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樁護壁築起安全牆
一塊塊片石填充到塌陷的坑凼;一根根木樁直鑽地底,護航著鬆軟的路基。
7月9日上午,在106國道K1216+700米處,一場公路搶修戰緊張進行著,裝載機、農用車來回運輸,一片繁忙。自7月6日下午這裡發生路基塌方險情以來,交通公路人就一直爭分奪秒,打樁護壁、運沙袋護坡。4天來,大家頂風冒雨、晝夜輪作,只為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我們必須搶抓晴好天氣,趕在下次暴雨到來之前,對塌陷路基進行二次加固修復。」正在現場指揮搶修的黃州區公路管理局局長雷又明說。
01
突發!路基被撕開一個口子
7月6日,黃州暴雨傾盆,連續幾天的強降雨,致使不少地方出現災情。
「水好深啊!有車輛熄火了!」中午1時20分許,黃州區公路管理局路政人員巡查至106國道K1216+200米處發現,進城方向的半幅路面積水嚴重,深處已快沒及膝蓋。
「事態嚴重,需快速上報和處置!安全第一,需緊急排澇除險,確保公路安全暢通!」黃州區交通公路部門主要負責人態度明確。緊急排澇需要打開公路邊溝外側的沉水井,該處地勢最低,水已到齊腰深,公路養護人員沒有過多的考慮,憋著一口氣潛入水中,慢慢掀開沉井蓋,讓水儘快流走。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險作戰,積水逐漸消退。在積水路段逐步排查時,他們突然發現,離這裡500米左右的K1216+700米處鄉鎮排水口被一棵樹堵住。撈起傾倒的樹木後,排水依舊不太通暢,且被水浸泡後的路基越來越鬆軟,不斷下沉。突然,「嘣」的一聲,路旁的土層塌陷了,路基被撕開一個深深的口子,深度達三四米。
「快!快!快!地下涵管堵了,必須儘快進行疏通。」現場搶險人員喊道。而這僅僅是一場更大型遭遇戰的開始。
02
突擊!搶險戰在暴雨中打響
雨下個不停,因為洪水的衝刷,半幅路面的路基幾乎被掏空,形成了一個長12米、寬8米的巨型空洞。如不及時處理,隨時會造成路基坍塌,交通中斷。
危急時刻,「紅馬褂」衝在前,一場搶險戰在暴雨中打響。
黃州區公路管理局立即啟動防汛搶險救援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召集公路應急搶險隊60餘人、機械設備車輛8臺套,成立突擊隊,奔赴塌方路段。按照先保通後處置的原則,搶險隊兩個小時內將路面積水全部排空,緊接著加班加點清理涵管內淤積的石泥,用砂石、木樁加固路基。
鋪雨布護土、扛沙袋護坡……進入夜幕,馬路上的車越來越少,但這裡卻是一片燈火通明。汗水和著雨水,每個人的衣服早已溼透。
03
突進!抓住雨停間隙搶修
突發的災情,打了公路人一個措手不及,也給了公路人一個警醒!
7月8日上午,趁著暴雨暫歇,黃州交通公路部門組織80餘人前往106國道,進一步疏通排水設施,對損毀、塌陷的蓋板進行清除,重點對堆積生活垃圾、淤泥、雜草等導致堵塞比較嚴重的排水溝渠、管涵進行清理、整治,疏浚排水通道,清除水路障礙物。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奮戰,公路沿線3.8公裡排水設施煥然一新。
截至9日上午,共使用黃砂67.7噸、沙袋3400餘袋、片石8噸、打樁護壁樁木128根、防水布70米,搶修加固任務基本完成。
雷又明說,等汛期結束,他們將對水毀路段進行全面修復。
【來源:鄂東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