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不用交「過夜會」的喲!
鹿峰
上世紀60、70年代是香港功夫電影的盛世,「東方好萊塢」的輝煌,離不開一眾實力導演和演員們的辛勤付出。
張徹是享譽世界的功夫片導演,一生擅長拍攝「鐵血猛片」,被圈中人譽稱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而他所帶出來的六代弟子數十人,無論功夫還是演技,個個能力不俗。其得意門生最具代表的當屬王羽、傅聲、陳觀泰、狄龍、姜大衛等。
張徹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兒都有」,在他的眾多弟子中,有恃才放曠桀驁不馴的,亦有處事低調安分守己的,咱們今天要聊的這位,他便是張徹的得意門生之一——鹿峰,鏡頭下的他一手功夫打得行雲流水,飾演反派狠辣霸氣,但在生活中,他卻是個非常低調之人,說到他的名字,知者寥寥,但提及其執導和參演的影視作品,卻都耳熟能詳……
上世紀50年代,戰亂剛過,硝煙依舊不斷。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此間不斷湧出許許多多武林高手和愛國志士。
1956年,鹿峰(原名儲啟學)出生於寶島臺灣一戶貧困戶家庭,小時候的他就非常崇拜英雄人物,8歲起便開始練武,所學博眾家之長,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俠之大者。
60年代是香港邵氏功夫電影的盛世時期,以張徹、胡金銓為首的知名導演掀起了「功夫熱潮」。寶島臺灣自然也受到了這股浪潮的襲擊,各大影視公司紛紛崛起,欲和香港兩分華語影視之天下。
因為家境窘困,鹿峰並沒有念過幾年書,16、7歲時便開始在社會上闖蕩,此間做過很多工作,看透人情冷暖,飽嘗人世艱辛。
年輕時的鹿峰
70年代初,功夫電影勢頭無兩。為了拓展邵氏電影產業鏈,張徹雄心壯志地到臺灣自組「長弓」電影公司,隸屬邵氏旗下,但題材和班底由張徹說了算。
提及「長弓」,老動作迷肯定不會陌生。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個名字乃是金庸老爺子所起,意為『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的氣勢。由此可見,當時的長弓影業,邵氏可是抱了十足的信心。
「千裡馬」是萬裡無一的良駒,但如果遇不到它的「伯樂」,便不能發揮其真正的潛力和價值。張徹,便是鹿峰的伯樂。
趕上影視業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期,從小習武的鹿峰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這種機會,抱著十足的決心到張徹的劇組後,憑著健朗的外形條件和深厚的武術功底順利通過面試。
網圖 橫店龍套
誠如成龍大哥演唱的歌曲《真心英雄》中的一句經典歌詞:「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剛到劇組,毫無演藝經驗的鹿峰只能從最基本的龍套開始做起,因有著一身功夫,又多了一個更威武霸氣的代稱——武行!
了解「橫漂」的朋友相信都知道,「武行」,其實說白了就是當替身,璀璨星光是主角或配角的,而替身們在經過化妝之後,觀眾根本不出來,更別提指名道姓。
就當時鹿峰的情況而言,雖說算是入了行,卻因沒強大的後臺背景為支撐,渾渾噩噩幾年之後,一直沒得到更好的機會。
張徹和他其的得意門生
張徹旗下弟子眾多,其中便有到劇組較早的王羽、陳觀泰、戚冠軍(詳見彬哥往期作品《「打星」戚冠軍,離開張徹後單飛,終成人生贏家》)、江生等,選角時都還得考慮再三,更何況鹿峰還是個寂寂無聞的新人,自然而然便被暫時冷落。
1976年,跑了幾年龍套的鹿峰已經20歲,風華正茂。憑著兢兢業業的幹事精神和武術閃光點,終於引起了張徹的高度注意。
影照
而此時的長弓影業,因諸多原因已經經營不下去,無奈之下,張徹只好帶著郭追、江生等幾個臺灣本土弟子,於次年回到了香港,而鹿峰,也榮幸地被恩師帶回。
同年,張徹正在籌拍一部名為《八道樓子》的抗日動作片,便決定讓鹿峰在片中飾演毫不起眼的「 王潤波」一角,儘管戲份不多,卻也算是讓他真正出鏡了一次。
電影海報
看過該片的朋友相信都記憶猶新,陳觀泰、姜大衛、傅聲自然是絕對主角,而劉家輝和梁家仁,都只是在片中飾演日本人,至於蟄伏多年的戚冠軍,張徹也真正開始啟用。
面對來之不易的機會,鹿峰非常珍惜,雖然和師兄們的演技比起來稍顯稚嫩,卻也算是可圈可點。
在同年上映的《少林寺》一片中,鹿峰再次獲得了出演的機會,片中飾演「固山貝子」一角,戲份較之上一部有了明顯提升。
電影海報
一步步走來,鹿峰不斷用努力和實力證明著自己,但他和狄龍、傅聲等英俊小生相比,兇光外露、略顯猥瑣的外形是他最大缺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戲路,多部片子中只能飾演一些反派角色。
令張徹最為看好的,是鹿峰深厚的武術功底,他不但打得乾淨利落,動作也極具觀賞性,這正是以功夫片見長的張徹想要的效果。
1977年,試用一年過後,張徹已經對鹿峰刮目相看,便決定大力培養,讓他在武俠電影《射鵰英雄傳》中飾演「張阿生」一角,因劇情需要,片中的他大仇未報便被陳玄風殺掉,盡顯悲情色彩。
電影海報
