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月中旬,大批的小雛已到了離巢的狀態,如果這段時間風調雨順,溫度適宜,這樣的氣候省去了很多對小雛不利的因素。特別是小雛斷奶剛開始單獨討生活的大約十日內,個人認為這個十天是一隻小雛鴿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是一個對鴿人和小雛來講都比較值得關注的關鍵期!
大家都知道,小雛在離巢前由於有親鴿的飼喂,只要不是嘔僵掉的小雛,基本正常的都是滾瓜溜圓,油腸肥肚的樣子。這是因為有親鴿的飼餵和鴿乳相伴,小雛基本的營養都來自親鴿的餵給,基本不需要小雛自己去尋找食物。只要有充足的食物,老鴿都會把小雛們餵養得壯壯的。
但當我們在二十五天到三十天左右,準備把小雛與老鴿分開飼養時,很多鴿友就會遇到原本壯壯實實的小雛與老鴿分開後迅速消瘦,有的小雛還會生病,更嚴重的還會伴隨一些鴿病致使雛鴿夭折。這種現象時有發生,排除有的小雛是因為本身體質弱的原因,最主要導致不利於小雛生長的因素大致有如下幾點:
1、小雛因突然與親鴿分開,雖說此時的幼雛可以自行進食了,但原本的大部分食物是通過親鴿半消化後哺餵的。這種半消化的鴿食伴隨著老鴿體內自身的消化酶及各種成鴿體內的營養物質,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極易消化。幼雛通過這種半發酵好的食物最能吸收食物中的各類養分,一旦與親鴿發開,幼雛的消化系統及營養吸收系統都將全部自行運作,有一個短暫的適應期,也就是所說的小雛離巢十天這段時間。
2、營養上的問題是一方面,心理上的因素也不容小視。小雛從小都是在親鴿的呵護下生長的,生活在暖和遮光的巢箱內,一下子把它轉移到一個新的空間,小雛可能導致應激反應,而且這種應激反應會影響到身體各個方面的運作。此時小雛對外界的抵抗力也是最弱的時候,營養不能立即全面吸收,對新環境也感到陌生。這個離巢的十天內很容易生病,加之自身免疫系統還未完全運作起來,這個階段如果生病,極易夭折,就是治好了,小雛的內體也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可能影響終生。
3、小雛才離巢,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特別是在鴿棚不大的鴿友處,可能是老幼鴿混養的局面,此時的小雛極易受到成鴿的襲擊,在才離巢的十天裡很容易造成外部傷害,且吃食也常常受到老鴿的爭搶而餓肚皮。
以上三種情況是小雛離開老鴿單獨生活的前十日很容易遇到的問題。當然有問題就總有答案,有很多有經驗的鴿友也有應付這段時間的辦法,特別是在這小雛才與親鴿隔開單獨開始生活的這十個日子裡。
當準備把小雛與老鴿隔開時,我一般是提前兩天,先在白天把小雛與老鴿分開,小雛放到飛棚的晾籠裡打方向,鍛鍊單獨生活的能力和心理準備,但晚上會把小雛再拿回到親鴿的身邊。這樣反覆三日,小雛基本白天在飛棚裡見不到老鴿,餓了它們會吃一點鴿糧,但不會多,但到了晚上小雛與老鴿相聚時會從老鴿那裡得到餵養,而且不會因為晚上的冷導致生病。
等這樣操作三到四天後,小鴿基本可以適應外部大棚的生活了,這時再徹底把小雛與親鴿分開來。小鴿通過三天在大棚的生活經歷已經掌握了簡單的生活技能,也適應了新的環境,此時再開始開家,並在這個時期內有針對性地給小雛補一些鈣與維生素,給小雛補充一些以前從老鴿處才能獲取的營養。這樣小雛的體內組織會很快接棒,自身的各個系統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始全面運行。而且此時小雛心理上也慢慢地成熟了,適應了外界的新生活。
通過三到四日的大棚生活,也混熟了地頭,就是有的成鴿想欺負小雛小雛也具備了一定的應變能力了。這樣精心管理好小雛離巢後的頭十天生活,小雛就會很快適應獨立的生活,身體也會很快正常開始生長,為下一步的家飛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來。
管理好小雛與親鴿分開離巢的前十天,是很多養鴿老手心知肚明的事兒。但有些新手往往不知所以,走了幾年彎路才明白過來。有很多新手常講,本來壯壯的、胖乎乎的小雛,因斷奶離開老鴿的照顧後卻消瘦、萎靡不振。此時有很多新手以為是小雛體內有蟲,或是球蟲、毛滴蟲所致而自行用藥,孰不知此時小雛體內本來就因為營養不足和心理應激反應而不舒服,本來就體質虛弱了,再一劑猛藥下去,小雛受到雙重傷害反而適得其反,造成不可挽回的結局。
本人不贊成在小雛離巢斷奶的頭十天內就給小雛驅蟲及使用治療藥物,這個關鍵的十天期間最好能給小雛們一個安全、溫度適逸、營養跟得上的環境。經過十天的單獨生活,小雛們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體質也由一個短暫的消瘦期中恢復過來,此時可以通過鴿子自身的條件開始針對性的調理了。
差點忘了,一般小雛離巢最好能找到同齡的夥伴,儘量避免單個小雛離巢。鴿友們可以計劃好自己棚中的種鴿出鴿時間,爭取一次出鴿成批次,讓小雛離巢離開親鴿時不至於太過孤獨!鴿友們,接下來的一個月裡是各個棚中小雛離巢的高峰期了,希望大家都能把握好對小雛們的掌握,好好讓小雛們度過這個離巢開始獨自生活的關鍵十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