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美國密蘇裡州發生的警察執法槍殺黑人青年麥可·布朗事件。陪審團11月24日對開槍的警察作出無罪裁定。隨即引發大規模抗議活動。「舉起手,不要開槍!」這是弗格森抗議者中間非常有名的一句口號。
在抗議運動的歷史中,一個手勢、一面旗幟、一隻面具,往往成為人們對這段歷史的集體回憶。這些符號是對一個共同動因的確認。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公明表示,「在大運動和社會實踐中的形體符號非常有意思,這不僅僅是在美國出現的符號,也不是一個突然的發生,如果我們能夠留意一下身邊的其他事件,它們同樣發生在其中。民眾把布朗舉手投降的姿勢作為抗議的身體符號,這就是說明一個社會運動本身和平的非暴力的情況下表面的鮮明的態度,這是一個好的態度。社會活動裡的身體符號,大家都認同,把他作為有象徵性的,有一定含義,這是對的。一項運動,當我們需要鮮明簡潔的表達參與者的情感理性的態度的時候,這樣有利於人們的認同,情感和思想觀念的認同,這個角度來看,就是藝術的象徵性符號對於人的精神的作用,這個非常重要。」
以下讓我們回顧過往抗議運動中的那些標誌性符號們。
弗格森,密蘇裡,美國:「舉起手,不要開槍」
2014年8月17日,一位婦女在一次為黑人少年麥可·布朗被白人警察槍殺後的示威中跪在街上,暴露在催淚瓦斯中。(Scott Olson/Getty Images)
穿戴防爆裝備的警察走向一名雙手舉起的男子。在弗格森,當地權威人士和居民為麥可·布朗的被射殺舉行了長時間的抗議活動。(Jeff Roberson/AP)
曼谷,泰國:三根手指舉手禮
2014年,6月1日,一名抗議者在曼谷一家購物中心門口高舉三根手指。三根手指代表自由、平等和兄弟之誼。抗議者們反抗的是泰國政府日益擴大的權力。(Erik De Castro /Reuters)
伊斯坦堡,土耳其:防毒面具
伊斯坦堡,土耳其:防毒面具。2013年5月,土耳其因為伊斯坦堡中心塔克西姆廣場的改造計劃導致的市中心綠化面積減少而引發公民抗議。事實上,大量中產階級年輕人走上街頭,是因為他們擔心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將整個國家越來越伊斯蘭化,並且離世俗化的國家越來越遠,他們擔心長此以往會不斷剝奪民眾的自由權利。土耳其內政部長證實說,在全國67個城市爆發的示威活動中,當局共拘捕了1700多人。
在衝突中,警方使用了催淚瓦斯,示威者們則紛紛戴上防毒面具應對。圖為示威者們於今年5月31日在與警方發生正面衝突前幾分鐘手拉手站在廣場上。(Bulent Kilicbulent/AFP/Getty Images)
華沙/波蘭,以及莫斯科/俄羅斯:支持俄羅斯女性朋克樂隊Pussy Riot的彩色頭套
2012年,8月17日,莫斯科織工法院以「流氓行為」為由判處俄羅斯女性主義朋克樂隊Pussy Riot的三位成員有期徒刑兩年。使她們身陷囹圄之災的原因在於該樂隊廣為傳播的反普京歌曲,以及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的瀆神表演。這一宣判在國際上引發軒然大波,世界多個地區舉行了抗議活動,包括保羅·麥卡特尼和麥當娜在內的名人紛紛呼籲無罪釋放她們。
圖為2012年8月17日,"Pussy Riot"的支持者們在華沙的俄羅斯大使館前抗議。(Wotjek Radwanski/AFP/Getty Images)
美國:「同志的驕傲」彩虹旗
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綠色一直與同性戀聯繫在一起的,而紫色(更確切地說是淡紫色)則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成為一種流行的代表驕傲的標誌。當然還有粉紅三角標誌,儘管它最早是被納粹德國用來在集中營中識別同性戀男子,而在80年代以後才成為一個廣為流傳的同性戀的標誌。然而,代表同性戀最色彩繽紛的標誌仍是彩虹旗,它集彩虹的色彩——紅、橙、黃、綠、藍、紫——代表了同性戀社區的多元性。
在歐洲,六色的彩虹旗還代表和平。通常這些代表和平的彩虹旗中間會帶有「和平」二字在該國語言中的寫法。這一有著彩虹顏色的國際和平旗幟最早起源於1961年義大利的一次和平遊行,旗幟上印有義大利語中代表「和平」的"PACE"字樣。
圖為一位同性戀支持者於2013年6月25日在華盛頓高級法院門口揮舞彩虹旗。當日,法院高調宣布數項有關同性戀者的決議,包括兩項有關同志婚姻以及選舉權的法案。 (Nicholas Kammnichola/AFP/Getty Images)
美國:紀念特雷沃恩·馬丁的衛衣
2012年3月28日,17歲的黑人少年特雷沃恩·馬丁在佛羅裡達州被他的鄰居持槍射殺。死時他身著衛衣,拿著一袋九柱遊戲用的小柱子以及一聽茶葉。圖為紐約市議會的成員們集體身著衛衣,手持「九柱遊戲」,站在紐約市政廳前為馬丁伸張正義。(Mike Seger/Reuters)
[歷史上著名的抗議符號]
和平鴿
在西方社會,橄欖枝最早被用作和平的標誌保守估計是在公元前5世紀,希臘神話中和平女神厄瑞涅右手所持的就是橄欖枝。而諾亞方舟的故事則將鴿子與橄欖葉的意象聯繫在一起。基於以上兩個來源,鴿子和橄欖枝在初代基督教時期被賦予了和平的含義。直到二戰,畢卡索揮筆畫出的白鴿才真正讓這一符號被普及並公認為和平的象徵。
反核標誌
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反核標誌由英國設計師Gerald Holtom在1958年為當時的核裁軍運動(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而設計,採用了海軍旗語作為設計元素,將旗語中N(代表Nuclear)和D(代表Disarmament)的信號組合在了一起。之後,這一標誌的含義被逐漸寬泛化,成為了象徵和平的符號。
V字手勢
V字手勢最早起源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晚期,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二戰期間讓這一手勢開始風靡,他以V字手勢代表勝利(Victory)的首字母V,因此又名勝利手勢。
而在越戰時期,尼克森則將V字手勢用於表示戰爭勝利。有意思的是,反戰主義者和嬉皮士們也開始廣泛使用這一手勢,在他們那裡,這一手勢則代表和平。
V字仇殺隊面具
2006年上映的電影《V字仇殺隊》中,主角V所佩戴的蓋伊·福克斯的面具被賦予反抗的含義,從而成為世界各國反抗運動中最受歡迎的裝扮。
來自澎湃新聞m.thepaper.cn
免責聲明:【上班】微信所轉載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參考,請讀者自行承擔相應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