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黑導演(《大秦帝國》二三部,《玉觀音》、《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新劇《親愛的自己》昨天晚上在湖南衛視播出了2集,男女主演分別是朱一龍、劉詩詩,兩個人的設定是三十歲左右的職場青年,有了一定的閱歷和社會經驗,也算小有成就,雖然已經不是菜鳥玩家,但是,兩位職場青年依舊遭遇到了一些套路,讓許多社畜有諸多共鳴。
前2集的主要焦點在於:職場上能講私人感情麼?
當你的工作能力超越了你關係非常好的同事朋友兼直屬上司,你會選擇晉升還是承讓?
劉詩詩(扮演李思雨)是一家生產電動車電池公司的銷售,她的上級袁姐同時是她的職場導師,劉詩詩憑藉著優秀的工作能力一步步的成長起來之後,又成為了袁姐的對手。
從公司的角度,袁姐已經過了職場的黃金年齡&34;,雖然她以前對公司的貢獻很大,但是更為年輕和精力旺盛的劉詩詩,未來的貢獻可能要比袁姐更大。於是公司就故意製造矛盾,讓袁姐與劉詩詩互相競爭,各自帶隊,然後再決定後續的提拔。
袁姐使出了&34;,希望劉詩詩能夠說服總經理,不要安排這齣競聘的戲碼,劉詩詩感恩於袁姐這麼多年的提攜,也不想與袁姐成為對頭,所以,她也希望公司不要這麼做,但是,對於公司來說,公司不會在乎你們的私交,對於公司來說,只有創造更大價值的人,才有資格得到晉升。
這讓劉詩詩備受打擊,她從心裡認同袁姐,認為袁姐應該成為銷售總監,但是兩個人的對峙已經開始了,此刻二人就是對手,而對於對手的善意,一定會成為劉詩詩職場道路的一個大坑。
一開始,作為一個小菜鳥入職公司,有一個人掏心掏肺的教導你,帶你成長,而公司希望能夠提拔你,這種情況比較普遍,這種情況下,你會選擇友情還是毫不猶豫的往上爬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似乎,心狠的人總是混的更好,而在公司裡人&34;反倒不容易得到提升,&34;就意味著妥協,心機淺,容易被人利用,沒有強烈的成功意識,因此容易成為備胎。從這一點來看,職場上的感情用事,務必要謹慎。
作為領導為了維護下屬的利益,可以和上級或者公司對峙麼?
朱一龍(扮演陳一鳴)是一家公司策劃部的總經理,公司面臨經濟危機需要裁員,本以為自己的部門已經工作超負荷不會面臨該問題,但是還是被人力資源部通知,必須要裁掉一半的員工。
朱一龍和人力資源理論,認為自己的員工是自己親自帶起來的,工作認真且十分賣力,公司在勢頭旺盛的時候,也沒有給與這些員工諸多好處,已經受了委屈了,現在又要裁員,公司理虧。
人力資源表示無能為力,這是公司領導的決定,朱一龍在理論之際,一衝動表示公司毫無情義可言,那麼他也不幹了。於是乎,&34;。
其實,這正是公司最樂於看到的事情,公司主動辭退員工,必須給與補償,而一個部門負責人,工資待遇比較高,如果能夠主動離開,會給公司省了一大筆的補償款。所以,朱一龍是被套路了。
現實中,作為領導,會給員工一些錦上添花的好處裝裝樣子,以籠絡人心,但是為了維護下屬的利益而與公司抗爭的領導其實不多,能夠遇上這樣的領導,實屬有幸,這樣的人,我認為更適合創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員工,但是在一個大公司裡,縱然你是一個部門的領導,對於公司而言,也就是一顆稍微大一點的螺絲釘,並非無可取代,員工可能會感恩於你,但是你這是在給公司作嫁衣,它無法轉換為你自己的收益。
對於員工而言,總會有下一任的領導,只要公司還在;就像老百姓並不關心這是李唐還是朱明的江山,而對於個人而言,你撒開了手,就徹底失去了。對於其他人而言,依舊是夜夜笙歌,所以職場上,受傷的總是更有義氣和重感情的那個。
另外還有一點個人感受,劉詩詩的角色,因為長期的飯局和加班導致胃病,我特別不希望職場小年輕效仿,除非你的工作的意義能夠改變世界,否則你的奮鬥,很多時候會成為領導的晉升的快速通道,除了一生病,你留不下來什麼。所以,一味的為了工作放棄對於愛情、家庭的呵護,並不值得提倡。我們很多人的工作沒有特別大的意思,都是為了生存,但是公司的洗腦會讓你覺得腎上腺素飆升,讓你決定我要為了這份&34;而奮鬥,一定要記住,那都是錯覺,一定要清楚,公司發展好了,你不一定會變好,但是,你自己變的更好了,才永遠是你自己的。
封建儒家倫理的一套思想體系對於東亞圈子裡的人影響比較深,因此中日韓三國都有特別濃重的加班文化和忠誠體系,儒家的思想只適合於封建社會的中央皇權制度,記住,你的公司是資本,你是被剝削剩餘價值的那個,不要傻乎乎的送上去讓人剝削,要學會反對和抵住,生活不易,多疼疼親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