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贅婿
原標題:蘋果AppleWatchSE/Series6上手:血氧測量很實用,這是送給家人的第一塊表
播放視頻
👇了解新款iPadAir與AppleWatch👇
以下為視頻內容圖文版👇
今天是被AppleWatch保護的第1831天,愛它。
經歷過疑惑、困擾和適應,這塊手腕上的電子設備最終成為像我眼鏡和口罩一樣形影不離的工具。
六年來,在這場爭奪用戶腕部的戰爭中,AppleWatch對抗的不僅僅是那些百元成本但功能豐富的手環和手錶,還有用戶的排斥與偏見。
但更大的敵人,其實是蘋果自己,它不僅要解決每一代AppleWatch遺留的問題和缺憾,它還需要解答那個一直困擾用戶的終極問題:AppleWatch究竟是什麼?
從2014年發布以來,AppleWatch已經迭代到第六代,它的定位已經越來越清晰。
外觀
Series6算不上一個特別大的升級,這點從外觀就能看出來,如果你買的是舊配色,甚至很難看出跟前年的Series4有何區別。
至於AppleWatchSE,除了沒有不鏽鋼的選擇,外形也跟Series4/5/6幾乎一模一樣。
▲
左為AppleWatchSeries6,右為SE
Series6的厚度比Series5薄了0.34mm。之所以能變薄,是因為Series6砍掉了ForceTouch,沒了屏幕墊圈,簡化了內部的結構。
選購顏色的問題我們放在最後說。我們先看看這次AppleWatchSeries6的新功能。
血氧測量
首先是獨佔功能——血氧測量。血氧,就是指血液中的氧氣,相對於心率、血壓、體溫,其實血氧也是一個量化健康狀態的指標,血液中含氧量越高,人的新陳代謝就越好。
正常人的血氧飽和度在95%–100%之間,如果低於這個值,往往說明外部環境氧氣不足,或者用戶本身的健康出了問題。比如新冠肺炎患者,一大普遍症狀是「血氧含量降低」。
究竟什麼人需要這個功能,我總結為兩類。
一類是運動愛好者。很多人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時,很容易出現頭暈,這是因為氧氣供應不足。對於高海拔地區的旅遊者來說也是同理,可以通過血氧飽和度幫你判斷是否需要休息或者調整運動強度。
第二類是經常加班的腦力工作者,經常容易犯困,其實也是一種缺氧的表現。
AppleWatch是如何監測血氧飽和度的呢?Series6用上了八個傳感器,4個LED光簇,另外四個是光電二極體,負責接收用的。綠色、紅色及紅外LED會用光線照射你手腕處的血管,同時光電二極體會測量反射回來的光量。隨後,算法會通過計算你血液的顏色,來判斷其含氧量。
這個功能國行也可以使用,在這個app裡找到這樣一個圖標,保持靜止,15秒之後。
像心率一樣,血氧測量也支持被動監測。你不需要主動打開app,AppleWatch也會定期自動測量你的血氧水平並記錄下來。
所有的數據都會記錄在健康app裡,然後這個分類很多,比如日均的範圍,高海拔地區的血氧含量,如果睡覺的時候戴著表,也可以在這裡看到睡眠狀況的數據。
屏幕常亮
去年AppleWatchSeries5第一次實現了屏幕常亮,蘋果把它稱為全天候視網膜屏,這個功能的意義倒不是讓手錶看起來更像傳統手錶,而是你總有一些場景是不方便抬腕的。
——比如老闆找你談心談到歲月靜好的時候,想看下班時間。
今年的Series6進一步優化了屏幕常亮的功能,現在在息屏後,屏幕顯示亮度是之前的2.5倍,這意味著在戶外也能更清晰的看清屏幕。老實說,有時候我甚至分不清屏幕是不是已經暗下去了。
另外,這個高度計也升級為全天候高度計,什麼叫全天候高度計呢,就是說限制你實時的看到追蹤你的海拔高度,之前你是需要開啟體能訓練才能監測高度。這個好處就是監測運動時提供更準確的數據。
順便說一下,ForceTouch被取消之後所有的操作都是通過長按來操作的,唯一的麻煩是,通知中心裡,原來的按壓一鍵清除的操作沒有了,你得翻到通知中心最上方。
續航和快充
續航方面,官方說Series6跟前作一模一樣,18小時,意味著還是需要一天一充。不過從拆解中看到,由於取消了ForceTouch,Series6的電池要比上一代大一點,但是估計額外的續航時間是給了屏幕常亮。
當然,蘋果的測試方法還是強度比較大的。包括查看時間90次,接收通知90次,使用app45分鐘,健身且通過藍牙從AppleWatch播放音樂60分鐘。
如果不健身呢?為了做測試,我強忍著被路人當成思聰愛犬王可可的委屈,堅持每天佩戴兩塊AppleWatch出街。
第一種情況,Series6開啟屏幕常亮,SE沒有屏幕常亮功能。不開啟蜂窩網絡,不開啟體能訓練的輕度使用下,早上8點滿電出門,看時間幾十次,通知幾十條,到晚上6點,Series6剩餘電量61%,SE剩餘電量69%。
