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父愛改變命運,女孩也可以成為民族驕傲

2020-08-29 黑白魚7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影片獲得第 62 屆印度電影觀眾獎。

影片講述了馬哈維亞曾經是一名摔跤運動員在放棄了職業生涯後,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能替國家贏得金牌。馬哈維亞將這份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孩子身上,但造化弄人妻子接連生了兩個女兒,取名吉塔和巴比塔。在女兒和其他男孩打架時,馬哈維亞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讓他幡然醒悟,女孩也可以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賽場上,為國家和她們自己贏得榮譽。

在馬哈維亞的教導下,吉塔和巴比塔開始了艱苦的訓練,兩人也由最初的反抗思想,轉變成主動要求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兩人進步神速,很快就因為在比賽中連連獲勝成為了當地的名人。為了獲得更多的機會,吉塔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學習。

女孩子像男生一樣去摔跤是正確的選擇嗎?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不願接受訓練的姐妹兩人主動要求訓練?成功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的吉塔是否贏得了金牌呢?那我們一一進行解答:


一、父愛的力量,改變從我的要求開始

自從馬哈維亞發現女兒的摔跤天賦後,主動擔任教練的責任,並嚴格要求女兒進行訓練。從早起晨練到剪短髮,每一件事情都親力親為;為了讓女兒學摔跤,沒有訓練場,他就親自收拾一塊莊稼地給孩子當訓練場;沒有對手,他就自己去說服自己的哥哥,讓孩子們的堂哥當陪練;沒有錢給孩子們補充營養,他放下面子,去和賣雞肉的老闆砍價。自從對兩個女兒進行摔跤手訓練後,他成為魔鬼教練,看到孩子精疲力盡地倒地睡著,他坐在一旁給女兒按摩肌肉緊繃的小腿。而此時,他覺得自己不配當父親

面對村民的嘲笑、家人的質疑、女兒的叛逆、體育部官員的取笑以及國家體育學院教練的奚落,他都全部忍受了下來。為了避免女兒被國家隊開除,這個不可一世的父親聲淚俱下的開口求人,一句一句雙手合十的「對不起,求求你……」

馬哈維亞的愛是深沉的,或許家人不理解他,或許孩子誤解他,或許鄰居嘲笑他,但是他清楚的知道:他的堅持不只是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而是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改變家庭,社會,乃至國家對女性的看法。

小時候我們想要快樂的童年,就會失去學習的最佳時機;小時候,我們學習技能,長大後就會贏得更多選擇的權利。周杰倫是一位傑出的音樂人,但是他的童年並不快樂。周杰倫曾在節目中說起小時候的往事:小時候非常不理解媽媽為什麼要讓他學習鋼琴,甚至會採用暴力的形式去強迫他學習,但是長大後的他才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如果當初沒有媽媽的堅持,現在也不會有如此出色的周杰倫。

當孩子小的時候並不理解父母剝奪他們童年的意義,但是長大後就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二、好友出嫁,我的命運早已被安排

姐妹倆的好朋友結婚,姐妹倆高興地去參加婚禮,因為這一天她們可以不用訓練,可以和好朋友說心裡話,甚至是抱怨父親的「專治」,但是讓她們沒有想到的是好朋友的話徹底的改變了對父親的看法。好朋友說:我倒是希望上帝給我一個這樣的父親,至少他很關心你們。否則我們的現實就是這樣:以女兒身降生的一刻起,就註定與鍋碗瓢盆為伍。終身操持家務,待到二八芳華,便要嫁為人婦。一次擺脫負擔他的負擔,牽著他的手走向她的新郎。為那個她從未謀面的男人,相夫教子,這是他所有的使命。至少,你們的父親把你們當做自己的孩子。他為你們遮風擋雨,他為你們忍辱負重,他就是讓你們有自己的將來,有自己的人生,他又有什麼錯呢?

那一刻姐妹倆徹底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以及父親給予她們的選擇權利。那一刻姐妹倆決定為自己而戰,為自己而努力,為自己拼搏。

年少的我們,可能都帶有些許的倔強,只想完成自認為「平常且美好的事情」,但卻不知這看似美好的背後,是真正的深淵。

三、看似成功的背後,其實是更大的陷阱

來到體育學院的吉塔,遇到了和父親不同的訓練方法,剛開始還會反對,抵抗,慢慢的被身邊的同學影響著,逐漸接受了教練的方式,同學的「同化」,開始塗指甲油,甚至開始淡化了自己對於摔跤的熱愛。當父親知道吉塔的改變時,父親用自己的方式去喚醒吉塔,也喚醒她對摔跤的熱愛,直到比賽輸掉的那一刻吉塔才真正明白父親的忠告。

最終吉塔帶著自己的信仰,也帶著父親的信仰,走向比賽場,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冠軍,這是自己的勝利,也是女權的勝利。在比賽前,父親沒有用激烈的語言去鼓勵吉塔,只是告訴吉塔:你要成為那個被記住的人,你註定是冠軍!也許正是這簡單的話語才最具有影響力。

