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這個世界最大的籃球聯賽,也是高個子的聚集地。最近幾年有三個來自同一國家的球員進入了NBA,並且拿下了閃耀的獎項和榮譽。
這三個人分別是尼古拉·武切維奇(身高213cm),尼科拉·佩科維奇(身高211cm),博揚·杜布列維奇(身高204cm)。三人身高平均在NBA也算是中等偏上。
這三人都來自同一國家,蒙特內哥羅共和國!一個歐洲年紀最輕、平均身高最高、最為美麗而神秘的國家,
黑山(塞爾維亞語:Црна Гора,即「黑色的山」)共和國,是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亞得裡亞海東岸的一個多山國家,面積1.3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63萬。黑山東北部與塞爾維亞毗連,東部為科索沃,東南部與阿爾巴尼亞接壤,西北部與波赫及克羅埃西亞交界,西南部瀕臨亞得裡亞海。
它曾入選《孤獨星球》 「2016年十個最佳旅遊目的地」榜單,被稱為「下一個摩洛哥」。如果說摩洛哥是地中海沿岸的「北非花園」,那麼黑山就是亞得裡亞海岸的「濃縮小歐洲」。
它既有大自然最綺麗的山地風光,未經汙染的天然海景,又有歐洲的人文底蘊,滄桑變換的厚重感歷史。293公裡的超長海岸線,如油畫般的紅屋頂小鎮;電影《橋》中的經典大橋,美得令人心碎的森林湖泊;遺世獨立的海島教堂,從崖壁上穿洞而過的公路;開滿鮮花的老城街道,超乎想像的美食,驚豔味蕾……
峽谷、瀑布、海岸、小島、
森林、湖泊、高山、冰川
海港、紅屋頂小鎮、靜謐山村
文藝老城、峽谷飛橋、華麗教堂
……
所有歐洲最典型的自然風光,
最迷人的歐式風情,它都有!
1
黑山的"前世今生"
黑山的前世是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歷史背景則要拉到六世紀時由斯拉夫人和當地的伊利裡亞人融合而成立的國度,經歷拜佔庭,羅馬到奧斯曼帝國等相繼徵服,威尼斯帝國也曾經在此留下醒目的印記。在Budva古城的城牆上還留有一頭石獅子的浮雕,那是威尼斯帝國的圖騰。
一戰結束後黑山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轉成為南斯拉夫共產聯邦的一部分。在科託爾古城距今500多年城門上,拓印有二戰時期狄托將科託爾從納粹手中解救出來說過的名言,"What belongs to others we don't want, what is ours we will never surrender".(不是我們的我們絕不會要,是我們的我們永不放棄)。
黑山的今生從2006年才開始,因為這年夏天黑山舉行獨立公投,獨派以55.5%的微弱優勢險勝。6月3日,黑山國會正式宣布獨立,恢復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獨立地位。6月22日,塞爾維亞與黑山正式建立外交關係。6月28日,第60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納黑山為第192個聯合國會員國。
黑山國旗為紅底加上金色外框,中央畫著國徽。國徽為一八五一年國王尼古拉一世使用的國徽。雙頭鷹源自拜佔庭帝國,由於拜佔庭帝國地跨歐亞兩洲,故以雙頭鷹象徵同時統治兩洲的領土。雙頭鷹後來傳入俄羅斯,再由俄羅斯傳至南斯拉夫民族,成為今日南歐國家常用的象徵圖騰。鷹胸前盾正中的金獅是主教權威的標誌,並代表聖經中關於耶穌復活的主題以及基督教勝利。鷹頭頂的王冠與雙爪抓握的權杖與王球皆為國王王權的象徵。
2
黑山的「山高水長」
Lonely Planet曾這樣描述黑山:
「黑山的海灘如克羅埃西亞的藍寶石海灘一樣迷人,陡峭險峻的山峰堪比瑞士,峽谷如科羅拉多大峽谷般深邃,廣場猶如威尼斯廣場那樣典雅,小鎮和希臘的小鎮一樣古老。這裡被地中海氣候所包圍,被亞得裡亞海所眷顧,野草、松柏和地中海花朵散發出的香味芳香四溢沁人心脾。黑山這個國家確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魔力。」
黑山面積1.38萬平方公裡,西南部主要為喀斯特地貌,耕地較少。中北部的博博託夫庫克山為境內第一高峰,海拔2522米,附近的塔拉河有高達1300米的峽谷。東部地區比較富饒,有大片森林和草地。河流向兩個相反方向流動,皮卡河、塔拉河和利姆河向北流;莫拉察河和澤塔河向南流。沿海地區則是狹長的平原,海岸線總長度 293公裡,海灘達到73公裡。
