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要改一下。
這兩天,據多個電視自媒體爆料,陣容曖昧的第五季《我是歌手》將有可能改名,目前網傳的節目名稱為《歌手》。
突如其來的「改名」讓很多「歌手迷」摸不著頭腦:「我是歌手」四個字背後蘊含巨大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怎麼能所改就改呢?
有消息來源援引節目製片人洪濤的說法稱:「和臺裡編排有關。」但目前官方還沒有正式的表態。
至此,隨著《非誠勿擾》被裁決侵權後更名為《緣來非誠勿擾》,《2016中國好聲音》因版權風波改名《中國新歌聲》,國內的幾大現象級綜藝,都在2016年迎來一次「傷筋動骨」的大變局。
有網友調侃:《奔跑吧兄弟》明年是不是要改名叫《大兄弟》了?
實踐證明,部分大熱綜藝在更名後就已經難再現當年的收視輝煌了。不僅是因為審美疲勞,還因為倒逼出來的自主創新跳不出引進節目的核心框架,以及視聽渠道的分眾化,更讓現象級難上加難。如果《我是歌手》的改名坐實,恐怕也首先要打破這個魔咒。
那麼,這些「金字招牌」為什麼要改名呢?
上一次綜藝「改名潮」出現在2016年的三季度。作為暑期必爭之地,各大衛視都祭出了暑期綜藝法寶,但開播前竟然都集體開始為重新想名字而煩惱。
《偶像來了2》因版權問題改名為《我們來了》,《戰鬥吧男神》改名《我們戰鬥吧》,《花樣男神》改名為《花樣男團》……
可以看出,類似於「偶像」、「男神」、「女神」一類強調明星身份的字樣被替換掉。這與近兩年防止娛樂節目「過度明星化」的管理邏輯是一脈相承的。
而從《蓋世音雄》到《蓋世英雄》的調整,則是因為成語的諧音改造在2014年後遭到禁止。在規範廣播電視通用語言的通知中,就明令禁止了節目取名中語言文字不規範的做法,其中就包括隨意篡改和亂用成語。
如果《我是歌手5》改名坐實,那麼究竟是基於哪些動因呢?梅丸君認為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①
6月17日,總局頒布新規《關於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了引進節目判斷標準,即中方未取得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節目,《我是歌手》顯然屬於這類節目。
為了規避引進節目的諸多限制,加大自主創新力度,這極有可能是《我是歌手》第五季改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
根據規定,每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新播出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1檔。每年在19:30—22:30開播的引進節目不得超過兩檔。從《我是歌手》到《歌手》,不排除是為了騰出足夠的版權引進空間,為明年潛在的新節目提供機會。
③
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風傳已久的「限韓令」。
當然這都是推演出來的猜測,不是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節目都會強化原創內容,不再吃綜N代的套路。
小小的節目改名事件,折射的是中國的視聽行業的大變局。四年前爆紅的「綜N代,已經度過了屬於他們的「政策紅利期」。正如《中國新歌聲》給自己定義的那樣,2016年,可能真的會倒逼改革,成就「中國原創節目元年」 。
<END>
媒玩系頭條號籤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