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線的聲音:90後扶貧幹部將現身滬上「市民文化客廳」

2020-12-25 騰訊網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12月27日,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將聯合澎湃新聞共同舉辦「市民文化客廳」第十七期 「一個都不能少——青春之名,扶貧之行」主題文化活動。4名年輕的扶貧幹部來到現場,講述在扶貧第一線的所見、所想、所作、所為。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11月23日,隨著貴州宣布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全部脫貧摘帽。在這一重要歷史時刻,有一群年輕人將自己的青春鐫刻其中。

時代楷模黃文秀,為脫貧攻堅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深度貧困地區涼山州昭覺縣姐把哪打村的「娃娃書記」肖晗,從不懂彝語、飽受質疑,到被村民誇獎、信任,帶領全村脫貧,箇中艱辛只有他自己知道;從小家境貧困、靠讀書改變命運的王新,抱著「育於家鄉、回饋家鄉」的念頭回到彝族山寨,目的是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涼山;清華學子李茂林在國務院扶貧辦工作不久後,主動請纓、攜筆從戎,他帶著「不脫貧、不走人,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為當地引進750萬餘元的幫扶資金,笑稱自己駐村之後最大變化就是髮際線後移了……

本次活動將邀請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幹部、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香卜路村原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李茂林,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菸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姐把哪打村第一書記肖晗兩位具有代表性的90後扶貧幹部,還原最真實的扶貧日常和背後的酸甜苦辣。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少不了「上海力量」和「上海智慧」。來自上海嘉定的一對90後「夫妻檔」援滇幹部也將作為特邀嘉賓來到現場。他們是嘉定區安亭鎮城管中隊黨支部委員顧誠(現任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扶貧辦副主任)和嘉定區安亭小學教師楊芸帆(現為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獅山鎮香水小學教師),兩人將分享在雲南攜手助力扶貧的體會和感悟。

今年9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裡」——「90後」駐村第一書記紀實》上線。該書以澎湃新聞「90後駐村第一書記」專題報導為基礎,經重新打磨、升華,形成全稿。來自全國的35位90後駐村第一書記,講述了各自扶貧道路上的彷徨與驕傲,犧牲與成就。

指導單位:上海報業集團

主辦單位: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澎湃新聞

活動信息:

時間:2020年12月27日下午14:00

地點:福州路465號上海書城福州路店3樓

主持、嘉賓鄧雅菲 澎湃新聞前記者,90後駐村第一書記報導參與者之一

嘉賓李茂林 中共黨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幹部,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香卜路村原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肖晗 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菸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派駐姐把哪打村第一書記

顧誠 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城管中隊黨支部委員、現任雲南省楚雄武定縣扶貧辦副主任

楊芸帆 上海市嘉定區安亭小學教師、現為雲南省楚雄武定縣獅山鎮香水小學教師

李聞鶯 澎湃新聞時事新聞中心政治新聞部主編

推薦書單:

1、《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裡」——「90後」駐村第一書記紀實》

作者: 澎湃新聞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直播門店】

上海書城福州店 上海市黃浦區福州路465號

新華書店嘉定羅賓森店 上海市嘉定區嘉定鎮城中路138號羅賓森廣場2樓新華書店

上海書城長寧店 上海市長寧區長寧路1057號

東方書城 上海市浦東新區商城路660號南商鋪一、二層

上海書城五角場店 上海市楊浦區淞滬路77號萬達廣場地下一層A-18-11

新華書店徐匯日月光店 上海市徐匯區漕寶路33號日月光中心2樓L2-L15

新華書店南村映雪店松江區泗涇古鎮開江中路377號

新華書店寶山牡丹江店 上海市寶山區牡丹江路1754號

新華書店綠凱店上海市靜安區平順路159號

新華書店青浦青安路店 上海市青浦區公園路420號

新華書店百聯中環店 上海市普陀區真光路1288號百聯中環購物廣場3樓

上海書城曹楊店 上海市普陀區棗陽路107號

新華書店閔行七寶店 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青年路299號

新華書店金山萬達店 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龍皓路1088號萬達百貨2樓新華書店新華書店新華書店松江平高世貿店 上海市松江區中山中路77號3樓

