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賞他大房子,他樂呵呵去看房,進屋後門一關太監宣旨:誅全族

2021-02-08 人王話史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三姓家奴,呂布可能最有名的一位,這都要拜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所賜,但呂布的厚顏無恥跟咱們今天要聊的這位比起來,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此人就是朱友謙,光說朱友謙可能大夥都不認識,但提高他的乾爹那就如雷貫耳了,朱友謙的乾爹就是唐朝的掘墓人、後梁的建立者朱溫。

朱友謙原名朱簡,友謙這個名字是他乾爹朱溫所賜,要說朱溫這個名字還真取得好,只可惜朱簡這個人配不上這個名,朱簡原是綠林好漢,做的是打家劫舍的勾當,唐末兵荒馬亂的,強盜也不好做,朱簡索性從了軍,反正兵匪一家親,幹的都是殺人越貨的勾當,朱簡倒是熟門熟路。朱簡除了膽子大外,還是一個特別會來事的人,先跟了王珙,在王珙那還慫恿李璠造反,李璠被朱簡一忽悠還真反了王珙,王珙死後朱簡又投了朱溫,通過巴結朱溫,朱簡竟然取代了李璠當了一方節度使。

跟對了人的朱簡從此搭上了晉升的快車道,再加上朱簡特別會來事,把朱溫吹捧的雲裡霧裡,大有當年安祿山捧唐玄宗的陣勢,而且朱簡還真效仿安祿山認唐玄宗為乾爹的舉動,他也認朱溫為乾爹,朱溫見朱簡跟自己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在加上自個親兒子也多,多一個乾兒子也不是什麼壞事,便欣然做了朱簡的乾爹,為了表示二人父慈子孝的父子關係,朱溫賜名友謙給朱簡,自此朱簡改名為朱友謙。當然,既然是朱溫的兒子,朱溫當了皇帝,朱友謙就應該是親王,朱溫也不見外,爽快地封朱友謙為冀王。

朱溫死後,朱友謙覬覦皇位,可惜打不過朱友珪,敗走後投靠了後晉。朱友珪在位不滿一年,就被弟弟朱友貞給宰了,朱友謙見仇敵已死,便有回到了後梁。當年朱友珪在位時,朱友謙就沒把朱友珪放在眼裡,如今朱友貞繼位,朱友謙更是在作死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朱友貞逐漸地朱友謙心生不滿,朱友謙自覺鬥不過朱友貞,就又投入李存勖的懷抱。要說還是朱友謙命好,總是能找對猛人做靠山,李存勖多牛啊,朱溫死了後,後梁還能有人跟抗衡嗎。李存勖滅了後梁,朱友謙更加得意了,心想幸好沒在後梁一棵樹上吊死。

後梁滅亡後,朱友謙在李存勖的護佑下混的風生水起,絲毫沒有感覺到危險的臨近。豈不知後梁亡了,朱友謙對李存勖也沒有利用價值了,而且像朱友謙這樣的三姓家奴,李存勖實在忍不了。再者,朱友謙在後梁頻頻生事造反,難道就不敢造他李存勖的反了,逐漸的李存勖對朱友謙起了殺心。朱友謙一向高調,自然會得罪不少人,其中就有人向李存勖進言,說朱友謙意圖謀反,還有書信為證。這當然是誣告,書信也是偽造的,但李存勖不管這麼多,想睡覺就有人來送枕頭,他便欣然收下。

李存勖以謀反為由,派衛隊將朱家府邸團團圍住,但名義上卻讓隨行太監說是賞給朱友謙一座大宅子,請朱友謙前去觀宅。朱友謙得知李存勖如此關懷備至,也沒細想就樂呵呵地跟著太監去看房。等到朱友謙一進屋,隨行士兵便立即把門關上,緊接著刀斧手拔劍出鞘,頓時間寒光凌厲,朱友謙被這一幕嚇懵了,然後隨行太監開始宣旨:誅殺朱友謙全家。頓時朱友謙被嚇得面如死灰,但他並沒有害怕多久,因為一宣完旨,朱友謙就人頭落地了。

