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湛江位於祖國大陸最南端,是全省海岸線最長的地級市。湛江的海島眾多,地質資料上登記的有二十多個,其中面積前十位的海島,有的很出名,有的卻沒有聽說過,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海島?有沒有你家鄉的島?
第一名:東海島
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286平方公裡,最長處32公裡,最寬處11公裡。這個是沒有爭議的,東海島是全國第六大島,也是湛江第一大的海岸,東海島有個景點叫「龍海天」,是金氏世界紀錄的最長海灘。島內有東山、東簡、民安三個鎮,島內有海拔111米高的龍水嶺火山錐,盛產魚、鹽,海水養殖以鮑魚和對蝦著稱。

第二名:南三島
屬坡頭區,面積123.4公裡,東西長18公裡,南北寬7.5-11.5公裡。其實南三島不能算是一個島。據清光緒《吳川縣誌》「全境圖」記載:南三都是由北顏島、田頭島、南滘島、鳳輦島、地聚島、巴東島、五裡島、黃村島、調東島、北涯島、特呈島等11個小島和部分陸地組成。
1950-1958年間,當地人民修築14條海堤,全長40公裡,十島連成一島(特呈島除外)。南三島地勢平坦,東部多浮沙,西部多紅土,沿海沙灘潔白,林帶茂密,風景優美。
第三名:硇洲島
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53平方公裡,長約10.7公裡,寬約7.1公裡。硇洲島是湛江港第一道天然屏障,控制入口航道要衝。該島由火山噴發形成,環島海岸曲折,礁石羅列,南港、北港、淡水、港頭等處為漁船停泊處,為廣東省著名漁區。島上有宋皇井、祥龍書院、竇振彪墓等景點。

第四名:新寮島
位於徐聞縣城新寮鎮,與錦和圩相望,面積39平方公裡,長約9.75公裡,寬4公裡,是徐聞縣內最大的島嶼。相傳該島明朝時為一荒島,明末漁民到此捕魚建茅寮定居,所以叫新寮島。
第五名:排沙(青草沙)
湛江有一些海島以「沙」為名,比如位於東海島東南碼頭對開海面的排沙,面積13平方公裡,東西長6.5公裡,南北寬2公裡,呈帶狀,中間偏低。由東部下江沙、中段督沙、西部鱟藤沙排列而成,故稱排沙。
第六名:上利劍沙
位於吳川的西南部,鑑江入海口,面積約11平方公裡。由沙泥衝積層組成,低潮時露出水平3-4米,高潮時可見背部。該島北大南尖,形狀似劍,故名利劍沙。利劍門把利劍沙隔分東西,東為上,西為下。
第七名:羅鬥沙(新沙)
位於徐聞縣城東50公里海面,屬徐聞前山鎮。面積4.6平方公裡,長7.75公裡,寬6公裡。相傳康熙年間,島東1公裡處有一沙島,因地殼變化下沉消失,後在此崛起新沙島,俗稱為新沙。該島呈東西走向,東高西低,東寬西窄,由白色細沙組成,沒人居住。
第八名:東頭山島(蓮花洲、鹿洲)
南傍東海島,面積4.08平方公裡,長3.4公裡,寬1.2公裡。島東有土堆隆起,當地人稱為「山」,故名。該島北面設燈樁,與特呈島、石頭村燈樁隔海相對,成三角形燈標。該島海岸曲折,港灣寬闊,銀沙平展,千帆鼓浪,「鹿渚蓮洲」,為古遂溪的八景之一。
第九名:特呈島
位於霞山區東南5公裡處,北鄰南三島,面積為3.6平方公裡,標高8.4米。宋代以前為荒島,後由坡頭乾塘陳氏遷入。島上風景優美,有大片紅樹林、近百棵參天古榕,現為旅遊度假勝地。
第十名:調順島
位於赤坎東北8公裡處,面積3.5平方公裡。原為偏僻的漁島,進出只能通過小木船。上個世紀60年代後期,建成北大堤,使鐵路、公路直通東岸深水碼頭,接著又建調順島南端和沙灣之間的南大堤,兩條大堤使孤島與陸地連成一片。
以上是湛江地區面積前十名的海島,但面積大不代表價值大,如一些沙島因為自然條件不好,基本上就沒人居住,而有一些島由於臨近市區,交通方便,房價每平方米已過萬。
除了以上這些面積較大的海島之外,湛江還有一些「小而美」的海島,值得一遊。如廉江良垌鎮的雞籠山島、東海島和硇洲島之間的南屏島、雷州市企水鎮的赤豆寮島、娘子墩島、徐聞縣南三山鎮的大漢三墩等,風景美麗,別有特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如今湛江已經成為全國的旅遊城市,城市房價越來越高。如有房地產開發商能在海島上開發旅遊地產,分散一批北方購房的業主,既能穩住上漲的房價,又能帶動當地的旅遊產業,何樂而不為呢?
關於湛江的海島,你認為以上的排名準確嗎?你的家鄉有哪些海島?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