第二種情況,Series6關閉屏幕常亮,相同的使用頻率,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Series6的電量還剩76%,應該說這個續航能力是比SE和Series5更好的。
結合之前Series5的使用經驗,我們的結論是:如果不開啟屏幕常亮,Series5和SE的續航基本持平。而Series6的續航相比Series5是有所提升的。另外,屏幕常亮仍然是耗電大戶,如果關閉這個功能,Series6是可以做到兩天一充的。
另外要提一下,這次AppleWatch支持了快充,據蘋果官方的數據,充電速度提升了25%,1個小時充滿80%,1個半小時可以充滿,比之前快了1個小時。不需要額外的快充,傳統「五福一安」就可以,充電線也跟之前的一模一樣。
不過應該很少人會把手錶用到開不了機,我們模擬日常場景從30%開始充電,SE用了95分鐘,Series5用了85分鐘,而Series6用了80分鐘,其實相差不太多,不過考慮到手上這臺Series5已經有一些電池損耗,理論上充滿會更快一點,而Series6的電池容量更大,所以速度還是可以更快一點的。
雖然沒辦法跟現在手機動輒120w一樣,但還是很有意義的。因為watchOS6支持了睡眠監測,如果你想進行睡眠監測,睡前充一會,醒來之後再充一會,基本上就可以保證全天的續航不間斷。
等等,是不是忘了什麼?
對,性能。其實在往年,我們講到性能的時候,都要測試一把系統流暢性和app打開速度,我至今還記得使用第一代AppleWatch點開app那個轉菊花的畫面。但是時至今日,這個環節已經沒太多必要了。
一方面,是這個晶片性能突飛猛進的發展,今年Series6搭載的是iPhone11上那顆A13魔改的S6晶片,SE搭載的是和上一代一樣的S5晶片;另一方面其實很少人會長時間使用手錶的app。
我們簡單地試了下,不管是Series6還是SE,打開app基本上都是秒開,所以性能方面完全不用糾結。
家庭共享
其實相比這次硬體更新,更讓我興奮的是這個watchOS7帶來的家庭共享功能,它意味著你沒有iPhone的家人,也可以使用AppleWatch了。對於老人和孩子,可能他們並不需要智慧型手機,但一塊手錶可以讓他們時刻保持在線,他們可以用AppleWatch接聽電話,監控身體健康,查看家人的位置,在不慎摔倒的時候,自動撥打電話呼救。
注意家庭共享只支持Series4或以上的蜂窩版手錶,如果給老人或孩子用,你需要開通eSIM。一般是10塊錢一個月,雖然目前支持的城市很有限,但是如果AppleWatch專屬一個號碼,地域就沒那麼重要了,你可以隨便選個城市開通。
比如說你給孩子買一塊AppleWatch,會擔心上課他玩手錶對不對,手機上設置一個「課堂時間」,誒,這個時候它的手錶除了看時間啥都幹不了。如果有一些緊急的事情,小朋友旋轉數碼錶冠就可以退出「課堂時間」。但是,敲重點了,小朋友每退出一次,家長都能看到。
還有個很有用的功能,很多家長會擔心小朋友到處跑,翻牆逃課什麼的,你可以在「查找我的設備」的地圖上,像孫悟空給唐僧劃一個圈一樣,給小朋友的學校劃一個範圍。當小朋友一旦離開學校,你就能收到通知。你也可以設置成當小朋友走進學校,收到通知。
我們測試了下,不開通eSIM也能使用家庭共享,但是基本上等於沒用,因為一臺獨立的AppleWatch很難做到實時連接WiFi。
選購指南
蘋果目前在售有三款,Series6、SE、Series3,去年Series5下架了,但是官網有翻新版在售,因為電商平臺也有貨,這裡我們也列進來。
價格呢,從低到高分別是Series3、SE、Series5、Series6。
AppleWatchSeries3 | AppleWatchSE | AppleWatchSeries5 | AppleWatchSeries6 | |
發布時間 | 2017.9 | 2020.9 | 2019.9 | 2020.9 |
設計 | 非全面屏,更方更厚,顯示屏面積 | 全面屏等寬 | 全面屏等寬 | 全面屏等寬 |
網絡 | Wi-Fi | Wi-Fi+蜂窩 | Wi-Fi+蜂窩 | Wi-Fi+蜂窩 |
屏幕常亮 | 無 | 無 | 全天候視網膜 | 更亮的全天候視網膜 |
材質 | 鋁金屬 | 鋁金屬 | 鋁金屬、不鏽鋼、鈦合金、陶瓷 | 鋁金屬、不鏽鋼、鈦合金 |
指南針 | 無 | 有 | 有 | 有 |
高度計 | 非全天候 | 全天候 | 全天候 | 全天候 |
血氧測量 | 無 | 無 | 無 | 有 |
心電圖 | 無 | 無 | 有 | 有 |
噪聲監測 | 無 | 有 | 有 | 有 |
