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提刑官》作為國內有口皆碑的偵探劇,豆瓣評分高達9.2,其案情巧妙,環環相扣,不管是視覺效果還是人土風情,都非常符合當時的社會風貌,人物造型和道具的還原度也相當高。
整部劇貫穿了宋慈「重證據實、民命為重」的思想,大部分重要情節更是借鑑於宋慈的著作《洗冤集錄》。整部劇一共有11個充滿懸疑的案子,不僅有市井中的民間命案,更有皇權相爭的宮廷內鬥。
但是這部劇也有缺點,那就劇情拖沓,整體節奏偏慢,《曹墨冤案》中曹母一個故事說了不下三遍,觀眾們都會背了。
人物設定也不夠合理,宋慈本身被公認為法醫鼻祖,卻成了包青天式的斷案人物,驗屍才是宋慈的特長,劇中在一塊表現的偏少,重點卻放在推理上。
而且瑛姑這個角色有點多餘,在那個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與宋慈毫無關係的英姑竟然多次給宋慈泡腳。英姑究竟是助手、保姆還是情婦,宋慈的女助手英姑的出現不合常理,有點多餘。
本劇最大的遺憾還是有些細節處理得不夠嚴謹,有點牽強附會,接下來扒出那些處理得不夠好的漏洞。
1、第一集中英姑去找捕頭王,她只是從小聽過捕頭王的名字,是怎麼認識從未見過的捕頭王?
2、宋慈三人在落馬坡下救了六月紅後,捕頭王對她說:「好了,別哭了,要不是讓巖樹把你掛住了,你早就跟你表哥一樣,摔成肉餅了,你的命夠大啦。」此時宋慈三人還不知道六月紅是誰,捕頭王怎麼知道黑三是她表哥?
3、曹墨案中,曹墨才二十多歲,曹母卻守寡三十餘年,只能說明曹墨他爹死後被綠,曹墨不是他親生的。
4、劇中小桃紅那個案子,居然出現了明朝才有的崑曲,難道是穿越了?
5、劇中第十五集,宋慈的夫人玉貞和她父親薛大人交談說她三歲就開始念《女兒經》,可《女兒經》撰於明朝。
6、劇中第二十集,酒店老闆鄒仁灌醉車夫,準備的下酒菜中居然有一道松花蛋,可松花蛋的起源只能追溯到明朝。
目前只發現這幾處漏洞,不知道各位還有沒有發現其他漏洞。
雖然《大宋提刑官》中有些漏洞,但絲毫不影響它成為一部經典,重要的是裡面演員為這部劇加了高分,特別是每個案子中客串的老戲骨無一不是演技派,讓觀眾們更沉浸在他們的精彩飆戲當中。
何冰簡直把宋慈演活了,在破案上,他才思敏捷,斷案如神,可在家庭人際關係上卻是個十足的「笨蛋」,幸好老嶽父不嫌棄他,在後面幫助他。
郭達的刁光鬥,雖然壞,但他說的話卻讓人無法反駁,官場如戰場,只有他這樣的人才能混得如魚得水,他和宋慈就像一面鏡子,互相照著彼此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