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劇場裡,詩人翟永明的文學與攝影

2021-01-18 大洋網

上世紀八十年代,翟永明大學畢業,到西南技術物理研究所工作。上班之外,她開始大量寫詩。四十年來,翟永明以奇異的語言風格和詩歌意象以及特立獨行的女性立場成為公認的中國最重要的當代詩人之一。

2019年,她獲得上海國際詩歌節「金玉蘭」國際詩歌獎。文學之外,大眾對她的攝影世界知之甚少,這些「非專業」的探索卻由來已久,並非詩歌創作的簡單鏡像,而是跳脫出文本,形成了感性的、私密的、充滿驚喜的藝術書寫。時光流淌,詩人的「言說」與「凝視」成為相互間最完美的註腳。

2020年10月19日起,《時間劇場:翟永明文學與攝影展》新展將在明珠美術館舉辦,呈現翟永明四十年的創作:文字的和圖像的,以及社會的。

這是一個文獻、文字與圖像展示並舉的展覽,通過挖掘整理諸多第一手的手稿、攝影、影像資料及作品,回顧翟永明從成都出發的傳奇藝術人生,讓觀眾得以第一次通過展覽的形式較為全面地了解這位「白夜的繆斯」的精神成長史以及仍在進行中的文學與藝術實踐。

在翟永明的自述中,她將這個展覽稱作「劇場」,「這是因為在今天,我們的生活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的表演空間,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在各個社交頻道上表演。我們的創作,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身體,我們的面孔,無一不在網際網路上留下抹不掉的痕跡。這些痕跡有些是我們自已塗抹的,有些,則是不為人知地「被」留下。不同的是:時間劇場逾越了劇場的空間概念,將縱向的時間變成了空間,把個人的點變成了時間的線;最終貫穿、編織、呈現出了一個新的觀看方式。」

記者在展覽中看到,在圖像部分,展出了翟永明拍攝的親朋好友以及致敬她最喜歡的藝術家弗裡達·卡洛系列。

而展覽文學展示部份,則蘊含了翟永明四十年的寫作歷程,從最早在《詩刊》《詩歌報》上發表的《女人》,到歷年來出版的詩集、散文集;再到白夜二十年的文化活動紀錄,這些資料並不全面。最讓她欣慰的是,朋友陳思安前兩年從網上為她購回了1986年首發《女人》的《詩刊》,以及1988年首發《靜安莊》的《人民文學》。以及她久覓未得、卻有驚無險地在「白夜」牆上發現的、已經被水漬浸泡變形的《黑夜的意識》,1986年,它首發於《詩歌報》。這些資料於翟永明無比珍貴,把它們放在一起,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一個詩人四十年的創作實踐。

在10月18日的活動發布會上,翟永明還與音樂人、「尋謠計劃」項目發起人小河一起,即興來了一場音樂與詩歌的表演,令現場觀眾置身於藝術的神秘世界中。

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國際詩歌節藝術委員會主席趙麗宏贊道:「翟永明擁有用快門記錄美好的能力。這不僅僅是一個攝影展,也是我們對當代詩人的深入研究。」