黑山之名,名副其實,綿延不絕的山脈被茂密的森林覆蓋,綠到濃時卻是黑,整個國家都籠罩在一片片墨色的山巒之中。在黑山,60.5%的國土是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川,植被覆蓋率高達80%,其中還有歐洲尚存的兩大原始森林之一。
杜米託爾國家公園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是由冰川和河流切割自然而成的,受到地中海氣候和高山氣候的雙重影響,形成了不同於別處的氣候圈,夏季經常有罕見的「夏日雪」降臨。
湖泊的顏色由淺及深,從鵝卵石上乾枯的苔蘚到茂密生長的針葉林植物,這裡的一切都有著巨大的吸附力和沉澱感,哪怕只是坐在公園的長椅上,靜靜聆聽海岸那邊的風聲。
斯庫臺湖在黑山與阿爾巴尼亞邊境。地質史上是亞得裡亞海一個海灣,後因地殼輕微下沉而加深變成現在的樣子。有6條河流注入此湖,其中莫拉查(Moraca)河為最大的河流。博亞納(Bojana)河自該湖南端注入亞得裡亞海。湖岸有很多小村莊,以古老的寺院和城堡聞名。
黑山擁有獨特的自然地理風貌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旅遊業是其重要的經濟支柱,境內的扎布利亞克國家公園和科託爾老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北部的科託爾峽灣為歐洲位置最靠南的峽灣,曾被選為世界上最美麗的25座海灣之一。70年代,這裡有一萬四千六百公頃的範圍被劃為聯合國文化與自然遺產區。
3
黑山的「最美海岸線」
科託爾灣還是一個讓群山圍繞著的天然港口,山形和海灣的多變使每一個轉彎都有獨特景觀。陡峭崎嶇的山脈,花崗巖山體呈黑灰色,山腳下蕩漾著蔚藍的水,水邊岸地聚成了一個個小巧如童話般的城鎮,城鎮海拔最高的往往就是教堂的尖塔。幾乎每一個小鎮都背山面海,都有繁華落盡歸於平靜的故事。海灣中有幾座迷你型的孤島,由教堂坐鎮,年邁的敲鐘人每天準時敲響港灣的寧靜。
KOTOR
科託爾古城
科託爾建城於7世紀,是一座貿易航海城市。中世紀時還以石工工藝和肖像藝術聞名,是一個藝術和商業中心。科託爾一度屬於拉古薩共和國(以杜布羅夫尼克為中心),1420年又成為威尼斯共和國的附庸。
現在保存下來的老城格局,基本上是威尼斯時期所建。整個歷史城區保存完整,城內還有羅馬時代和拜佔庭時期的建築遺蹟。建於1166年的大教堂和4.5公裡長的城牆,是科託爾重要的歷史古蹟。科託爾特殊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歷史城區,1979年被列入聯合國文化遺產名錄。
小城很袖珍,每一塊石頭都烙下了光陰的斑駁,幾百年的時間走過了,一切似乎無動於衷,只加深了石頭上的紋路而已。建於1166年的聖特裡芬大教堂是科託爾城最高的標誌性建築, 也是亞得裡亞海沿岸最古老最著名的教堂。每隔半小時教堂的鐘聲都會響起,傳遍城市的每個角落。
在科託爾必須要做的事是攀登洛夫茜山峭壁上的之字形城牆堡壘,登高可以俯瞰古城全貌及峽灣全景。始於海邊的繞城城牆從9世紀動工直到18世紀才建成,全長4.5公裡的城牆從山腳下看非常像中國長城,不仔細看它似乎就隱沒在灰黑的山色中。
由於科託爾灣水深浪平,遊輪可以從亞得裡亞海一直深入到海灣深入,直抵科託爾城下。進入海灣時,兩岸懸崖幾乎觸手可及,景觀令人嘆為觀止,成為深受遊客青睞的旅程。
PERAST
佩拉斯特
距離科託爾10公裡左右的小城佩拉斯特可謂科託爾灣裡的一顆珍珠。海岸不遠處的兩個袖珍小島吸引著旅人的目光。黑山人是這樣介紹它的:那裡有兩座海島,小到就像兩座籃球場一般,但奇妙的是,它們幾乎和海平面平行,宛若上帝擺放在海面上兩枚棋子。
其中之一巖上聖母礁(Our Lady of the Rocks Island),是一個依靠壘石和沉船殘骸堆積而成的人造島。傳說安全出海而歸的漁民會朝海面的特定地方扔塊石頭,表示向聖母還願,久而久之竟神奇的隆起島嶼,而島上的巖石聖母院也成為必去的朝聖地;另外一座較小的是自然島嶼聖喬治島(Island of St George)如今是一座私人島嶼。
BUDVA
布德瓦
