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家丹尼爾油畫作品—唯美浪漫,寧靜祥和,幸福快樂

2020-12-27 心有靈犀2020

美國藝術家丹尼爾Daniel F. Gerhartz ,自幼學畫,曾就讀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他的具有寫實浪漫主義風格的作品,他嫻熟的畫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丹尼爾取材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女性,無論是在室外還是室內,無論是田園風光中勞作的女子,還是房間裡的優雅少婦,無論是獨處沉思的女子,還是三五成群的女子,其舉手投足,某種情緒,某種興趣愛好,都是那麼唯美浪漫,令人心動不已!

他畫風樸實,對光線的捕捉,可謂是爐火純青!這些穿著戲劇性服裝的女子,和周圍的大自然,和花草樹木融為一體!這些體態端莊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畫筆下,是那麼柔和、寧靜祥和,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多年以來,丹尼爾的作品頻繁出現在各地的博物館,畫廊舉辦的藝術展覽中,還有在國家的邀請賽上也頻頻亮相!2001年,他被授予最具繪畫價值藝術貢獻獎!

丹尼爾現在仍和自己的妻子珍妮以及三個孩子一起住在他的出生地—美國的威斯康星州基沃斯卡姆!

相關焦點

  • 人體繪畫——年輕藝術家唯美女性人物油畫作品欣賞!
    人體繪畫——年輕藝術家唯美女性人物油畫作品欣賞!仉興元的油畫作品《午後》,閒暇的午後,女主人慵懶地坐在圈椅上,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裡,不知道在遐想些什麼。1989年至2008年 創作水彩畫、油畫被山東美術出版社 河南美術出版社 浙江美術出版社 上海美術出版社 天津美術出版社 等多家出版社 出版。以其紮實的創作功底得到了業內人員的較高評價和關注。2013年9月赴法國、荷蘭等歐洲進行油畫考察,感悟東西方藝術融合,潛心油畫創作。
  • 油畫鑑賞|美國藝術家 Erin Hanson 風光繪畫作品
    多看油畫,甚至學習油畫,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我們所知的眾多電影導演、攝影師、美術師等等都是非常熱愛油畫的,並且借鑑油畫大師的作品靈感,運用到自己的電影創作當中。比如最熟知的倫勃朗布光法,就是取自畫家倫勃朗的一系列人物油畫作品中的明暗關係,形成的獨特布光方式。調色師也應當形成這樣的習慣,學習鑑賞油畫作品。
  • 「本格派」藝術家——陳軍琪
    現任中國金融家雜誌社首席美編、徐悲鴻文化藝術大學終身客座教授、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湖北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美術家協會主席團成員、美術高級創作研究員。其作品曾入編文化部《影響中國的100位藝術大家》。       其藝術思想以中國精神為主脈,強調當代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賦予詩意浪漫情懷,表現了當代人文思想。
  • 最善於畫美女的藝術家——謝楚餘人體油畫欣賞
    最善於畫美女的藝術家——謝楚餘人體油畫欣賞!二十世紀末,一位動人的「少女」突然出現在人們的視線周圍,在海內外都引起極大的轟動!她雙眸深情而婉約、寧靜而飄逸,她那黑柔的秀髮,嬌美的面容,令人倍感賞心悅目。雖輕紗羅織,卻似乎要比那白紗絲絛還要一塵不染,性感而又不失純真。
  • 查爾斯·馬霍尼:他是老師,藝術家,園丁,他的油畫色調很美
    油畫《綠色的風景》大學畢業後,他被委託在一個職業學院的舞臺畫一幅壁畫,題為《生命的快樂》。自此之後,他一直從事壁畫教學和創作。他在花叢中尋找快樂,鬆土、施肥、澆水和畫花,他打算在那裡度過餘生。顏色純度減低,對比減弱,灰色調子的作品帶著一種寧靜、平淡美。
  • 美國現代油畫的「光繪大師」——託馬斯·金凱德
    美國「光繪大師」託馬斯·金凱德於2012年去世,但其家人及家族基金會近日將一幅藝術家創作於70年代末的「衛生紙」作品公之於眾,並計劃將其製成印刷作品,售賣所得到的全部資金,將用於援助此次美國受疫情影響損失最為慘重的畫廊,以藝術家的影響力幫助和鼓勵真正處於「末日」中的人們,索性,衛生紙符號被轉化為了一種象徵生存
  • 他是一位美國畫家,對中國藝術「情有獨鍾」繪畫優雅的古典油畫!
    ◆美國的油畫藝術家威廉·麥格雷戈·帕克斯頓(William McGregor Paxton)用油畫作品表現了許多女性。帕克斯頓的油畫作品注重了光影的效果和肌理感而聞名,在他繪畫的眼神中,繪畫的主題便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特徵,如作品《他妻子伊莉莎白的畫像》是帕克斯頓眼中最結束的作品。
  • 美國印象派畫家施爾德·哈森油畫作品欣賞
    施爾德·哈森(Frederick Childe Hassam ),生於1859年10月17日,卒於1935年8月27日,施爾德·哈森是美國畫家,印象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這位藝術大師的一生創作出了很多的作品,可以說是一位高產的畫家,施爾德·哈森的作品包括了油畫、水彩、蝕刻板畫等等。
  • 藝術家越痛苦,作品越好嗎?