展覽信息

時間劇場:翟永明文學與攝影展

展期:2020年10月19日-2021年1月17日

地址:明珠美術館/光的空間·心廳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璐


相關焦點

  • 翟永明 | 致敬「城市之光」書店創始人勞倫斯·費林蓋蒂
    2021年2月22日,美國「垮掉的一代」裡最老的一位詩人———勞倫斯·費林蓋蒂,在美國舊金山去世,享年101歲。傑克一一地介紹來自不同國家的詩人,接著是詩歌朗誦和爵士樂演奏,開幕式歡樂而別開生面。在為期4天的詩歌節期間,各國詩人將在舊金山市多家圖書館和其他一些場所舉辦詩歌朗誦會等活動。城市之光書店當然也是必然的活動場地之一,由此我參觀了城市之光書店和在書店裡的朗誦會。
  • 一周藝術人物|畫廊主的破與立,翟永明的文與影
    在上海,詩人翟永明帶來了她的文學與攝影展「時間劇場」;為慶賀朵雲軒120周年,書法篆刻名家童衍方的「慶雲五色——童衍方書畫金石藝術展」在滬揭幕。此外,畫家王克舉、藝術家張洹、設計師保羅·考克塞茲的新項目也分別發布。《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上海國際詩歌節|《上海文學》舉行「天涯同心」詩人論壇
    10月16日上午,《上海文學》雜誌社在上海市作家協會禮堂,舉辦「天涯同心」中外詩人論壇,並為新出版的《上海文學》第五屆上海國際詩歌節特刊舉行首發式。《上海文學》雜誌社為本屆上海國際詩歌節編輯出版了詩歌特刊,特刊中刊登了本屆上海國際詩歌節所有中外詩人的詩歌新作,並刊發了有關詩歌創作的評論和隨筆。
  • 成都活動 |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放映,著名詩人翟永明與導演黃亞歷映後對談
    於此一時期,臺灣出現了最早引介超現實主義的文學詩人團體:風車詩社。風車詩社反映了二十世紀從西方(尤其是法國)傳遞到日本,經由殖民影響至臺灣的文化路徑,折射出西方現代主義進入亞洲之後,亞洲文藝創作者面對與回應在地及世界的態度與方式。
  • 詩人翟永明:這世界上有兩個弗裡達
    中信出版集團攜旗下文學子品牌中信大方邀請國內外18位文學名家新銳米亞•科託、李敬澤、李陀、翟永明、馬家輝、小白等,圍繞「旅行與敘事」主題進行演講。以下這篇文章是翟永明的現場演講。1990年,在紐約蘇荷,一家藝術書店的門口,我無意中翻到了一個女藝術家的畫冊。
  • 致敬青春 | 「青春詩會」參會詩人詩歌手稿展示特輯(十五)
    第六屆和第七屆「青春詩會」是公認的「黃金詩會」,其陣容、詩人的齊整和高水平的質量是有目共睹的(霍俊明語)。讓我們記住這十五位詩人的名字:于堅、阿吾、伊甸、曉樺、宋琳、韓東、翟永明、閻月君、車前子、水舟、吉狄馬加、老河、潞潞、張銳鋒、葛根圖婭。指導老師為王燕生、雷霆。綜前所述,兩位指導老師王燕生、雷霆分別於2011年和2012年相繼離開了人世,讓我們緬懷他們。
  • 春天詩歌音樂劇場:這是一顆「詩歌種子」,讓詩歌和音樂結合
    谷川俊太郎、亞歷山大·古姆茲、翟永明、阿庫烏霧……8個國家和地區的9位詩人和多位音樂家將帶來這次特別的演出。活動海報不一樣的詩歌劇場谷川俊太郎。 菊池一郎 圖87歲的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的《我把活著歡喜過了》是開場演出,也是唯一的「專場」。
  • ...女詩人伊蕾特輯|伊蕾:與翟永明、唐亞平並稱為當代詩壇「三劍客」
    有人將她和翟永明、唐亞平並稱為當代詩壇「三劍客」。伊蕾屬於國內女性詩人的代表,著有詩集《愛的火焰》《愛的方式》《女性年齡》《獨身女人的臥室》《伊蕾愛情詩》《叛逆的手》《伊蕾詩選》等。另有俄文詩集《獨身女人的臥室》。作品曾獲莊重文文學獎等。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文、日文、法文、義大利文、俄文等。在朋友的眼中,伊蕾性格爽朗,聲音洪亮,底氣十足,過著週遊世界的生活。
  • 招募| 對話的意義:從文學到電影
    文學和電影中有限的空間,給了我們與世界對話的場域和看穿世界的無限可能。「讀」和「看」之間是否還有距離,它們之間的關聯又在何處?從過去到現在,從⽂字到影像,文學與電影的重疊讓我們注意到在文化⼤脈絡下的類似性——那就是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注目,帶領我們回歸當下,與社會對話,與⾃然對話,與自我對話。
  • 【新芽文學】女詩人專輯
    《詩刊》社「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獨立或合作主編有《中間代詩全集》《北漂詩篇》《臥夫詩選》。出版有詩集《極地之境》《美學診所》《萬物奔騰》及隨筆集《女性主義者筆記》《人間書話》等。曾獲柔剛詩歌獎、《北京文學》重點優秀作品獎、《詩刊》社中國詩歌網「年度十佳詩人」、《文學港》儲吉旺文學獎等。現居北京,供職於作家網。