相關焦點

  • 古代最善良的太監 宣旨時故意念錯1個字!竟挽救了近千人性命
    古代最善良的太監,宣旨時故意念錯1個字!竟挽救了近千人性命 如果提到太監,大家們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些影視作品中,皇帝身邊唯唯諾諾並且尖聲尖語的人。
  • 皇帝:我要誅你九族,大臣:誅我十族也不怕,皇帝又給他找了一族
    導語:皇帝:我要誅你九族,大臣:誅我十族也不怕,皇帝又給他找了一族誅九族是古代一種連坐刑法,主要是為了皇帝維護自己皇權的威嚴而出現的一種刑法。正如這個名字一樣,誅九族就是凡是與犯人沾親帶故的都要被處死,可見這種刑罰之重,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比較少,但在明朝出現了一個被誅十族的人,九族就已經是相當於滅族了,哪裡還會有十族可以滅呢?回顧過去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明朝時期,讀書人是比較受到人們的尊敬的,尤其是有身份的大儒更是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明朝時期一個叫方孝孺的大儒就是一位備受尊重的人,而也正是方孝孺被誅了十族。
  • 丁寶楨殺掉慈禧身邊的太監安德海,他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安德海在此次政變中立下奇功,助慈禧成功上位,因此被慈禧提拔為自己寢宮的總管,賞六品頂戴,成為了慈谿身邊炙手可熱的紅人,被人稱作「安大總管」或「安二爺」。官員們為了討好慈禧,紛紛巴結安德海,愈發地讓他驕橫跋扈,不可一世。安德海得勢後,為了進一步討好慈禧,惡意中傷朝廷大臣,連當初一起發動政變的恭親王奕欣,都不放在眼裡。
  • 溥儀去拜訪曾經伺候過他的太監,太監大呼3個字,讓他尷尬不已
    秦始皇開創中國封建集權的先河,發展到唐代,中國封建制度就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皇帝自此有了一個稱號「萬歲爺」。從這個稱號誕生的那一天起,它就是皇帝的專屬,就算皇帝勢弱,被大臣或太監欺負到沒有一點權力,也不會被剝奪「萬歲爺」這個稱號。
  • 沒上過學也不識字,太監是怎麼宣讀聖旨的?其實我們都被誤導了
    在古代,皇帝下達命令或者安排的時候,都是通過頒發聖旨來傳達的,我們也能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太監拿著聖旨到大臣家裡去宣旨,那可是備有面子。皇帝身邊的那就更不用說了,去宣個聖旨什麼的自然不在話下,而且像皇帝身邊的這些太監身份可都不一樣,連稱呼都不一樣,他們都是稱為「宦官」,這些人可並不是我們口中所稱的太監,這裡有一定的誤解,而且如果你想成為「宦官」首先要做的就是讀書識字。
  • 穆加貝他「親自」死了 || 太監愛皇帝錯了嗎
    2007年期間,陳水扁政府推行「去中國化」政策,有意在教科書中去除孫中山的「國父」稱號。再者,有「國父」的時候,一般都是威權統治的社會時期。「國父」一詞在引發諸多爭議的同時,它也引發了人們的深度思考,一個國家它需要「父親」嗎?父親不是家長嗎?什麼樣的國家才需要「家長」?
  • 掌印太監比秉筆太監權力大,為什麼魏忠賢卻沒當上掌印太監?
    雖然從理論上來講,掌印太監權力和地位比秉筆太監要大,因為他掌握著最後一道流程的蓋章,沒有掌印,詔令文書就無法生效,而且掌印太監還有權力駁回,譬如他認為這道詔令不太合適,可以要求重新商討。而秉筆太監始終只是按照皇帝或者大臣的旨意進行代筆,或者當皇帝完全讓他來披紅時,秉筆太監才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 幽深的紫禁城裡有什麼秘密,最後一位皇帝告訴你,被太監關小黑屋
    幽深的紫禁城裡有什麼秘密,最後一位皇帝告訴你,被太監關小黑屋我們都知道,自從明朝以後,北京就一直都是皇家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紫禁城在古代也曾經是最神秘和嚴密的地方,因為在這裡住著皇帝以及他的後宮嬪妃,在這座神秘的宮殿之中,又有著什麼樣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們通過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了解到了一些。
  • 清朝第一個因幹政被殺的太監,皇帝也保不了他
    順治十年,皇帝便頒布了六項規定限制太監的行為:1、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2、職司之外,不許幹涉一事。3、不許招引外人。4、不許交接外官。5、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接。順治身邊最親信的一個太監叫吳良輔,此人就像皇帝肚子裡的蛔蟲,揣摩聖意是一把能手。順治十一年時,他向皇帝建議,在宮廷內設立「十三衙門」,負責侍奉皇室和家族,包括司禮監、御馬監、尚衣監、尚膳監、尚寶監等,衣食住行一概包攬,主管均由宦官擔任。順治帝一概應允。
