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南蘇丹槍聲裡的戰士

2020-11-19 經緯創投

昨天,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發布了預告片。該片歷時五年跟蹤拍攝,跨越時間和距離,從中國到非洲大陸,真實地記錄了中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

去年的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經緯張穎通過朋友接觸到了這部片子,並有幸私下安排了一場看片,被深深打動。「和平時代,最難見到的就是這種最高層次的以生命為代價的付出,這是大國擔當與責任的最直接、最現實的體現。和平時代軍人的付出和幫助,真正的救人命於生死之間,紀實鏡頭下的受傷與犧牲帶來了更深刻的感動和震撼。」

基於此,張穎參與到了這部電影中。「我被這部片子打動了,我覺得這群中國維和軍人做的事有立場、有意義,我想讓這個片子被更廣泛地傳播,讓更多人看到,我也能做一些貢獻,所以就很快找到了片方,並邀請《燃點》的細藍線團隊一起,深度地參與到策劃、宣傳、破圈當中,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維和部隊在國際上做出貢獻的、有歷史意義的片段,而因此被正面影響。我本就喜歡內容,更狂熱地喜歡有價值觀的紀錄片,這種讓我有衝動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片子,我相信也能打動很多人。」

這兩天,經緯的CEO群和億萬學院群裡圍繞《中國紀錄片行業研究報告》進行了討論,報告中提到——《燃點》是2019年國產紀錄片中票房TOP3,《徒手攀巖》是2019年國外紀錄片國內票房TOP2。有CEO說,「經緯張穎能把這些好的紀錄片帶給大家,很多創始人看完之後,因為被打動又會傳播給他們的團隊和公司,繼而影響更多的人,就像湖心被投進了一個小石子一樣,波紋一道道蕩開來,這是特有意義、特令人尊敬的事情。」

從張穎的角度來說,「大家都知道紀錄片很難,很多人也好奇在我們投資業務那麼繁忙的情況下,為什麼我們還要花大把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去推進、去賦能?我的想法是,既然我們今天在這樣的投資平臺上,有那麼多的資源、有那麼多的優質公司、有那麼多的優秀CEO都在看著我們,我不管最終票房會有多少,做這件事本身就有意義和正面推動作用,也是我們對這些為國之大義敢於付出生命的中國維和士兵們最直接的致敬。最終的傳播和票房我們也會像做《燃點》,像做《徒手攀巖》,像我們做每一個投資和每一件小事時那樣全力以赴。」以下:

常年戰亂的南蘇丹,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大量人口面臨饑荒。在嚴峻的人道主義危機下,中國武裝維和部隊赴南蘇丹保護當地平民生命財產安全。

電影《藍色防線》歷經五年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真實記錄和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常駐維和步兵營,在戰火紛飛的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

年輕的士兵們為了正義和使命恪守著最嚴格的交戰規則,他們身在危機四伏的戰火中卻不能有敵人,為身後數萬難民,在黑暗和光明之間築起一道藍色防線。

真實得有些殘酷

死亡近在咫尺,每一天都在南蘇丹上演著。

故事發生在這個非洲大陸最年輕的國家。2011年,南蘇丹宣告獨立並沒有給人民帶來和平與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南蘇丹總統基爾和副總統馬沙爾的決裂及其帶來的無止境鬥爭,動亂頻發,近700萬人口需要人道主義援助。

從1948年開始,聯合國開展維持和平行動,多次派遣軍事力量赴各衝突區域執行維和行動。

南蘇丹任務區被聯合國評估為世界上最危險、最艱苦的維和任務區之一。在個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大部分維和隊員都在各地區的難民營從事難民保護工作,隨時可能面對政府軍和反政府軍的槍炮、流彈,甚至直接的武力威脅。

電影記錄的故事中最震撼的——是發生在2016年南蘇丹時間7月10日,中國赴南蘇丹維和部隊在保衛聯合國營區安全時遇襲,維和戰士李磊、楊樹朋英勇犧牲過程的真實記錄。

廣袤的草原、奔跑著的平民、燃燒著的房屋。這是7月8號前南蘇丹國慶節前的常態。

國慶也沒能阻止暴亂的發生,武裝衝突開始於7月7日晚,政府軍檢查副總統馬沙爾護衛部隊車輛時,雙方發生爭執,隨後開槍,造成多人死亡。

隨後而來的武裝拉鋸繃緊了每個人的神經。南蘇丹的雨季溼潤悶熱,雷暴聲和槍火聲交織在一起,泥濘的地上混合著血水,戰亂正在發生。

中國的維和士兵依然在難民營執勤,政府軍和反政府軍在一牆之隔的外面打仗,炮彈在十幾米外的地方爆炸。但士兵們的職責是維持難民秩序,觀察周圍情況,保護難民營大門,防止武裝人員進入。