  • 一個一輩子生活在詩歌裡的女人
    她說,很多中國詩人都有「翟永明情結」,不少人的一大願望就是見上翟永明一面,然而一旦見到了心目中的偶像,卻又往往手足無措,惶惶然一句話也說不出。口語詩人往往是反對翟永明這種「知識分子寫作」的,但劉溜說自己也感受到了類似的緊張。翟永明說,她現在還記得劉溜採訪她的情形。翟永明在十三四歲時就躥到了成年的身高,她說自己是身體早熟、思想晚熟。
  • 詩人伊蕾:浪跡的永生
    於是,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朋友們感覺不到伊蕾的存在了。這其實不值得大驚小怪。那些日子,詩界乃至整個文壇都在動蕩,並不是只有她在「消失」。只是一些朋友聚會時,還會聊起她,伊蕾在幹什麼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消失」一度成了日常生活的流動風景。從外部環境看,隨著市場經濟的轉型,文學被迅速邊緣化,文壇發生傾斜,「出國潮」和「下海潮」令人目眩。
  • 格力地產無界文學季|以詩歌之名,還時間答案
    格力地產"2020無界文學季"以"站在世界的入口"為主題,自11月至2021年1月,無界文化特邀周瓚、楊克、凌越、陳東東、梁小曼等著名詩人及先鋒獨立音樂人莫西子詩,在海浪輕聲低語的海岸邊,以詩歌之名相遇,在海邊醞釀一場詩意。唯有詩歌可以打敗時間。
  • 踏著秋色高歌的人——觸摸草根詩人董翻身 (王曙攝影散文之139)
    董翻身先生的詩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質樸」,一個「樸」字,具有真實,真誠,不矯飾,不做作,不打扮,不勉強,自然而然,出於本意的意思。託爾斯泰說:「質樸——這是多麼巨大而難以達到的優美境界」。董翻身先生的詩歌另一個特點就是在作品中裝滿時代的思想感情。文學,毫無疑義應當提倡多樣化,同樣作為一個時代的文學,也應當奏出時代精神的主旋律,從他的詩句中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時代的脈動。
  • 80年前的超現實主義詩社,塵封的臺灣文學之光
    ——詩人瘂弦瘂弦先生口中的「他們」,是上世紀30年代在臺灣曇花一現的風車詩社。1930年代,臺灣在日本殖民統治近四十年後,進入了更穩定的同化階段。於此一時期,臺灣出現了最早引介超現實主義的文學詩人團體:風車詩社。
  • 陳思安 為什麼做女性文學出版
    《貞德再臨》讀演現場,2015年8月(攝影:張亦蕾)該劇是美國當代著名女性主義劇作家卡羅琳·蓋奇最富盛名的作品,陳思安翻譯/導演我想從最近一段時間我所經歷的幾件「小事」來進入這個話題。即便仍在講座當中面對著很多讀者,我還是頗為吃驚,當場在話筒裡爆了音。因為《翼》的創辦可以說是就在他的見證之下完成,創始人周瓚和翟永明都是他多年以來的摯友,而我也在工作和私下與他有諸多交流。
  • 一周文化講座︱汪曾祺與王小波——革命時代的「文學」選擇
    北京︱約會孤獨國——周夢蝶、向明詩會時間:4月11日(周六) 15:00-17:00地點:海澱區海澱西大街海澱圖書城35號3幢一層嘉賓:向明(臺灣著名詩人)、唐曉渡(文學評論家、詩人)、他是詩人周夢蝶。被稱為「儒家美學的躬行者」的著名詩人向明自臺灣遠道而來,紀念逝者之際,講述「為詩憔悴為詩狂」的辭意世界。
  • 【文學】吳世昌詩人的風趣
    都足以說明詩人以笑代哭的情形。但都沒有上面所引那一整首鷓鴣天寫得完全,真切。我們相信,文學作品多半是實際人生上不幸的產物。放翁如果他的政治上軍事上的抱負能發展的話,或者即使不能發展,能有一個機會去運用,不至於「老卻英雄如等閒」,不至於「一事無成兩鬢霜」的話,大概就不會有這樣深刻的詩句。放翁有詩詞是放翁的不幸。其實他盡可以不必為當時的政治情形熬成那樣深悲極痛。
  • 【文學】吳世昌:詩人的風趣
    秘傳一字神仙訣,說與君知只是『玩』」 。真使我讀了感到無限的悲痛。放翁別的慘痛的句子也還有:例如「身易老,恨難忘。尊前贏得是悽涼。」「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都足以說明詩人以笑代哭的情形。但都沒有上面所引那一整首鷓鴣天寫得完全,真切。我們相信,文學作品多半是實際人生上不幸的產物。
  • 中國古典詩歌,清代文學,仕清詩人
    大家好,今天珊珊帶大家探究清代文學發展概況如何?仕清詩人的文學創作應該怎樣評價?清初的文學,詩詞、小說、戲劇都有發展。詩文上,仕清者如錢謙益、吳偉業等,作品反映了明清之際的社會動亂,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藝術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