吉塔的變化,來源於父親對吉塔從小的嚴格要求,又或者說是為了彌補兒時缺少的那份「少女心」,以及新事物的好奇,導致對父親的否定。

說到這裡,不由得讓我想說「合群」這個詞語。大學是一個小型社會,社會中的人最應該明白的是:你想要什麼?而不是為了「合群」而盲目順從,甚至改變自己原本的生活軌跡,去追逐那毫無意義的「合群」。真正的「合群」不是你和誰一樣,而是你要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別人自然會來與你「合群」。

總結:

父愛是深沉的,不只是言語就足以表達的。

父愛是偉大的,可以不計報酬的甘心付出。

父愛是淳樸的,是「我」想看到你成功,看到你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選擇,被安排。

我是小魚,一隻喜歡分享故事的小魚。

相關焦點

  • 《摔跤吧。爸爸》父愛如山感人至深,冠軍的背後是堅強
    《摔跤吧。 爸爸》究竟進步了嗎?說起印度神劇, 說起勵志電影,也許我們會想到這樣一部電影,它情節不算複雜卻扣人心弦,它既熱血沸騰又感人至深,這部電影就是《摔跤吧爸爸》。口」上映於2017年5月5日的《摔跤吧,爸爸》,在上映後便在中國大陸獲得極大的讚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它打破了傳統競技類體育電影的刻板模式,在父親和女兒羈絆下,-個交織著愛與夢想的故事娓娓道來。
  • 《摔跤吧,爸爸》:打破世俗觀念,女孩也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由阿米爾·汗執導的電影《摔跤吧,爸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 無意間發現了女兒們有摔跤的天賦後,他突然醒悟,女兒也能站在摔跤場上了和別人比賽,她們不是一定要一輩子待在廚房,聽從丈夫的差遣,她們 也可以通過摔跤改變自己的命運。 打破世俗的觀念,對辛格來說很不容易,因為他要頂著全村人的壓力與輿論,但是正因為他頂住了這種嘲笑的聲音,女兒們的命運才被改寫了。
  • 《摔跤吧爸爸》:沉默與嚴厲背後的父愛如山
    《摔跤吧爸爸》這部在豆瓣評分9分的印度電影,在2017年5月上映引起很多觀眾好評,一度非常火爆,在中國國內突破12億票房。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他再三考慮之後,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剪掉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並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贏來了成為榜樣激勵千千萬萬女性的機會。
  • 從《摔跤吧!爸爸》中領悟父愛之深沉
    一部優秀的電影能使我們感動、震撼,一部偉大的電影能改變一個國家,甚至影響整個時代,《摔跤吧!爸爸》便如此。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的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但是他從未放棄自己的摔跤夢,一直希望有個兒子可以幫他實現夢想,為印度奪得一塊金牌。
  • 《摔跤吧!爸爸》:改變印度的電影,女孩們摔的不是跤,而是命運
    今天小董要推薦的是2017年在中國上映、由涅提蒂·瓦裡導演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在中國拿下了驚人的票房,了解小董的讀者知道小董非常喜歡印度電影,而《摔跤吧!吉塔為了好看留起了長發,父親打電話過去問她的訓練情況她吞吞吐吐的沒有好好回答,她休假回到家裡後發現家鄉有女孩開始學習摔跤了,於是上前去教給女孩們她在國家隊學的招式,她還說父親的招式已經過時了,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是對的,他在與父親的摔跤比賽中用盡全力贏得了比賽,妹妹說這是父親老了的緣故。是啊吉塔在長大的同時父親老了,這是一個悲哀的事實,我們的父母也正在這樣老去。
  • 《摔跤吧,爸爸》:「你是我的驕傲,」
    本文轉載自微信官方帳號:iyo的大學生活(jinrixiaoyuandaxue)記得注意(瘋狂提示)i是最受歡迎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影片以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講述了前冠軍辛格訓練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在電影的結尾,一個人坐在沒有任何燈光的房間裡可以照進來,沉默在一些人眼裡是可怕的,但總有一種聲音:你不能驚慌,你是個男子漢。
  •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文/石晶由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自從公映以來,憑藉爆棚的口碑和燃爆的觀影體驗成為該檔期內的現象級大片。該片票房突破12億大關,創非好萊塢進口片最高紀錄。在豆瓣網上的評分達到了9.2。這部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曾經的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的勵志故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他生了四個女兒。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教女兒摔跤,努力使女兒變成世界級的摔跤手。
  • 摔跤吧,爸爸:父愛從未缺席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的一部影片,這部電影吸引我的是父親對女兒之間無聲的愛。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以喜劇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培養自己的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的故事。這部影片有很多感人的地方,第一個是馬哈維亞一直想要兒子,卻一直沒有兒子,開始培養自己女兒成為摔跤手的鏡頭。
  • 《摔跤吧爸爸》:有一種愛是無聲的守護
