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進入本期多看電臺
「 RUN! FORREST! RUN! 」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種能量,找到這股天生動力就會「跑」的更好。
—劉翔
1962年,在那個飛機剛剛進入民用航空領域的時代,時年24歲的美國青年菲爾奈特大學畢業後,選擇乘著飛機來一次環球旅行。
可以想像,在那個戰後的年代,環球旅行並不像現在這麼容易。但是他的父親還是給予了他最大的幫助。
於是他約上好友,一起從俄勒岡州開始了自己的「商業」冒險。
為什麼說是商業冒險?
因為他本次旅行的最大目的,就是驗證自己論文中的觀點:
「如果日本相機能夠動搖一度被德國主導的相機市場,那日本跑鞋也可以。」
帶著這個「瘋狂的想法」,他隻身來到日本,將當時頗有名氣的鬼冢虎進口到美國。
當日方代表問起奈特「你所在的公司是什麼時」,奈特現場創造了一個——藍帶(Blue Ribbon Sports)。
而這也就成了日後耐克(nike)公司的起點。
藍帶體育(Blue Ribbon Sports)門店
「獨角獸」耐克
回國後,奈特和他的長跑教練鮑爾曼成立了藍帶體育公司,正式開啟了鬼冢虎運動鞋的代理銷售工作。
每天,他都在周而復始的重複進行「貸款—下訂單—銷售—償還貸款—申請更多貸款—下更多訂單」這一沒有盡頭的過程。
奈特在回憶錄中說:
「我一生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負債中度過的。年輕創業的時候,我十分熟悉那種感覺——每晚睡覺後,每天醒來後,都會欠別人更多的錢,根本無力償還。」
身在一個美國競品已經佔領絕大部分市場的行業裡,奈特深知,創新才是原動力。
從拿到鬼冢虎的第一雙鞋,藍帶公司就開始不停的創新,把適合亞洲人腳型的日本鬼冢虎鞋,改造成適合美國人穿的新鞋子。
在藍帶創業初期,鮑爾曼除了是股東,也兼任了研發總監的角色。
他不喜歡當時用厚重皮革和金屬做成的跑步釘鞋。於是開始潛心研究如何減輕跑鞋的重量,幫助跑者縮短他們的比賽用時,而他的這種探索,也最終重新定義了運動鞋。
在1964年5月寫給鬼冢公司的信中,鮑爾曼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我希望你們與奈特先生的合作安排,可以讓我自由地將我的想法變成我一直研究的田徑跑鞋。」
鬼冢公司在1967年年初將鮑爾曼設計的Tiger Cortez引入市場,這雙鞋的定位為:世界上最好穿的長跑運動鞋。
Tiger Cortez運動鞋
這款鞋憑藉鮑爾曼和他1967年推出的《慢跑》一書而大受歡迎。
時間來到1994年,電影《阿甘正傳》上映,阿甘穿著這雙鞋跑遍全美,而在當時這雙鞋也的確紅遍了全世界。
電影《阿甘正傳》劇照
當然,之後這已經是耐克時代的事情了。
1971年,藍帶與日方決裂,鬼冢家想要收購當時的藍帶體育公司,並佔股51%
奈特果斷放棄鬼家,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以一個像是「嗖的一聲在空氣中留下痕跡」的大勾形狀作為Logo。
這個形像對勾,又像天使翅膀的符號,如今成為了美國潮流文化的象徵。
時為波特蘭大學在校生的Carolyn Davidson
為耐克設計了這個商標,
而在這之後她獲得了價值64萬美元的公司股票。
時至今日,講述一個成功的故事總是輕鬆容易,又令人無比振奮。但個中甘苦與痛苦迷茫,卻也總是鮮為人知的。
如何在繁瑣重複的工作中保持創新的原動力?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讓自己的產品迅速脫穎而出佔據市場份額?創業路上,重重阻礙又需要做出何等努力才能一一翻越逐個擊破?
有關更多以Nike創始人菲爾·奈特為首的這群「Shoe Dog」的艱苦奮鬥,且看本期推薦《鞋狗》!
本期推薦
《鞋狗》
作者:【美】菲爾·奈特
譯者:毛大慶
湛盧 · 北京聯合出版社
2016年9月
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傾心力作
《紐約時報》暢銷書,29國讀者搶讀
比爾·蓋茨2016年特別推薦的5本書之一
成功創業和管理的標杆!
在本書中,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親自講述了耐克「從0到1」的過程。
作為一位美國俄勒岡州的普通人,他出於對跑步的熱愛決定進入跑鞋銷售領域,從50美元起步,帶領一支個性古怪的「雜牌軍」,遊走於隨時破產的邊緣; 但最終締他造了一個強大的體育商業帝國,讓耐克標誌成為少數幾個可以被全世界人毫不費力認出的商標之一。
創業過程中,合作夥伴的背叛、開戶銀行的翻臉、競爭對手的構陷、國家權力的緊逼、狡猾的融資技巧、粗獷放縱的企業文化、近乎不要命的擴張策略……
菲爾·奈特用樸實、幽默的語言,真實袒露了一群「鞋狗」創業路上的摯愛、執著與瘋狂。
「 為了堅持熱愛,你做出過什麼努力? 」
多看君將在精選留言中抽一條贈1000書幣哦!
狗十三VS怦然心動
百事VS可口:你選哪個?
陸遊:冬天抱著咪咪我才不出門
《新西遊記》:笑到頭掉,不看遺憾
點擊閱讀原文 帶走《玩兒》
喜歡的話 就點點「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