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生鮮,線上線下共同做旺市場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中國市場生鮮零售交易已經突破2萬億元——

  買生鮮,線上線下共同做旺市場

  秋冬之交,蝦肥蟹美。消費者對各種生鮮食材的需求進入了又一個旺季。上半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鮮電商爆發式增長,在促進農產品銷售、方便日常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少人逐漸養成「網購生鮮」的新習慣。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穩定與經濟社會活動的持續恢復,線下生鮮市場逐漸吸引消費回流。那麼,對喜愛生鮮食材的人來說,究竟是去市場現場挑選好,還是完全信賴電商平臺?兩種渠道的發展呈現哪些新特徵?對此,筆者進行了走訪。

  線上線下各有所愛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梨一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生鮮食材在生活當中的「出鏡率」越來越高。而購買生鮮的渠道,線上線下可謂「各有千秋」。

  李奇在湖北武漢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上班,平時工作繁忙,沒時間逛超市,米麵、蔬菜、肉蛋等食材都會選擇在京東、餓了麼等平臺上購買。通常,他會在晚上下班時提前下好單,40分鐘內送達,回家後就能在家門口拿到。

  「我一般是花費30多元錢買一次,夠吃上兩天的了,這可比每天點外賣實惠啊!我也就是圖個方便,工作一天回來很累,只想躺床上多歇會兒,懶得再出去逛超市了。」李奇說。

  品類豐富、效率較高,是很多消費者選擇生鮮電商的首要考慮。

  重慶居民熊卉每次想要改善一下夥食,就會選擇在生鮮平臺上買一些麵包、糕點和蔬菜。

  「去線上購買生鮮,主要是因為門口的小超市不能滿足我的需要,品種不夠齊全。特別是疫情剛剛發生那段時間,超市供應的品類更加有限,我不點個生鮮外送時常就買不到想要的東西。」熊卉表示,對自己來說,網購生鮮已成了一種「剛需」,不過自己也會和朋友們一起逛超市,並時常關注商家是否有促銷活動或者價格優惠。

  與生鮮電商相比,傳統的農貿市場和超市也有自己的「粉絲團」。

  家住北京的王蓉女士退休後,常和家人一起去逛附近的生鮮超市。「買偏黃的還是偏紅的?偏黃的會有點酸,你不愛吃,那就買紅色的吧!」她們仔細挑選著西紅柿的成色,看到生鮮超市裡西紅柿正打六折就買了3盒。

  王蓉告訴筆者,因為疫情,自己也開始使用京東、多點、盒馬鮮生等平臺進行網購,但還是覺著現場挑選能夠對斤兩和質量更有把握。特別是線下店到了晚上收市時會有打折促銷活動。「對於吃的東西,比如肉類、海鮮,我們家還是十分看重品質,覺得逛菜市場、逛超市,眼見為實的東西更加直觀,心裡也更踏實。」

  艾瑞諮詢發布的生鮮電商研究報告顯示,用戶網購生鮮習慣已經養成。其中,每周2—3次網購生鮮的用戶,從今年1、2月份的25.7%增加到了3月之後的30.1%。該報告預計,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顯著提升,預計會在2023年超過8000億元。

  「性價比」是關注焦點

  那麼,不同渠道的生鮮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從同時具備線上線下渠道的盒馬鮮生那裡可見一斑。

  在位於北京市西直門的盒馬鮮生門店內,蔬菜水果、肉禽蛋奶、魚蝦蟹貝等各種生鮮種類豐富。在店裡,除了顧客們來來往往地挑選商品,還可以看到店員們正忙不迭地打包著貨物,快速分揀後直接放到傳送帶上,交給快遞員派送。在價格上,盒馬鮮生門店裡商品線上線下的價格相同,與其他賣家相比雖然有所區分但相差並不大。以海蝦為例,盒馬鮮生每斤39.8元,在每日優鮮平臺每斤40元,多點上每斤38.98元,而在北京西城區一家物美超市裡每斤35.98元。

  線下挑選直觀真切,線上下單方便快捷。作為生鮮銷售的後起之秀,電商平臺十分重視促銷和優惠,以更高的「性價比」來吸引消費者。

  京東零售集團7FRESH生鮮業務部總經理唐詣深告訴筆者,今年的「雙11」,京東生鮮上很多款產品將採取5折優惠措施,覆蓋果蔬、肉禽、海產、蛋奶、冷凍食品等生鮮全品類產品。「目前,預售已經開啟,阿克蘇蘋果現在預訂,定金10抵50元還可享受買1贈1;車釐子、牛排、大閘蟹等均參與活動,新鮮美味直達一二線城市用戶。同時,京東生鮮還與餐飲大牌聯手打造『11.11元方便菜盲盒』,為上班族提供不一樣的美味菜品。」唐詣深說。