    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梁鳳儀記得在學校的時候,有一次老師為了讓我們緩解學習壓力,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讓我更了解了父親,也讓我更懂得父親的心。現在我對它的內容還記憶猶新。
  • 《摔跤吧,爸爸》的悟道:堅守初心,方得始終
    電影上映兩年後才來觀看說道似乎有點晚了,但對於《摔跤吧,爸爸》這樣優秀的影片來說,卻是永不過時的.作為阿米爾.漢的又一部良心勵志之作,《摔跤吧,爸爸》引入國內電影市場後,迅速引爆了票房市場失落的爸爸一度收起了整日在家頂禮膜拜的獎牌.一個偶然的機會,通過女兒與他人的打架事件,辛格驚訝地發現女兒的身上蘊藏著摔跤天賦,這讓他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不顧旁人的冷嘲熱諷和譏笑質疑,爸爸心中始終堅信:可以把女兒培養成冠軍來完成他的夢想.
  • 《摔跤吧!爸爸》:不僅讓女性地位發生轉變,更是偉大父愛的詮釋
    今天給大家極力推薦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領銜主演的印度傳記片。該片講述了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將兩個女兒訓練成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電影,由於女權色彩時效性,使很多觀眾產生了共鳴,是一部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主動權,並贏得尊嚴的勵誌喜劇電影。
  • 摔跤吧爸爸,又是一部可以讓你流淚的影片。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便是個中代表,依舊不乏阿米爾·汗對社會問題的針砭時弊。,奪得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同時,通過片中的女孩奪得世界冠軍來告訴人們,女人也可以很偉大。首先,父親是發掘出女兒在摔跤方面有天賦再訓練她們;其次,父親的做法讓兩個女孩擺脫了14歲嫁人的命運和永無止境的偏見。這是多麼深沉的父愛啊!當片中女兒第一次打敗了父親,我的眼睛微微溼潤。因為,當我們將巨人打敗之時,便是巨人已老之際。
  • 回看高分電影《摔跤吧!爸爸》,才明白高級父愛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而來,講述的是一位曾經的摔跤冠軍,培養自己的幾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的勵志故事。7在電影中,男主角馬哈維亞是印度曾經的摔跤冠軍,因為一些原因放棄了摔跤,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過著平常人的生活,這輩子他的願望就是希望他的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可以拿到摔跤的世界級冠軍
  • 《摔跤吧!爸爸》:父親對女兒的影響有多大?
    假如你得了金牌,你就會成為榜樣。——瑪哈維爾辛格 普蓋2017年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
  • 鮮讀丨《摔跤吧爸爸》:父親是孩子命運的締造者
    最近上映的印度神作《摔跤吧,爸爸》,值得所有人一看。它燃情,催淚,勵志,這些都是表面,更深層次的在於,它向我們揭示了一種追求人生的姿態,以及,偉大的父愛。當我坐在電影院,看著熒幕光影交錯,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神啊,請賜我一個這樣的父親!父親,是孩子命運的締造者。我們來細數一下這位父親的過人之處。
  • 電影分析《摔跤吧!爸爸》
    為了完成 爸爸的夢想,她們經歷了種種殘酷的訓練,慢慢在這個過程中理解了父親、找到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並站上了最高的領獎臺……影片所傳達的,不僅僅是一個女性摔跤手的故事。通過吉塔和巴比塔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生可以看到,在印度現階段的社會環境下,女性能夠擁有自由選擇職業與人生的權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像片中的父親對女兒說的,「你的勝利不是你一個人的,而是代表千千萬萬有夢想的印度女性」。
  • 影片通過諸多細節表達了父親對女兒的愛——《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之前我看的一種感覺就是感動,而這次看《摔跤吧!爸爸》我更能看到它的內涵。阿米爾·汗是我非常喜歡的印度演員。我真的覺得他演誰就是誰。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扮演一個學生,讓我覺得他才是真正的人。在摔跤吧裡,他是歷史上的父親。
  • 一部神作電影《摔跤吧,爸爸》哭著看完.....
    當女兒第一次去參加了鎮上的摔跤比賽,選擇最強壯的同齡男孩卻不幸落敗的時候,父親說:「你已經做的很好了。」那天晚上,她意識到可以通過摔跤獲得尊重和改變命運的機會,徹夜未眠的她起身問父親,她什麼時候可以再參加比賽,父親露出了笑容。
  • 《摔跤吧!爸爸!》:愛你最好的方式,是給你力量
    ——《摔跤吧!爸爸》這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印度電影,小編在網絡上看完後,發自內心的覺得,我欠它一張電影票。在你們心中父愛是什麼樣子?人們常說,父愛如山,父愛是嚴肅、剛強的,更是溫暖的。影片中小編看到的父愛,同樣如此。 《摔跤吧!
  • 偉大的父親《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擁有摔跤冠軍夢的父親,訓練女兒最後為印度拿世界冠軍的故事。從影片剛開始,覺得爸爸叫吉塔和巴比塔練摔跤,是一種自私的表現,沒有問過女兒是否願意,就自己做主讓她們完成自己的夢想。直到她們去參加印度的一個婚禮,一場盛大的婚禮上,新娘悶悶不樂,新郎也不尊重新娘,與旁人的歡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貧苦人家,女孩生下來就被當作家庭的負擔,而在印度,女孩子出嫁是要嫁妝的,年紀越大,嫁妝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