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有個警察之家 三代從警

2020-11-18 中國青年報

朱廣魁(中)向朱曉曇(右)和朱寧講述重慶歷史。 本報記者 常碧羅攝

朱曉曇不同時期的警服照。 本報記者 常碧羅攝

朱寧,36歲,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分局刑事偵查支隊的一名警察。

父親朱曉曇,改革開放後重慶第一批警察。

爺爺朱廣魁,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警察。

70多年來,朱寧一家三代從警,和警察這個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光榮

三代人、70多年,「從警一日、奉獻一生」

重慶市渝中區純陽洞2號,坐落著一棟老舊的居民樓,朱廣魁就住在這裡。

1949年,19歲的朱廣魁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西南服務團公安支隊,跟隨組織從南京一路來到重慶。一枚「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紀念章,記錄著老人過去的經歷與輝煌。「這枚紀念章是爺爺從警的見證,也是我們全家的寶貝。」朱寧說。

如今,耄耋之年的朱廣魁思路清晰,說話中氣十足:「從1949年參加工作算起,我當了40年警察。」40年裡,朱廣魁曾參與籌備組建重慶市公安局,也在基層派出所擔任過政治幹事、偵查幹事。「當警察,就是為群眾辦事情。」老人告訴記者,「凡是找到了公安的事情,對普通家庭而言,都是天大的事。」

1979年,朱廣魁的兒子朱曉曇當上了交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成了工作常態。山城道路崎嶇,雨天車輛經常側滑,發生事故。一到下雨天,朱曉曇所在的中隊就要全警出動,保障交通安全。在朱寧的記憶裡,「爸爸是交警,每逢過年過節,一家人總是聚不齊。」朱寧說,「我中考、高考時,父親都在工作崗位上忙碌著。」

當交警,節假日陪伴家人的時間不多;常年「站馬路」,朱曉曇的膝關節落下了病根。「沒得啥子,警察都沒那麼嬌氣。」他爽朗地說。「從警一日、奉獻一生」,這是朱曉曇從父親那裡學到的作風,現在,他也常常這樣教導兒子。

在父親的影響下,朱寧成了一名刑警。2016年春節前夕,朱寧接到任務去廣東清遠追捕逃犯,1000多公裡路走得異常艱辛,過結冰路段時還發生了車禍,朱寧和同事們都受了傷。簡單處理後,他們選擇繼續上路,直到將逃犯帶回重慶才去醫院治療。

什麼是警察的光榮?爺爺朱廣魁鏗鏘有力地說:「聽黨指揮,崇尚法律,保一方平安。」

堅守

條件變好、裝備升級,「幹就幹好」的鑽研勁兒一直在

從50式警服,到紅領章綠制服,再到如今朱寧身上的藏藍色99式警服,70年來,警服的顏色樣式在變,警用裝備不斷升級,不變的是祖孫三人「非幹好不可」的拼勁兒。    

新中國成立初期,公安工作條件還很艱苦。那時,年僅19歲的朱廣魁接到命令,抓捕一個躲在山上以「教學」為名蠱惑年輕人的敵特頭目。

「剛當上警察,單槍匹馬執行任務,心裡還是有些緊張。」經過事先認真偵查,他選擇了凌晨4點摸黑步行上山。「我假稱自己是政府工作人員,很客氣地邀請目標人物下山,介紹一下他『教育』工作情況,成功地麻痺了敵特頭目,不費一槍一彈就抓捕了他。」

「有時候,抓住犯罪嫌疑人並不是一個案子的終點,還要想怎麼減少對被害人的傷害,怎麼降低對社會的惡劣影響。」朱廣魁老人認真地總結。「不僅要肯幹,還要幹就幹好」成了這個警察之家的傳統。

朱曉曇半輩子都在跟車和路打交道。在沒有視頻監控的年代,為了儘快尋找事故現場線索和目擊者,他把整個渝中半島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走了一遍又一遍,每一個角落都熟稔於心。資訊時代來臨後,年過50的他,為了做好車輛管理工作,一遍遍翻看工具書,虛心向年輕人請教,硬逼著自己學會新技能。

爺爺和父親的言傳身教,讓朱寧有了榜樣。剛轉崗到刑警支隊時,朱寧也曾感到本領恐慌。他用業餘時間學習刑法學和刑事訴訟法學,新的司法解釋一出臺就立馬去找相關的解讀,向前輩學習審訊技巧、警力布置……如今,朱寧已成為渝中區公安分局的「十佳破案能手」。

紀律

一家人,一股繩,一條心,「想通融絕對沒門兒」

「老爺子脾氣倔。」朱寧印象裡,平時和藹可親的爺爺,一涉及原則問題,「想通融絕對沒門兒」,他說,但也正因為如此,爺爺的腰杆總是挺得直直的。

「老爺子在公安系統摸爬滾打一輩子,但自家人甭想沾光。」朱曉曇笑著說。交警工作比較辛苦,朱曉曇也曾經想過託人幫忙換個警種,「但始終沒敢跟老爺子提,不僅不會答應還會批評我,算了。」

