20190722/20190722A0FFN500.html
湯慧. 網絡時代文化中的媒介記憶:以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為例 [J].中國報業, 2019(2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