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一兒童節,都是一場大狂歡……
某幼兒園的六一演出服是這樣的↓↓(via @可樂大叔)
還有這樣的
寶寶們!你們咋都不笑呢,這是屬於你們的節日呀。
一群蔬菜裡哥看到了「王撕蔥」↓↓
感覺表演完了可以直接下鍋……
別笑!想想看,你的童年不也是這麼過來的嗎?
身穿廉價誇張的演出服,畫著大濃妝,生無可戀地為學校老師和家長表演節目。
Like this↓↓
怒目圓睜,面如死灰,內心絕望,這大概是哥小時候被選中去做六一表演時的心情。
強行過節的哥分享幾張我們那個年代的六一匯演,感受一下年代感,揍是這個feel!
眉心必須有個紅點,臉上必須要有兩坨腮紅(不然就不是我),還有鼻影我給滿分!
這讓我想起了青花瓷……
我都不知道這是兒童節鬼片還是葫蘆娃選美大賽……
所以,說真的,哥小時候最怕過六一,化完妝辣麼醜,簡直毀了我想做偶像歌手的夢想。
可是沒想到,都過了十幾二十年,兒童節的慶祝方式一點沒變樣,反而越來越誇張。
先來感受一下這幾個小朋友的心理陰影面積↓↓
我仿佛看到他們在風中哭泣:
媽媽!我還是個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就當我是浮誇吧……
雖說現在化妝水平是上來了,可服裝造型依然差評!
各位老師,咱就不能有一點審美情趣?
除了群魔亂舞般的文藝匯演,還強行灌輸孩子們少年強和中國夢……
怪不得我們都叫社會主義接班人呢。
哥其實挺好奇的,為啥兒童節不給孩子放假,非得搞個文藝匯演?
貌似國內所有節日的慶祝方式都是搞個文藝表演……
But,歡天喜地、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方式就能讓兒童感到欣喜?哥很懷疑。
載歌載舞的表演背後,辛苦的其實是孩子。
他們要在課餘時間不斷排練,佔用休息時間,有時候還要家長一起陪同、接送,孩子們的奇裝異服、道具也得花錢,家長表示很心塞。
面對奇醜無比的演出服,孩子們的內心也是拒絕的啊!
這都不是最痛苦的事,孩子們在演出當天要頂著烈日表演、看演出,甚至淋雨,可很多時候,學校都視若無睹,甚至曝出領導坐主席臺上看學生淋雨表演的新聞……
你說可笑不可笑?
還有更令人「感動」的事兒:孩子在演出當天發燒到39度,家長還覺得孩子堅持表演hin有奉獻精神,逗我玩兒呢?
總結一下兒童節最大的感受:再也不想過兒童節了……
那些沒有被選上參加表演的孩子,你以為他們就開森了?
不!在孩子的心裡,被選中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不選我就代表我不是好孩紙。
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吧,眼巴巴地看著老師選了其他的童鞋,自己卻只能坐在舞臺下面玩手指……
說真的,哥以後有了娃,一定會請假帶孩子出去玩,而不是讓他參加演給領導看的文藝表演,累死累活還是小事,關鍵是如果孩子不樂意,很容易就變成童年夢魘系列。
兒童節啥變味成兒童劫了啊?至少它還是個節日啊,一群大人裝嫩就算了,可孩子們就不能開開心心毫無壓力地度過這一天麼?
網友@Freddieccc說得好:
兒童節本來是孩子的節日,結果孩子們都得照常上幼兒園上學,家長卻都不用上班。他們來到孩子們的學校看表演,然後發朋友圈,「寶寶加油」「寶寶最棒」,結果寶寶在演一棵樹,自己過節還得白站倆小時。回到家得說自己開心,得感恩,吃完飯還得寫一篇名為「我愛死今天」了的日記作感想。生氣,六一不清真。
哥查了一下六一的歷史來源,兒童節其實是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被納粹德國屠殺的捷克利迪策村88名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於是將國際兒童節定在了每年的6月1日。
重點來了!
其實很多國家都不過六一兒童節,因為這個提議是蘇聯提出的,當時處在美國和蘇聯冷戰時期,所以這個節日基本上都是社會主義國家參加,包括我國,就一直沿用至今了。
美國壓根沒有「兒童節」,因為他們天天都是兒童節……
在美國,不需要兒童節來提醒公眾保護、關愛兒童,因為他們從法律到普通公民,都非常自覺地會保護孩子的權益。我們都知道,在美國連讓孩子獨處在家都有可能負法律責任。
相比之下,我們的兒童節雖然看上去普天同慶,但這個節日發揮的作用和它設立的初衷有多遠,有多少人意識到要去保護孩子的權利?
有家長甚至覺得給孩子過兒童節都煩↓↓
哥希望有一天,孩子們不用穿著彆扭的演出服,跳著喜感的舞蹈,供成年人取樂。
六一兒童節,就該給孩子放個假,想吃零食,買!想去動物園看猩猩,看!想玩一天遊戲,玩!多好!
哥希望所有的孩子在這一天都是愉快的,沒有壓力的,兒童節不是勞動節,放過孩子們吧!
說了這麼多,哥也想給孩子們發點福利了,這些東西哥可是攢了大半年呢!就等著兒童節送給小朋友。一共有30多份不同種類的禮物,參與辦法很簡單,留言寫出你跟孩子做過最快樂的事就行了!
射擊機
兒童書
以及格鬥玩具
祝小哥迷們兒童節快樂,哥真想親手把這些禮物送到你們手中去,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