而到了朱寧這裡,朱曉曇也是原樣照搬,從兒子考警校到分配工作,他就丟下一句話,「靠自己本事,想別的也沒用!」

朱曉曇的工作接觸一線多,處理交通事故時,不時有親戚朋友找到朱曉曇,請他「幫幫忙」。只要一聽有違規,朱曉曇立馬黑臉,「這是原則問題,不能收了好處抹黑了警徽。」漸漸地,來找他說情幫忙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知道,朱老爺子的兒子,一樣倔。

一家人,一股繩,一條心。作為警察的妻子,既要和丈夫一起抵擋誘惑,也要理解丈夫的辛苦。朱曉曇的妻子王秀英是一名公交車駕駛員,有人託她說情,她也從不答應,「做警察的家屬,你說不累那是假的,但我理解支持他們的工作。家裡三代警察,多光榮!」

70多年,從少年到遲暮,看著孩子們一個個成材、優良警風接續相傳,朱廣魁心裡充滿欣慰。

【責任編輯:田昕禾    流程編輯:田昕禾】

相關焦點

  • 重慶有個警察之家,三代從警
    本報記者 常碧羅攝 朱寧,36歲,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分局刑事偵查支隊的一名警察。 父親朱曉曇,改革開放後重慶第一批警察。 爺爺朱廣魁,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警察。 70多年來,朱寧一家三代從警,和警察這個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 優良警風接續相傳 重慶有個警察之家三代從警
    本報記者 常碧羅攝   朱寧,36歲,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區分局刑事偵查支隊的一名警察。   父親朱曉曇,改革開放後重慶第一批警察。   爺爺朱廣魁,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警察。   70多年來,朱寧一家三代從警,和警察這個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 首個人民警察節|一家三代從警接力,述說71年的警察故事
    從一開始用手寫資料,到現在的電腦存儲;從一開始外出辦案要「借」警服,到現在每名警察都擁有自己的制服;從一開始走訪、調查靠兩條腿,到現在警用汽車、摩託車的普及......從楊吉良開始,楊家三代民警,見證著新時代70年川警的變化。1981年出生的楊怡一家三代從警。三代人的青春與熱血書寫了對公安事業的熱愛與責任。
  • 你好,警察節 | 四代相傳 續寫從警故事
    2021年1月10日是首個人民警察節,讓我們帶著崇敬之情,一起重溫他們的光輝從警歷程。 第一代「大禹警察」 開啟從警故事五十年代初,固原縣公安局民警陳士俊常常手握根擋狗棒,獨自一人步行在管轄的村莊,為百姓化解糾紛,解決問題,管理治安。
  • 人民警察」一家三代的「警察故事」
    王友良、王賀、王續超一家三代從警。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題記:2021年1月10日,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人民警察隊伍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隊伍,也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隊伍。「中國人民警察節」是在國家層面專門為人民警察隊伍設立的節日,是對人民警察隊伍為黨和人民利益英勇奮鬥的充分肯定。向所有中國人民警察,致敬!
  • 「警察故事」三代警察的忠誠與傳承
    談起自己的從警之路,木扎帕爾驕傲地說道,「我來自於一個警察世家,爺爺參加過三區革命,他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後的第一批警察。我的父親也是喀什市公安局的警察,1981年入警,和爺爺一樣紮根在基層,服務百姓。90年代的喀什,案件比較多,父親處理過很多大案要案,但是最熱衷的還是與老百姓打交道,他總說,我這輩子就是為老百姓服務的。」
  • 【砥礪奮進鑄平安】續寫「警察故事」,公安英模二代高百松成長為...
    辦案之餘,高百松也經常到社區、單位宣講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用辦案積累的經驗,教給大家有效的防範知識。「當一個撲朔迷離的案件,經過一步一步的工作,最終抓獲嫌疑人並結案時,很有成就感,我想這就是警察的職業魅力。」
  • 重慶打黑警察曾遭黑打
    戴腳鐐坐老虎凳  莫名被「雙指」  遭受刑訊逼供  其遭遇並非孤例  當57歲的周文召(化名)蜷坐在沙發上講述過去3年的遭遇時,深灰的面容與其愁苦的表情交纏在一起,讓人很難相信他是一名從警超過30年的警察。在重慶打黑行動中,周文召在2010年1月4日因「非法持有彈藥罪」一審被判3年。
  • ...警察節︱我和我的從警故事】群眾的信任,就是最好的警察節禮物
    【你好 警察節︱我和我的從警故事】群眾的信任,就是最好的警察節禮物 2021-01-09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踏上從警路,築牢從警魂——