衝突整整持續了三天,維和士兵都是連軸執勤。

7月10日早上7點30分,南蘇丹政府武裝與反政府武裝再次發生武裝衝突,雙方進行反覆爭奪,動用了步槍、機槍、火箭彈和小型火炮等武器,子彈在中國維和步兵營擔負的數個觀察警戒哨位上方穿梭。

期間,有32發炮彈和大量子彈落入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聯南蘇團)總部營地,其中2發炮彈落入中國維和步兵營營區,在中國維和步兵營擔負的哨位旁邊有大量子彈打入,並有散落的彈片落入。

當地時間下午6時,經過激烈交火的雙方再次重新開始部署,進行交火,雙方大量坦克、士兵從正在難民營土坎一線執行任務的中國維和步兵營防區通過。炮彈從暴亂中逆行的藍色頭盔上方呼嘯而過,砰的一聲,碎片亂射,硝煙瀰漫。

由於雙方交火過於密集,18時32分,一發炮彈正好擊中中國維和步兵營位於難民營4號哨位的步戰車,並在內部爆炸,導致正在執行任務的7名士兵兩人死亡五人受傷。

7月11日凌晨兩點,醫療隊員來到南蘇丹戰地醫院,尋找搶救急需藥品,但李磊和楊樹朋還是離開了人世。

據在現場的班長李東介紹,從炮彈的彈跡來看,直接就是朝哨位打過來,將步戰車擊穿然後發生爆炸。

戰士們趴在掩體後的時間顯得那麼漫長,每一次呼吸都在顫抖祈禱。維和隊員急促的喘息聲隔著屏幕傳來,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子彈聲、炮火聲。

兩位烈士的戰友恨自己沒有發現,恨自己沒有多跟戰友再多說幾句話,恨自己的無力,對家人、對戰友家人的愧疚,這些情緒席捲了炮火中的每一個維和戰士,眼眶邊的淚水是無聲的語言。

他們為和平灑盡了最後一滴血,他們是真英雄……」烈士生前所在旅政委練偉說。

戰爭無情,電影的紀實性在這裡得到深刻體現。2016年7月21日在許昌舉辦的維和英雄李磊、楊樹朋烈士遺體告別儀式令人觸動。

《藍色防線》以其為藍本,將真槍實彈的殘酷戰場和正義威武的和平守護交織在一起,記錄下維和官兵用紀律和信仰,在黑暗和光明之間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生命「藍線」。

苦澀但不曾停下

正如影片中所講述的,生和死的考驗,在演習場上永遠無法模擬出來。

而南蘇丹從氣溫20℃到40℃的雨季,到11月到次年4月的旱季,維和隊員經歷了不知道多少回,還將要繼續守候多久。

唯一確定的是紮根在這裡,無論是生活上的不便,還是戰爭的紛亂,都不能阻止他們堅守自己的職責,「只要沒有接到任何的撤退命令,就沒有一個人說,離開這個地方。」

由於南蘇丹沒有供水系統,街面上見得最多的就是水車。首都朱巴的水都來源於尼羅河,由於細菌較多,不能直接飲用,淨化水需要開車到3、4公裡以外的地方才能打到。

水這一生命之源來之不易。因此,部隊在當地用自來水洗菜和洗衣服後,還需用淨化水再漂洗兩遍,謹防帶有病菌。

除此之外,維和隊員不僅需要面對戰亂和缺水,傳染病高發也是目前維和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南蘇丹疾病肆虐,瘧疾潛伏期長,往往通過蚊蟲傳播。

除了瘧疾,隊員們還要提防來自奈洛比蒼蠅和黑曼蛇等動物的威脅。稍不留神被蚊蟲叮咬,就有可能因為醫療物資緊缺而葬送生命。

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維和部隊仍在在源源不斷地為戰亂地區提供幫助。

但戰士也不是神,也有家人有牽掛:

「怕啊,我還有家人,我老婆孩子等我回家。」

「好想給家裡打個衛星電話報平安啊,上次電話好像是三個月以前了。」

「來之前我籤了生死狀。」

.......

