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變化,會在不知不覺之間發生。最近被人察覺到的這種「動漫業界變化」,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百合作品變好賣了」吧。
這句話有不少例子支撐。比如ACG綜合企劃《少女歌劇》,手遊版發布前預約量就已經超過100萬,並於10月22日海外上線
同樣,百合作品《終將成為你》第一卷出版後馬上重版,之後也不斷加印、接連再版。
然後,一位日本漫畫家的發言捅破了窗戶紙、讓大家發現到這種改變。
據說現在「只有百合才好賣」?
漫畫家補充,這一說法來自出版界朋友。接下來,「只有百合才好賣」的說法,在動漫圈內引起了很多關注。有不少人回應,贊同她的判斷:
不百合就不好賣的時代啊。當年我做百合排行榜時,百合雜誌、相關系列書籍一個接一個因銷量不佳休刊。也曾經設想過市場擴大、相關作品變得好賣的情形。從那時開始,已經過了五年,潮流真變了。萬幸、萬幸。
——ななおくちゃん
百合漫畫流行說。《終將成為你》也用銷量證明了人氣,一般漫畫裡面,也有《我不受歡迎怎麼看都是你的錯!/喪女》、《演員夜凪景》這種中途走到百合路線,人氣上升的例子。最近幾年,新番的百合度也上升了,業界改變百合作品的看法了吧。
——いけとも
最近幾年,不管是漫畫、動畫甚至遊戲、電影,包含百合要素的作品確實越來越多。對「百合變好賣」的現象本身,多數觀眾都表示認同。
「百合漫畫好賣,然後相關作品變多,接下來又變得更好賣……這種循環,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刊登百合漫畫的雜誌,現在比以前多了不少,每季動畫,幾乎都有可以劃歸到百合類的作品。「
「光之美少女動畫也在百合化, 10年前根本不敢想像自己居然會靠幼女番活著」。
看起來,百合確實變得「好賣」了。但「百合作品為什麼變好賣了?」,這些觀眾,有很多不同解釋。
可能並不是百合作品好賣了,還有與「其他作品與百合漫畫相比,其他作品變得不好賣了」。
——y_yoshihide
這件事,可能是因為其他作品讀者,缺少「「不花錢買,就沒有下一卷了」的危機感吧。
——kuha207
但有另一部分人,認為這一切只是表面的假象,覺得「百合作品興盛」是錯覺。
這一切,難道是「「輕百合」造成的假象?
雖然漫畫家說「百合作品好賣了」,但有一部分愛好者認為,這一切都是「輕百合」造成的假象,他們的觀點大致是:
那些「喜歡美少女漫畫的人,追求著「萌」。因為只想要「萌」,所以不需要男人登場。於是百合漫畫變好賣了。比起「百合」受歡迎,不如說「登場人物全部都是女性」的作品明顯變多。同一個現象,也可以解釋成有「百合元素」的一般漫畫好賣。真·百合漫畫,依然沒有那麼受歡迎。
也就是說,引領「輕百合潮流」的芳文社作品,算不上正宗的百合。於是,「百合作品是否好賣「,又牽扯到了 「如何定義百合」這個老問題。
由於「百合」這個詞彙,和簡單粗暴的「BL」(Boy Love)不同、定義非常模糊,只是描述一種感覺。對不少觀眾來說,「百合」可以包含友情、愛情、甚至親情。對他們來說,連迪士尼的《冰雪情緣》也能算「百合作品」。
另一批標準嚴格、覺得「非戀愛不百合」的觀眾,甚至認為在百合漫畫雜誌《百合姬》的看家作品《輕鬆百合》都不是百合作品。他們認為這部輕喜劇,做的事和芳文社 「輕百合喝茶片」差不多。
「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種詞語定義問題,總會變得眾說紛紜,討論不出服眾結果。雖然相關發言很多,但大多不過是重複爭執,這裡就不多加轉述了。
筆者認為,解決「為什麼百合作品變得受歡迎?」這個問題,其實需要跳出小圈子,在更大範圍內考慮。
觀眾想要的不只是「戀愛」
一方面,就算採用了「輕百合」套路,不好賣的作品依然不好賣。與之相反,戀愛成分多的《終將成為你》,因為故事設定讓人耳目一新,銷量照樣很好。不能用簡單的「百合成分多少」來解釋作品流不流行。
那麼好賣,或者說讀者歡迎的要素到底是什麼,是常說的「後宮、福利」?下結論前,先看看「歷史上最好賣的漫畫」到底有哪些吧。
上面這張圖,就是日本「漫畫歷史銷量排行榜」。然後,我大體總結一下這些經典作品的關鍵詞:
《海賊王》,重心是「冒險、戰鬥、友情」。
《柯南》,主要講各種「案件」與「詭計」。
《骷髏13》是狙擊手的「特工」活動。
《龍珠》、《火影》基本是「」成長與「戰鬥」。
《美味大挑戰》,講「做飯」與「吃飯」。
………
歷史上最好賣的十幾部日本漫畫,不但完全找不到「後宮」與「福利」作品的身影,同時也沒有一部「純粹的戀愛劇」。就連安達充的《Touch》,也花了大量篇幅「打棒球」。 也就是說,觀眾的需求其實非常多樣。雖然很多人能吃得下「戀愛」元素,但重心放在「戀愛」,銷量其實並不靠前。
於是,以前「百合漫畫不好賣」與現在」百合漫畫變流行」,也能用這個理由來解釋。過去流行的百合作品,經常是「特定環境下的悲戀」。 這種類型,雖然能夠獲取深度粉絲的支持,商業上怎麼都會偏向小眾。
與之相對,最近出現的熱門百合作品,沒有局限在「特殊的戀愛漫畫」範疇。《天才麻將少女》如同標題、讓「少女打麻將」。《少女終末旅行》是「科幻」背景的「末世」。
綜合企劃《Love Live!》融合了歌舞、偶像與遊戲。後來者《少女歌劇》,還在《Love Live!》的基礎上,加入了意識流、舞臺劇的成分。
與之類似,這幾年受關注並動畫化的「異世界穿越」題材,也同樣有多元化的趨勢。穿越異世界後,不光能打工、種地、開礦、辦食堂,甚至連高達都能開——
大家都在創作同一方向作品,故事套路越來越單一的情況下,想脫穎而出,要麼在細節、深度上下功夫,要麼,就組合多種類型從結果上來說,並不是「百合變輕,所以才受歡迎」,而是因為「增加了其他領域的看點,相對而言百合成分變得稀薄」。
好的百合漫畫,就算忽略百合要素也一樣有趣。無聊的故事,沒男人也是一樣無聊。對百合來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是創作手法變多、創作範圍題材變寬泛的時代。
如上所述,一方面題材的多樣化,是亞文化走入主流舞臺的常見現象。這個過程中,那些戀愛情感為核心的傳統作家與作品,也會因為市場規模變大受益。
集英社的Ultra Jump,最近出了第一本百合短篇集《ユリトラジャンプ》。不光有」「 文尾文」這種新生代作家,業界老手林家志弦也登場了。
說到最後,百合作品變暢銷對讀者來說總歸是好事。另一方面,傳統百合漫畫讀者,也不妨嘗試一下雜糅各種要素的百合漫畫,說不定比想像得還要有趣喔~
本篇文章就先到這裡。作為一家之言、總會有疏漏之處,如果大家對「百合作品變好賣」這個話題,有什麼話想想說,也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