地處東西方的中間地帶,是一個城市的幸運,也是一個城市的不幸。布德瓦(Budva)這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古城,在各個「帝國」之間數度易手,不同的統治者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痕跡,與海天一色的美麗海灘一起,構成了中東歐最亮麗的風景線。
布德瓦最早是被希臘水手發現的,隨後落入羅馬人之手,羅馬帝國在布德瓦留下了大量的老城建築,威尼斯風格的建築直到現在仍然隨處可見。羅馬帝國東西分治後,正好處於兩個帝國邊界的布德瓦陷入動蕩,在東西羅馬都無暇顧及的年代,布德瓦先後處於杜克利亞王國、塞爾維亞和澤塔貴族的統治之下。
黑暗的中世紀結束後,威尼斯人再次接管了布德瓦,並在長達近400年的時間裡給古城帶來了相對的穩定。這種穩定的遺留物是城市四周高大的軍事防禦城牆。這些城牆曾擋住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襲擊,但最終卻還是沒能抵禦住奧地利帝國、法蘭西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輪番蹂躪,戰亂狀態一直持續到空前殘酷的一戰結束。
布德瓦氣溫宜人。一月份的平均溫度是8℃,七月份的平均溫度是29℃,可謂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附近的海岸被稱為「裡維埃拉」——地中海著名的旅遊勝地的名字,人們用如此「簡單粗暴」的方法來表達他們對這段長達11,310 米的海灘的稱頌和熱愛。
布德瓦的建築風格非常多變。城市主體是典型的地中海風格,白色石頭鋪就的路面、小窗戶、瓦片屋頂等就是明證。但城中最大的地標卻是天主教風格的聖伊凡教堂,塔樓高聳,是遊客必去的景點。就在聖伊凡教堂的西側,聖三一教堂卻以其東正教風格吸引了另一些遊客。而坐落在城堡西側的海邊的海角聖瑪利亞教堂卻是更加古老的拜佔庭風格,其歷史可以追溯至840年。
SVETI STEFAN
聖斯特凡島
南斯拉夫解體前,黑山的旅遊業曾風光一時,是好萊塢明星們首選的度假目的地。一座名為sveti stefan的小島在20世紀60年代光芒璀璨,接待過蘇菲亞羅蘭、伊莉莎白泰勒、瑪麗蓮夢露、英國瑪格麗特公主等,後來隨著南斯拉夫政局的變化,漸漸被人遺棄。不久前安縵度假村看中了小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的旅遊發展潛力,以修舊如舊的手法,完好地保留了整個小島,並再度讓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納入矜貴旅人的版圖上。
sveti stefan以長堤和大陸相連,讓旅人的抵達也變得富有儀式感。原為漁村的小島上也有幾座教堂,粗糲堅實的石塊和原有的巖石融為一體,光可鑑人的石板路將村民的房舍串聯起來。若漫長歲月能留下美好的痕跡,必然是此番模樣。
小島佔地12400平方米,散落著農舍一樣的度假別墅。迷宮一樣的羊腸小道,不設路牌,因此每天回客房時就註定要迷路,但這是一種設計上的刻意,只為創造短暫的冒險體驗。別墅的小窗口外總懸掛著一盞燈,晚上就會亮起,那是漁村的傳統,讓歸航的丈夫在海上就能一眼辨識出家的溫暖。
HERCEG NOVI
新海爾採格
新海爾採格(Herceg Novi)位於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的科託爾灣入口,它是奧爾傑(orjen)山腳下的一個沿海城鎮,城市的名字意為「新城堡」。
羅馬時期這裡只是一個漁村,1382年成為波士尼亞國王的一座要塞,其經濟主要依靠鹽業貿易,新海爾採格的名字始於那個時期。1482年--1687年,當地受奧斯曼土耳其統治達二百年。此後,威尼斯、奧地利、俄羅斯先後控制過新海爾採格,20世紀初年處於達爾馬提亞國王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黑山、奧匈帝國、塞爾維亞在此形成拉鋸局面,二次大戰以後成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2006年新海爾採格成為新獨立的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的一個城市。
這個亞得裡亞海的海濱城市,有著長長的沙灘,還有溫泉和具有獨特療效的海泥,是一個著名的度假療養勝地。由於千年以來經歷過不同文化的洗禮,造就了豐富多採的城市建築,猶如一個建築博覽會,包括1382年波士尼亞國王建造的城堡,19世紀奧地利時期建造的鐘塔,土耳其時代建造的坤裡塔,以及塞爾維亞東正教堂聖米歇爾天使教堂