  在質量上,電商平臺採取了很多措施來讓消費者放心。

  例如,京東生鮮擁有超百人的「尋鮮買手團」,走遍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精心挑選優質原產地,給消費者帶來最原汁原味的生鮮產品。為了保證品質,京東生鮮把控生鮮供應鏈全鏈路,堅持原產地直採模式,不斷拓展產地直發,減少中間商,提高周轉和運輸效率,並利用高效的冷鏈物流,快速將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

  「為了解決電商平臺生鮮產品不能直接挑選、品質不穩定的問題,京東生鮮打造系統化的品控標準體系,從源頭對產地、產品、包裝、規格、運輸等多個方面嚴格把控質量,確保消費者每次購買的生鮮產品都有穩定的高品質,即使不用親自挑選,也能放心購買。比如,中老年人關注滋補健康,願意為海參等高品質生鮮埋單。我們就針對中老年群體提供優惠、健康的生鮮產品組合,並實現快速送貨上門,讓他們不用再擠菜市場。」唐詣深說。

  互補共生成為趨勢

  之前有觀點認為,隨著疫情影響減小,線上生鮮可能逐步被線下取代。而筆者在採訪中發現,對生鮮消費來說,目前線上與線下渠道更多是互補,而非互斥。

  在北京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梁文婕表示,生鮮電商能直達家門口,方便了上班族的生活,但自己也離不開線下超市。「我逛超市並不一定是為了買東西,有空的時候喜歡去閒逛,順帶著買些東西。如果要趕時間,也是直接去店裡買了,線上買還得等配送,或者要湊夠起送費。」梁文婕說。

  43歲的事業單位職工陳先生說,自己的生活習慣就是每天下班後去超市買菜,但也常會使用線上平臺。「對我來說,兩種方式都不可或缺,主要還是看當時方不方便。逛超市,可以看看價格品質、親手選一選,離家近也方便。如果碰上下雨天或者工作忙,出去買菜就有點麻煩,這時直接在網上下單配送到家門口,就顯得更便捷了。」他說。

  事實上,線上線下融合也成為很多商家的重點發力方向。

  「蘇寧線上超市於9月啟動蘇寧易購『鮮吃為敬』溯源計劃,以原產地直採,助力吃貨搶鮮嘗美味為目標。我們還舉辦陽澄湖大閘蟹、四川眉山愛媛38號果凍橙、浦江獼猴桃等多場線下活動。再如,從10月30日開始,用戶到蘇寧家樂福門店即可享受『雙11』促銷優惠。其中,肋排、雞翅中、蘋果等生鮮產品價格將是全年價格的『盆地』。」蘇寧家樂福華北區運營總監潘正權對筆者說。

  潘正權說,生鮮產品的特點是產地散、倉配散、品控散。蘇寧家樂福通過建設全國統一的倉儲配送、配一體化冷鏈系統,實現統一的採購、運輸、倉儲、品質控制等,最大化確保生鮮商品的採購價格最低、品質最優。未來,蘇寧小店將圍繞蘇寧家樂福門店的3至5公裡範圍內開設,與家樂福中國門店形成協同效應,同時進一步開放供應鏈,讓各銷售渠道的優質商品更好地覆蓋消費者。

  如今,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加快建設和完善流通基礎設施,推進零售業跨界融合、線下線上融合,著力打造便民生活服務圈。在9月23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生鮮零售大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二級巡視員張豫軍表示,中國的生鮮零售交易已經突破了2萬億元,而且今後的發展潛力巨大。商務部將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重點打造一刻鐘生活服務圈,加快建設和完善商貿流通體系,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發展大局和新發展格局。(王俊嶺 孫亞軍)