作為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的重要力量,維和部隊放棄小我,換取更多人的幸福,他們理應被大眾所銘記。

藍盔行動仍在繼續

1948年5月29日,聯合國第一個維持和平特派團成立。當時,安理會授權向中東地區部署少量聯合國軍事觀察員,成立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負責監督以色列與其阿拉伯鄰國的停戰協定,標誌著維和行動從此登上歷史舞臺。

1990年,中國第一次向「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派出了5名軍事觀察員,開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是派出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2020年是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自1990年首次向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派出軍事觀察員以來,中國已累計派出維和人員4萬餘人次,先後參加26項聯合國維和行動。

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外維和人員超過2500人,主要分布在賴比瑞亞、馬裡、剛果民主共和國、黎巴嫩、蘇丹和南蘇丹。

生活在和平年代,很多人並不能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藍色防線》用直白的鏡頭語言,將維和部隊的真實處境推到了觀眾面前。

這就是維和部隊的常態,有關生死,有關和平。

電影落幕,燈光亮起,《藍色防線》留下的不僅僅是視覺衝擊感強烈的畫面,更應該是對戰爭的反思,以及處處體現的人文情懷、溫情感受。

南蘇丹的處境不是個例,散落在全球的維和隊員們每天都在經歷。但艱苦且堅韌,牢牢地刻在維和部隊的骨血之中。

現實中的維和隊員仍然在世界的不同角落為和平而努力,用心對待每一個在戰亂中失去家園的個體。

藍盔之下,維和之心,溫暖仍在傳遞。向所有的維和戰士,敬禮!

