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用網易雲音樂聽歌,給啥聽啥,很長一段時間沒法聽滾石,就聽了很久的民謠和古風,都說雲村跟B站有一腿,我也這麼覺得。你隨便搜一個《極樂淨土》《九九八十一》能有上百首各種不同版本。
自從滾石的版權回歸以後,我收到的「每日推薦」半數以上都是老歌。
老到什麼程度呢,我聽的時候特害怕,因為這些歌流行的時代,我學生的父母們都還沒認識呢。聽這些歌跟自己的學生很難製造共同話題。對一名老師來說,不能很好的同自己的學生交流,基本就等於被時代拋棄了。
民謠有時候有些無病呻吟,古風多半故作姿態。老歌聽起來,真實得多。
不過今天我想說的這首歌,是3年前的一首歌,這歌絕對不老。因為TFboy的「左右手慢動作」都比它出的早一些。
——周華健《已讀不回》
微信裡面一直沒有加入這個「已讀」功能,產品經理張小龍說,給人一個「撒謊」的機會,這是人性。但是他還是加入了一個「對方正在輸入……」
公司內部溝通都用釘釘,對我這種只需要跟身邊同事溝通一下的基層工作者來說,用釘釘的效率還不如抬頭說一句來得痛快。結果還真被自己的領導吐槽說我從來不看釘釘的工作消息,慌忙拿起手機,發現消息提醒裡面看到了,釘釘卻不顯示已讀,還得再點進去眼睜睜看著那個未讀變已讀才行。看著滿屏自己手機號碼的水印,唉……,就不截圖了。
說起釘釘,大家應該都是被公司「逼」著用的吧?有的公司把打卡數據做排行,有些領導也會看那個排行,誰到的晚走的早,馬上就會被約談。敝司這塊還好,「公司人員太多不予顯示」。
又想起一個釘釘的段子,那天領導面對面給我釘釘上發了一個東西,手機提醒的聲音很奇特。領導說,原來你釘釘的提醒聲音是這樣的啊。
我說,不是,您是我的特別關注,所以提醒聲音不一樣,應該是釘釘自動把直接領導設置成特別關注。
嗯,我就是這麼的耿(sha)直(bi)……
不說釘釘了,說回已讀未讀,每個人都有社交的需求,就算是社交恐懼症也有。
其實社交恐懼症不是拒絕或者害怕聊天,只是害怕得不到回應。現在有微信,我是能不打電話就不打電話。為什麼呢?現代人太忙了,誰能保證接下來的兩三分鐘什麼事情都不管,就對著你全神貫注啊。電話界面一打開,微信界面不方便切回去呢。手拿著電話,怎麼敲鍵盤迴復別的信息呢。所以,我都是把要說的話編輯好,一股腦的都發過去。最後加一句,不太著急,您方便的時候回復我就行。
對,我也有這種社交恐懼症,真要是微信加了這個已讀功能的話,我可能會非常頻繁的查看我發出的消息是不是已經被讀,更會小心翼翼的點開一個個的頭像,生怕哪條消息變成了已讀我就得立刻馬上回復。感謝微信沒有這個功能,或者說,感謝鵝廠沒有把這個功能設置成會員特權。
還是得說回這個「撒謊」的功能,我們不妨假裝這麼一個場景。
女神的「已讀不回」,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一種明確的拒絕?
如果沒有「已讀回執」,那麼是不是永遠可以和女神保持著一種可能發生點故事的曖昧可能,但是這種虛無縹緲的概率,對「備胎」來說真的好嗎?
其實,如果兩個人真正存在可能的話,女神又怎會不回信息,不知道這個年代還留不留行故意不插電源說自己電腦壞了的小伎倆。女神有心找備胎,又有多少人是只為了當備胎呢。
看破不說破,這就是意境啊。
我說今晚月光這麼美,你說是吧?
——[對方未讀]
怎麼又扯到追女神上了?其實我只是想說,當年李宗盛的那些歌,都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感悟,不管是城市的角落,還是汙水橫流的鬧市。
這《已讀不回》呢,也是都市人職場人在社交APP裡面的心酸無奈。
昨晚9點半,在陪娃,手機有人發語音邀請,沒理……
躺下後,馬上都12點了,手機屏幕亮起,收到郵件……
每天工作群都有公司的廣告要求轉發朋友圈……
我太需要一首這樣的歌幫我吐槽一下這個身(te)不(bie)由(cao)己(dan)的世界了。。。。。。
看完了是吧,什麼,你竟然不點讚?
[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