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閆燁
來源丨流量公園(LLpark001)
當「雙北」何炅和撒貝寧再一次在螢屏合體,《明星大偵探》終於殺到了第六季。
憑藉著各路明星一次次的角色演繹以及劇情錯綜複雜的劇本,明偵播出六季收穫了豆瓣均分9.0的高口碑,截止到發稿前,第六季的播放量已累計超過10.50億次。
聲量之大,不僅讓製作方芒果TV收穫了數量龐大、規模穩定的會員增量和廣告贊助,還盤活了整個「劇本殺」市場。
2016年,彼時的劇本殺行業還是個尚未成戰局的新鮮市場;到了2020年,劇本殺市場規模就已經突破了100億,這其中,線下門店數量超過了30000家,線上劇本殺App多點開花:2月,「我是謎」App宣布通過加盟直管的方式進軍線下,截止到9月,全國已有19家線下門店;11月,《明星大偵探》第六季的贊助商之一「百變大偵探」App宣布收割3000萬元戰略投資……
回頭看,幾代人在遊戲裡推理演算、爾虞我詐,一個「殺」字貫穿了他們的娛樂風潮和青春歲月。
五年前,那時的社交遊戲霸主還是狼人殺,它不僅帶飛了一批主播,還成了挽救直播平臺的關鍵武器;
十年前,桌遊屬於「魏蜀吳」,玩家用幾張「殺閃桃」卡牌在「主公」和「反賊」等多方陣營裡之間輾轉盤旋;
而十年後的今天,三國殺早已被人淡忘,狼人殺已逐漸退居二線,劇本殺的玩家們卻已經學會一邊扮演欺騙眾人的殺手,一邊在遊戲裡談情說愛了。
狼人殺:老驥仍在伏櫪?
四年前,為了追求愛情,小唯花了整整三周學習狼人殺的種種規則。
這個初出茅廬的大二學生,為了有機會和在狼人殺app裡認識的男孩在網上連麥遊戲,逼迫自己弄懂了白狼王、混民、狼美人、老流氓等進階角色的勝利條件,學會了「警徽流」、「抿人」和「金水銀水」的要義。
在一場12人局狼人殺的遊戲中,一共大約831600種身份可能,但和男孩組隊時她總會認真聽取他的發言,希望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倆人同陣營,再聯手殺遍狼村,如果能被哪位好心的丘比特連成「戀人」就再好不過了。
兩個月後,小唯向男孩成功告白,並在三個月後北京一家線下狼人殺館裡初見。
當時的狼人殺的確是年輕人的相親圈,火得讓紅娘眼紅。
隨著直播行業的爆火,充滿戲劇性和商業性的狼人殺被直播平臺相中,並製作成直播綜藝和賽事。
2015年,戰旗TV的《Lying man》打響了狼人殺綜藝第一槍,這檔節目讓JY成就了「國服第一狼王」,「聯盟騷豬」PDD演繹了戲精一面。隨後,熊貓TV、鬥魚TV等平臺也相繼推出了狼人殺綜藝。特別是熊貓TV的《Panda kill》在其最後一期直播時,甚至有將近300萬人同時觀看。
正如《明星大偵探》之於劇本殺,狼人殺的普及關鍵點還是米未製作的綜藝《飯局的誘惑》。
這之後,當曾經用《三國殺》撐起卡牌遊戲半邊天的邊鋒以1.56億轉讓股權的2017年,狼人殺卻得到了新生。「飯局狼人殺」、「狼人殺」、「天天狼人殺」等狼人殺App群雄混戰,而像「歡樂狼人殺」則憑藉謝娜的代言人效應,加上在《快樂大本營》上頻頻露出,一個月日活便突破百萬……
綜藝搶先,App頻出,創投跟上。
時至今日再回首,雖然資本的熱錢大多已經退出這個賽道,但它確實給入局者帶來了不小的利益。
2017年,被業內形容為「獨角獸捕手」的知名投資人朱嘯虎把下一槍瞄準了假面科技的狼人殺App,他對狼人殺充滿了信心,也在公開分享時提到,狼人殺App當年的利潤可達3億。
而「狼人殺」App另一位投資者青松基金從面見創始人徐偉凡,到決定投資百萬,僅花了12小時。他們在知乎上給出了理由:「狼人殺的數據宛若當年的映客。」
三年後,青松基金完全退出,仍從這筆投資中獲得了超過10倍的回報。
即便是現在,狼人殺已經是「老驥伏櫪」,資本卻仍相信它「志在千裡」。
去年11月,新浪投資數億元完成對假面科技的戰略投資並成為控股股東。
對於狼人殺來說,成也社交,敗也社交。
自狼人殺上線各大應用平臺開始,就分屬「社交」。這種直播+社交+遊戲+連麥的玩法省去了玩家組隊的時間成本、「法官」判定規則的理解成本,又擴大了玩家社交的覆蓋面。
但當市場上充斥了大量的同質化App之後,玩家對遊戲的新鮮度終將會淡化,流失玩家後平臺對陌生玩家之間的行為規範約束又不到位。
這場惡性循環恐怕不是金元投資可以改變的了。
劇本殺:當打之年?