相關焦點

  • 生鮮行業線下獲客難?線上引流有哪些方式?
    對於生鮮行業,很多老闆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沒有流量。其實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最擔心的就是沒有流量,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必須要學會做流量。生鮮行業相對比較特殊,因為產品本身比較特殊,需要儘快的把產品賣出去,不然的話容易壞了,這樣就會導致損失嚴重。
  • 從田間到線上 熊貓指南攜手京東生鮮、SGS建造生鮮品質「防火牆」
    近日,中國優質農產品榜單熊貓指南與頭部電商京東生鮮、全球權威第三方檢測認證服務機構SGS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線上生鮮產品的品質標杆,對京東生鮮銷售的農產品進行安全、感官品質測評,解決消費者對線上生鮮的品質擔憂,從而提升優質農產品溢價,引導農戶從「增量」轉向「增質」,最終帶動整個產業向優質、安全、高效、生態發展。
  • 貴陽社區生鮮菜場被網際網路大鱷搶佔,線上線下買菜你咋選?
    如今,社區菜場生鮮團購已成為不少市民買菜的新方式,在其背後,各個網際網路電商企業也紛紛出動,以注資或入股的方式搶佔各個社區生鮮菜場。然而,另一邊,線下實體超市同樣也在不斷推出便民的優選服務和優惠的購物價格,面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買菜環節,市民有了種類繁多的選擇。
  • 全國網際網路大鱷搶佔貴陽社區生鮮菜場,線上or線下買菜,你咋選?
    如今,社區菜場生鮮團購已成為不少市民買菜的新方式,在其背後,各個網際網路電商企業也紛紛出動,以注資或入股的方式搶佔各個社區生鮮菜場。然而,另一邊,線下實體超市同樣也在不斷推出便民的優選服務和優惠的購物價格,面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買菜環節,市民有了種類繁多的選擇。
  • 線上生鮮外賣火爆,誰為餐盒垃圾買單?
    買汰燒,源自上海話,原意是買菜、洗菜、燒飯,泛指家庭主婦的廚房生活。今年的一場疫情,讓「買汰燒」悄然迭代升級。生鮮食材線上消費快速增長,一日三餐靠點外賣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江蘇統計局7月21日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江蘇消費品市場數據」顯示:餐飲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餐費收入同比增幅高達51.8%。
  • 沃爾瑪線上線下同價,玩轉O2O不要命?
    5月26日,繼1號店之後,沃爾瑪正式啟動線上線下門店的O2O整合戰略,並率先在深圳推出APP「速購」平臺;無獨有偶,當天同一時間,亞馬遜也高調宣布入局中國生鮮市場,並正式上線「生鮮館」。儘管落後於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本土電商在中國市場的拓展步伐,但由於這兩家商業大鱷在全球零售版圖舉足輕重的地位,沃爾瑪和亞馬遜的一舉一動還是牽動業界同行的高度關注。
  • 永輝超市打造「年貨大街」 線上線下一體化助力下沉市場消費升級
    來源:新浪證券1月13日,永輝超市年貨節「年貨大街」全面開啟,通過年貨促銷、內購會、紅包券、限時秒殺、品類專享、直播電商等多種優惠活動,依託線上線下全渠道,保障春節供應,為用戶提供安全、健康、高性價比的生鮮·食品,帶動消費者熱情,助力下沉市場的消費升級,慶春節迎新春。
  • 大潤發春節「線上線下不打烊」,好吃好玩過新年
    家住大潤發周邊的居民心裡卻很踏實,這個春節大潤發「線上線下不打烊」,照常運營,生鮮年貨應有盡有,滿足顧客購買年貨及日常需求。現場購物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每年春節期間,市場上的生鮮價格都會大幅上漲15%左右,生鮮年貨品類也非常豐富,這讓王女士很是欣喜。
  • 盛盈匯登陸新三板 線上線下融合推進兼收
    2013年,盛盈匯電商平臺和進銷存管理系統開發完畢,公司正式介入生鮮電商領域,傳統與電商模式兼收並蓄,線上加線下融合推進,獨特的商業模式逐漸成型。二是B2B,該模式從傳統線下銷售模式的基礎上轉型而來,核心是為中小型生鮮配送企業提供電商平臺,公司收集客戶需求完成「五統一」,目前處於自營階段。       解決痛點是網際網路思維的精髓。「量小無法降低成本,凌晨採購勞心費力,採購質量難以保證」,一直是中小型餐飲老闆心中的痛。
  • 回望十三五:朝陽生活服務業全覆蓋,「線上+線下」增便利
    買菜買飯買藥都能辦 多類型便利店讓居民享受快捷購物 2020年8月底,位於朝陽區廣華新城的T11生鮮超市正式開業,成為附近居民日常購物的又一選擇。在超市入口處,榴槤、柚子、蘋果等水果分門別類地整齊擺放,頂花帶刺的黃瓜、綠油油的西藍花等各色蔬菜都透著一股新鮮勁兒。
  • 百果園新零售: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
    我相信未來整個行業的發展,線上線下的邊界都在逐步打破,每一個行業可能都離不開線下的發展。所以,對於線下企業、零售企業來講,到底運營、產品和研發這三者之間,應該如何去支撐一個企業的發展?我今天主要是從這個角度來做一些分享,希望對大家能夠也有一些啟發。1.