新華書店奉賢南橋百聯店 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百齊路588號3樓

新華書店崇明八一路店 上海市崇明縣八一路458號-466號

新華書店浦東文峰店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楊北路801號

新華書店南匯惠南店 惠南鎮東門大街508號

新華書店靜安申樂店 上海市靜安區北京西路1829號申樂大廈

上海書城福州店咖啡吧 上海市黃浦區福州路465號5樓咖啡吧

新華一城書集金虹橋店 上海市長寧區茅臺路179號金虹橋商場LC1

老碼頭五庫文化互動空間上海市黃浦區外馬路725號老碼頭5庫1F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他們將自己的青春鐫刻其中!90後扶貧幹部現身「市民文化...
    12月27日,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澎湃新聞共同舉辦「市民文化客廳」第十七期「一個都不能少——青春之名,扶貧之行」主題文化活動。4名年輕的扶貧幹部作客上海書城,講述在扶貧第一線的所見、所想、所作、所為。
  • 在這個會上,一線扶貧幹部「竹筒倒豆子」,說了不少心裡話...
    2020年5月以來,《半月談》編輯部、半月談社情民意中心製作了定向調查問卷「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心態調查」,通過半月談「百強基點」、半月談民情觀察員隊伍兩個渠道,尋找基層一線扶貧幹部發放問卷、開展一對一訪談,用「線上+線下」的形式,採集了全國31個省份175個縣區、1684名基層幹部的調研數據,並組織記者分赴多省與一線扶貧幹部展開對話,深入探究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基層可能存在的薄弱點和隱患點,進一步夯實基層扶貧力量
  • 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
    雲南網訊 由雲南廣播電視臺製作的4集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該片全面回顧梳理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記錄了「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  1996年9月,中央確定上海對口幫扶雲南,上海市將助推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
  • 羅平扶貧幹部劉飛:堅守扶貧一線15載
    著名詩人臧克家的這句詩用在羅平縣扶貧辦幹部劉飛身上最貼切不過了,他從事扶貧工作以來,只講奉獻、不問收穫,腳踏實地、用心扶貧,在扶貧路上抒寫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出生於1982年的劉飛,現任羅平縣扶貧辦規劃資金管理科科長、滬滇辦負責人。
  • 滇滬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明日開播
    明日,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將在雲南衛視播出。此紀錄片全面回顧梳理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路,記錄「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1996年9月,中央確定上海市對口幫扶雲南省。24年來,上海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3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15萬個,累計派出11批援滇幹部近400人,派出教師、醫生、科技專家等專業人才近6000人次。一直以來,雲南對來自上海的幫扶銘記於心,在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扶貧辦以及上海市對外合作交流辦公室的支持下,從2019年6月起,雲南廣播電視臺組成4個採訪組,歷時半年,行程上萬公裡,製作完成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
  • 沉痛悼念 央企幹部犧牲在扶貧一線
    邱軍同志,一路走好2021年1月8日,脫貧攻堅戰線的優秀幹部、中國化學工程派駐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掛職副縣長邱軍同志犧牲在扶貧一線。12日,邱軍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西安殯儀館舉行。從北京、安徽合肥、陝西西安、甘肅華池等地趕來的領導、同事、父老鄉親噙著熱淚,懷著悲痛的心情,為邱軍送別。
  • 四集大型滇滬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登陸雲南衛視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在此關鍵年份,由雲南廣播電視臺製作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謹以此片全面回顧梳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路,記錄「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
  • 90後第一書記林威任:讓奮鬥的青春在扶貧一線閃光
    林威任是容縣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幹部。2018年3月,他被選派到黎村鎮旺安村擔任第一書記。作為一名90後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兢兢業業,勤勞肯幹,心繫貧困村民,將改善民生為己任,腳踏實地發揮作用,成為了扶貧先鋒,更是全村貧困戶眼中的希望。
  • 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如今,在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來自北京的幫扶助力這裡的人們實現擺脫貧困的夢想。數百億元幫扶資金持續投入;上千名幹部遠赴千裡扎身脫貧攻堅一線;數千個脫貧幫扶項目落地生根,帶動上百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造世界減貧史上中國奇蹟的脫貧攻堅戰中,北京以首善標準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了一場硬仗。