在狼人殺被各方瘋狂追逐後,僅僅一年,風口就轉向了劇本殺。
在狼人殺的桌上,戾氣有時佔據了主動,強烈的競技性經常會讓新手玩家被隊友痛罵,相比之下,劇本殺中每個玩家角色不同、「殺機」各異,他們需要合力發現線索、破解謎題、抓到真兇,弱化了對抗性的同時,又再次提升了社交屬性。
畢竟,遊戲嘛,還是圖個樂。
於是,一批創業者開始把重心轉向劇本殺的賽道。
曾開發出「天天狼人殺」的團隊在看到劇本殺的發展趨勢之後,短短18天就開發了「劇本殺」app,並於2018年8月上架。其創始人趙林認為,劇本殺「社交+邏輯推理」的雙重屬性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另一位創業者「我是謎」App則成為了行業形成初期的試錯者。
產品剛剛上架2個月,「我是謎」App便接盤贊助了已經穩定播出三季的《明星大偵探》,一時間新玩家大量湧入,而懲罰機制卻沒有跟上,突增的用戶流量又帶來了巨額的伺服器成本。創始人林世豪總結,團隊運營能力不成熟。
儘管上線不到一年時間,「我是謎」App就獲得了三輪融資,DAU數量接近10萬,但它的口碑不斷下降、玩家相繼投奔其他競品app卻是事實。直到去年疫情期間,「我是謎」才終於再次迎來用戶增量導致的伺服器「崩潰」。
那時,網際網路的日活躍用戶規模、日均用戶時長均創下歷史新高,「劇本殺」百度指數較上一年同期都有了明顯的增長,以至於到了一年之後,不少劇本殺類App仍在ios社交類榜單上排名前50。
後疫情時代,劇本殺邁向了新的階段,入局者們為了生存,學會了轉變盈利思路。
除了在平臺內部增加遊戲道具、付費劇本頻道之外,像「我是謎」在創立三年後進軍線下,首頁還聚合了狼人殺、誰是臥底、你畫我猜等多種社交遊戲;「劇本君」增設了「劇本殺版大眾點評」的功能,讓玩家通過平臺約線下面殺;引路人《明星大偵探》也推出了線下的實體旗艦店……
每一位入局者都想趁著賽道還火的時候抓緊進行戰略升級,畢竟,三國殺的垮臺還歷歷在目。
但劇本殺的遊戲模式和盈利模式,真的能一邊留住玩家,一邊持續吸引資本嗎?
雖然不像狼人殺一樣有很高的門檻,但劇本殺也存在短板。「殺」的內核始終只能吸引部分推理愛好者,受眾範圍的局限性依然存在。而劇本殺最關鍵的核心——劇本,卻不到10元就能買到1000個劇本。同質化、抄襲率高、用戶素質參差的問題客觀存在,長此以往,很難說劇本殺的行業能再發展到哪一步。
不可否認,在劇本殺衝入賽道的短短兩年,儘管不少頭部公司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不少隨波而來的入局者從最初的一腔得意,到現在回歸一灘死水。
在冠名了《明星大偵探》第四季之後,「我是謎」退出了贊助商行列,它的對手「百變大偵探」在第六季接替成了新的贊助商。
對此,林世豪在知乎發表評論:「百變大偵探現在相當於被阿里巴巴收購的優酷,財大氣粗,不過創始團隊也失去了控制權。」
但有「榮幸」失去控制權的入局者,是滿盤皆輸還是突出重圍,誰都不好斷定。
畢竟在網際網路的商業邏輯裡,沒有十足的必然,也沒有十足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