城市沿山而築,臺階和石頭街道串連一個起伏跌宕、充滿立體感的城市輪廓,加之海灣作為背景,勾勒出風景如畫、氣韻生動的黑山小城面貌。
CETINJE
採蒂涅
採蒂涅是1878-1918年四十年間黑山王國的首都,也是現在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的憲法首都,地處洛夫琴山東麓採蒂涅高原之上,海拔670米,位于波德戈裡察以西約29公裡處。
這座以「石頭城」著稱的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黑山的政治、文化中心,整個城市猶如一座博物館和檔案館。修建於中世紀的採蒂涅修道院是1561-1851年統治該國的神權君主(大主教)的駐地。採蒂涅在17至18世紀三次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但黑山人每次都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建於1450年的弗拉卡什教堂的欄杆是用繳獲的土耳其槍枝建造,以紀念黑山人民的英勇抗爭。
比利亞爾達城堡建於1838年,1950年重修,是偉大的詩人和該國統治者彼得二世涅戈什的府邸,涅戈什博物館有他的部分私人藏書和所收集的藝術品。國家博物館是1867年的舊王宮建築,藝術館、尼古拉廣場和藍宮等都是該城的名勝。
PODGORICA
波德戈裡察
波德戈裡察是黑山的首都,黑山第一大城市,也是黑山政治與經濟中心,位於黑山東南部斯庫臺盆地的莫拉查河畔,靠近斯庫臺湖 。這座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毀於戰火,僅存土耳其鐘樓、一處清真寺和幾處房屋。現在的城市是重建的一座新城。波德戈裡察設有大學,所以城市中氣氛活躍,洋溢著青春氣息,城市的夜生活也十分豐富。
OSTROG MONASTERY
奧斯特洛格修道院
曾經有人這樣形容這座建於17世紀的潔白建築:徒步到此能治好精神頑疾。直到如今,這裡每天還有許多朝聖者席地而睡,可見其的地位和影響。
奧斯特洛修道院是塞爾維亞東正教的一所修道院,建在幾乎垂直的懸崖峭壁之上,可以俯瞰澤塔河壯麗的風光。建造者是17世紀塞爾維亞東正教主教、聖人巴索的奧斯特洛(1610 – 1671)。
此修道院上半部分的建築工作在1665年完成,用來供奉聖十字,下半部分供奉著巴索的奧斯特洛的遺體。但現在看到的修道院其實是1923年-1926年間經過大規模修復的。修道院裡面依然保存著17世紀末完成的壁畫。這裡以成為巴爾幹地區最重要的朝聖之地,每年來此朝聖的人數超過10萬。
黑山的「旅行小貼士」
1.團體遊客免籤: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以旅遊團組方式集體出行,可免籤進入,旅行團人數範圍為2至50人。
2. 有條件免籤:持有因公普通和普通(因私)護照及美國多次入境籤證,或2次/多次申根籤證,或英國多次籤證的中國公民,可免籤入境,停留不超過30天。
【交通】
外部交通:
1.黑山有兩個機場:波德戈裡察機場、蒂瓦特機場。與歐洲主要城市(莫斯科、維也納、法蘭克福、巴黎等)通航,與中國無直航飛機。
2.想去黑山的旅遊,可以捎帶巴爾幹半島一起玩的路線。從塞爾維亞(免籤)進入黑山,(從貝爾格勒乘火車去黑山波德戈裡察)
境內交通:選擇乘坐公共運輸,則以大巴為主。
【其他】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4~10月最佳。
消費水平:巴爾幹地區的消費都不高,食住行都較便宜。
貨幣:黑山用歐元,銀聯不能使用,部分提款機可以從銀聯通道取現。建議在國內換了歐元過來。
語言:英語不是官方語言,而在旅遊城市,英語普及度較高。
作者:步小勇
浙江紹興人,2003年至今旅居塞爾維亞十多年。以座談、微信公眾號等方式為旅塞華僑分析時事、宣傳塞爾維亞旅遊、宣揚愛國精神,傳遞正能量。
2016年起深度開發巴爾幹當地人文歷史資源,也許從一杯塞爾維亞的傳統咖啡,或者一頓烤全羊可以串起斯拉夫人和幾大帝國千年的愛恨情仇,從東到西,從美食聊到軍事,講天南海北的故事,希望能和各位一起品味獨特韻味的塞爾維亞。
選自公眾號:築夢塞爾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