  • 「我在扶貧第一線」:扶貧幹部就是一盞明燈,能慢慢照亮貧困群眾的...
    集團陸續派出了8位掛職幹部在靖西工作,截至目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061萬元。「我在扶貧第一線」的第三位講述者,是來自靖西市的副市長,董慶。在項目確立後,我帶領扶貧辦、農業局、祿峒鎮的同志開始了外出考察調研、篩選合作企業、基地選址、市場調查等工作。基地總投資約500萬元,於2019年7月開工建設,並將於今年5月底建成投產,可年產菌包、菌棒200萬包,將成為廣西西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培養基地。
  • 東方購物推「視頻購物+扶貧」新模式 助力滬滇消費扶貧
    20多年前,一部電視劇《孽債》的熱播,讓美麗的雲南成為了無數上海人嚮往的「世外桃源」,當地特色文化與美食讓許多人「種草」。隨著1997年上海市正式揭開援滇扶貧工作的序幕,西雙版納、麗江、玉龍等旅遊勝地的特產美食紛紛走上了滬上人家的餐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要做扶貧一線上催人奮進的「鼓手」|都勻市小圍...
    8月10日,我就接到駐村通知後,8月12日,安排好中心各項工作後,我與中心其他三名同志來到都勻市小圍寨村,成為了一名駐村隊長。  我自駐村以來,切實履行好脫貧攻堅主體責任,不定期召開村、駐村隊扶貧領導小組會推進工作,確保幫扶力量不減弱。壓實村級及幫扶幹部責任,嚴格執行村、幫扶幹部遍訪行動,確保每名幫扶幹部每周「幫扶日」入戶。同時督促村幹部、幫扶幹部按照責任清單履行脫貧攻堅任務。
  • 市民文化客廳本周將舉辦「世界讀書日」雲直播特別活動
    2020年4月23日,我們又將迎來世界閱讀日,經歷此次疫情,我們每個人對生命當更有感悟,而閱讀是這份感悟的承載與抵達。「市民文化客廳」是上海報業集團與旗下上市公司新華傳媒,為響應「上海文化」品牌建設、打通「文化+」「網際網路+」優勢資源而聯手打造的著名文化品牌。本次活動將與年輕人文化社區B站、《但是還有書籍》聯合主辦。「市民文化客廳」還將攜手B站在4.23世界讀書日發起「讀書等身」、「美麗中國」公益活動,一起為鄉村學校捐書,號召大家多讀書、讀好書,點燃年輕人對書的熱情。
  • 奔走在山間田野,譜寫鄉村振興樂章——東航扶貧幹部群像
    如今,他們當中仍有不少還堅守在扶貧崗位上,他們走出辦公室、走出舒適圈,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投身東航扶貧一線。張地布、王國斌、梅藝寶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他們接過歷任扶貧幹部手中的接力棒,帶著黨中央和東航集團黨組的殷殷囑託來了,把黨的光輝照到了邊疆大地。駐村的日子是艱苦的。
  • 上海一公園火了,人稱滬上「後花園」,就在豫園的東北角
    上海是一座發展快速的城市,是我國的著名城市,是一座經濟發展繁榮的城市,說起對上海的印象,相信多數人想到的上海聳立的高樓大廈等,因為是一線城市以及發展國際化的城市,因此上海必須保持著一線城市的風貌,因此想要在上海這座城市找到一處親民的地方,還是很難得的,公園就可以說是上海境內最親民的地方了。
  • 用心書寫無愧於扶貧事業的精彩華章——稅務幹部崔恩彬的扶貧日記
    這個夢想早在2002年國家稅務總局確定扶貧聯繫點時便在崔恩彬心中萌芽。崔恩彬先後三次提出申請,要求去國家稅務總局扶貧點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參與扶貧工作,但因各種客觀原因沒有成行。2017年底,組織上決定安排財務司派一名幹部到青海扶貧。崔恩彬第一時間向組織遞交了申請,並向上級領導立下「軍令狀」:不折不扣地完成扶貧工作任務!
  • 興安鎮:扶貧幹部+貧困戶,我們都「在線」!
    我們除了需要穿上厚厚的衣服抵抗零下幾十度的嚴寒,還要全民動員迎接冠狀病毒的考驗。病毒帶著惡意席捲而來,沒有給我們絲毫準備,我們只能萬眾一心以堅守抵禦。組織、宣傳、紀檢,城管、規劃、農牧林,黨政辦、民政辦、扶貧辦,平時分散在各個崗位上的幹部,因為疫情立即擰成了一股繩,匯聚起最強大的力量,為了全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開始了一場與病毒的拉鋸戰!
  • 扶貧合作 | 扶貧不圖名 幫扶不添亂 實幹見真情 ——深圳援派幹部...
    廣大援派幹部人才按照市委書記王偉中「扶貧不圖名、幫扶不添亂、實幹見真情」的要求,真情融入、真心付出、真抓實幹,將深圳情義、深圳精神、深圳速度、深圳質量帶到全國各地,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深圳援派幹部人才的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成為新時代特區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激勵特區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發揮了強大示範帶動作用。
  • 6000隻扶貧乳鴿「飛」上市民餐桌
    貴州從江縣首批6000隻扶貧鴿「飛」上市民餐桌。 12月26日凌晨4點,貴州從江縣異地扶貧乳鴿輸送光明集團首發專車抵達深圳光明,歷經17個小時,首批6000隻扶貧乳鴿將「飛」上深圳市民餐桌。
  • 3700公裡漫漫國道 見證滬滇數十載悠悠深情
    李強和陳豪的話,滿溢滬滇深情。李強說,要以更強擔當、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全力以赴助力雲南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要聚焦重點、把握關鍵,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進一步發揮上海大市場、大平臺、大流通的優勢,深化消費扶貧、產業扶貧、勞務協作等。陳豪則感嘆,上海市推動滬滇扶貧協作取得顯著成效,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上海溫度」「上海力量」「上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