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講話全文說的是,根據孩子的理解力去編故事、設計形象,創作孩子能理解的低幼化作品。前兩年佩奇那麼火,正是因為潤物細無聲地教導孩子們知識和道理。但她代表官方的發言,有意無意地讓人聯想起曾經對動漫發展管理的各種歷史。
01
執行的是人,人怎麼說了算,即使是審查者自己也摸不清楚。於是很多人問,為什麼「喜羊羊」中很多暴力場面,比如那平底鍋砸人,比如孩子模仿灰太狼烤羊將小夥伴燒傷。大家罵「喜羊羊」,也是在罵審查制度,罵審查,罵的是它波動太大,沒有統一標準。說一位家長因為動畫片《菲夢少女2》裡有把頭髮染得五顏六色、穿得花裡胡哨這樣的片段,向湖南廣電進行了舉報。
所謂的理由呢,是這種裝扮在兒童「價值觀導向」上是有問題的。
然後熟悉的流程來了,湖南廣電對此高度重視,研究了一下發現確實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第一時間就進行了停播和整改。
在答覆的最後,還不得不客客氣氣地說一句:
「感謝您對金鷹卡通頻道的監督建議,同時感謝您對湖南廣電媒體的關心關注!」
不知道大家什麼感受,反正我覺得整個事情從頭到尾,都讓人有點不舒服。
首先,家長用一個「價值觀導向問題」進行舉報就很迷惑,因為這是一個標準非常模糊,非常主觀的說法。
很多人也都是看著金鷹卡通的動畫片長大的,男孩子愛看奧特曼、光能使者、數碼寶貝,女孩子愛看美少女戰士、百變小櫻、光之美少女,等等。
但大家的價值觀也很正常,沒有扭曲變形啊。
更何況,你去看一下這部動畫片的劇情,其實是很勵志的。
這部劇講的是少女喬可星進入世界一流的偶像學校——菲夢學院,與隊友宋詩語、楊松兒結成組合美樂蒂,經過一系列艱難險阻之後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
也許有人會說,你看,就是這種偶像題材的動畫片就是會對孩子價值觀造成不良影響,會讓孩子不思進取,不勞而獲,整天就知道做明星夢。
我卻覺得恰恰相反,這些少女們是在經歷艱苦的體能測試、遭受廣告拍攝的意外、經過激烈競爭之後,才一點一點被磨成偶像的,每一集都是血和淚。
與其說這是在造明星夢,不如說這是在叫醒明星夢,這條路沒那麼好走。
所以在百度百科上,動畫片的核心主旨是:
全劇以菲夢學院為主要舞臺,塑造了一個個為了夢想努力拼搏的鮮活少女形象,並通過她們的奮鬥經歷向觀眾傳達了迎難而上、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正能量。
怎麼這麼一個積極向上的勇敢追夢故事,到了這位家長眼裡,就成了價值觀導向問題了?
非要按照這個家長的邏輯來說,很多動畫片都應該被舉報、停播、整頓。
葫蘆娃,袒胸露乳,衣不蔽體,下架。
名偵探柯南,殺人手法過於恐怖,不利於身心成長,下架。
四驅兄弟,不務正業,只知道賽車花銷巨大,下架。
大力水手,吃菠菜就大力,事實不符,下架。
不僅如此,四大名著西遊記成仙成魔,紅樓夢情情愛愛,水滸傳打打殺殺,三國演義陰險狡詐,也該停播。
那些電影電視劇的鏡頭裡,時不時有個抽菸喝酒的鏡頭,都是不良嗜好,應該停播。
明星偶像頭髮顏色鮮豔,奇裝異服,出現在公眾視野也應該整頓反思。
這當然是一件很荒唐的事。
04
但這個事到舉報這步還沒完,比舉報更難以接受的是,舉報可以成功。
其實我第一眼看湖南廣電給出的回覆時,我以為終於硬氣了一次。
湖南廣電的回覆開門見山,拒絕了這位家長扣帽子的行為,直接說內容導向沒有問題。
緊接著從現實問題入手,說明染髮只是幫助分辨角色,並非提倡,還在括號裡標出了經典動畫《我為歌狂》作為例子說明。
注意,這個舉例看似平淡無奇,但實際上還是有點內容的。
