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包過」?這種培訓班不靠譜!
每年金秋時節,各類職業資格考試陸續開啟。期間,一些培訓機構打著 「包過班」的旗號吸引考生,以此收取高昂的費用,殊不知這些高收費的「保過班」背後隱藏著陷阱。近日,有多名考生向《民生追問》欄目投訴,通過網絡報名「包過」培訓班後,不但考試沒能通過,數千元培訓費也打了水漂。
上「包過」培訓班被騙數千元
胡芸(化名)是長沙一家醫院的護士,去年5月開始,她不斷接到一家名叫飛馳教育科技培訓公司的電話,邀請她去報考衛生資格證。起初,胡芸不為所動,但是業務員鍥而不捨,電話一直從5月打到10月,足足打了近半年,最終她頂不住糾纏,在11月時報名了。
距離考試還不到一個星期,培訓人員稱只需要背熟公司押題卷就能過。於是,胡芸花費3500元,購買了該公司的考試資料,任何培訓都未參加的情況下參加考試,然而上到考場她卻傻眼了,試題和押題卷完全搭不上邊。
胡芸表示,根據要求,考衛生資格證之前,必須參加七天面授課和網絡培訓課,但是她和眾多學員,卻全都是直接考試,不知道培訓公司是怎麼幫他們報上名的。面對胡芸退費的要求,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不能退費,但是會積極組織補考。
幾天前,胡芸發現自己的微信被培訓工作人員刪除,公司電話亦無法打通,多方維權無果,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遭遇並非孤例,所在的班級有100人,至少有70名學員考試不過。
「內部資料」與考試資料不符
遭遇類似騙局的還有在建築行業工作的吳曉春。2019年初,他想報考國家一級建造師資格證書,之後申請更高職位。但身邊有同事連續4年都沒考過,因此她對自己也沒有多少信心。
正在這個時候,吳曉春通過微信朋友圈刷到了一家名叫環球網校的招生信息,對方聲稱可以「安排到外省參加考試,確保一次性通過拿到證書」。
原本是半信半疑,但在相關工作人員發來這家公司的營業執照和法人身份證複印件後,吳曉春交了6800元,和公司籤了一份協議。」吳曉春提供的協議顯示,其中並沒有任何關於「包過」等內容,且約定在通過考試後,再支付尾款9000元。
今天年10月初,吳曉春按照公司報名,前往廣西參加考試。考前兩天,業務員發來3份資料,並稱是內部資料,是內部老師拿到的考試內容。
「事實上,考試題目和他們的資料完全不一樣,我後來在網上查了下,那些都是隨便能找到的。」吳曉春說,自己意識到受騙了。
業內人士稱包過班不靠譜
「包過班」在教學方面真有過人之處嗎?一位長期從事考試培訓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多數「包過班」和普通考試培訓班的課程和師資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利潤遠高於普通培訓班。
該業內人士表示,職業資格和學歷自考等考試是屬於國家級考試,不管是大自考還是小自考,自考試卷是國家出的題,或者是省裡相關主管部門出的題,不可能是招生培訓機構出題,說什麼有內部資料,都不可信。
早在2019年,湖南省教育廳就發布了一篇《對少數社會機構自學考試助學違規廣告的有關聲明》,就已經告誡廣大考生社會上有很少自考培訓機構宣傳一些與國家高等學歷教育政策規定明顯不符的情況,涉嫌虛假宣傳。
「想要參加高等學歷教育提升學歷或者職業資格證的人士,應該充分了解各種相關政策規定,不要再被騙了。」該業內人士說。
網上辦學機構大多沒資質
12月2日,中人社傳媒記者分別撥打了飛馳教育科技和環球網校兩家培訓公司的招生電話,均顯示無法接通。通過工商登記信息查詢發現,兩家公司並不在湖南註冊。
一位自稱飛馳教育科技公司老師的人表示,該公司大約今年11月份就被相關部門查處,「據說老闆已經『跑路』了。」
記者在網上的多個論壇看到,針對環球網校培訓問題的投訴很多,「我們都是通過網上報名交費的,現在公司聯繫不上,也不知道去哪裡維權。」一位被騙學員說。
對於部分學生遇到的問題,長沙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學生家長通過網絡的方式報名培訓班,首先要確認該學校的資質。「從事教育培訓工作的機構,必須在教育部門備案,領取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
然而,目前網絡上存在著許多沒有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的培訓機構,這樣的機構只是以企業的身份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很大承度上存在著違規辦法的現象,出現了問題以後,學生及家長維權難。
記者從長沙市教育局獲悉,目前全市正在開展對「無證辦學」的專項整治行動,對於一些隱藏於網絡的非法機構,將聯合相關部門進行強行關停。
律師說法 「包過」屬虛假宣傳誘導消費者
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中明確,課外輔導機構同時受教育局、工商局、人社局監管,且必須取得辦學許可證。其中,教育局主要負責學前輔導培訓機構,人社局主要負責技能培訓機構,而工商局主要負責這些機構的證照等。
長沙國暉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成表示,遭遇培訓考試「包過」騙局的學生有三種維權途徑:攜帶消費合同到法院起訴;採取行政救濟手段,如到工商局或者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此外,因該公司可能涉嫌詐騙,還可報警,要求其承擔刑事責任。
周成表示,協議書中「包過」「包拿學位證書」的條款,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屬於虛假宣傳,是一種誘導消費者消費的行為。他提示消費者在購買教育培訓機構的服務時,不要輕易相信其承諾,要注意機構是否具有相應資質。此外,合同中的事項也必須約定清楚。
警方揭秘 騙子詐騙手法多樣
事實上,近年來,公安部門破獲了多起類似詐騙案件。
長沙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的一位辦案民警表示,該類型案件以團夥聯動作案為主。首先通過非法渠道,獲取有資格參加考試的人員聯繫方式。「只要是給你打電話,那麼你肯定是在相關行業多年,至少有參加考試的資格和想法。」
針對報考消防工程師的考生,他們謊稱消防工程師考試有免考轉評政策,可以不用培訓考試,工作經歷和工作業績等符合條件能直接拿證,因與公安部消防局有「關係」,交錢就保過;針對報考一級建造師的考生,又謊稱培訓老師就是出題老師和判卷老師,交錢後發答案,考試寫名字就保過。
如果考生諮詢通過率,即回答每年通過率在90%甚至包過。「但真正國家級的考試,通過率是非常低的。」民警介紹。
為了應對要求退款的考生,公司還專門成立「售後服務部」。
「比如一級建造師,如果你考試沒過,就回復是技術失誤,內部有人,可以提分;拖一段時間後,再告知雖然沒有提分,但可以在來年免費培訓和考試。」民警介紹,「一拖就是兩年,很多事主是外地的,拖不起只好不了了之。如果事主來公司鬧,就說做出承諾的業務員已經離職,承諾不代表公司。報警了,才會退還部分錢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