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開始,香港的影視、歌曲開始風靡內地,但進入2000年以後,這種影響力開始消退,近十年以來更是每況愈下,到了現在香港的娛樂圈似乎已經淡出內地人的視野,變得無足輕重了。
昔日輝煌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剛讀小學那會,每天晚上七八點,廣東電視臺播放的一部香港電視連續劇《霍元甲》掀起了收視狂潮,村裡只有一兩臺14寸黑白電視機,全村群眾吃完晚飯後,早早就圍著小小的電視機,焦灼地等待電視劇開播。該劇每晚只播一集,每當「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的主題曲響起,村民們已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看得更是如痴如醉。
打那開始後,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播放的港劇好似磁鐵般吸引村民看完一部又追下一部。那時候,村民的娛樂生活比較單調,看電視成了村民唯一的夜生活。電視劇的劇情也成了村民茶餘飯後主要談資,《陳真》《大地恩情》《霍東閣》《上海灘》《再向虎山行》《射鵰英雄傳》《獵鷹》《生命之旅》《新紮師兄》……部部原汁原味的經典劇集為廣東觀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相對於電視劇,香港電影對內地人的影響要吃一些,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香港的武打片、恐怖片、喜劇片層出不窮,精彩紛呈,周潤發、張國榮的《英雄本色》、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和方世玉系列,周星馳的無釐頭電影橫掃華人世界和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多元化的電影也讓國內觀眾大飽眼福。當然,真正去電影院看的不多,都是去錄像室、鐳射影廳,或者租錄像帶、VCD回家看的。
而在歌壇方面,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羅文、梅豔芳、徐小鳳、張學友、黎明、劉德華、郭富城、別安等天皇巨星不勝枚舉,每推出一首新歌,立刻傳遍大街小巷,大家爭相學唱。我記得自己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還特意買了一本精美的筆記本專門用來抄自己喜歡的歌曲。每每課餘時間,總喜歡吭上幾句,為自己緊張的學業增添了無窮樂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無疑是香港娛樂圈的黃金時代,創造出了一個個奇蹟。那時的人們誰沒看過TVB電視劇?誰不懂唱一兩句粵語歌曲?
日漸衰落
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香港娛樂圈也逃脫不了盛極而衰的命運,進入2000年後,逐漸開始走下坡路。除了《無間道》外,令人叫好的電影似乎並不多,能紅遍大江南北的經典歌曲少之又少。明星也屈指可數。
直至今天,香港娛樂圈真的啞火了,再難看到一部很有影響力的電影了,現在的粵語歌曲連聽也沒聽過,新生代的香港明星後繼無人,暗淡無光,混得好一點的明星幾乎沒有。
香港娛樂圈的輝煌已徹底成為了過去式,在江湖上只留下一個個傳說。
探究原因
一、電影業投資萎縮。全球金融危機後,波及到香港電影行業,投資方已經沒有以前的豪氣了,能大手筆投拍各種題材的電影。缺少資金的支撐,電影市場逐漸萎縮,舉步維艱。
二、人才流失。大陸的片酬高,吸引越來越多的香港明星把發展重心移到了大陸,造成了香港娛樂人才的空心化,而在一片凋零的環境中,更是加劇了人才斷層。離開了人才,這個行業談何發展。
三、大陸娛樂業興起。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陸的影視行業也得到蓬勃發展,在資本的推動下,拍攝的電影不斷增多,電視節目五花八門。而反觀香港的電影、電視故步自封,對大陸觀眾越來越沒有吸引力了。特別是現階段香港社會動蕩,人心思變,對香港娛樂圈更是致命一擊。
作為一名廣東人,我是看香港影視、聽粵語歌曲長大的,香港娛樂作品對我的影響已經深入到骨髓裡。我一萬個希望香港娛樂圈能重現昔日輝煌,但這一切似乎變得越來越遙遠了。
你對於香港娛樂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轉發。
本文為原創作品,請關注長樂坊,帶你了解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