    她將這些藝術家的1.2萬幅作品的創作日期與藝術家親友的去世時間相對照,並通過比對銷售數據和博物館收藏歷史來衡量其價值。馬克·夏加爾《Le Printemps》,布面油畫,46×54.9cm,1975年研究者發現,藝術家們在喪失親友一年後的創作效率大大降低,他們在這一年內創作作品的市場表現也不盡人意,其拍賣市場成交價降低了50%以上,而且也較少被收藏到大型博物館中。
  • 愛爾蘭畫家塞維特·弗朗西斯人物油畫作品欣賞
    塞維特·弗朗西斯的藝術作品主要是女性作品,獨自寫作或成組地坐在金色的樓梯上閱讀,捧著花束的百合花,或在開著的窗戶旁的玫瑰花瓶旁沉思。 藝術家對早已逝去的生活和氛圍的研究,充滿了溫柔的激情和感官享受。
  • 「第四代」陳逸飛、艾軒、羅中立、何多苓、陳丹青、王沂東油畫作品
    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現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進入上海畫院油畫雕塑創作室,曾任油畫組負責人。1980年旅美後,專注於中國題材油畫的研究與創作。陳逸飛以「大美術」的理念,在電影、服飾、環境設計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創造性成就,成為文化名流。是聞名海內外的華人藝術家。60—70年代創作了《黃河頌》、《佔領總統府》、《踱步》和《周莊》等知名的優秀油畫作品。
  • 俄羅斯美女藝術家這組水墨插畫,唯美浪漫,令人沉醉
    俄羅斯美女藝術家這組水墨插畫,唯美浪漫,令人沉醉!這是俄羅斯女插畫師 斯韋特蘭娜依克斯柔娃的一組插畫作品,她的作品風格簡約,線條流暢,風格類似於我國的水墨畫。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每一幀鏡頭都美麗的如同油畫一般的電影
    繼而運用一組長鏡頭,鏡頭慢慢後拉,由特寫至中景再至全景逐步展現女主人公葛麗葉的專注神情,鏡頭再逐步前推至人物近景,在敘述功能上呈現簡陋陰暗的廚房背景,為整部影片定下唯美的含蓄風格和抒情的詩化基調。同時,油畫般的畫面景深,暗黑的背景,極具有繪畫性。
  • 藝術家眼中的雨天
    然而有這麼一群藝術家對雨天情有獨鍾,他們趁著雨天跑到街上描繪、拍攝,將雨中情景一一再現。於是,我們看到了雨天裡的人生百態。 ➤《巴黎的街道·雨天》描繪浪漫雨中巴黎在巴黎這座浪漫的城市,雨天和其他日子一樣,都可以優雅而浪漫。法國印象派畫家居斯塔夫·卡耶博特用生動唯美的畫面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
  • 詩意的表達:藝術家李貴君探尋寫實油畫的靈與美
    李貴君《蒲公英》200x180cm 2015 布面油畫專家評論在中國當今的寫實油畫中,李貴君無疑是其中最受關注的重要藝術家之一,不過從我的立場看,李貴君藝術的重要性,或者說超越其他同樣具有很好的寫實能力的藝術家的地方,不僅在於他有高超的油畫寫實能力,而且還在於他能以靈敏的筆法,詩意的境界
  • 京劇油畫,美到心底,國粹京劇超寫實油畫第一人薛海濤作品欣賞
    今日走近畫家薛海濤先生的超寫實油畫,欣賞畫家筆下的京劇演員長袖善舞、飄飄逸逸之姿;俊美絕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之容;珠光閃閃、絲帛紛呈、美輪美奐之儀,感受國粹京劇與書畫藝術的融合之美。作品心語:畫家薛海濤先生高超的畫技,讓京劇的妝容,美到心底,細細品讀,每幅畫作各有風採,有的演員臉如雕刻、五官分明,有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有的鬢若刀裁、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笑臉能泛起柔柔的漣漪,眉目含羞、厚薄適中的紅唇更充滿多情的誘惑,唯美的畫面似乎超越了一切人類的美麗
  • 常用神話作為靈感的畫家Bouguereau油畫作品賞析
    布格羅在世時於法國和美國都享有高度的名聲,並且在一生中獲得眾多的榮譽,同時他的作品在當時也都以超高價賣出。作為那個時代沙龍畫家中的佼佼者,布格羅成為後來崛起的印象派等前衛藝術的首要攻擊對象,並且在20世紀由於現代主義的崛起而被遺忘。到了1980年代,對於人物畫和19世紀畫風的興趣重新崛起,布格羅的繪畫才又開始被重視,並且被認為是學院派藝術最重要的畫家之一。
  • 繽紛盛宴——藝術家艾琳·漢森(Erin Hanson)油畫作品欣賞
    文|大雨798艾琳·漢森(Erin Hanson)於1981年7月13日,在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出生,2005年至2016年從事印象表現主義風景繪畫,並舉行個人和團體展覽。艾琳的繪畫創作從童年時就開始了。
  • 頒發「美國總統獎」的現場背景牆,用的卻是中國藝術家的畫
    ▲頒獎現場背景牆上的黃建南油畫《夢境系列10》(局部,全圖見文尾)。 ▲黃建南展出的油畫《寧靜》放在比弗利藝術網封面。 黃建南的熱度一波接一波的往上漲。
  • 深圳大芬村迎來第二屆國際油畫雙年展
    作為兩屆雙年展的評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包林欣慰地告訴記者,這次展覽中的很多作品都非常優秀,不僅僅是技法層面好,更多的是繪畫中呈現出的精神狀態是從容、和睦而快樂的。生命不息,藝術不止(油畫)廖華東(中國)記者了解到,本屆深圳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共有來自全球五大洲61個國家的268件作品參展,其中中國藝術家作品191件,包括15名大芬本土畫家的畫作。藝術家們用風格各異、題材豐富、角度多元的油畫作品展現出對「家園與共生」這一共同命題的個性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