    你要充分認識到公安工作的光榮性、艱巨性和複雜性,要從現在開始,構築從警初心,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從警後一定要有廉潔風險意識。公安工作與社會接觸面廣,面對誘惑多,是一項高風險職業。當警察的過程,就是行使權力和面對誘惑的過程,有權力就有誘惑,誘惑並不可怕,關鍵如何面對,對待誘惑的態度決定了未來的人生選擇和政治命運。
  • 涼都「疫」線榜樣之十一|一門三警: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三位疫情防控期間六盤水市第二批身邊好人——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的一門三警:殷天勇、殷華、李虎誠!殷華(左)  殷天勇(右上)  李虎誠(右下)在六盤水市鐘山區,有這樣一戶家庭,56歲的殷天勇,是鐘山派出所二屯社區的社區民警,殷天勇的女兒殷華是鐘山公安分局巴西派出所的社區民警,女婿李虎誠是鐘山公安分局的一名輔警,一家三口同時參與到疫情防控的戰役之中。
  • 【聊城公安「最美」評選—最美警察】念國政:從警如是 熱血青春
    念國政,1992年5月出生,大學文化,二級警司警銜,2015年畢業於山東警察學院,學士學位,同年參加公安工作,現為莘縣公安局魏莊派出所民警。從警五年來,他忠誠無畏,秉公執法,在從警路上淬鍊成長,先後參與偵辦各類影響較大的盜竊、傷害類刑事案件20餘起。
  • 【警察故事】「從警啟航 師承相傳」2019年浦東新警揚帆起航
    【警察故事】「從警啟航 師承相傳」2019年浦東新警揚帆起航 2019-09-14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自封開的警察故事 從警廿九載感悟付諸文學創作
    來自封開的警察故事 從警廿九載感悟付諸文學創作 2020-12-14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溫樂:九年從警路 練就「多面手」
    從警9年來,他一直紮根社區,每天跟「雞毛蒜皮」的小事打交道,但他樂在其中…… 從警9年來,他一直紮根社區,每天跟「雞毛蒜皮」的小事打交道,但他樂在其中。同時,他又是所裡案件打擊的中堅力量,憑藉豐富的經驗破獲多起重要案件。近日,溫樂向記者講述了從警的心路歷程。疫點防控獲居民點讚今年年初,南郊街道××錦園確診一例新冠肺炎病例,該小區作為疫點實行全封閉管理。
  • 外公、母親、嶽父、愛人都是警察 這位警察爸爸希望:女兒長大也做...
    1月10日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紅星新聞發起「家有警察」微博互動話題,邀您一起講述家中那位「超級英雄」。今天(1月9日),我們要講述的這位主人公來自一個警察世家。在他家中,外公、媽媽和嶽父都是警察,他自己和愛人也是警察。他是四川大竹縣公安局楊家派出所指導員羅岷源。
  • 警察還有什麼私密可言?!
    都說工作是為生活提供保障而更好地生活則是工作的目的但由於職責所在警察總是將工作和生活捆在一起無法自拔如果不談工作,只談生活那麼新警察、青年警察和老警察這三代警察生活方式是啥樣的???拋開工作,警察在生活中也和普通人一樣
  • 嵊州有個「文藝民警」寫了10萬字「警察故事」
    近十年紮根基層的工作經歷,讓錢正能對群眾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加上他從讀書時期就養成的寫作習慣,從警幾年後,錢正能就開始創作自己的「警察故事」,至今已有10多萬字。近年來,他還將文學、書畫、根雕、戲曲等融入反詐工作,人稱「文藝民警」。
  • 江陰「和美警察之家」——延續愛與感動......
    在前期江陰「和美警察之家」風採展示中,我們一同感受了和美家庭的優良家風,領略了一個個孝老慈幼、敬業奉獻、和睦溫馨的感人事跡。從警十餘載,李俊穩紮穩打,在基層刑事技術崗位上默默耕耘,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捍衛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018年3月,李俊同志被借調至公安部參加專項工作,為期一年,面對長期在京工作的局面,他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充分展現了江陰公安的優良作風和過硬素質,贏得了公安部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作為警察妻子,胡珊珊在繁忙工作後,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獨自撐起了家裡的一片天。
  • 叱吒風雲的三個「老炮」警察,「三叉戟」老年警察的事
    所以臨時決定帶大家回顧一下「老炮」警察———《三叉戟》,從警以來豐富的辦案經驗加上對新事物的接納。三位老警察,面對這現代的新型犯罪,齊心協力創新偵破,擊破犯罪集團。讓小於看的也是很熱血啊。面對老領導兼老朋友的犧牲案件,激發了三個人對案件的關心。結果三個人因辦理此案件時牽扯出一個金融犯罪集團。同時也將幕後黑手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