因為《我為歌狂》這部青春題材動畫片,在2001年風靡全國之後,像《菲夢少女2》一樣,受到了很多家長投訴。
理由不外乎就是不務正業,染髮著裝、早戀傾向等問題,但當時總導演胡依紅死死頂住了上面「建議禁播」的壓力,愣是把這部劇完整播完了。
後來接受採訪時,總導演對於當年的堅持很自豪,因為很多年輕人就是因為這部劇開始在學校裡組建樂隊,揮灑青春。
所以我真的以為,這次的《菲夢少女2》會像《我為歌狂》一樣,不要低聲下氣委曲求全。
但聲明裡話鋒一轉,說動畫片忽略了對未成年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並第一時間停播整改。
你仿佛能看到一個受到酷刑對待,滿身傷痕嘴角帶血,眼瞪得和銅鈴一樣的人,不屈不撓,但最終還是一點點低下了那顆頭顱。
認錯、道歉、感謝監督。
其實看看這幾年的新聞,因為舉報而下架整改的國產動畫片不在少數。
《神廚小福貴》 這部動漫講述的是清朝末年,小福貴的爺爺被下毒害死,而小福貴成為了御用廚師,和敵人鬥智鬥勇,就是因為結局過於灰暗而下架。
《虹貓藍兔七俠傳》七俠對戰魔教,鬥智鬥勇,因為血腥暴力,還有暗示的早戀元素被下架整改。
《熊出沒》因為裡面有「臭狗熊」等粗話,以及暴力元素,被下架整改。
《喜羊羊與灰太狼》因為暴力元素,教唆早戀元素也被舉報,下架整改。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因為這樣各種看不懂的處理方式,所以很多人對開頭馬黎說的「動畫應更符合童趣而不是成人化」很有戒心。他們怕,又來什麼操作,把本就脆弱的動漫產業弄得更加風雨飄零。扭曲生長說的是,在嚴格管理下,在禁播日本動畫下,國產動畫的競爭力沒有絲毫提高。因為不能早戀,不能死,不能妖魔鬼怪,誕生不了我們自己的《千與千尋》。妥協的結果並無起色,迎來了刷屏的「幸好我的童年不是喜羊羊」口號。於是經常有人問:當年還有《小蝌蚪找媽媽》《葫蘆娃》《大鬧天宮》等精品動畫,為何到了現在卻成這樣子了?為什麼你們這麼在意一個動畫人物的頭髮呢?全是黑色不好嗎?還有人願意站出來,這樣回答:
就像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有人在知乎上提問「為什麼有人這麼在意遊戲中血液的顏色?」
最高贊回答來自觸樂的祝佳音:
「因為血是紅色的。「
當然,把行業發展緩慢的責任全推給制度不行,推給「喜羊羊」爛也不合適。在知乎,你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發問:兒子都19歲讀大一了,為什麼還喜歡看動畫片?還有法制節目曾以「《名偵探柯南》教導孩子如何犯罪」為由,大肆抨擊這部動漫作品。公眾對動畫的心態不正常,覺得動畫片是給智商沒發育完全的孩子看的。但很少人知道,國外的比如日本動漫是適合6-40歲的人群看的。分級可以讓尚缺乏辨別是非的小孩子不學壞;分級可以讓成人向的動漫更有利於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然而這樣的提議,小則兩三年,大則十多年過去了,依然沒動靜。不止如此,就像很多人呼籲的,應該加大引進國外優秀動漫的力度。我們的電影已經證明了「國產保護月」,保護的只是電影的數量,保護不了電影的質量;反觀韓國電影,在與美國大片的日常廝殺中走出了一條血路。香港漫畫也在日本漫畫的壓力下,出了《封神紀》等很多優秀的作品。「國產保護」讓溫室裡的花朵太多嬌嫩,無法抵禦外界的風險。佳作往往全是靠創作者嘔心瀝血製作,談不上可以推廣的工業化生產。動漫內容可以很熱血,但是產業鏈必須冷靜、客觀和紮實。只是暫時不知道長得什麼樣,得勇敢尋找而不是溫室溺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