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包文婧《演員請就位》中的表現,驚豔了全場。
她演《天下無賊》裡的劉若英,「分寸拿捏得剛好,哭戲也很有感染力」,趙薇和李少紅導演都忍不住誇讚。
站在聚光燈下的包文婧自信滿滿:「我不只是包貝爾的老婆,餃子的媽媽,還是演員包文婧。」
看著閃閃發光的包文婧, 有誰想到,在此之前,在婚姻中她是卑微到塵埃裡的。
「我不是一個很獨立的人。」
「我對事業沒有那麼高的要求。」
結婚後,包文婧選擇做了一名全職太太。漸漸地,她越來越依賴老公,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怕包貝爾拋棄她,她每天嚴查他的手機;
她曾因包貝爾的一句玩笑話,瘋狂減肥;
她三句話離不開老公,卻慢慢弄丟了自己。
……
在接到《妻子的浪漫旅行2》的節目邀約時,包文婧的第一反應是——「脫離苦海」:我終於不用再打掃衛生了。
原來,她婚後當全職太太在家,一直怕被人說靠老公養。
如果連家務都做不好可怎麼辦?
包文婧作為全職主婦,小心翼翼地顧慮,讓人心疼。
帶孩子,打掃衛生,就是一個全職媽媽全部的價值嗎?全職媽媽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全職主婦,是最高危的職業
作家連嶽曾說過:
「做全職主婦,其實很多人並沒有做好準備,這份工作要做好,是世界上最難的。
難在不認可的人多,無價值感強,違約風險可怕,及抱怨的不正當性。」
正像網友們的一段段哭訴:
「我從早忙到晚,老公還覺得我無所事事。」
「平時買了新衣服,不敢給婆婆看見,以為我又在亂花她兒子的辛苦錢。」
「最怕老公說,『不就帶個孩子嘛!至於每天那麼累嗎?』」
比起「全年無休,隨時待命」的身累,其實媽媽們更怕的是「心累」。
閨蜜曾向我訴說,外人眼中她「完美」的婚姻,其實並沒有那麼光鮮亮麗。
曾經來自老公的一句「我養家」,把她感動到落淚。於是她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十年。
儘管老公對她很好,可是,時間過久了她發現,自己的日子過得很沒「底氣」。
平時她想買點什麼,大一點的開銷,都得低聲下氣地向老公「請示」。
有時老公心情不好,一皺眉:「這麼快就花完了?你到底買什麼了?」她瞬間委屈得滿眼淚水。
要是遇到孩子生病,老公心裡著急也會忍不住埋怨:「怎麼搞的,帶孩子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
偶爾過來幫忙帶娃的親媽,時不時也會暗示她:「你現在沒有收入,能省一點就省一點吧。」
類似這樣的話,一點點壓在心口上。
閨蜜覺得在家裡越來越抬不起頭,她對我說:「哪怕就是給別人當保姆,也不要過這樣的日子了。」
全職媽媽的生活,外表看上去是華美風光,殊不知,裡面裝滿了旁人無法理解的心酸。
每一個全職媽媽,都需要被理解
一項中國婦女社會地位的調查數據顯示:
在有0-3歲孩子的18-45歲城鎮女性中,有過職業中斷經歷的比例為35.5%,其中67.2%是因為結婚生育或照顧孩子。
此外,還有28.9%的人目前沒有工作,其中98%是為了照顧孩子。
面對工作還是家庭的兩難選擇,媽媽們往往是被「犧牲」掉的那一個。
《82年生的金智英》中,剛生完孩子的金智英面臨一個困境:
夫妻之中一定要有一人放棄工作,專職帶小孩,而那個人只能是金智英。
因為丈夫的工作更穩定,更重要的是智英是女性,是媽媽。
媽媽回歸家庭,一切似乎是「順理成章」的。
此時,智英心裡清楚,選擇回歸家庭,失去的不只是青春、健康、工作,社會人脈,還有人生規劃、未來夢想……
丈夫安慰她說:「今後,你不用工作,讓我來養家吧。」「你擔心什麼呢?我會幫你的。」
「我養你」,「我幫你」,多麼熟悉的話,浪漫又誘惑。
智英心裡卻很不舒服:
「能不能不要再說『幫』我了?幫我做家務,幫我帶小孩。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孩子嗎?」
明明是兩個人的家庭,共同的孩子,怎麼就成了幫忙?
照顧家庭和外出工作,本來就不存在高下之別,但是,許多丈夫不明白這一點。他們認為,全職主婦就是一樁輕輕鬆鬆的「美差」。
「你在家享清福,我出去辛苦賺錢養家,偶爾還會幫你做家務、帶孩子,你還有什麼不滿的?」
可是,家是大家的,家庭中每個人的付出,都值得被看見。
比起「我幫你」,妻子更需要的是「我尊重你」,「我理解你」。
情感專家塗磊回首往事時感慨良多。
有一天他把裝滿工資的信封給妻子,看到她一張張數著鈔票,突然就開始嚎啕大哭。
他驚慌地問她怎麼了,妻子說:「你賺的錢越來越多,工作卻越來越累,而我們在一起聊天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那時候塗磊才意識到,他只忙著賺錢,陪伴自己妻子的時間太少了。那一刻,他體會到,她有多孤獨。
紀錄片《幸福定格》的導演說:婚姻存在的意義就是我看見你了。看見你的悲傷、痛苦、快樂、嚮往。我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我願意和你站在一起。
傅雷在給兒子傅聰的家書中,特地提到:「每天至少要和妻子聊天10分鐘」。
是啊,不管工作有多累,掙錢有多不容易,每天回家陪你的妻子一起說說話。
別忘了,她不僅是一個妻子,一個媽媽,更是一個需要被理解和疼愛的女人。
她願意洗手作羹湯,不是不愛工作,更不是好吃懶做。只不過是因為和工作比起來,她更愛你和這個家。
媽媽最美的樣子,是成為自己
高曉松說:「什麼是好的感情,就是我們都變成更好的自己。」
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不管現實怎麼樣,最不能放棄的,就是成為自己。
作為媽媽,要勇於承認自己的價值。
經濟學家薛兆豐說過:「結婚,就是辦家族企業,雙方一起拿出自己的資源辦企業,男女雙方給出的資源是不一樣的,但彼此的價值卻是平等的。」
出去掙錢,和照顧家庭的價值,本就不應分高下。作為媽媽,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做更好的自己。
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對媽媽們說:「要懂得在生活中尋找平衡,時不時可以放下那些所謂的『頭等大事』,而一心一意關注自己。」
每天看書,寫寫東西,學習一門外語,或者重拾童年的夢想,無論是跳舞還是畫畫……
唯有我們內心充盈 ,才能澆灌他人。
唯有我們先好好愛自己,才能去愛老公和孩子。
網友大J說:「不需要成為外人眼中的『牛媽』,人生最關鍵的就是要找到自己『舒服的狀態』,學會安放自己。」
說得太對了。
仔細想想,真正的「舒服」不需要和別人比,就是自己內心的狀態。你覺得好,就是好的,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看你。
最後,希望每個全職媽媽,都能和自己握手言和。
希望每個媽媽,都能被越來越多的理解和善意包圍。
作者:顏熹,多平臺籤約作者,用閱讀、觀影和寫作,陪你文藝&理性成長。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