  • 社區團購的未來趨勢:線上品類平臺化,線下便利店化
    隨著社區團購的發展,堅持以線下店鋪為自提點的興盛優選和堅持以流量為主的網際網路公司展開了殊死搏鬥。回頭看看現在的社區團購平臺紛紛都在效仿興盛優選的布局及運營,團長都是積極發展以線下門店為主,自建倉儲及物流團隊。今天社區團購正在經歷及發展的方向,早在十幾年前中國各個地區的便利店巨頭都在做出相應的布局。一條街道上建立高密度的品牌便利店,突出便利性。
  • 「年貨大街」遇上「線上線下不打烊」,這個春節大潤發周邊居民有福...
    家住大潤發周邊的居民心裡卻很踏實,這個春節大潤發「線上線下不打烊」,照常運營,生鮮年貨應有盡有,滿足顧客購買年貨及日常需求。1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大潤發賣場,年貨大街活動正火熱進行中,主通道上張燈結彩,布置得很是喜慶,餅乾、禮盒、糖果巧克力堆滿滿地陳列在堆頭。
  • 2018電商線上線下精準融合零售新模式遍地開花
    2018年的618電商大戰中,「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成為新戰場。以生鮮超市為例,生鮮作為高頻剛需的消費品,已成為商家必爭之地,永輝的超級物種和京東的7FRESH等零售創新模式層出不窮。報告認為,2018年上半年零售發展主要呈現三大趨勢,線上線下融合加速落地,社交電商異軍突起,泛零售品類不斷擴展。 融合新模式落地以7FRESH為例,其定位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生鮮食品超市,其中生鮮產品所佔比例超過70%,7FRESH根據周邊用戶消費數據精選超市貨品,並且用戶可以線上下單,3公裡內最快可28分鐘送達。
  • 線上線下協同 新型消費活力十足
    原標題:線上線下協同 新型消費活力十足   今年以來,商貿服務領域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型消費快速發展,對滿足居民生活需要、釋放國內消費潛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 國美 打造「線上 線下」零售生態圈
    隨著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形成,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對消費品市場增長貢獻率繼續提高,直播帶貨、社群運營、門店到家等多種線上消費形式活力迸發。 國美電器(簡稱「國美」)作為一家零售企業,今年以來,對線上線下雙平臺進行了全面升級和貫通,探索新的發展路徑,通過優質商品和周到服務刺激消費潛能釋放,推動實現消費升級。
  • 線上買菜業務漸趨主流,市場火爆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持續的疫情催生了宅經濟,為了儘量避免出門和與外界密切接觸,線上訂菜買菜越發成為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現在疫情消退,線上買菜依然熱度不減。買菜跟一日三餐一樣高頻、剛需,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到線下菜市場買菜,這裡就造成了一個「線上買菜」的需求。而線上買菜業務的出現,讓人們對於「買菜」這件事不那麼頭疼。
  • 如何藉助生鮮管理系統玩轉線下水果店新零售
    隨著網購平臺和外賣平臺的快速發展,消費者更熱衷於「線上下單,線下配送」,這使一大批生鮮店想抓住新零售風口,現如今生鮮賽道已形成了兩類具有鮮明特色的玩家,一類是網際網路派系,比如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另一類是線下門店派系,比如地利生鮮、誼品生鮮等。
  • 線上生鮮之痛,七鮮超市給出最優解
    出品/聯商網撰文/張佔英今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線上生鮮迎來爆發。疫情期間,「宅」字當頭,剛需、高頻的生鮮需求轉移到了線上。客單價飆升、訂單量暴增、線上流量井噴……大部分生鮮電商以及商超的線上渠道都實現業績飄紅。如今,經過疫情培育,線上平臺已然成為消費者購買生鮮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國統計局主管的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發布的《2020線上生鮮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線上生鮮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475.7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8.9%。
  • 線上買菜,線上賣菜 能否繼續火爆?-新聞中心-北方網
    在盒馬、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選手進入後,線上買菜業務早已是一片「紅海」。  「我最早從APP下單買菜、買水果是2017年前後,那會兒正懷孕,出門不方便。當時每日優鮮經常有大額優惠券,我就從那上面買東西,當時覺得能直接送到家,實在太方便了!」家住河北區的全職媽媽劉榴說。