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多年,甄子丹塑造了太多英雄形象,這次在新片《大師兄》中,卻變身春風化雨的老師,光看這人設,就讓人有了期待值。但其實《大師兄》並不那麼像過去那些被印上「甄子丹標籤」的電影,而是一部校園片。這個題材是他一直非常想拍的,以前並不那麼容易找到資金,但現在甄子丹成立了自己的「超級子彈影業公司」,實現了這個願望。他表示,自己本身也是個爸爸,每天都要面對很多小孩的教育問題,所以一直想拍一部能把教育、正能量和商業元素融合在一起,並且不乏打鬥戲的影片,《大師兄》就在這樣的構想下應運而生了。
當然,如果你是單純想看甄子丹打到爽,那就會有點小失望了。雖說該打的還是要打,但畢竟身份是老師,電影也不是要賣暴力,所以相對於甄子丹的動作片,《大師兄》的打戲少了一些,甚至連甄子丹本身的焦點都少了一些。
焦點被分到了其他幾位學生的故事線,每個學生各自代表一種家庭問題,可能是生活困苦,可能是跟父母的關係,可能是先天的條件。電影的主軸過程,其實就是在認識這些學生,了解他們看似變壞學生的背後有什麼緣由,然後從根本解決問題。 而負責做這件事的就是甄子丹飾演的老師陳俠,電影給了他一段往事,讓觀眾知道了他要當老師的動機,因為他是真的想要解決問題而不只是只當成一份工作,所以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他嘗試了很多不同的方法,雖然有些方法會被認為是不按牌理出牌,但結果證明還是可行的。
從「打架出名」的壞學生到浴血奮戰的特種兵、從令人聞風喪膽的熊孩子到拯救問題學生的超級教師,兩次人生的巨大轉變,讓甄子丹飾演的陳俠老師給觀眾帶來更加深刻的思考。「人人可教,皆可成才」不是一句說服學生的口號,陳俠與問題學生的逆襲經歷是想告訴所有的年輕人,「遇到事情不要怕,勇敢地邁出去,勇敢地走每一步,什麼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
其實,《大師兄》中談的幾個概念都很好,包括要相信自己,不要自己先放棄自己;老師方面則是不要從看到的表面就否定學生,如果願意,可能得要花些額外時間心力去了解更多。 影片算是把問題簡單化,解決方法也簡單化,不單單是學生的部分,反派的設定也是如此。 但現實卻沒這麼容易,需要考量許多其他面向,失敗的例子也會更多,帶來挫折或是來自其他地方的壓力,有的問題甚至可能無解,很難這麼單純,所以說《大師兄》會給人一種很理想化的感覺。
當然,簡單化的好處就是訊息明確,《大師兄》要傳遞的正能量跟意義的很容易看懂,也設計了一些幽默跟感動橋段來製造比較商業娛樂的效果,避免觀眾覺得太說教。 片中的歌曲非常好聽,用了James Blunt的《Tears and Rain》,很好地表達了陳俠老師的思想,軍旅生涯的殘酷,令這位年少的熊孩子決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回饋母校,報答老校長的恩情。他也用有教無類的宗旨,把一班和他一樣的熊孩子,告別成長環境的各種不幸環境,學會自己去選擇人生的路。
但是這部片的缺陷,也是很明顯的。線索用的太少,單線條敘事,很多其他的問題沒有好好利用起來,比如前面優等生和熊孩子的衝突,後面就沒什麼事了;解決學生問題時間太短,太理想化,幾個學生的問題還是偏向傳統,沒體現出新時代的矛盾,如陸港、同性等問題,可能是要照顧內地吧;反派雖然可以和主角的過去聯繫起來,體現主題,但是還是顯得太簡單,雖然不是主線...
總結,這是一部很傳統的港式輕喜劇,適合廣東地區和有港片情結的觀眾,但是在電影趨向優化敘事結構,觀眾水平日漸提高的現在,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只能算中規中矩的及格之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