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讀者,建議先閱讀【我為什麼教攝影】
老讀者,我們進入今天的討論。
「攝影旅遊拍風景與人像,是16-35實用還是24-70實用?」
這是一個老生長問的問題,今天從我個人的教學以及使用習慣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兩個焦距段的選擇。
在單反時代,我們有一個攝影的稱呼就是大三元,大三元就是傳統的16-35,24-70,70-200,這三個鏡頭組合成了我們攝影師最常用的焦距段。
也就是你缺少任何一個焦距段,都會讓你的糾結。所以我們攝影圈才希望有一鏡走天下的鏡頭。
但是我們知道有18-200的一個鏡頭,問題就是成像與光圈不行,但是你分別買以上三個鏡頭,那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假設一個鏡頭1萬,平均就是3萬,現實遠遠不止這個數,所以包括買機身,那就是5萬以上的支出,如果你是5000元想玩玩攝影,那就是嚇退了。
但是不管怎麼樣,既然有同學問道,那我們就從這個使用的實際角度出發。
不同的攝影旅遊,其實拍攝題材不一樣,對於需求也不一樣的,比如現在秋季,你想拍慢門流水,那無疑是16-35更有衝擊力,但是對於遠景,可能更需要70-200來進行局部構圖。這個時候其實完全沒有必要24-70.
16-35拍攝
70-200拍攝。
這也是我一直建議我們同學,如果你喜歡風光攝影,最常用的鏡頭是廣角類似16-35這樣的,結合70-200,當然70-300也可以。
但是如果你暫時只配一個鏡頭,那無疑是24-70或者24-105更合適,雖然它不一定有衝擊力,也不一定有很遠的拍攝功能,但是起碼他是一個新手,一般攝影愛好者最容易接受的焦距段。
後續當大家真的玩到一定程度,其實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焦距段會根據你拍攝的需要來決定了。
因為你缺少任何一個焦距段都會有一個遺憾,當你滿足了這些焦距段時候,你要帶三個鏡頭,你又覺得太重。
到微單時代,就有了50-200這樣的焦距,搭配一個廣角定焦,就變成了兩個頭,是目前一般愛好者常用的組合。
但是對於我,目前我還是3個鏡頭出發的。重是肯定的,因為想遺憾少一點,因為真正的攝影創作根本沒有輕鬆,如果輕鬆攝影旅遊,就是一個鏡頭足以。
如果一個鏡頭,我推薦什麼?你看懂了嗎?
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實踐心得!
有能力為價值買單的同學,歡迎跟我學習
課程目錄詳情【如何零基礎系統學攝影】
課程,會員,學習,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