摔倒檢測 | 無 | 有 | 有 | 有 |
容量 | 8GB | 32GB | 32GB | 32GB |
晶片 | 雙核S3 | 雙核S5 | 雙核S5 | 四核S6 |
價格 | 1499 | 2199 | 2499 (某渠道價) | 3199 |
Series3是三年前的產品了,屏幕邊框更大,機身也比較厚,而且沒有蜂窩版,不能使用家庭共享,所以如果預算不是特別有限這裡就不推薦了。
Series6獨佔了血氧測量的功能,比較適合預算充足,經常運動健身的朋友。
至於SE和Series5怎麼選?相比SE來說,Series5的功能還是要更豐富一點,多了AOD屏幕常顯與ECG心電圖功能。但Series5是氣壓高度計,而不是Series6與SE同款的最新全天候高度計。
所以主要是看你有沒有屏幕常亮的需求,個人覺得可以2500的價格拿下Series5還是比較值的。
如果你是Series5用戶,升級到Series6可能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感知。可以考慮把錢省下來換錶帶。
另外,Series6這次新增了四款新配色,鋁金屬的增加了藍色、紅色,不鏽鋼版本變成石墨色和金色。
很多人很關心配色的問題,我這裡的建議是:如果你的錶帶比較少,直接選自己最喜歡的顏色即可。如果錶帶像我一樣多,那老老實實選擇銀色鋁金屬或者銀色不鏽鋼的表殼,這兩款最百搭。表殼顏色越跳脫,就越挑錶帶
給大家指一條明路,蘋果官網有一個AppleWatch定製坊,你可以試著自由選擇表款和錶帶進行搭配。
總結:AppleWatch究竟有什麼用?
AppleWatch問世六年了,每一代發布,我都要費盡口舌地向朋友解釋這個問題。這件事之所以困難,是AppleWatch的方向一直在變。
還記得6年前的那場發布會上庫克說的話嗎?他說AppleWatch的定位有三個:精準的腕錶、親密而及時的通訊設備、健身伴侶。
蘋果很少南轅北轍調整一款硬體的方向性問題,至少AppleWatch經歷這個過程,通訊功能正在逐漸淡出AppleWatch:從Series2和watchOS3開始,AppleWatch砍掉了「朋友」、「Glance」兩個重要界面,側面按鍵也從「朋友」變成了「Dock」。
AppleWatch生於可穿戴的風口之上,卻興於大潮退去之時。
經歷了AppleWatch一代的飽受質疑,二代的遊移不定,三代的小修小補,AppleWatch在Series4達到了人們最初期待的那個樣子。
在後來的宣傳方向上,AppleWatch主打的全是運動健身功能,它每一次系統更新,也都是圍繞健身的方向迭代。
後來呢,Series3增加了蜂窩網絡,watchOS6讓手錶具備了獨立的應用商店,而watchOS7的家庭共享,更是讓AppleWatch從iPhone的配件,逐漸走向一個獨立通訊設備。
雖然是獨立通訊設備,但我不會像手機一樣要求它,我不會在意這塊方寸大小的屏幕有多絢爛,不會在意有多少app可以嘗鮮,更不會期待它成為我腕上的另一臺iPhone。
雖然它可以收發微信,可以打電話,可以替代相當一部分手機的工作。
我認為,這只是AppleWatch作為一部貼身設備順便做的事,「貼身」真正的價值在於——它在時時刻刻陪伴著你,它可能比私人醫生更了解你的身體狀況。
Series4提供了心電圖和心律不齊的提醒功能,增加了摔倒監測,Series5開始監控噪聲,Series6增加了血氧測量。
所以我覺得AppleWatch的未來是要成為一款「預防性救援設備」。通過大量傳感器對你的身體進行監測,通過預測你的發病徵兆並給予提醒,從而挽救生命。
你也許覺得這個沒什麼用,但是真的沒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個先到來。特別是對於年邁的老人,他們好像已經被這個快速的網際網路時代加速拋離,他們出門未必會攜帶智慧型手機,當他們不慎走失或者摔倒,當他們無法活動時,一個近在咫尺的通訊設備,一個按鍵就能完成呼救的手錶,就是他們生命的最後防線。
我非常高興看到今年的家庭共享功能,我可以給我87歲的外公買一塊手錶,然後綁定在自己的手機上。在1000公裡之外,看著他的健康數據一點一點變化,就好像20多年前,他殷切地看著我蹣跚學步一樣。
也許這會是我一直佩戴AppleWatch的理由。
更張揚的配色、更有趣的錶盤、更豐富的功能,來糖紙小程序查看最新AppleWatchSeries6的評測,搜索糖紙獲取更多有趣的數碼產品更多有趣的數碼產品資訊👇
*本文作者為愛範兒主編何宗丞,歡迎點擊並關注👉微博@喬納森何提問。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