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道」。古人認為《易經》是大道之源,然而《易經》又是簡單的。
不過,《易經》並非一本簡單的佔卜學書籍,它更是涵蓋了人生的大智慧!古今經典中的經典,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淵源,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是古今經典中的經典,被譽為中國古代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源頭。
19年前,也就是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懂得知足,是真正的富足。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
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典籍。
讀懂這5句話,你的人生越來有福氣。
1.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仁者看見仁的方面,智者,看見智的方面。《周易》認為,天地萬物都存在著陰陽兩個對立面,而陰陽的矛盾變化規律稱之為道。「道」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也潛藏在人類社會中「道」顯現於仁德;在自然無為中,「道」鼓動化育萬物生長。
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仁者眼裡看到的只有仁,智者看到的只有智,君子看到的是品德修養,小人看到的是人我是非。所以我們要放下執著,尤其是我執我見。
2.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大有卦的上九卦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許多書裡都說,「自天而佑之」是上天的祝福,其實這是不對的。上帝並沒有祝福任何人。
解讀《易經》,孔子說:「佑也,助也。天主的幫助使人順服,人的幫助使人信服。履信思而不順,以尚賢也。
3.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只要我們能做到真誠待人,誠信待人,老天爺也願意幫助你。三、君子修身養性,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一個人都會經歷「時運不濟,命懸一線」的時刻。《易經》面對蹇塞之路,告訴我們,要學會「反身修德」。
孟子曰:「有行不得者,必反其己,其身正則天下歸。就是說君子遇到困難,必須先自省,看看是不是自己造成了困難,還是想著如何解決困難,即蹇卦所說的「反身修德」。
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禍。
積聚善行善德的家庭,其福報就不會斷絕,其子女就能承受。一個經常做壞事的家庭,這個家庭就會不斷發生災難,甚至會累及後代。
他說:「荀子曰:'仁義自得,聖心自備。古時的大德教化人,現在的人叫調心、動念、言、當以善念,每晚省身,傷人之心,助人之心尚須思慮。
5.大喜易失言
說多必失,尤其是在開心的時候,其實心態是善良和善良的,因為希望說出來,所以不吐不快;因為希望分享,所以心平氣和。但內心可以振作,言語仍然要穩重。因為,說出去了,再也回不去了。因此,我們在平時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
《易經》正是如此,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簡至繁,也可重回樸素,治大國若烹小鮮,過一生只要讀懂《易經》就夠了。
可是,大多數人提到《易經》就犯了難:
都是古文,我連字都不認識,怎麼看得懂呢?《易經》太高深了,沒有長年累月的研究,根本不能參透它的智慧;知識太龐雜了,光卦象就有64卦,每一卦還有各種情況,太難了!
不要著急,推薦大家一本《圖解易經》,古文不懂,沒關係,圖文一解釋你就明白;覺得知識太高深,其實整本書就是在解釋兩個字:規律;
《圖解易經》詳細介紹了《易經》的起源、發展歷程與基礎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而這不僅僅只針對《周易》,同時也是了全方位了解中華文化的好機會。
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從起卦開始,保證沒有基礎的「小白」也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哪怕是國學小白,擁有了《圖解周易大全》,每天花個二十分鐘讀上一卦,用不了多久也能將整本《周易》系統地了解一遍。
只要99元,趕快點擊下面圖片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