相關焦點

  • 《藍色防線》紀錄片系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
    《藍色防線》紀錄片系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  8月18日,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宣布定檔9月18日,同時發布「和平出徵」版定檔海報與預告。30年來,在危險動蕩的聯合國維和任務區,中國維和軍人履行使命守護和平。截至目前,中國軍隊已累計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多人次。電影《藍色防線》首次以戰地紀實的形式,真實記錄了這群為國出徵的中國軍人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的日常。從軍人視角出發,用鏡頭捕捉其直面殘酷戰場、歷經戰火淬鍊後的英雄之魂,直擊人心,令人震撼。  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南蘇丹深受戰亂困擾。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片《藍色防線》首映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片《藍色防線》首映市場信息網   2020-09-16 16:55:48   來源: 新華網   評論:   15日晚,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24歲的觀眾陳蕾在看完電影後告訴記者,「《藍色防線》雖然沒有像《紅海行動》《戰狼》中戰鬥場面那麼宏大磅礴,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片《藍色防線》昨晚首映
    昨晚,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24歲的觀眾陳蕾在看完電影後告訴記者,「《藍色防線》雖然沒有像《紅海行動》《戰狼》中戰鬥場面那麼宏大磅礴,但是片中第一現場的真實畫面更能將自己的心緊緊攥住,「這麼真實的感受,我還是第一次體會到。」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片《藍色防線》昨晚首映
    昨晚,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24歲的觀眾陳蕾在看完電影後告訴記者,「《藍色防線》雖然沒有像《紅海行動》《戰狼》中戰鬥場面那麼宏大磅礴,但是片中第一現場的真實畫面更能將自己的心緊緊攥住,「這麼真實的感受,我還是第一次體會到。」
  • 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定檔9.18
    《藍色防線》定檔海報今日,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宣布定檔9月18日,同時發布「和平出徵」版定檔海報與預告30年來,在危險動蕩的聯合國維和任務區,中國維和軍人履行使命守護和平。截至目前,中國軍隊已累計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多人次。電影《藍色防線》首次以戰地紀實的形式,真實記錄了這群為國出徵的中國軍人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的日常。從軍人視角出發,用鏡頭捕捉其直面殘酷戰場、歷經戰火淬鍊後的英雄之魂,直擊人心,令人震撼。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定檔9月18日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藍色防線》海報8月17日,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宣布定檔9月18日,同時發布「和平出徵」版定檔海報與預告。30年來,在聯合國危險動蕩的維和任務區,中國維和軍人履行使命守護和平。截至目前,中國軍隊已累計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多人次。電影《藍色防線》首次以戰地紀實的形式,真實記錄了這群為國出徵的中國軍人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的日常。從軍人視角出發,用鏡頭捕捉其直面殘酷戰場、歷經戰火淬鍊後的英雄之魂,直擊人心,令人震撼。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南蘇丹深受戰亂困擾。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9月18日上映
    日前,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定檔9月18日上映。據悉,該片歷經五年跟蹤拍攝,真實展現了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在執行維和任務期間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該片由河北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出品,影片導演之一周德新就來自河北電影製片廠。
  • 首部海外維和戰地電影《藍色防線》首映
    來源:北京青年報北京青年報訊(記者 肖揚)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將於9月18日上映,16日晚,影片舉辦「以國之名守護和平」首映禮,原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部隊副總司令、代總司令楊超英少將,原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電影製片人溫文川,導演周德新、劉欣及影片剪輯李楠、聯合剪輯張牧雲,作曲劉冬等幕後主創現身,向中國軍人致敬。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將上映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30日消息(記者蘇靚)7月30日,記者從海南省電影局獲悉,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將於年內上映。該影片拍攝歷時五年,真實記錄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該電影主要展現的是第二批赴南蘇丹(朱巴)維和步兵營,英雄連隊「楊根思連」也在其中。
  • 中國首部海外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這是一部無虛構、無特效的真實記錄電影彰顯維護世界和平的軍人使命與大國擔當讓更多人發自內心的珍惜和平、致敬英雄。電影《藍色防線》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2015-2019)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上映
    原標題: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上映《藍色防線》因真實而「催淚」今年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在9月18日正式發布,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也於當日上映,《藍色防線》是30年來首部以戰地紀實的形式,真實展現海外維和行動全貌的電影,影片是從350個小時的真實素材中篩選出來的,這些素材大部分都是戰士們貼身拍攝,其中不少槍戰的畫面是冒著生命危險拍來的。
  • 9月18日,一起圍觀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
    今日,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宣布定檔9月18日,同時發布「和平出徵」版定檔海報與預告。本片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2015-2019)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真實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常駐維和步兵營,在戰火紛飛的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即將上映
    今日,筆者同媒體朋友一行前往深圳金逸影城中心店參加「深圳業內看片會」,一同觀賞了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即將在9月18日全國公映。該片以中國維和部隊前往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的真實故事為題材拍攝的一部影片
  • 電影"藍色防線"9月18日全國上映,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
    》作為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影片不僅體現著中國維和部隊海外維和的英勇作戰實力和颯爽精神風貌,還體現著在國際化社會中,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保衛世界和平的大國擔當和大國責任本片以戰地紀實的形式,真實記錄了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的過程,其中第二批步兵營官兵基本都來自赫赫有名且英雄輩出的「楊根思部隊」。  自8月27日至8月30日,在部隊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電影主辦方開啟了連續三天的楊根思部隊主題觀影及主創見面活動,電影中的楊根思部隊與現實裡的部隊戰士們於光影交疊間重遇,盡顯中國軍人的不忘初心與使命傳承。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定檔,歷時五年拍攝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8月18日,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宣布將於9月18日在內地上映,並發布「和平出徵」版定檔海報與預告。該片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2015-2019)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真實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在戰火紛飛中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
  • 歷時五年跟蹤拍攝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9月18日上映
    今日,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宣布定檔9月18日,同時發布「和平出徵」版定檔海報與預告。本片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2015-2019年)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真實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在戰火紛飛中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
  • 中國首部維和部隊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定檔9.18
    8月18日,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宣布定檔9月18日,同時發布「和平出徵」版定檔海報與預告。據悉,該片歷經五年跟蹤拍攝,真實展現了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在執行維和任務期間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
  • 中國首部維和部隊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定檔9.18
    8月18日,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正式宣布定檔9月18日,同時發布「和平出徵」版定檔海報與預告。據悉,該片歷經五年跟蹤拍攝,真實展現了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在執行維和任務期間保護當地難民營安全的故事。在此次發布的「和平出徵」版定檔海報及預告中,「赴戰場為和平」的六字標語微言大義,不僅體現維和官兵身負和平的偉大使命,也彰顯了中國軍人不畏戰火的堅定決心。
  • 16名中國軍人在維和行動中犧牲,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記錄維和...
    其中李磊和楊樹鵬來自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由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的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9月18日正式上映,在電影裡,可以看到關於他們犧牲的真實記錄。教小朋友漢語生死不懼堅守生命防線電影《藍色防線》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
  • 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發布臺詞海報
    即將於9月18日全國上映的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近日曝光一組臺詞海報。6張照片、6個句子,將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在異鄉戰火硝煙中捍衛和平的心聲,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不用鮮花與勳章歌頌維和官兵的偉大,一個擁抱、一個笑容就讓人沉浸在兩個民族的美好情誼之中。在深刻與感動間,傳遞出中國軍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目的與意義,也讓觀眾更深刻地理解了何為維和精神、何為軍人使命、何為大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