同年,鹿峰又在《海軍突擊隊》中飾演「徐祥麟」一角,說得悲慘一些,雖然和傅聲等為同門師兄弟,可當演員表打出來之後,卻不沒有他的名字。
其實想想便能釋然,狄龍和姜大衛是張徹力捧出來的,傅聲更是其最心愛的「乾兒子」(詳見彬哥往期作品《「打星傅聲,張徹最得意的門生,星光卻只閃耀了短短幾年」》),再有梁家仁、戚冠軍等實力不俗的師哥橫在前面,小師弟鹿峰有此境遇,也就不足為怪了。
1978年,在《射鵰英雄傳續集》中,張徹再次為鹿峰安排了一個角色,片中飾演丐幫長老「魯有腳」,卻同樣是個悲情人物,最後死在霍都手上。此後又參拍了《海軍突擊隊》,依然在片中飾演配角,反響平平。
電影海報
真正讓大家記住鹿峰的,是功夫迷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五毒》。片中他飾演「百足千手」,和郭追、孫建、江生、羅莽並稱「五毒」。這是鹿峰第一次擔任主角,片中一招一式硬橋硬馬足見實力,打鬥拳拳到肉,絕對是是一部不可多得動作佳作。
電影海報
《五毒》上映後,票房獲得大賣,而鹿峰,也因此更加受到張徹的重用。此後,借著《五毒》的火勢,張徹沿用五毒原班人馬拍攝了武俠片《殘缺》,片中飾演大反派陳觀泰的手下「杜常」一角,「五毒聯盟」更是紅得發紫。
鹿峰,自此奠定了邵氏當家打星的地位。
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貌不驚人的鹿峰、江生和郭追等人,來到香港後更是沒有「地利」可言,彼時的香港影片主打語言是粵語,能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將這門饒舌的語言學會並說好,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鹿峰 影照
天生一副壞人相的鹿峰,雖然歷經兩部電影後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一躍成為邵氏當家打星,可他很有「自知之明」,更懂得「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的真理。於是乎,除了演好角色之外,他更注重於積累拍攝所需的相應知識。
除此之外,因有著一身硬功夫,鹿峰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偷偷跟著大師們積澱武指和導演的經驗做基礎,為今後的轉型埋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此之後,鹿峰參演了諸多功夫片,為大家奉獻了不少經典角色。但還是出於長相兇悍之故,是以大多時候都在擔演反派角色。
有如《南少林與北少林》 中的「 包山雄」、《雜技亡命隊》中的「傅全義」、《賣命小子》 中的「 袁鷹飛」、《廣東十虎與後五虎》中的「蘇黑虎」等。
影照
1979年,憑著在《城市英雄》中的精彩演出,鹿峰榮獲「第二十五屆亞洲影展動作片演技最突出男配角獎」,這也是他演藝生涯中的唯一一次獎項,而且還是「配角獎」,長相不出彩乃父母所賜,人生如斯,命運使然。
說到鹿峰留給大家的壞人形象,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上海灘十三太保》」。在這部片子中,他所飾演的「羅虎」武藝超群,卻打不過梁家仁飾演的「富豪」,最後慘死。正應了那句老話「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上海灘十三太保》影照
拍完《上海灘十三太保》之後,邵氏功夫電影其實早就輝煌不再。至於曾經和郭追等人重回臺灣開電影公司卻慘遭失敗(詳見彬哥往期作品《「金牌武指」郭追:兒子因公殉職,一生奉獻演藝事業》)。
不得不說,鹿峰審時度勢的眼光是非常獨到的,眼看轉型之日已到,他將眼光瞄向了勢頭正旺的電視劇。多年積澱下來的導演和武術指導經驗,此後均派上了大用場。
喜歡看劇的朋友,自然不會對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以及蘇有朋版《還珠格格》陌生,卻鮮有人知武術指導便是鹿峰。除此之外,電視劇《包青天》導演,同樣出自鹿峰之手。
除了擔任武術指導之外,鹿峰也不忘過過戲癮,在多部劇中出演一些戲份不多的角色。
有如趙雅芝主演的神話劇《新白娘子傳奇》中,他是那個蛤蟆精「王道靈」,和白素貞那段鬥智鬥法讓人印象深刻;
劇照
又如孟飛和潘迎紫主演的武俠劇《神州俠侶》中,他所飾演的「劉天賜」同樣是個偽君子,令人至今難忘;
劇照
再如陳志朋和吳奇隆主演的電視劇《小俠龍旋風》中,所扮演的「 軒轅不古」,同樣能勾起童年的回憶……
劇照
自從1990年進入內地影視行業從事導演工作以來。導演的電影和電視劇作品超過50部,近2000集。
結語:
粗算一下,鹿峰自1990年進軍內地影視行業,從事導演工作以來,所導演的電影和電視劇作品超過50部,產量高達2000餘集。無論各行各業,在沒落之後都想著轉型,但真正能夠成功的卻寥寥無幾,從龍套到演員再到武指,最後榮升金牌導演之列,鹿峰無疑做到了完美蛻變。
鹿峰現在和過去對比照
而今,鹿峰老前輩已經64歲了,厭倦了鮮花和掌聲的他,很少出現在鏡頭前,亦幾乎不再涉足演藝圈,繁華看盡歸於家庭,歸於平淡,豈非更是真實地演繹自己的人生,這部戲,希望能更幸福,集數更多,更精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