  • 他是歷史上唯一的假太監,後宮成了他的天下,最後還把皇帝殺死了
    但是在我國的歷史上,還真的有一位假太監,偷偷的混進了宮,竟然還給當時的皇帝戴上了綠帽子,最後還把皇帝殺死了。那他究竟是誰,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了解一下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假太監。這個假太監的名字叫作劉克明,他是當時的大太監劉光的乾兒子,所以他便憑藉劉光的勢力光明正大的進了宮,成了一名太監。但是他與其他太監不一樣,他沒有被淨身,所以劉克明就以自己假太監的身份在後宮之中常年混跡。
  • 皇帝晚年哀嘆無子,太監悄悄指點一下,他立刻有了一個兒子
    朱見深,明朝第八位皇帝,即明憲宗,他在歷史上跟萬貴妃的有一場著名的愛情故事,這個女人大他整整20歲,恰好跟劉強東與奶茶妹一樣,不過明憲宗玩的是姐弟戀。後來朱見深漸漸老了,晚年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兒子,有一天,太監張敏給他梳頭,他突然悲嘆道:「我眼看就要老了,已經不行了,但卻還沒有兒子……」這時太監張敏跪下,真心對皇帝說:「萬歲已經有兒子了!」朱見深大吃一驚,剛剛還沒兒子,怎麼聽了太監一番話,立刻就生出了個兒子,他連忙問怎麼回事。
  • 武俠劇中想做皇帝的九大太監高手,曹正淳第四,第二吃下水火龍珠
    不過萬事總有例外,有一些渴望能夠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企圖做皇帝,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武俠劇中想做皇帝的9大太監高手。在掌握兵權後,軟禁皇帝。其紫陽神功最高境界號稱天下無敵,隨手一招便力發千鈞。徐子豪練成易筋經和洗髓經仍非其對手。最終與徐子豪等人交手時裝B被大炮炸死。
  • 他是歷史上最長壽的太監,歷經6朝,掌權長達50年!
    蕭敬對於工作非常認真,大事就不說了,單是皇帝隨意賞給近臣的珠寶等物,他都一一記錄好,隨時供皇帝查閱。這種認真的態度讓皇帝對他的印象極好,放他出去辦差時皇帝也很放心。他也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不但辦事負責,他所在辦事所的名聲也非常好,這些都對他的升遷有利。
  • 魏忠賢做太監做到這個份上,已經是前無古人了,他就差當上皇帝了
    不過,在魏忠賢入主宮中之前,他已經娶了一個妻子,生了一個女兒。可後來,由於魏忠賢不能償還賭債,便將女兒賣掉。而且,在坊間,也曾有過魏忠賢進宮時不淨身的流言。據傳說,他很早就認識一位太監,當時,他以重金賄賂了這位太監,打通了大門,結果,在沒有淨身入宮之前,就順利入宮。
  • 鑿壁偷光的他,勾結太監陷害民族英雄,下場悽慘…
    於是我們的主人公匡衡就去地主家幫人做工,不收佣金只求免費借書看。然而問題來了:他白天要幹活,只有晚上能看書,可燈油實在太貴了,點不起!古人照明用的油燈,一般是動物油,叫「脂」或「膏」,最高級的就是秦始皇墓裡點的「以人魚膏為燭」了,普通達官貴人的話一般點個豬牛羊也差不多。不過貧苦人家連肉都吃不起,哪捨得拿肥肉去熬燈油呢?
  • 太監走出皇后寢宮,說了句「又白又大」,皇帝:假太監,立刻殺掉
    嘉靖在位時,一共立了三任皇后,但是無一例外,都沒有得到善終,而且都是死得莫名其妙。嘉靖的第一任皇后叫做陳蓮,本來兩人的感情非常好,但是因為「大禮儀」之爭,爆發了「左順們」血案。據說張皇后非常厭惡道教,並且經常對嘉靖大發脾氣。至於她到底對嘉靖說了句什麼悄悄話,卻一直是個謎團。
  • 拓跋浚的爹叔爺倆皇帝一太子,都被這個太監幹掉
    一些從未出場的人物,比如太子拓跋晃,能夠深刻影響男主拓跋浚的性格。還有一些雖然出場但給人印象不深的小人物,在歷史中卻直接推動了宮鬥的進程,讓真實的歷史比改編的歷史劇更好看、更狗血,比如死太監宗愛,竟然連續幹掉兩個皇帝,一個太子準皇帝。
  • 明朝最狠毒的太監是誰?不是魏忠賢!
    明朝的太監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有著很大的權力。比如說司禮監秉筆太監,就有代天子批紅的權力,天下各大奏章先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先過目,他認為重要的事就向皇帝說一聲,不重要的事就擱一邊,那什麼是重要的事呢?當然是取悅皇帝的事最大了,像那些天災人禍的事在這些人眼裡都是小事。後來為了遏制秉筆太監的權力,又設置掌印太監,這可不得了,皇帝玉璽是想蓋就蓋,想戳哪兒就戳哪兒。
  • 皇帝總說誅你九族,那麼被連誅十族的方孝孺,到底對皇帝做了什麼
    在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被任命為詩講學士,也就和現代的顧問差不多,皇帝有不懂的都會向他詢問,所以方孝孺就成了建文帝最信任的重臣之一。但你看看他都做了什麼!只有方孝孺為首堅決不投降,燕王朱棣一氣之下當場就要殺了方孝孺,最後還是姚廣孝的勸說,方孝孺才躲過一死,當場就被關進了大牢,以觀後效在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